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小三峽的路一邊臨江、一邊靠山。[.超多好看小說]從地形上看,現代文明對這個地方的改造不是很大。
我把車停在了一處稍微寬敞的路邊。
“就在這裏了。”我說。
“就這裏。”清雲點頭。
然後我們全體下車,站在江邊靜靜地等候那個人的到來。
時間過得很漫長。
我看了看表,其實二十分鍾都還不到。
“來了!”張蘇指著前麵說。
我看見了。
但是我發現那個人卻是踏著空氣在行走。
“他為什麽會淩空而行呢?”我好生奇怪。
“淩空而行?”清雲說,“這很好理解啊。這說明以前的那條路就在現在的這條路上麵啊。也許是現在修公路把路基挖到下麵來了吧。”
我現在才發現自己真的很笨。
那人正在朝我們走來。我從他的神情上看他似乎在思考著什麽問題。
他無視我們的存在,旁若無人地從我們身邊而過。
他的腳在空中行走,仿佛離地大約兩米處有一層透明的玻璃。而他,就仿佛行走在那玻璃之上。
幸好一般的人看不見他。不然一定會把他當成神仙一樣的膜拜。
不過,現在完全證實了清雲的那個觀點:這個人確實是沿著他那個時候的道路在行走。
在小三峽的入口處有一座橋。我把車開到了那裏才發現公路是通往對岸的,估計這條路是沿長江而行。而在小三峽的左邊的山崖上僅僅是一條窄窄的小道。
“怎麽辦?”我著急得要跳起來。
“快把車開到江邊。我們租船去。”清雲說。
他雖然看不見那人,但是他與我一樣的著急。
汽車揚起一路的灰塵。我們很快地就到了長江邊。
“我終於找到你們了!”是上午刁難我們的那個船老板。
“滾開!”我朝他吼道。
沒想到他卻忽然在我們麵前跪了下來。
“求求你們,幫我把法術解了吧。”他直朝我們磕頭。
“法術?設麽法術?”我莫名其妙。
“以後別再欺負人了。”卻是清月在對他說。
這時候圍過來了很多人。畢竟當地的一個地痞向別人下跪的事情還是很吸引人的。
我看見清月朝那地痞船老板輕聲地說了句什麽。
“謝謝神仙,謝謝神仙!”那船老板又朝她磕了幾個頭站起來轉身就跑。
“我是本縣的旅遊局長,我叫張龍。[]對不起,我這小舅子太混賬了。我在這裏向你們道歉。”這時候一個幹部模樣的人過來對我們說。
“沒什麽。我們現在又急事。”我急忙對他說。
“有什麽事情?我可以幫你們嗎?”那個叫張龍的局長問。
“對呀,他是旅遊局長啊。”我心裏忽然高興了起來。
“給我們租條船。”我說。
“那還不簡單!”他說,“你們跟我來。”
政府的旅遊船就是要漂亮許多。
“快,快進小三峽裏麵去。”上了船我急忙吩咐道。
“按照他說的做。”張局長朝開船的人命令道。
不一會兒船就進入了小三峽。
遠遠地,我就看見在左邊山崖的小道上,那個人獨自地在上麵行走著。
我頓時舒了一口氣。
“還在嗎?”清雲問我。
“在。在上麵的小道上。”我說。
張局長朝那小道上看去。滿臉疑惑。
“這是我的名片。”張局長對我們說。
據說當別人給你名片的時候要回遞才有禮貌的。可是我沒有那玩意。
還好,清雲有。
“您居然是白雲觀的道長?難怪!”張局長看了清雲的名片後說。
“他,”清雲指了指我說,“他是我師傅。”
張局長震驚地看著我。
我知道他又開始搞怪了。我隻好配合他高深莫測地一笑。
“失敬、失敬!”局長對我更加地客氣了起來。
一個這麽年輕的人居然是白雲觀道長的師傅,這樣的事情可夠震懾人的了。
我淡漠地朝他點了點頭。我知道這時候越做得神秘越好。
半山腰上的那個人還在。
“船開慢點。”我說。
“船開慢點!”張局長朝駕駛艙吼道,“多慢?”他轉過來笑著問我。
“像人走路的速度。”我說。
“像人走路的速度。”他又朝裏麵喊道。
“道長,你們給我那小舅子施了什麽法術啊?”張局長忽然問清雲。
他似乎對我有些畏懼。
“你那小舅子,”清雲說,“你可要多管管他。他簡直太不像話了。其實我也沒對他做什麽,隻是封了他的一處穴道。所以他才會一直感覺到肚子痛。不過現在已經沒事了。”
我明明知道是清月做的手腳,而且還不止是封了他穴道。我想,他把事情攬到自己的身上也好。
“他是應該有些教訓了。[]”局長說,“他回家就叫肚子痛。到醫院去怎麽也治不好。後來我問他今天幹了什麽,他才把事情對我講了。我一聽就知道他是遇見高人了。”
看來當局長的人是有些見識。
“嗬嗬,如果剛才不給他解了,到明天也會自己好的。隻不過要多受些罪罷了。”清雲“嗬嗬”笑著說。
“張局長,你前途不可限量啊。”清雲忽然轉過話來對他說。
“是嗎?”局長一怔,“怎麽說?”
