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孝宗趙昚冊立葉宇為儲君,還將所有大權交予葉宇,而他則退居德壽宮養老去了。
短暫地過渡之後,孝宗趙昚正式宣布退位,而葉宇也順利成為了新皇的唯一繼承人。
新皇帝繼承大統地程序很是繁瑣,而且用葉宇的話來說就是很不要臉。
因為曆朝曆代的新皇登基接替,都會作出一種不在乎皇權的姿態,然後來個三拜三辭之後,才會做出一副極不情願的樣子登基稱帝。
葉宇向來以真小人們自居,顯然是看不慣這種心中猥瑣,卻要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姿態。
不過他也知道這是一種必經過程,也是彰顯他新君好名聲的貼金程序。
群臣一拜,齊聲恭請太子登基,葉宇手執事先寫好的文稿念了一遍,程序式地作了第一次推辭。
群臣再拜,懇請太子登皇帝位,葉宇無奈地再辭。
群臣三拜,葉宇一臉疲倦地三辭!
三請三辭的過場走完後,葉宇終於在群臣的跪拜下,由新任禮部尚書潘之所當著群臣的麵,給葉宇戴上了象征皇帝身份的金冠,群臣於是又是一番三拜九叩。
葉宇頭戴帝冠,君臨群臣,儀態端莊,顧盼生威,似乎與生俱來的帝王氣質,與整個大殿完美地融合為一體。
坐在龍椅上的葉宇,在接受群臣的朝拜,葉宇目光卻忽然多了幾分迷茫,絲毫沒有那種君臨天下的興奮與得意!
滿殿臣工,隻看得見他們黑壓壓的人頭,卻看不清任何一張臉,一種難以言狀的孤獨感莫名地從心底升出來。
寂寥,落寞,原來這便是唯我獨尊,為何卻感覺不到一絲一毫的快樂呢?
葉宇不自在地扭了扭身子,頗有些不甘地在殿內黑壓壓的人群中尋找一番,然而仍舊隻是一片麵朝金磚地板的伏地頭顱。
或許這就是一種隔閡,一種千山萬水般的隔閡!
身處群臣之中,他可以洞悉所有人,但是如今這種隔閡的形成,他還能一如既往的做到洞悉一切麽?
這一刻葉宇突然覺得有些好笑,因為當他真正坐上這個位置的時候,他卻驀然發現自己真的不是很在意這個皇位。
因為,它太冷了!
作為太上皇的趙昚,看著葉宇順利登上皇位,他是既感到無比欣慰,也是心中油生一絲無奈,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許也隻有他感觸最深。
葉宇隆重登基為帝,年號承天,這既是對自己的昔日名諱的懷念,也是取自於秉承天命之意!
新君葉宇登基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尊母親柴婉月為太後,並且下旨徹底為柴家正名封爵,將閑居在慶元府的崇義公柴叔夏召回京城,並加封柴叔夏為晉王,爵位世襲得享尊榮。
晉王這個爵位一直都是大宋朝的禁忌,因為這個爵位是當年太宗皇帝趙光義曾經的爵位,古代甚至連名諱都不能與帝王類似,更何況這等皇帝用過的爵位。
但葉宇登基之後就反其道而行之,偏偏打破了這一規製,不僅加封柴叔夏晉王爵位,而且還是世襲地王爵!
這是葉宇有意彌補趙氏對柴家的虧欠,也是對趙氏皇族**裸的另類羞辱!
同時葉宇召回了遠在西夏的柴彥穎,恢複其原有身份回歸柴氏。
當初葉宇看到那份詔書內容後,就已經明白了柴彥穎假裝墜崖而死的用意,因為那份詔書主要內容,是要讓趙氏子孫以柴氏後人為尊。
這就等同於趙家無論打了何等的江山社稷,將來都要歸還於柴氏後人,這也是為何趙氏子孫一直口口相傳,勢必以毀掉詔書為頭等大事的原因。
而柴氏後人除了柴叔夏這凋零的一脈外,已經沒有其他柴氏屬於正統嫡係,所以柴叔夏與柴彥穎父子二人,就成了這份詔書的應對者。
柴叔夏一把年紀難以為繼,若是那份詔書得以有效秉承的話,應對之人自然是葉宇的人表兄柴彥穎。
顯然在這件事情上,柴婉月與柴叔夏兄妹二人達成了共識,以犧牲自己親子柴彥穎為代價,將這份詔書的應驗契機轉移到葉宇的身上。
因為葉宇雖然不是柴氏正統嫡脈,但是她的母親柴婉月卻是柴家嫡女,在柴氏後繼無人的情況下,那麽他葉宇作為血緣嫡脈的半個柴家人,自然是有利用詔書的機會。
從這一點上,葉宇看出了柴叔夏的明智,因為他葉宇不僅具有半個柴家血脈,還有趙氏子孫的血脈關係,想要成就大事自然要事半功倍許多。
所以無論柴叔夏是出於何種目的,這位娘舅與母親聯合幫助自己,卻已然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雖然這種幫助,直到最後也沒有任何作用,但這份心意葉宇是心領了!
