林成再次畫好‘無極刀’的圖後,忙帶著圖紙前往打聽該地的匠人手藝情況。這個小鎮本就不大,能鑄刀鑄劍的人本就不多,所以很快林成就打聽到了該鎮最有名氣的鑄劍師,林成捧著圖紙,讓他盡快幫忙打造出來,那位鑄劍師看著林成拿出的‘無極刀’圖,對無極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迫切的想看看這把刀打造出來後會是什麽樣子的?於是很爽快的就答應了林成的要求。
接下來的四五天,鑄劍師全身心的撲在了打造無極刀上,而林成和安好,則在細細的根據山西的地理自然情況和人文地理情況,謀劃著該如何進行該地旱災的救援。
安好道:“根據曆史記載,這次山西馬邑的旱災是在夏天才顯現出來,那麽現在正值新春,應該在山西馬邑暫且還不缺水,那麽如果提前前往的話,也許可以采取更有效的預防措施,那麽我們最好還是趕在旱災發生前前往山西馬邑。”
林成道:‘阿好,就算我們提前過去,還是阻止不了旱災的發生的。如何預防得了旱災呢?”
安好道:“不是,這自然災害我們自然是無力阻止的,別說是在清代,就算是在科技發達的現代,我們對旱災還是預防不了,隻能被動的在災害發生後,采取救援。不過現代所采取的旱災的救災方法,恐怕我們在清代也借用不了,據我了解,現代救旱災,用的方法無非是人工降雨,和借助軍隊的力量,每天從其他未發生旱災的地方,用車運水到旱災發生地,配額發給當地居民,而至於旱災嚴重之地的農作物基本就放棄了,而當地的農民顆粒無收也是常有的事,而當地農民之後的生活保障,基本靠政府救援。而這兩個措施在清代來說,恐怕都是不太可行的。對於農民而言,能從政府那得到的物資救援很少,在加上經手人員的層層盤剝,最後實際到達災民手中的糧食,隻不過是杯水車薪。災民恐怕還是免不了背井離鄉的逃荒命運。”
林成道:“的確如此。我現在還真沒個在這清朝,實施旱災救援的可行方案。”
安好道:“所以如果我們在旱災已然成了現實之後,再過去救援的話恐怕憑你我之力,恐怕能做的事,能起到的作用很少,可是如果我們事先前往,我現在設想也許我們可以參照‘坎兒井’的模式,在當地進行地下水利工程的修建,提前建造起地下長城,那麽當旱災真的來臨時,當地也不至於缺水到使得農作物顆粒無收的地步。”
林成高興的道:”‘坎兒井’?好主意。如果我們真的在旱災來臨前建造起了‘坎兒井’,那麽一定可以很好的解決旱災帶來的各種問題。可是‘坎兒井’號稱為地下長城,可不是一個小工程,如果我們真要如此做,一定得有大動作,而這恐怕不得不請求當地地方官和民眾的支持。可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說服當地的地方官和民眾配合我們進行‘坎兒井’的修建。”
安好道:“我想我們沒有時間去說服地方官員和當地百姓了。現在已經是二月份了,我們離開這時,差不多就三月份了,等我們趕到山西馬邑的時候,差不多就四五月份了,很快夏天就到了,山西馬邑雖不見得有多繁榮,人口也不見得有多昌盛,可是,不管怎麽說,當地的人口少說也有上十萬人。要說服這麽多的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件可能在短時間內能做成的事,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壓根兒不知道該用什麽什麽緣由來讓他們修建‘坎兒井’,總不能告訴他們說我們知道很快那兒就會發生旱災吧,而且你隻是個十一歲的小孩,而我隻有七歲,就算文斌是個成年人了。可是他也許也會認為我們是在胡鬧,而不會讚同我們的做法。”
林成道:“是啊,這的確是個大問題。”
安好道:“所以我們隻好故技重施了。”
林成道:“你是指借托夢?”
安好道:“不錯,我們現在就修信給康熙大帝,就說,我們做了一個夢,夢中見到了觀音,觀音菩薩告訴我們,今年夏天山西馬邑,會發生大的旱災,觀音悲憫眾生生之艱辛,於是托夢與我們,並在夢中給我們指明了一條可以幫助解救山西馬邑旱災的途徑,以消除蒼生的苦厄。這條途徑就是修建‘坎兒井’。”
林成道:“可是康熙皇帝會相信嗎?”
安好道:“我想多半會的,從我們上次假托夢說,甘肅有個敦煌莫高窟,至今差不多有一年了吧,如果沒意外的話,前往的菩提和尚他們應該有些消息傳回朝堂了,再加上這一年的遠遊中我們一次次的逢凶化吉,我想在這位帝王的心中,多半認為我們是受天佑的人,是被上天祝福的。那麽對於我們所說的話,雖不見得會全信,但多半會采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更何況,‘坎兒井’雖在現代被號稱為‘地下長城’,但實際上成本很低,也不太難完成。居於這些方麵的考慮。我想康熙會支持我們的。”
林成道:“但朝堂的那些個大臣不會反對嗎?”