“今年之內,你一定會得到提升的。”清雲說。
“以後呢?”他問。
“嗬嗬,看來我說對了吧?你應該知道今年的事情了。以後還會更好的。但是……”清雲賣了個關子。
“道長可真是神人。據說上麵已經在考慮我下半年改選的時候任副縣長。但是什麽?希望您不吝賜教。”局長急忙說。
“你的朋友將是你最大的敵人。”清雲說。
“這話怎麽講?我不明白呢。”他更加地恭敬了起來。
“張局長,麻煩你給我們講講懸棺的事情。”清雲卻忽然向他要求道。
“好。”看來他知道“天機不可泄露”這樣的忌諱。
我知道他現在的心情一定很愉快。
當得知自己未來的前途一片光明,還有誰會不高興呢?
“懸棺葬是古代一種比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選擇一處壁立千仞的懸崖,用我們至今仍不知曉的方法,將仙逝者連同裝殮他的尺棺高高地懸置於懸崖半腰的適當位置。葬地的形勢各異,歸葬的個體方式也略有差別:或於崖壁鑿孔,椽木為樁,尺棺就置放在崖樁拓展出來的空間;或在崖壁上開鑿石龕,將屍棺置入龕內;或利用懸崖上的天然岩溝、岩墩、岩洞置放屍棺……人死了,要找個歸宿,要為失去靈魂的軀殼找一個妥當的安置辦法,從這個意義上講,懸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樣平常。然而,一口沉甸甸的屍棺,一具冷冰冰的屍骨,是怎麽放到那高高的懸崖上去的呢?屍棺的主人是誰?至今為止,我們有限的智慧還難以解讀這千年之謎。有這樣一側鐵聞:一九三三年,一位姓陳的地方官為了探究僰人懸棺的奧秘,他雇用了兩名樵夫,從豆沙關的絕壁上掀下兩具懸棺,其中一具運到昭通省立第二中學以供研究、展覽。可是沒過多久,兩名樵夫均意外慘死。翌年,一位叫熊廷權的賑災的官員,公務之餘到省立二中參觀,看了懸棺及棺木中的遺骸,又聽到了那兩名慘死的樵夫的故事,便有些坐不住了。他再三對校長說:‘文王澤及枯骨,古人遺骸何當玩弄?請以禮瘞之’。校長隻得將懸棺遺骸歸葬。這位熊大人仍難以心安,又顫顫驚驚地寫了一篇誄文:‘霜淒淒兮露瀼瀼,風雨剝蝕兮日月迎將。翳何人兮骨骸堅強,胡不速朽兮戀此高崗。惡有報兮善有慶,毀棺露骸兮吾意淒惶。山之廣大兮地厚無疆,以為宅兆兮永此潛藏。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萬歲兮無厲無殃’。意思是說要敬鬼神而遠之。
在雲南,今昭通地區沿金沙江、白水江、關河流域的懸棺不說是絕無僅有,肯定是分布最多、最為集中的地區。就已知情況,鹽津縣的豆沙關、底坪、棺木岩、靈官岩,威信縣的瓦石、石洞、永善縣地黃華,不下十餘處;岩樁、岩墩、岩龕、岩溝、岩洞等各種懸棺葬的形式一應俱全。尤其是豆沙關懸棺,保存最多、最完好,地勢最險峻,被學者稱為‘上古遺存,天下奇跡’,‘懸棺博物館’。
豆沙關懸棺在鹽津縣豆沙鄉石門村關河南岸的絕壁上,緊傍二一三國道。秦開五尺道、漢修南夷道、隋造偏梁橋閣、唐開石門道,都無一例外地選擇豆沙關作為人滇的門戶。‘關津樞紐’,‘南滇鎖鑰’,名不虛傳。關河北岸,‘五尺道’遺跡、石門關古城堡、唐貞元十年禦史中丞袁滋冊南詔題名摩崖,昭示著這裏曾有過人文蔚起的繁榮。關河南岸,削壁騰立,參天而起,高達四五百米,懸棺就存放於絕壁半腰一工方形岩坎內。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調查有棺四十多具,此後,或墮落入關河,或被好奇者、居心叵測者破壞,今仍存有十餘具。遠遠看去,在清淡得近乎透明的天穹下,在沉重得勢將傾倒的絕壁的陰影中,屍棺累累,淩空懸置,確實會讓人生出許多難以言喻的思緒,臆想出許多怪異的故事,難怪熊大人要苦苦祈告‘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萬歲兮無厲無殃’。
