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拿回家的東西估個數,趕緊還回來,沒有東西就換成錢。”
沿途的驛站,驛長對著驛卒們喊。
他們得到消息了,灞水莊子的李東主正在找犯錯誤的官員,想要過癮。
換了旁人,他們會詛咒,李東主不行。
李東主幫著多賺了錢,朝廷給出一份錢,賣報紙又多一份錢。
而且還包括送信的和招待其他人住宿吃飯的錢,同樣可以分一份。
普通百姓睡大通鋪,不收錢。
商人要住單間,額外算錢,還有馬料等費用。
李東主不但不能詛咒,還得祝福。
根據前麵驛站兄弟傳來的話,往後各驛站承接廣告,驛長拿一成的廣告費,其他人平分另一成。
順便幫著百姓賣東西,拿衛生管理費。
這不就是又增加了收入嘛!如此還去貪墨,被砍了腦袋都無法抱屈。
近的驛站來不及補東西,幹脆掏出錢來入賬,賬給補上。
很多都是沒賬的,趕緊弄個賬。
一番忙碌,結果等隊伍過來,卻並不停留,沒到休息的時候,直接過去了。
“李東主一定是知道我們補上了,傳聞李東主能掐會算。”
驛長目送隊伍遠去,對其他人說。
眾人點頭,表示認同,對李東主明白。
“不派人去查查?”郭子儀依舊坐在車邊晃蕩著腿。
“有時消息放出去,不查的效果比查好。
一旦去查,沒查出問題,咱們再一走,他們的心就落地了。
隨後該出事兒還要出事兒,不查,他們的心始終懸著,害怕什麽時候查一下。”
李易對這方麵十分精通,以前管手下員工的時候就這樣。
不能總是盯著一個人來回查,查多了,人家就賣奶茶去了。
“前麵各縣的官員呢?”郭子儀知道再往前,會到渭南縣。
“晚上住在縣城的外麵,不召見縣城的官員,估計得到消息,他們會想辦法證明他們沒問題。”
<a href="http://m.2kxiaoshuo.com" id="wzsy">2kxiaoshuo.com</a>
李易對渭南縣放心,京兆府裏的一個縣,以前有第一批學子在那當主簿和縣尉。
現在有第二批學子當官,學子們會盯牢了,真正要查的是華州的鄭縣。
“明天到達華州時,問華州的刺史,告訴他,如果他說沒問題,咱們查出來問題,就給他加罪。”
李易提到前麵的位置。
一般情況下,如果發現地方官有問題,不會直接處理州府的官員。
會讓州府的官員先查,然後再看結果。
給留出來地方互相博弈的時間,通常副手被收拾。
像宰相出行,有人有冤情,跪在路上攔人喊冤。
宰相不會直接接見,還是當地先處理,治理地方還要依靠當地的官員。
一個百姓的問題,或許隻是縣裏某一個官員倒黴被點兒出來。
其他的官員沒有人告,那州府下個令,縣中自己考慮怎麽辦。
隻要把百姓擺平了,便沒有事情,擺不平再說。
李易知道這是官場的規矩,不管哪個時候的官,皆如此。
他不在乎,自己厲害,憑什麽守規矩?
我必須查,查到馬上收拾,大唐啥都缺,就不缺當官的人。
沒看到那麽多等著被分配的官在長安呆著麽?
遠的地方,許多官員寧肯繼續等也不願意上任。
華州近,挨著京兆府,還有李易養降戶的山,包括後麵的同州。
“能查出問題?”郭子儀想了一下華州,搖頭。
華州就是整個州府被端的地方,當時李易還親自過去幫忙處理,解決了一大堆縣的具體情況。
這才多長時間啊?再出問題,想來會掉腦袋。
“想查出問題,保證有問題。比如不貪不占,那麽我就問數據,哪一個縣現在有多少孤寡、多少應該入學的孩子。
還有今年主要的農作物畝產量,整個縣的清淤情況,百姓家中的牛,等等。”
李易對此信心十足,找毛病還不容易?