所以無論是出於私心還是出於公義,他都要還柴家一個公道,不僅讓柴彥穎繼承其父王爵,還另行加官進爵以示尊崇!
隨後又冊立了蘇月芸為皇後執掌後宮,胡媚兒、秋蘭、初蓮、完顏長樂等人也皆冊封為妃。
接下來,除了對從龍之臣的逐個擢升之外,對於江北諸國的作戰方針,也被葉宇提上了議程!
……
近日皇宮大內之中,拔地而起一座宮殿,中央樓閣高居皇城建築之首,那是葉宇親自命人督建的承天閣。
承天閣內雕梁畫棟富麗堂皇,遠勝於皇宮眾多宮殿,倒不是葉宇要走昏聵奢侈的昏君之路,而是因為這座承天閣承載著另一種意義。
唐朝李世民為緬懷二十四位賢臣,自此淩煙閣這三個字成了千秋佳話,所以他葉宇督建這座承天閣,其用意之一便便是效仿李世民之舉。
承天閣內,葉宇俯視整個皇宮,將一切盡收眼底。
閣內的一眾大臣,也紛紛靜默的侍立在旁。
今日留在這承天閣內的大臣們,幾乎都是葉宇的舊識與親信。
“孟桐,火器之事進展如何?”葉宇手搭木欄俯覽全景,輕聲問向身後的孟桐。
“回稟陛下,軍監處與工部連夜趕工,如今庫存足以支撐前線將士耗損!”如今的孟桐不僅真正接管軍監處,而且還擢升工部尚書全權督辦新型火器之事。
“嗯,如此甚好!”
葉宇自言自語地說著,隨後轉過身來看向蔣芾與嶽霖等人:“朕決定親自掛帥掃蕩北地,蔣太尉意下如何?”
短暫地過渡之後,孝宗趙昚正式宣布退位,而葉宇也順利成為了新皇的唯一繼承人。
新皇帝繼承大統地程序很是繁瑣,而且用葉宇的話來說就是很不要臉。
因為曆朝曆代的新皇登基接替,都會作出一種不在乎皇權的姿態,然後來個三拜三辭之後,才會做出一副極不情願的樣子登基稱帝。
葉宇向來以真小人們自居,顯然是看不慣這種心中猥瑣,卻要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姿態。
不過他也知道這是一種必經過程,也是彰顯他新君好名聲的貼金程序。
群臣一拜,齊聲恭請太子登基,葉宇手執事先寫好的文稿念了一遍,程序式地作了第一次推辭。
群臣再拜,懇請太子登皇帝位,葉宇無奈地再辭。
群臣三拜,葉宇一臉疲倦地三辭!
三請三辭的過場走完後,葉宇終於在群臣的跪拜下,由新任禮部尚書潘之所當著群臣的麵,給葉宇戴上了象征皇帝身份的金冠,群臣於是又是一番三拜九叩。
葉宇頭戴帝冠,君臨群臣,儀態端莊,顧盼生威,似乎與生俱來的帝王氣質,與整個大殿完美地融合為一體。
坐在龍椅上的葉宇,在接受群臣的朝拜,葉宇目光卻忽然多了幾分迷茫,絲毫沒有那種君臨天下的興奮與得意!
滿殿臣工,隻看得見他們黑壓壓的人頭,卻看不清任何一張臉,一種難以言狀的孤獨感莫名地從心底升出來。
寂寥,落寞,原來這便是唯我獨尊,為何卻感覺不到一絲一毫的快樂呢?
葉宇不自在地扭了扭身子,頗有些不甘地在殿內黑壓壓的人群中尋找一番,然而仍舊隻是一片麵朝金磚地板的伏地頭顱。
或許這就是一種隔閡,一種千山萬水般的隔閡!
身處群臣之中,他可以洞悉所有人,但是如今這種隔閡的形成,他還能一如既往的做到洞悉一切麽?
這一刻葉宇突然覺得有些好笑,因為當他真正坐上這個位置的時候,他卻驀然發現自己真的不是很在意這個皇位。
因為,它太冷了!