懸棺的主人,一般認為是春秋時期以前居住在今川南、滇東北一帶的僰人人,故稱‘僰人懸棺’。一九三二年,幾位昭通籍的學人曾對豆沙關懸棺進行考察,據當時留下的考察文字,棺內屍骸的頭顱骨較今人碩大,手足骨亦較粗壯,也較長,推測身高在一米八到一米九米之間。棺木用整根原木鑿空成形,長約兩米,高約五十厘米,寬約四十一厘米,棺蓋厚約四十一厘米。按木質紋理,似為杉木,形製古樸。參加考察的周夢雲等認為‘此物出自上古,絕非數百年前物。何以言之?史稱,大禹死後,衣衾三領、桐棺三寸,見諸《孟子》矣。孟子又雲:蓋上世常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委之壑。今查置棺處所,河流下陷,足證當時河水必高,又且兩岸多係水造成屋,知為上古大壑,毫無疑問’。同樣在一九三二年前後,一位美國學者對威信長安的懸棺進行考察,也得出與周夢雲大致相同的認識。如此說來,‘僰人人懸棺’應該成為結論了。可是,著名的自然科學家陳一得又對周夢雲和美國學者的判斷提出質疑:首先,居住在今川南、滇東北一帶的僰人,自春秋以來,或向滇西遷徙,或與漢族及其他民族融合,過早地結束了作為一個單一民族存在的曆史。也就是說,僰人生活的時代,在公元前二百五十年以前。其次,如果豆沙關懸棺所在是因河流下陷而成數百米高懸崖,這個過程沒有幾千年恐怕不能完成。陳一得反詰:曆二三千年之長久。‘任何堅硬木質,日射水浸,鮮不化為齏粉?更何言骨骼完整,棺木紋理清晰。’不得不承認,陳一得的反詰是有道理的。事實上,查考史籍,較僰人晚近一千多年生活在這一帶的白僚、仡佬等民族也有懸棺葬習俗。‘殮死有棺而不葬,置於岩穴間,高者絕地千尺,或臨大河,不施蔽蓋’。元代李京《雲南治略》、明代周汝成《炎檄紀略》於此均有記述。
懸棺之所以讓人有神秘、魔幻的感覺,成為所謂“千古之謎”,最根本的原因是:懸棺到底是怎樣懸上去的?在一本叫做《朝野僉載》的書中,提出了一種假設:屍棺先抬到懸崖絕頂,再懸索緣樁往下放。證之於懸棺現場所見,此說難以成立。試想,懸棺多在懸崖的半腰,距頂甚遠,且多置放於崖部麵的凹陷處,怎麽往下放呢?在另一本《嶺表紀蠻》的書中,又提出了另一種設想:‘築土為台,運棺其中,事後台卸土撤,而棺乃獨標岩際。’說的有些道理,同樣以懸棺現場情況參證,其不可操作性就暴露了。
其實,就懸棺的數量、規模來講,我們巫山縣小三峽裏麵的就算不上什麽了。但是,這裏的懸棺卻為我們這個旅遊景區增添了不少的亮點。”
“張局長可真是博聞強記,知識淵博啊。”清雲讚歎道。
“我就是吃這碗飯的,而且我們這裏來的領導和客人也很多。時間一長就自然記住了。為了充分了解懸棺,我還特地到前麵所說的那些地方去考察了幾次呢。”他笑著說。
“機遇總是屬於有準備的人。張局長,今天就衝著你的學識和對工作的認真態度,我再送你幾個字。”清雲說。
我把車停在了一處稍微寬敞的路邊。
“就在這裏了。”我說。
“就這裏。”清雲點頭。
然後我們全體下車,站在江邊靜靜地等候那個人的到來。
時間過得很漫長。
我看了看表,其實二十分鍾都還不到。
“來了!”張蘇指著前麵說。
我看見了。
但是我發現那個人卻是踏著空氣在行走。
“他為什麽會淩空而行呢?”我好生奇怪。
“淩空而行?”清雲說,“這很好理解啊。這說明以前的那條路就在現在的這條路上麵啊。也許是現在修公路把路基挖到下麵來了吧。”
我現在才發現自己真的很笨。