安好道:“當然會,不管君王做什麽決策,總有那麽些個大臣或出於善意,或出於自己的利益,或者出於形式總會發對一下的。但以康熙皇帝的權威和計謀,我想隻要他心底打算這麽做了,他就一定會想方設法達成他所想要的結果。”
林成道:“嗯,那阿好你修書與康熙吧,我前去看看我的無極刀打造的怎樣了。”
終於無極刀經過鑄劍師連續五晝夜,幾乎不間斷的打造,終於成了。在無極刀完全展現在了鑄劍師的眼前時,鑄劍師的眼光中滿是喜愛和狂喜。
而文斌和林成看見這個無極刀時,不禁歎服道,這鑄劍師的水平還真的不亞於京城的那些個享譽天下的鑄劍師。果真民間才是真正的藏龍臥虎之地,果真是高手出民間啊。
文斌不禁有些後悔把圖紙送回京城去打造。
接下來的四五天,鑄劍師全身心的撲在了打造無極刀上,而林成和安好,則在細細的根據山西的地理自然情況和人文地理情況,謀劃著該如何進行該地旱災的救援。
安好道:“根據曆史記載,這次山西馬邑的旱災是在夏天才顯現出來,那麽現在正值新春,應該在山西馬邑暫且還不缺水,那麽如果提前前往的話,也許可以采取更有效的預防措施,那麽我們最好還是趕在旱災發生前前往山西馬邑。”
林成道:‘阿好,就算我們提前過去,還是阻止不了旱災的發生的。如何預防得了旱災呢?”
安好道:“不是,這自然災害我們自然是無力阻止的,別說是在清代,就算是在科技發達的現代,我們對旱災還是預防不了,隻能被動的在災害發生後,采取救援。不過現代所采取的旱災的救災方法,恐怕我們在清代也借用不了,據我了解,現代救旱災,用的方法無非是人工降雨,和借助軍隊的力量,每天從其他未發生旱災的地方,用車運水到旱災發生地,配額發給當地居民,而至於旱災嚴重之地的農作物基本就放棄了,而當地的農民顆粒無收也是常有的事,而當地農民之後的生活保障,基本靠政府救援。而這兩個措施在清代來說,恐怕都是不太可行的。對於農民而言,能從政府那得到的物資救援很少,在加上經手人員的層層盤剝,最後實際到達災民手中的糧食,隻不過是杯水車薪。災民恐怕還是免不了背井離鄉的逃荒命運。”
林成道:“的確如此。我現在還真沒個在這清朝,實施旱災救援的可行方案。”
安好道:“所以如果我們在旱災已然成了現實之後,再過去救援的話恐怕憑你我之力,恐怕能做的事,能起到的作用很少,可是如果我們事先前往,我現在設想也許我們可以參照‘坎兒井’的模式,在當地進行地下水利工程的修建,提前建造起地下長城,那麽當旱災真的來臨時,當地也不至於缺水到使得農作物顆粒無收的地步。”
林成高興的道:”‘坎兒井’?好主意。如果我們真的在旱災來臨前建造起了‘坎兒井’,那麽一定可以很好的解決旱災帶來的各種問題。可是‘坎兒井’號稱為地下長城,可不是一個小工程,如果我們真要如此做,一定得有大動作,而這恐怕不得不請求當地地方官和民眾的支持。可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說服當地的地方官和民眾配合我們進行‘坎兒井’的修建。”
安好道:“我想我們沒有時間去說服地方官員和當地百姓了。現在已經是二月份了,我們離開這時,差不多就三月份了,等我們趕到山西馬邑的時候,差不多就四五月份了,很快夏天就到了,山西馬邑雖不見得有多繁榮,人口也不見得有多昌盛,可是,不管怎麽說,當地的人口少說也有上十萬人。要說服這麽多的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件可能在短時間內能做成的事,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壓根兒不知道該用什麽什麽緣由來讓他們修建‘坎兒井’,總不能告訴他們說我們知道很快那兒就會發生旱災吧,而且你隻是個十一歲的小孩,而我隻有七歲,就算文斌是個成年人了。可是他也許也會認為我們是在胡鬧,而不會讚同我們的做法。”
林成道:“是啊,這的確是個大問題。”
安好道:“所以我們隻好故技重施了。”
林成道:“你是指借托夢?”
安好道:“不錯,我們現在就修信給康熙大帝,就說,我們做了一個夢,夢中見到了觀音,觀音菩薩告訴我們,今年夏天山西馬邑,會發生大的旱災,觀音悲憫眾生生之艱辛,於是托夢與我們,並在夢中給我們指明了一條可以幫助解救山西馬邑旱災的途徑,以消除蒼生的苦厄。這條途徑就是修建‘坎兒井’。”
林成道:“可是康熙皇帝會相信嗎?”
安好道:“我想多半會的,從我們上次假托夢說,甘肅有個敦煌莫高窟,至今差不多有一年了吧,如果沒意外的話,前往的菩提和尚他們應該有些消息傳回朝堂了,再加上這一年的遠遊中我們一次次的逢凶化吉,我想在這位帝王的心中,多半認為我們是受天佑的人,是被上天祝福的。那麽對於我們所說的話,雖不見得會全信,但多半會采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更何況,‘坎兒井’雖在現代被號稱為‘地下長城’,但實際上成本很低,也不太難完成。居於這些方麵的考慮。我想康熙會支持我們的。”
林成道:“但朝堂的那些個大臣不會反對嗎?”
安好道:“當然會,不管君王做什麽決策,總有那麽些個大臣或出於善意,或出於自己的利益,或者出於形式總會發對一下的。但以康熙皇帝的權威和計謀,我想隻要他心底打算這麽做了,他就一定會想方設法達成他所想要的結果。”
林成道:“嗯,那阿好你修書與康熙吧,我前去看看我的無極刀打造的怎樣了。”
終於無極刀經過鑄劍師連續五晝夜,幾乎不間斷的打造,終於成了。在無極刀完全展現在了鑄劍師的眼前時,鑄劍師的眼光中滿是喜愛和狂喜。
而文斌和林成看見這個無極刀時,不禁歎服道,這鑄劍師的水平還真的不亞於京城的那些個享譽天下的鑄劍師。果真民間才是真正的藏龍臥虎之地,果真是高手出民間啊。
文斌不禁有些後悔把圖紙送回京城去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