作為太上皇的趙昚,看著葉宇順利登上皇位,他是既感到無比欣慰,也是心中油生一絲無奈,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許也隻有他感觸最深。
葉宇隆重登基為帝,年號承天,這既是對自己的昔日名諱的懷念,也是取自於秉承天命之意!
新君葉宇登基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尊母親柴婉月為太後,並且下旨徹底為柴家正名封爵,將閑居在慶元府的崇義公柴叔夏召回京城,並加封柴叔夏為晉王,爵位世襲得享尊榮。
晉王這個爵位一直都是大宋朝的禁忌,因為這個爵位是當年太宗皇帝趙光義曾經的爵位,古代甚至連名諱都不能與帝王類似,更何況這等皇帝用過的爵位。
但葉宇登基之後就反其道而行之,偏偏打破了這一規製,不僅加封柴叔夏晉王爵位,而且還是世襲地王爵!
這是葉宇有意彌補趙氏對柴家的虧欠,也是對趙氏皇族**裸的另類羞辱!
同時葉宇召回了遠在西夏的柴彥穎,恢複其原有身份回歸柴氏。
當初葉宇看到那份詔書內容後,就已經明白了柴彥穎假裝墜崖而死的用意,因為那份詔書主要內容,是要讓趙氏子孫以柴氏後人為尊。
這就等同於趙家無論打了何等的江山社稷,將來都要歸還於柴氏後人,這也是為何趙氏子孫一直口口相傳,勢必以毀掉詔書為頭等大事的原因。
而柴氏後人除了柴叔夏這凋零的一脈外,已經沒有其他柴氏屬於正統嫡係,所以柴叔夏與柴彥穎父子二人,就成了這份詔書的應對者。
柴叔夏一把年紀難以為繼,若是那份詔書得以有效秉承的話,應對之人自然是葉宇的人表兄柴彥穎。
顯然在這件事情上,柴婉月與柴叔夏兄妹二人達成了共識,以犧牲自己親子柴彥穎為代價,將這份詔書的應驗契機轉移到葉宇的身上。
因為葉宇雖然不是柴氏正統嫡脈,但是她的母親柴婉月卻是柴家嫡女,在柴氏後繼無人的情況下,那麽他葉宇作為血緣嫡脈的半個柴家人,自然是有利用詔書的機會。
從這一點上,葉宇看出了柴叔夏的明智,因為他葉宇不僅具有半個柴家血脈,還有趙氏子孫的血脈關係,想要成就大事自然要事半功倍許多。
所以無論柴叔夏是出於何種目的,這位娘舅與母親聯合幫助自己,卻已然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雖然這種幫助,直到最後也沒有任何作用,但這份心意葉宇是心領了!
所以無論是出於私心還是出於公義,他都要還柴家一個公道,不僅讓柴彥穎繼承其父王爵,還另行加官進爵以示尊崇!
隨後又冊立了蘇月芸為皇後執掌後宮,胡媚兒、秋蘭、初蓮、完顏長樂等人也皆冊封為妃。
接下來,除了對從龍之臣的逐個擢升之外,對於江北諸國的作戰方針,也被葉宇提上了議程!
……
近日皇宮大內之中,拔地而起一座宮殿,中央樓閣高居皇城建築之首,那是葉宇親自命人督建的承天閣。
承天閣內雕梁畫棟富麗堂皇,遠勝於皇宮眾多宮殿,倒不是葉宇要走昏聵奢侈的昏君之路,而是因為這座承天閣承載著另一種意義。
唐朝李世民為緬懷二十四位賢臣,自此淩煙閣這三個字成了千秋佳話,所以他葉宇督建這座承天閣,其用意之一便便是效仿李世民之舉。
承天閣內,葉宇俯視整個皇宮,將一切盡收眼底。
閣內的一眾大臣,也紛紛靜默的侍立在旁。
今日留在這承天閣內的大臣們,幾乎都是葉宇的舊識與親信。
“孟桐,火器之事進展如何?”葉宇手搭木欄俯覽全景,輕聲問向身後的孟桐。
“回稟陛下,軍監處與工部連夜趕工,如今庫存足以支撐前線將士耗損!”如今的孟桐不僅真正接管軍監處,而且還擢升工部尚書全權督辦新型火器之事。
“嗯,如此甚好!”
葉宇自言自語地說著,隨後轉過身來看向蔣芾與嶽霖等人:“朕決定親自掛帥掃蕩北地,蔣太尉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