郭子儀又搖頭:“你這樣可謂是強人所難。”
“你問張九齡,他就能給你說出廣州那裏他負責地方的具體情況,數據一個都不會差。”
李易反駁,看人,看誰在那裏。
“換成你呢?”郭子儀想一想張九齡這個人,不得不點頭。
“我?我若當縣令,隔三差五就讓刺史到縣裏來,哦,鄭縣就是華州的州府所在地,倒是不用費心。
我還能讓朝廷的大臣往縣裏跑,為什麽要讓人查?咱們把人喊過來,可以拿好處。
好比有個利民工程,不用朝廷出錢,我縣裏也不出錢。
到時候工程搞好了,百姓得利,朝廷得威望,需要朝廷官員過來露個臉。
朝廷的官員一準兒願意來,過來看一看,撈政績,再拿禮物回去。”
李易辦法多著呢,沒本事的官員怕上官下來,有本事的請上官下來。
他開始給郭子儀講,當官不容易,尤其是還想當個好官。
需要維護所有方麵的利益,通過協調來讓所有人都滿意。
在低頭幹活的時候,必須抬頭看路,否則你升不上去。
故此想辦法,把民生解決,把上官的政績擺好。
郭子儀停傻眼了,考慮一會兒,問:“你這麽能幹,上官難道不擔心你搶了他的位置。”
“給他功績,他先升上去,你跟升。升到一定程度,上官升不上去,你必須立即換地方。
讓上官幫忙,調到另一個位置,然後你就在這個位置上繼續找更上麵的官員。
在咱們大唐,最簡單的辦法是認識陛下。
你跟陛下能說得上話了,可以投書了,一切便好辦了。”
李易很有耐心,雖然他說的這些對郭子儀沒有任何幫助。
“哦~~我懂了!”郭子儀對李易伸出個大拇指,表示佩服。
服,他是心服口也服。
他算是看明白了,李易的層次更高,連投書都不投。
李易講的全是官員跟官員,臣與君的事情。
李易自己卻沒選任何一條路,他選的路,一般人是甭指望了。
根本學不來,這條路,如今回想起來,特別艱難。
需要連續拿出來利國利民的好東西,還是不求回報的那種。
自己在賺錢的時候,帶百姓一起賺錢,幫朝廷解決大問題。
這樣一點點的,才有了如今的這種特殊關係。
自己考武舉,被評為異等,李易不知道該怎麽說了。
沿途的驛站,驛長對著驛卒們喊。
他們得到消息了,灞水莊子的李東主正在找犯錯誤的官員,想要過癮。
換了旁人,他們會詛咒,李東主不行。
李東主幫著多賺了錢,朝廷給出一份錢,賣報紙又多一份錢。
而且還包括送信的和招待其他人住宿吃飯的錢,同樣可以分一份。
普通百姓睡大通鋪,不收錢。
商人要住單間,額外算錢,還有馬料等費用。
李東主不但不能詛咒,還得祝福。
根據前麵驛站兄弟傳來的話,往後各驛站承接廣告,驛長拿一成的廣告費,其他人平分另一成。
順便幫著百姓賣東西,拿衛生管理費。
這不就是又增加了收入嘛!如此還去貪墨,被砍了腦袋都無法抱屈。
近的驛站來不及補東西,幹脆掏出錢來入賬,賬給補上。
很多都是沒賬的,趕緊弄個賬。
一番忙碌,結果等隊伍過來,卻並不停留,沒到休息的時候,直接過去了。
“李東主一定是知道我們補上了,傳聞李東主能掐會算。”
驛長目送隊伍遠去,對其他人說。
眾人點頭,表示認同,對李東主明白。
“不派人去查查?”郭子儀依舊坐在車邊晃蕩著腿。
“有時消息放出去,不查的效果比查好。
一旦去查,沒查出問題,咱們再一走,他們的心就落地了。
隨後該出事兒還要出事兒,不查,他們的心始終懸著,害怕什麽時候查一下。”
李易對這方麵十分精通,以前管手下員工的時候就這樣。
不能總是盯著一個人來回查,查多了,人家就賣奶茶去了。
“前麵各縣的官員呢?”郭子儀知道再往前,會到渭南縣。
“晚上住在縣城的外麵,不召見縣城的官員,估計得到消息,他們會想辦法證明他們沒問題。”
<a href="http://m.2kxiaoshuo.com" id="wzsy">2kxiaoshuo.com</a>
李易對渭南縣放心,京兆府裏的一個縣,以前有第一批學子在那當主簿和縣尉。
現在有第二批學子當官,學子們會盯牢了,真正要查的是華州的鄭縣。
“明天到達華州時,問華州的刺史,告訴他,如果他說沒問題,咱們查出來問題,就給他加罪。”
李易提到前麵的位置。
一般情況下,如果發現地方官有問題,不會直接處理州府的官員。
會讓州府的官員先查,然後再看結果。
給留出來地方互相博弈的時間,通常副手被收拾。
像宰相出行,有人有冤情,跪在路上攔人喊冤。
宰相不會直接接見,還是當地先處理,治理地方還要依靠當地的官員。
一個百姓的問題,或許隻是縣裏某一個官員倒黴被點兒出來。
其他的官員沒有人告,那州府下個令,縣中自己考慮怎麽辦。
隻要把百姓擺平了,便沒有事情,擺不平再說。
李易知道這是官場的規矩,不管哪個時候的官,皆如此。
他不在乎,自己厲害,憑什麽守規矩?