那人正在朝我們走來。我從他的神情上看他似乎在思考著什麽問題。
他無視我們的存在,旁若無人地從我們身邊而過。
他的腳在空中行走,仿佛離地大約兩米處有一層透明的玻璃。而他,就仿佛行走在那玻璃之上。
幸好一般的人看不見他。不然一定會把他當成神仙一樣的膜拜。
不過,現在完全證實了清雲的那個觀點:這個人確實是沿著他那個時候的道路在行走。
在小三峽的入口處有一座橋。我把車開到了那裏才發現公路是通往對岸的,估計這條路是沿長江而行。而在小三峽的左邊的山崖上僅僅是一條窄窄的小道。
“怎麽辦?”我著急得要跳起來。
“快把車開到江邊。我們租船去。”清雲說。
他雖然看不見那人,但是他與我一樣的著急。
汽車揚起一路的灰塵。我們很快地就到了長江邊。
“我終於找到你們了!”是上午刁難我們的那個船老板。
“滾開!”我朝他吼道。
沒想到他卻忽然在我們麵前跪了下來。
“求求你們,幫我把法術解了吧。”他直朝我們磕頭。
“法術?設麽法術?”我莫名其妙。
“以後別再欺負人了。”卻是清月在對他說。
這時候圍過來了很多人。畢竟當地的一個地痞向別人下跪的事情還是很吸引人的。
我看見清月朝那地痞船老板輕聲地說了句什麽。
“謝謝神仙,謝謝神仙!”那船老板又朝她磕了幾個頭站起來轉身就跑。
“我是本縣的旅遊局長,我叫張龍。[]對不起,我這小舅子太混賬了。我在這裏向你們道歉。”這時候一個幹部模樣的人過來對我們說。
“沒什麽。我們現在又急事。”我急忙對他說。
“有什麽事情?我可以幫你們嗎?”那個叫張龍的局長問。
“對呀,他是旅遊局長啊。”我心裏忽然高興了起來。
“給我們租條船。”我說。
“那還不簡單!”他說,“你們跟我來。”
政府的旅遊船就是要漂亮許多。
“快,快進小三峽裏麵去。”上了船我急忙吩咐道。
“按照他說的做。”張局長朝開船的人命令道。
不一會兒船就進入了小三峽。
遠遠地,我就看見在左邊山崖的小道上,那個人獨自地在上麵行走著。
我頓時舒了一口氣。
“還在嗎?”清雲問我。
“在。在上麵的小道上。”我說。
張局長朝那小道上看去。滿臉疑惑。
“這是我的名片。”張局長對我們說。
據說當別人給你名片的時候要回遞才有禮貌的。可是我沒有那玩意。
還好,清雲有。
“您居然是白雲觀的道長?難怪!”張局長看了清雲的名片後說。
“他,”清雲指了指我說,“他是我師傅。”
張局長震驚地看著我。
我知道他又開始搞怪了。我隻好配合他高深莫測地一笑。
“失敬、失敬!”局長對我更加地客氣了起來。
一個這麽年輕的人居然是白雲觀道長的師傅,這樣的事情可夠震懾人的了。
我淡漠地朝他點了點頭。我知道這時候越做得神秘越好。
半山腰上的那個人還在。
“船開慢點。”我說。
“船開慢點!”張局長朝駕駛艙吼道,“多慢?”他轉過來笑著問我。
“像人走路的速度。”我說。
“像人走路的速度。”他又朝裏麵喊道。
“道長,你們給我那小舅子施了什麽法術啊?”張局長忽然問清雲。
他似乎對我有些畏懼。
“你那小舅子,”清雲說,“你可要多管管他。他簡直太不像話了。其實我也沒對他做什麽,隻是封了他的一處穴道。所以他才會一直感覺到肚子痛。不過現在已經沒事了。”
我明明知道是清月做的手腳,而且還不止是封了他穴道。我想,他把事情攬到自己的身上也好。
“他是應該有些教訓了。[]”局長說,“他回家就叫肚子痛。到醫院去怎麽也治不好。後來我問他今天幹了什麽,他才把事情對我講了。我一聽就知道他是遇見高人了。”
看來當局長的人是有些見識。
“嗬嗬,如果剛才不給他解了,到明天也會自己好的。隻不過要多受些罪罷了。”清雲“嗬嗬”笑著說。
“張局長,你前途不可限量啊。”清雲忽然轉過話來對他說。
“是嗎?”局長一怔,“怎麽說?”
