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向著洛陽宮去,天樞被拆了,新的還沒建。
烈士陵園要在洛陽建一個,在長安擴大一個。
說好的,在洛陽建新的天樞,其實就是萬國塔。
原來的天樞為了追求速度,用銅建的。
就跟李易那個時候架一個埃菲爾鐵塔一樣,會氧化。
新的萬國塔,李易準備用石頭做,不采用水泥。
混凝土材料的建築使用壽命其實並不是太久,沒有一個混凝土的建築能夠承受幾百年物質衰變。
最能抵抗大自然歲月侵襲的其實是石頭,水泥什麽的不好使。
但是一些糯米和鵝卵石的建設時間存活久,要看材料的講解程度。
像有的橋,橋墩故意用飼養水生生物來穩固,這是智慧。
“元崇兄,近來可好?懷慎兄勞累了。”張說打招呼。
他對姚崇始終有敵意,權利之爭。
結果他滾蛋了,姚崇進團兒了,一切皆是李易的意誌。
“好,俱安好!道濟在河南府當是撫民爭首吧?”姚崇刺兒張說一句。
“前段時候有地方受災,我身為府尹,有愧於小洛南村百姓啊。
小洛南村被大水衝,三路求援,在我麵前,居然隻能做到當天晚至。
人家李家莊子的山,三十裏受災之路,強行突破。
我到時,帳篷都搭完了,百姓煮著湯吃,無一因水災、饑寒而亡者。
我終於知道自己太差,實職啊,我去晚啦!”
張說一臉難過的表情說著他的功勞,百姓早上出了問題,他晚上帶大部隊抵達。
他把李家莊子擺在前麵,承認自己慢。
誰不明李家莊子的反應速度?跟李家莊子比,當灞水軍團是鬧呢?
我的後勤和組織能力可以比得上灞水軍團,你們不怕我造反?
眾人心緒難定,不知該怎麽說,裏麵涉及到的內容太多。
“張相坐鎮洛陽,我李家莊子受益良多。
如今又有電話、電報傳信,交流便捷,溝通無礙。
張相當多提攜後輩,通學政治之法,知曉利民之策。
兩都所處,並無高下間隔,全以陛下治國理念,政為先。”
李易這個時候出聲,別內訌。我隻看民生,其他的我不在乎。
你們願意鬥可以,別耽誤百姓賺錢,皇帝在呢哦!
所有的鬥爭都停止,大家又恢複和諧的樣子。
“李東主,是李東主嗎?我們給你磕頭啦!跪下,磕頭。”
突然一個聲音加進來,一個人帶著一群人跪到地上磕頭。
“李東主,你看,百姓心中有你啊!”
張說使壞,他知道無法撼動李易的位置,添個堵兒還是性的吧,哈哈!
“我剛才說錯話了,我應該讓你進團兒。”
李易果然不在乎,先笑著說張說。
轉過頭,他對跪倒一片的人喊:“我是李易,你們給我立長生牌位了嗎?”
“立啦!”“一直就燒著香。”“從寺裏拿的。”
跪在那裏的百姓參差不齊地喊起來,連偷別人香的事情都說出來了。
“陛下的牌位呢?你們不會是把我的牌位放著,陛下的牌位沒有吧?要害死我?”李易又喊。
“有啊!陛下的牌位放在你的上麵。”
“是陛下幫我們找到了你,感謝陛下。”
“陛下長命百歲,陛下要活三百歲。”
“我們把張說府尹都立上牌位了,他看到災情,來不及匯報給陛下,親自帶領隊伍抵達。”
“對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中書令管不到,張府尹卻在我們身邊。”
“陛下太遙遠,張府尹的恩德在近前。”
“不,是張說府尹的德行為先,有他才有我們的今天,張府尹,恩大過天。”
“張府尹,大過天,陛下太遙遠。”
“張說府尹恩近前,陛下之思在長安。”
那邊不時有各種聲音出現,張說被捧得上天了。
張說:“……”
他哆嗦了,渾身發麻!
他看李隆基,李隆基嘴角微微上翹。
他再看其他人,其他人擠眉弄眼的,一個個強忍著笑。
“李大夫、李東主、李賢弟、剛柔,某知錯了。
小洛南村受災,我騎馬去的,沒坐滑竿。
早上出的事情,我晚上便帶人抵達。
以前在長安的時候,我也沒得罪過你。
元崇說你壞話的時候,我一直幫你,何至於?”