我必須查,查到馬上收拾,大唐啥都缺,就不缺當官的人。
沒看到那麽多等著被分配的官在長安呆著麽?
遠的地方,許多官員寧肯繼續等也不願意上任。
華州近,挨著京兆府,還有李易養降戶的山,包括後麵的同州。
“能查出問題?”郭子儀想了一下華州,搖頭。
華州就是整個州府被端的地方,當時李易還親自過去幫忙處理,解決了一大堆縣的具體情況。
這才多長時間啊?再出問題,想來會掉腦袋。
“想查出問題,保證有問題。比如不貪不占,那麽我就問數據,哪一個縣現在有多少孤寡、多少應該入學的孩子。
還有今年主要的農作物畝產量,整個縣的清淤情況,百姓家中的牛,等等。”
李易對此信心十足,找毛病還不容易?
郭子儀又搖頭:“你這樣可謂是強人所難。”
“你問張九齡,他就能給你說出廣州那裏他負責地方的具體情況,數據一個都不會差。”
李易反駁,看人,看誰在那裏。
“換成你呢?”郭子儀想一想張九齡這個人,不得不點頭。
“我?我若當縣令,隔三差五就讓刺史到縣裏來,哦,鄭縣就是華州的州府所在地,倒是不用費心。
我還能讓朝廷的大臣往縣裏跑,為什麽要讓人查?咱們把人喊過來,可以拿好處。
好比有個利民工程,不用朝廷出錢,我縣裏也不出錢。
到時候工程搞好了,百姓得利,朝廷得威望,需要朝廷官員過來露個臉。
朝廷的官員一準兒願意來,過來看一看,撈政績,再拿禮物回去。”
李易辦法多著呢,沒本事的官員怕上官下來,有本事的請上官下來。
他開始給郭子儀講,當官不容易,尤其是還想當個好官。
需要維護所有方麵的利益,通過協調來讓所有人都滿意。
在低頭幹活的時候,必須抬頭看路,否則你升不上去。
故此想辦法,把民生解決,把上官的政績擺好。
郭子儀停傻眼了,考慮一會兒,問:“你這麽能幹,上官難道不擔心你搶了他的位置。”
“給他功績,他先升上去,你跟升。升到一定程度,上官升不上去,你必須立即換地方。
讓上官幫忙,調到另一個位置,然後你就在這個位置上繼續找更上麵的官員。
在咱們大唐,最簡單的辦法是認識陛下。
你跟陛下能說得上話了,可以投書了,一切便好辦了。”
李易很有耐心,雖然他說的這些對郭子儀沒有任何幫助。
“哦~~我懂了!”郭子儀對李易伸出個大拇指,表示佩服。
服,他是心服口也服。
他算是看明白了,李易的層次更高,連投書都不投。
李易講的全是官員跟官員,臣與君的事情。
李易自己卻沒選任何一條路,他選的路,一般人是甭指望了。
根本學不來,這條路,如今回想起來,特別艱難。
需要連續拿出來利國利民的好東西,還是不求回報的那種。
自己在賺錢的時候,帶百姓一起賺錢,幫朝廷解決大問題。
這樣一點點的,才有了如今的這種特殊關係。
自己考武舉,被評為異等,李易不知道該怎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