“今年之內,你一定會得到提升的。”清雲說。
“以後呢?”他問。
“嗬嗬,看來我說對了吧?你應該知道今年的事情了。以後還會更好的。但是……”清雲賣了個關子。
“道長可真是神人。據說上麵已經在考慮我下半年改選的時候任副縣長。但是什麽?希望您不吝賜教。”局長急忙說。
“你的朋友將是你最大的敵人。”清雲說。
“這話怎麽講?我不明白呢。”他更加地恭敬了起來。
“張局長,麻煩你給我們講講懸棺的事情。”清雲卻忽然向他要求道。
“好。”看來他知道“天機不可泄露”這樣的忌諱。
我知道他現在的心情一定很愉快。
當得知自己未來的前途一片光明,還有誰會不高興呢?
“懸棺葬是古代一種比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選擇一處壁立千仞的懸崖,用我們至今仍不知曉的方法,將仙逝者連同裝殮他的尺棺高高地懸置於懸崖半腰的適當位置。葬地的形勢各異,歸葬的個體方式也略有差別:或於崖壁鑿孔,椽木為樁,尺棺就置放在崖樁拓展出來的空間;或在崖壁上開鑿石龕,將屍棺置入龕內;或利用懸崖上的天然岩溝、岩墩、岩洞置放屍棺……人死了,要找個歸宿,要為失去靈魂的軀殼找一個妥當的安置辦法,從這個意義上講,懸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樣平常。然而,一口沉甸甸的屍棺,一具冷冰冰的屍骨,是怎麽放到那高高的懸崖上去的呢?屍棺的主人是誰?至今為止,我們有限的智慧還難以解讀這千年之謎。有這樣一側鐵聞:一九三三年,一位姓陳的地方官為了探究僰人懸棺的奧秘,他雇用了兩名樵夫,從豆沙關的絕壁上掀下兩具懸棺,其中一具運到昭通省立第二中學以供研究、展覽。可是沒過多久,兩名樵夫均意外慘死。翌年,一位叫熊廷權的賑災的官員,公務之餘到省立二中參觀,看了懸棺及棺木中的遺骸,又聽到了那兩名慘死的樵夫的故事,便有些坐不住了。他再三對校長說:‘文王澤及枯骨,古人遺骸何當玩弄?請以禮瘞之’。校長隻得將懸棺遺骸歸葬。這位熊大人仍難以心安,又顫顫驚驚地寫了一篇誄文:‘霜淒淒兮露瀼瀼,風雨剝蝕兮日月迎將。翳何人兮骨骸堅強,胡不速朽兮戀此高崗。惡有報兮善有慶,毀棺露骸兮吾意淒惶。山之廣大兮地厚無疆,以為宅兆兮永此潛藏。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萬歲兮無厲無殃’。意思是說要敬鬼神而遠之。
在雲南,今昭通地區沿金沙江、白水江、關河流域的懸棺不說是絕無僅有,肯定是分布最多、最為集中的地區。就已知情況,鹽津縣的豆沙關、底坪、棺木岩、靈官岩,威信縣的瓦石、石洞、永善縣地黃華,不下十餘處;岩樁、岩墩、岩龕、岩溝、岩洞等各種懸棺葬的形式一應俱全。尤其是豆沙關懸棺,保存最多、最完好,地勢最險峻,被學者稱為‘上古遺存,天下奇跡’,‘懸棺博物館’。
豆沙關懸棺在鹽津縣豆沙鄉石門村關河南岸的絕壁上,緊傍二一三國道。秦開五尺道、漢修南夷道、隋造偏梁橋閣、唐開石門道,都無一例外地選擇豆沙關作為人滇的門戶。‘關津樞紐’,‘南滇鎖鑰’,名不虛傳。關河北岸,‘五尺道’遺跡、石門關古城堡、唐貞元十年禦史中丞袁滋冊南詔題名摩崖,昭示著這裏曾有過人文蔚起的繁榮。關河南岸,削壁騰立,參天而起,高達四五百米,懸棺就存放於絕壁半腰一工方形岩坎內。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調查有棺四十多具,此後,或墮落入關河,或被好奇者、居心叵測者破壞,今仍存有十餘具。遠遠看去,在清淡得近乎透明的天穹下,在沉重得勢將傾倒的絕壁的陰影中,屍棺累累,淩空懸置,確實會讓人生出許多難以言喻的思緒,臆想出許多怪異的故事,難怪熊大人要苦苦祈告‘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萬歲兮無厲無殃’。
