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看看,還是笑容滿麵:“小郎家裏有幾脾蜂?”
“一會兒跟我們走,去巡洋艦,我給這位大哥看看眼睛,有疾當醫,近視的話,給配副鏡子。”
李易看出來對方眼神不好,沒見女的緊張麽,男的啥事兒沒有。
“多謝李東主,多謝李東主。”女子連連道謝。
“啊?李東主?李易?”男子反應過來,走近兩步看,不認識。
“什麽時候看不清遠處東西的?”李易觀察男子的眼睛問。
“小時候就是,爹娘就早早眼瞎了,後來遇到大水……”男子說著停下。
“你眼睛怎麽樣?有孩子嗎?”李易看婦人。
“我眼睛好,有兩個孩子,大的閨女十一歲,小的兒子五歲,其實一共有五個孩子的。”女子倒沒有多少傷感。
“孩子呢?”李易扭頭問長孫昕。
“在學堂,我找人幹活,人家有孩子我不能叫孩子跟著幹活。為了維持善名,裝我也要裝下去。”
長孫昕認真地說,他很在乎現在的名聲。
“好,有悟性!幫忙幹活,動作要輕緩,別大開大合的,容易叫蜜蜂誤會。”
李易說著走到一個蜂箱旁邊抽輕輕抽出框觀察:“巢房壁厚了,看看有多少,割蜜的時候換新脾。”
“李東主,正要說呢,這些是別處淘換來的蜂箱,正好分巢就先對付著。”
男子這回不問李易家有多少脾蜜蜂了,他知道李易也不清楚。
李家莊子那麽大,李東主怎麽可能專門去記有多少蜜蜂?
“好,找長孫巡察使,他會安排。”李易又慢慢插回去,舔舔指頭。
其他人幫忙刷洗苫布,已經晾上的看看一麵幹了沒有,幹了換一麵。
“往後住下,冬天在大棚中養。去取蜂蜜給大家嚐嚐,這是咱們自己的蜂蜜。”
長孫昕給出保證,他幫不上忙,不會。
他卻知道怎樣照顧人,使別人高興。
他的職務中有一個尚衣奉禦,負責皇帝的衣服、桌椅、茶盞等器具。
婦人立即去拿,蜂蜜中沒有兌別的東西。
在李易的時候任何食品都有保值期,包括食鹽,蜂蜜通常為二十四個月。
要是看到寫有十八個月保質期,說明純度太低了。
蜜封好的蜂蜜,放上十年八年的沒問題。
隊伍裏的人不缺蜂蜜吃,還是嚐嚐,自己家的。
不同的花釀出來的蜜味道上有區別,說不上哪一種最好。
“昨天下雨,你倆累到了吧?”長孫昕想起個事情。
“有人幫忙,長孫巡察使的地和蜜蜂,當地百姓都看著。”婦人又捧長孫昕一回。
實際情況也如她所說,昨日當地人一看朝霞那般美麗,跑過來搭手擺蜂箱、遮苫布。
“記下來了?等割蜜的時候留點蜂蠟送過去。”
長孫昕為人處事用上了服侍皇帝的那一套。
“記著呢,之前處理的也有,等換脾時更多。”男子還是笑著回答。
蜂蠟不用來提純後點蠟燭,當藥和食物吃,現在製作香都不允許使用蜂蜜。
“一起走。”眾人嚐完,活兒也幹完,李易招呼,用不著留人看守。
夫妻倆兒互相挽著跟在隊伍中,去下一個地方。
旁邊有人宮女遞上水和壓縮餅幹,叫二人邊走邊吃。
看情況即知,早上擺蜂箱,又洗曬苫布,到此刻顯然沒吃飯。
“閨女你的心真細。”婦人誇一句。
桃紅微微一笑,沒說什麽,心不細的宮女……
“我知道這叫壓縮餅幹,比黑麵包好吃。”男子咬一口,香。
他吃的壓縮餅幹與軍隊的不同,宮女太監單獨製作,隨時攜帶,太忙的時候吃不上飯,咬一口。
“原本是有包子的,一早路上見到有人掃街,昨天雨水把東西衝打到路上,就給他們吃了。”
金菊在旁小聲說,順便幫男子看路,眼神不好得照顧。
李易走著,聊起養蜂的事情。
“以養蜂為活路的人,需趕花,哪裏花開便挑著蜂箱走,一邊走一邊割蜜換錢,還要帶一套工具,製作蜂箱的工具。
他們更希望換來銅錢,方便攜帶,不過許多地方收蜜多,隻能接受絹帛。
他們多費力氣,把一個地方的絹帛帶到另一處,有的地方絹帛特別多,品質還好,就能私下多換點。”
“對對對,李東主說得對,我家以前就養蜂,實在是眼睛越來越不管用,想找個安穩的所在,就跑到京兆府。”
男子激動,有知道自己的人啊,以前多苦啊日子過的。
“剛柔,我明白了,京兆府的絹帛減少,因為收稅而免去庸和大棚的緣故。
另外的地方沒免,還是要交。
故此京兆府絹帛少了,其他的地方補充,價錢高不起來。”
王維先出聲,回答之前的問題。
孟浩然跟著說:“路況好可使物流成本降低,可見修路的利民之處。”
“摩詰、浩然,果然心思慎密,大唐有你二位這等官員,當是百姓福分。”李易隨口誇讚。
孟浩然與王維臉微微一紅,你都提示到眼前了,再回答不上來,你是不是要給我們換地方?