張說怕了,自己耍一點小心思,結果被收拾。
再讓人喊下去,自己就應該被抄家滅族了。
百姓太壞啦,還有人領頭。
那天我去救災,被蚊子叮了好幾包,你們好沒良心。
李隆基抬雙手,向下虛壓,不到三秒,周遭安靜。
“朕見大家逗趣,甚至歡喜。民生穩,方有樂。民心安,才笑顏。
鐵路貫通,朕至洛陽,不因缺食,隻在民事。
天下廣闊,一偶聚之;大唐糧豐,一畝產之;律法雖安,德行重之。
無擁政之民,則無政可行;無愛國情深,則無獲稻豐。
今錢在遠而日在過,稅在選而租稅沒。兩都之地,兩都同策……”
李隆基為了能讓周圍的百姓聽懂,說了一大堆的大白話。
是的,這就是大白話,李隆基的文學功底深著呢。
比如曆史上關於薑皎的事情,李隆基就寫:朕聞士之生代,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此其本也。若乃移孝成忠,策名委質……
<a href="http://m.xiaoshuting.info" id="wzsy">xiaoshuting.info</a>
李易那個時候,十個人中有一個能看懂的,就是國之幸。
像有的人,自己國家的語文都沒學好。
一說出來我學過十四行詩就很牛逼的樣子,說明其覺得自己還是處在某一個鴉片戰爭時候的意識形態。
有些人就是故意的,不然他們找不到優越感。
李易貫穿古今,什麽都知道,什麽都明白。
即便日已落的國度的十四行詩他依舊能寫,而且比寫近體格律詩更容易。
他覺得寫什麽說唱、十四行詩,對他來講是種褻瀆。
就你們這種牙牙學語的,也配跟我玩意象拉伸?
一輪霜落明滿月,四季間續兩承留。三分秋水七分色。半湖煙雨半湖愁。
李易始終瞧不起別人的文學,因別人的他會,他自己國家的別人不會。
他可以跟別人懟十四行詩,沒毛病,我懂。
反過來,他邀請海外文友人跟他對七律首句入韻,仄起平收,平水十灰韻。
烈士陵園要在洛陽建一個,在長安擴大一個。
說好的,在洛陽建新的天樞,其實就是萬國塔。
原來的天樞為了追求速度,用銅建的。
就跟李易那個時候架一個埃菲爾鐵塔一樣,會氧化。
新的萬國塔,李易準備用石頭做,不采用水泥。
混凝土材料的建築使用壽命其實並不是太久,沒有一個混凝土的建築能夠承受幾百年物質衰變。
最能抵抗大自然歲月侵襲的其實是石頭,水泥什麽的不好使。
但是一些糯米和鵝卵石的建設時間存活久,要看材料的講解程度。
像有的橋,橋墩故意用飼養水生生物來穩固,這是智慧。
“元崇兄,近來可好?懷慎兄勞累了。”張說打招呼。
他對姚崇始終有敵意,權利之爭。
結果他滾蛋了,姚崇進團兒了,一切皆是李易的意誌。
“好,俱安好!道濟在河南府當是撫民爭首吧?”姚崇刺兒張說一句。
“前段時候有地方受災,我身為府尹,有愧於小洛南村百姓啊。
小洛南村被大水衝,三路求援,在我麵前,居然隻能做到當天晚至。
人家李家莊子的山,三十裏受災之路,強行突破。
我到時,帳篷都搭完了,百姓煮著湯吃,無一因水災、饑寒而亡者。
我終於知道自己太差,實職啊,我去晚啦!”
張說一臉難過的表情說著他的功勞,百姓早上出了問題,他晚上帶大部隊抵達。
他把李家莊子擺在前麵,承認自己慢。
誰不明李家莊子的反應速度?跟李家莊子比,當灞水軍團是鬧呢?
我的後勤和組織能力可以比得上灞水軍團,你們不怕我造反?
眾人心緒難定,不知該怎麽說,裏麵涉及到的內容太多。
“張相坐鎮洛陽,我李家莊子受益良多。
如今又有電話、電報傳信,交流便捷,溝通無礙。
張相當多提攜後輩,通學政治之法,知曉利民之策。
兩都所處,並無高下間隔,全以陛下治國理念,政為先。”
李易這個時候出聲,別內訌。我隻看民生,其他的我不在乎。
你們願意鬥可以,別耽誤百姓賺錢,皇帝在呢哦!
