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宇一臉平靜的在地圖上選擇了秋宮美子的封地石見縣,這讓秋宮美子是既歡喜又興奮。


    然而葉宇望向秋宮美子的熱切的目光,心說這真是天助我也!


    日本國的石見銀山,是早有盛名,這銀山共開采四百餘年。葉宇深知在極盛之時,這裏的銀產量占世界銀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真真正正一座銀山礦產,不論誰占了,都立時能夠富可敵國。這麽好的地方,竟然封給了這位年紀輕輕地秋宮美子內親王,這是葉宇事先所沒有想到。


    不過既然如此的走運,那他葉宇又豈會客氣,因為他等的就是這句話!


    隻要自己占據了這座銀山,將來對於自己的商業發展,可以說是質的飛躍。


    守著一座銀山,將來何止是富可敵國,直接就能夠富甲天下,成為這個時代的第一巨富!


    葉宇心中的小算盤沒有人知悉,但是看在平清盛的眼裏,卻是一陣陣的不安之感。但這位葉大人已經選擇莊園地址,他也不好出言勸解什麽。


    隨即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兒,向葉宇行了一禮:“葉大人既然已選址,那敝國定會極力建造華麗莊園,以待葉大人駕臨我東瀛!”


    “太政大人放心便是,葉某等閑暇之時,定會乘坐艦船前往貴國,一覽貴國的風土人情!”


    葉宇此刻雖然臉上平靜如常,但是心裏卻是樂開了花。試想輕而易舉就得到了一座銀山,這換成是誰心裏也會是按捺不住的激動!


    “葉大人,此次西渡耽擱日久,不日便會回國複命,在此貧僧有個不情之請,不知葉大人可否答應?”


    “哦?太政大人不妨直言!”


    平清盛撇頭看了平德子一眼,然後道:“小女自幼仰慕中原天朝文化,奈何久居於日本難以得償所願,此次貧僧讓小女西渡而來,就是要讓她在天朝多多學習……”


    “這自然是好事,太政大人真是有心了。”


    “哎,不過小女年紀尚輕不懂世事艱難,貧僧回到日本之後又遠隔千裏之遙,故此心中既有頗多不舍,又對小女的安危記掛於心!”


    葉宇把話聽到這裏,心裏卻是咯噔一下恍然明白了什麽,暗忖你這老家夥前麵鋪墊這麽多,莫不是……


    就在葉宇心頭疑惑之際,平清盛已經開了口:“所以,貧僧懇請葉大人在小女學習期間,多多照顧小女。小女德子留在大人的身邊,也會多長學問與見聞!”


    “嗬嗬,太政大人多慮了,令愛身處我大宋京城之地,自然會確保其人身安全,再說對於來宋的外邦學子,都會在國子監統一安排,這一點太政大人大可放心……”


    葉宇瞥了一眼靜如處子的平德子,繼而幹咳了一聲:“至於留在本官身邊,那大可不必,若是令愛有諸多學業不懂之事,國子監中自有教授解惑!”


    “葉大人所言雖是實情,奈何小女性情獨僻恐難以合群,還請葉大人莫要推辭,答應貧僧的不情之請……”


    平清盛的這番話帶著不依不撓之意,這讓葉宇感到十分的無語,心說你女兒性情獨僻就要強塞給我?


    但礙於兩國之間的友好,再說此次也在日本撈了不少好處,出於一種安撫的心理,葉宇也就沒有在說什麽。


    回思猶豫了一下,於是應承道:“既然如此,本官便答應太政大人!”


    “有勞了葉大人了!”平清盛見葉宇答應了此事,不苟言笑的臉上露出了淡淡的欣慰。


    “父親放心,女兒定會虔心向葉大人學習中原文化……”平德子甚是知禮的跪在一旁,微低甄首暗露一片霞紅。


    平清盛這個強塞女兒之舉,讓一旁的秋宮美子心裏卻是十分不喜,猶如一個難以解開的疙瘩越來越緊。


    ……


    高麗、日本兩國使臣來宋的這件事,到了這個時候總算是告一段落,但也為將來的種種事端埋下不安的種子。


    朝中的諸多事務,依舊是井然有序的進行著。孝宗趙昚因為身體的原因,上朝的次數也漸漸的少了,大部分的朝中政事皆有慶王趙愷處理。


    而關於葉宇這個民間皇子的事情,除了幾個已經洞悉之人知道以外,便再也沒有其他人知道。


    這是一種默契,也是一種默許。


    孝宗趙昚當時不知葉宇已經掌控一切,故而才會私下裏與虞允文詳述。但虞允文對於這件事情,也是嚴格按照了皇帝的命令保密。


    其實即使趙昚不讓虞允文謹守秘密,虞允文也會將這個秘密範圍控製在最小,因為這件事情既是一個火藥桶,也同時是個奇貨可居的機會。


    所以虞允文隻將此事告知了老搭檔蔣芾,至於其他人虞允文是隻字未提。


    況且葉宇也不希望這件事情過早地曝光,因為這時候的他已經是位極人臣,若是再突生這等敏感話題,對於他的仕途以及將來都是極為不利的。


    而至於慶王趙愷這一方,雖然從恭王趙惇的口中得到了消息,以及張說、曾迪等人的暗中調查,諸多跡象也都顯示了葉宇身份的可能性。


    但可能性終究隻是一個可能性,不能算是一種事實。所以對於這種是是而非的事情,就更沒有必要有意的傳播。


    況且這件事情傳播了出去,若是這個事情是假的尚算罷了,隻當做是個風言風語的無稽之談。


    可若是真的,就會加速以及促使孝宗趙昚承認此事,那麽將來在皇儲之爭的道路上又多了個勁敵,這是慶王一黨最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朝堂之上的這些知情者,在沒有商量的情況下,竟然首次達成了一個默契……


    對於平定京城之亂的有功之臣,孝宗趙昚也是逐個予以了封賞,其中老將軍李顯忠再次複出擔任兵部尚書之職,並且兼人樞密院副使。


    大宋掌管兵權的除了六部之中的兵部,其實最為重要的當屬樞密院,相當於清朝時期的軍機處。樞密院是商討軍事以及決議的機構,多數都是由文官擔任樞密使。


    (第一更,呼呼,繼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世流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彼岸三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彼岸三生並收藏宋世流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