長孫昕聽了,麵上無波瀾,習以為常,李易若無此本事,敢跟宰輔們互相算計?
<a id="wzsy" href="http://m.fqxsw.org">西紅柿小說</a>
“李易,前方種下不少豆子,昨天大雨,怕有豆蟲掉下去淹死。”長孫昕指指種大豆的位置。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活下來的豆蟲才足夠優秀,至少能夠抓住葉子的背麵。”
李易倒是不擔心豆蟲數量下降,活下來的反而長得更壯實。
與自然界淘汰一樣,無非豆蟲專門養,基數大,在某種程度上,獲得更多的進化機會。
走到地方,一群人在豆田中分壟走著,找瓢蟲,找到就捏著扔草編籠裏,拿回去喂雞。
不是豆蟲的蟲子,一樣抓走,看到昨天被雨水打下來的豆蟲,撿起來一同喂雞。
李易拿著數碼相機拍照片、錄影像,再分別取土保存,準備回去檢測後錄入電腦。
雨後的地,濕漉漉的,即便不是好的土壤,仍然會粘鞋底,李易不進去。
順壟捉蟲子的人挽起褲腿,光腳走。
旁邊有壓力井,還拿水泥修出來小槽子和小溝渠,不然井出水口的位置會出現個大坑。
“李易你看,隻要肥夠,大豆長得並不差,李家莊子送來的肥按照使用說明調整用量,管大事兒了。”
長孫昕蹲在一棵豆秧旁邊觀察後說道。
“一會兒跟我們走,去巡洋艦,我給這位大哥看看眼睛,有疾當醫,近視的話,給配副鏡子。”
李易看出來對方眼神不好,沒見女的緊張麽,男的啥事兒沒有。
“多謝李東主,多謝李東主。”女子連連道謝。
“啊?李東主?李易?”男子反應過來,走近兩步看,不認識。
“什麽時候看不清遠處東西的?”李易觀察男子的眼睛問。
“小時候就是,爹娘就早早眼瞎了,後來遇到大水……”男子說著停下。
“你眼睛怎麽樣?有孩子嗎?”李易看婦人。
“我眼睛好,有兩個孩子,大的閨女十一歲,小的兒子五歲,其實一共有五個孩子的。”女子倒沒有多少傷感。
“孩子呢?”李易扭頭問長孫昕。
“在學堂,我找人幹活,人家有孩子我不能叫孩子跟著幹活。為了維持善名,裝我也要裝下去。”
長孫昕認真地說,他很在乎現在的名聲。
“好,有悟性!幫忙幹活,動作要輕緩,別大開大合的,容易叫蜜蜂誤會。”
李易說著走到一個蜂箱旁邊抽輕輕抽出框觀察:“巢房壁厚了,看看有多少,割蜜的時候換新脾。”
“李東主,正要說呢,這些是別處淘換來的蜂箱,正好分巢就先對付著。”
男子這回不問李易家有多少脾蜜蜂了,他知道李易也不清楚。
李家莊子那麽大,李東主怎麽可能專門去記有多少蜜蜂?