所有的鬥爭都停止,大家又恢複和諧的樣子。
“李東主,是李東主嗎?我們給你磕頭啦!跪下,磕頭。”
突然一個聲音加進來,一個人帶著一群人跪到地上磕頭。
“李東主,你看,百姓心中有你啊!”
張說使壞,他知道無法撼動李易的位置,添個堵兒還是性的吧,哈哈!
“我剛才說錯話了,我應該讓你進團兒。”
李易果然不在乎,先笑著說張說。
轉過頭,他對跪倒一片的人喊:“我是李易,你們給我立長生牌位了嗎?”
“立啦!”“一直就燒著香。”“從寺裏拿的。”
跪在那裏的百姓參差不齊地喊起來,連偷別人香的事情都說出來了。
“陛下的牌位呢?你們不會是把我的牌位放著,陛下的牌位沒有吧?要害死我?”李易又喊。
“有啊!陛下的牌位放在你的上麵。”
“是陛下幫我們找到了你,感謝陛下。”
“陛下長命百歲,陛下要活三百歲。”
“我們把張說府尹都立上牌位了,他看到災情,來不及匯報給陛下,親自帶領隊伍抵達。”
“對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中書令管不到,張府尹卻在我們身邊。”
“陛下太遙遠,張府尹的恩德在近前。”
“不,是張說府尹的德行為先,有他才有我們的今天,張府尹,恩大過天。”
“張府尹,大過天,陛下太遙遠。”
“張說府尹恩近前,陛下之思在長安。”
那邊不時有各種聲音出現,張說被捧得上天了。
張說:“……”
他哆嗦了,渾身發麻!
他看李隆基,李隆基嘴角微微上翹。
他再看其他人,其他人擠眉弄眼的,一個個強忍著笑。
“李大夫、李東主、李賢弟、剛柔,某知錯了。
小洛南村受災,我騎馬去的,沒坐滑竿。
早上出的事情,我晚上便帶人抵達。
以前在長安的時候,我也沒得罪過你。
元崇說你壞話的時候,我一直幫你,何至於?”
張說怕了,自己耍一點小心思,結果被收拾。
再讓人喊下去,自己就應該被抄家滅族了。
百姓太壞啦,還有人領頭。
那天我去救災,被蚊子叮了好幾包,你們好沒良心。
李隆基抬雙手,向下虛壓,不到三秒,周遭安靜。
“朕見大家逗趣,甚至歡喜。民生穩,方有樂。民心安,才笑顏。
鐵路貫通,朕至洛陽,不因缺食,隻在民事。
天下廣闊,一偶聚之;大唐糧豐,一畝產之;律法雖安,德行重之。
無擁政之民,則無政可行;無愛國情深,則無獲稻豐。
今錢在遠而日在過,稅在選而租稅沒。兩都之地,兩都同策……”
李隆基為了能讓周圍的百姓聽懂,說了一大堆的大白話。
是的,這就是大白話,李隆基的文學功底深著呢。
比如曆史上關於薑皎的事情,李隆基就寫:朕聞士之生代,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此其本也。若乃移孝成忠,策名委質……
<a href="http://m.xiaoshuting.info" id="wzsy">xiaoshuting.info</a>
李易那個時候,十個人中有一個能看懂的,就是國之幸。
像有的人,自己國家的語文都沒學好。
一說出來我學過十四行詩就很牛逼的樣子,說明其覺得自己還是處在某一個鴉片戰爭時候的意識形態。
有些人就是故意的,不然他們找不到優越感。
李易貫穿古今,什麽都知道,什麽都明白。
即便日已落的國度的十四行詩他依舊能寫,而且比寫近體格律詩更容易。
他覺得寫什麽說唱、十四行詩,對他來講是種褻瀆。
就你們這種牙牙學語的,也配跟我玩意象拉伸?
一輪霜落明滿月,四季間續兩承留。三分秋水七分色。半湖煙雨半湖愁。
李易始終瞧不起別人的文學,因別人的他會,他自己國家的別人不會。
他可以跟別人懟十四行詩,沒毛病,我懂。
反過來,他邀請海外文友人跟他對七律首句入韻,仄起平收,平水十灰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