懸棺的主人,一般認為是春秋時期以前居住在今川南、滇東北一帶的僰人人,故稱‘僰人懸棺’。一九三二年,幾位昭通籍的學人曾對豆沙關懸棺進行考察,據當時留下的考察文字,棺內屍骸的頭顱骨較今人碩大,手足骨亦較粗壯,也較長,推測身高在一米八到一米九米之間。棺木用整根原木鑿空成形,長約兩米,高約五十厘米,寬約四十一厘米,棺蓋厚約四十一厘米。按木質紋理,似為杉木,形製古樸。參加考察的周夢雲等認為‘此物出自上古,絕非數百年前物。何以言之?史稱,大禹死後,衣衾三領、桐棺三寸,見諸《孟子》矣。孟子又雲:蓋上世常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委之壑。今查置棺處所,河流下陷,足證當時河水必高,又且兩岸多係水造成屋,知為上古大壑,毫無疑問’。同樣在一九三二年前後,一位美國學者對威信長安的懸棺進行考察,也得出與周夢雲大致相同的認識。如此說來,‘僰人人懸棺’應該成為結論了。可是,著名的自然科學家陳一得又對周夢雲和美國學者的判斷提出質疑:首先,居住在今川南、滇東北一帶的僰人,自春秋以來,或向滇西遷徙,或與漢族及其他民族融合,過早地結束了作為一個單一民族存在的曆史。也就是說,僰人生活的時代,在公元前二百五十年以前。其次,如果豆沙關懸棺所在是因河流下陷而成數百米高懸崖,這個過程沒有幾千年恐怕不能完成。陳一得反詰:曆二三千年之長久。‘任何堅硬木質,日射水浸,鮮不化為齏粉?更何言骨骼完整,棺木紋理清晰。’不得不承認,陳一得的反詰是有道理的。事實上,查考史籍,較僰人晚近一千多年生活在這一帶的白僚、仡佬等民族也有懸棺葬習俗。‘殮死有棺而不葬,置於岩穴間,高者絕地千尺,或臨大河,不施蔽蓋’。元代李京《雲南治略》、明代周汝成《炎檄紀略》於此均有記述。
懸棺之所以讓人有神秘、魔幻的感覺,成為所謂“千古之謎”,最根本的原因是:懸棺到底是怎樣懸上去的?在一本叫做《朝野僉載》的書中,提出了一種假設:屍棺先抬到懸崖絕頂,再懸索緣樁往下放。證之於懸棺現場所見,此說難以成立。試想,懸棺多在懸崖的半腰,距頂甚遠,且多置放於崖部麵的凹陷處,怎麽往下放呢?在另一本《嶺表紀蠻》的書中,又提出了另一種設想:‘築土為台,運棺其中,事後台卸土撤,而棺乃獨標岩際。’說的有些道理,同樣以懸棺現場情況參證,其不可操作性就暴露了。
其實,就懸棺的數量、規模來講,我們巫山縣小三峽裏麵的就算不上什麽了。但是,這裏的懸棺卻為我們這個旅遊景區增添了不少的亮點。”
“張局長可真是博聞強記,知識淵博啊。”清雲讚歎道。
“我就是吃這碗飯的,而且我們這裏來的領導和客人也很多。時間一長就自然記住了。為了充分了解懸棺,我還特地到前麵所說的那些地方去考察了幾次呢。”他笑著說。
“機遇總是屬於有準備的人。張局長,今天就衝著你的學識和對工作的認真態度,我再送你幾個字。”清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