“好,找長孫巡察使,他會安排。”李易又慢慢插回去,舔舔指頭。
其他人幫忙刷洗苫布,已經晾上的看看一麵幹了沒有,幹了換一麵。
“往後住下,冬天在大棚中養。去取蜂蜜給大家嚐嚐,這是咱們自己的蜂蜜。”
長孫昕給出保證,他幫不上忙,不會。
他卻知道怎樣照顧人,使別人高興。
他的職務中有一個尚衣奉禦,負責皇帝的衣服、桌椅、茶盞等器具。
婦人立即去拿,蜂蜜中沒有兌別的東西。
在李易的時候任何食品都有保值期,包括食鹽,蜂蜜通常為二十四個月。
要是看到寫有十八個月保質期,說明純度太低了。
蜜封好的蜂蜜,放上十年八年的沒問題。
隊伍裏的人不缺蜂蜜吃,還是嚐嚐,自己家的。
不同的花釀出來的蜜味道上有區別,說不上哪一種最好。
“昨天下雨,你倆累到了吧?”長孫昕想起個事情。
“有人幫忙,長孫巡察使的地和蜜蜂,當地百姓都看著。”婦人又捧長孫昕一回。
實際情況也如她所說,昨日當地人一看朝霞那般美麗,跑過來搭手擺蜂箱、遮苫布。
“記下來了?等割蜜的時候留點蜂蠟送過去。”
長孫昕為人處事用上了服侍皇帝的那一套。
“記著呢,之前處理的也有,等換脾時更多。”男子還是笑著回答。
蜂蠟不用來提純後點蠟燭,當藥和食物吃,現在製作香都不允許使用蜂蜜。
“一起走。”眾人嚐完,活兒也幹完,李易招呼,用不著留人看守。
夫妻倆兒互相挽著跟在隊伍中,去下一個地方。
旁邊有人宮女遞上水和壓縮餅幹,叫二人邊走邊吃。
看情況即知,早上擺蜂箱,又洗曬苫布,到此刻顯然沒吃飯。
“閨女你的心真細。”婦人誇一句。
桃紅微微一笑,沒說什麽,心不細的宮女……
“我知道這叫壓縮餅幹,比黑麵包好吃。”男子咬一口,香。
他吃的壓縮餅幹與軍隊的不同,宮女太監單獨製作,隨時攜帶,太忙的時候吃不上飯,咬一口。
“原本是有包子的,一早路上見到有人掃街,昨天雨水把東西衝打到路上,就給他們吃了。”
金菊在旁小聲說,順便幫男子看路,眼神不好得照顧。
李易走著,聊起養蜂的事情。
“以養蜂為活路的人,需趕花,哪裏花開便挑著蜂箱走,一邊走一邊割蜜換錢,還要帶一套工具,製作蜂箱的工具。
他們更希望換來銅錢,方便攜帶,不過許多地方收蜜多,隻能接受絹帛。
他們多費力氣,把一個地方的絹帛帶到另一處,有的地方絹帛特別多,品質還好,就能私下多換點。”
“對對對,李東主說得對,我家以前就養蜂,實在是眼睛越來越不管用,想找個安穩的所在,就跑到京兆府。”
男子激動,有知道自己的人啊,以前多苦啊日子過的。
“剛柔,我明白了,京兆府的絹帛減少,因為收稅而免去庸和大棚的緣故。
另外的地方沒免,還是要交。
故此京兆府絹帛少了,其他的地方補充,價錢高不起來。”
王維先出聲,回答之前的問題。
孟浩然跟著說:“路況好可使物流成本降低,可見修路的利民之處。”
“摩詰、浩然,果然心思慎密,大唐有你二位這等官員,當是百姓福分。”李易隨口誇讚。
孟浩然與王維臉微微一紅,你都提示到眼前了,再回答不上來,你是不是要給我們換地方?
長孫昕聽了,麵上無波瀾,習以為常,李易若無此本事,敢跟宰輔們互相算計?
<a id="wzsy" href="http://m.fqxsw.org">西紅柿小說</a>
“李易,前方種下不少豆子,昨天大雨,怕有豆蟲掉下去淹死。”長孫昕指指種大豆的位置。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活下來的豆蟲才足夠優秀,至少能夠抓住葉子的背麵。”
李易倒是不擔心豆蟲數量下降,活下來的反而長得更壯實。
與自然界淘汰一樣,無非豆蟲專門養,基數大,在某種程度上,獲得更多的進化機會。
走到地方,一群人在豆田中分壟走著,找瓢蟲,找到就捏著扔草編籠裏,拿回去喂雞。
不是豆蟲的蟲子,一樣抓走,看到昨天被雨水打下來的豆蟲,撿起來一同喂雞。
李易拿著數碼相機拍照片、錄影像,再分別取土保存,準備回去檢測後錄入電腦。
雨後的地,濕漉漉的,即便不是好的土壤,仍然會粘鞋底,李易不進去。
順壟捉蟲子的人挽起褲腿,光腳走。
旁邊有壓力井,還拿水泥修出來小槽子和小溝渠,不然井出水口的位置會出現個大坑。
“李易你看,隻要肥夠,大豆長得並不差,李家莊子送來的肥按照使用說明調整用量,管大事兒了。”
長孫昕蹲在一棵豆秧旁邊觀察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