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斡裏刺率軍逃到了五國城後,便沒有在打算繼續逃亡。
因為這連續兩天兩夜的追逐,不僅整個大軍都已經是人困馬乏,就是他這年邁的身子也經受不住這番顛簸。
沿途過往沒有幾個像樣的城池地域可以堅守,如今到了這五國城恰好可以引為根據地,既可以稍作休整又能夠抵禦後方的宋軍。
雖然說這個荒涼陋小的五國城也未必守得住,但是也算聊勝於無。在蕭斡裏刺看來,一味著逃跑,隻會拖累、拖垮、拖死他自己的這支大軍。
看著一個個猶如驚弓之鳥的士兵,蕭斡裏刺不禁微微歎了口氣,堂堂的契丹十萬將士,何以落得如此狼狽下場。
悲涼地情緒一上來,他便想起了自己死去的兩個愛子,又想到不久前戰死於軍中的耶律瓚朔,那因冷風吹得幹澀的眼窩裏,在燈火如豆下,泛起濕潤的淚光。
耶律瓚朔雖是西遼皇族,但也是他蕭家的女婿,一直以來蕭斡裏刺在嚴苛對他這位女婿的同時,也無疑是將其看成了兒子對待。
如今為了給大軍斷後而慘死於宋軍之手,這就等於將往昔的舊傷疤再次無情地撕開!
然短短的三年裏,連續失去三位親人,前有喪失二子撕心之苦,後有女婿戰死切膚之痛,對於他這個年逾花甲的老人而言,如何不是連番的致命打擊。
如今身處於五國城內的蕭斡裏刺,對於自己的身死早已經看淡,他現在最為憂慮的是,該如何將麾下大軍掙脫宋軍的追逐與包圍。
因為他深知自己的國家,再也經受不起兵力的消耗了,所以他現在隻能靜靜等候,等候他之前發出的訊號得到回應,會有本國大軍前來馳援自己。
蕭斡裏刺是這樣打算的,同時進駐五國城後也是這麽做的。他早已經命令麾下眾將,迅速修葺城牆組織防禦工事,並做出了一幅死守五國城的打算。
相對於西遼大軍的緊張氛圍,追趕而來的三十五萬宋軍倒是顯得輕鬆很多。
大軍追到了這五國城,吳挺知道自己初步完成了陛下交予他的任務,於是大軍抵達之後,便指揮大軍對五國城采取圍困態勢。
宋軍的指揮大營裏,吳挺與一眾將領齊聚一席。
眾人在盛讚吳挺這個大帥指揮有方時,吳挺卻是絲毫不敢應承,而是謙遜道:“諸位實在是謬讚了本帥了,這一切全是仰仗陛下之英明,本帥不過替陛下實施罷了!”
吳挺這番話使得眾人紛紛點頭,言語之中不乏恭維之詞。
這是一種上司與下屬的彼此默契,無論這場仗是不是皇帝指揮的,那麽這個功勞地帽子,首先要帶在皇帝的頭上,其次才是他們這些做臣屬的。
但如果反之,那首先這個戰敗之罪的帽子,會無情的扣在做臣屬的頭上,而做皇帝的將會把責任推得一幹二淨。
眾人是何種心態吳挺是不願深思,但是對於他而言,即便他深知當今陛下在汴京養病,他卻覺得葉宇的身影無時無刻不在他身邊縈繞。
西遼大軍久攻不下的上京,為何短短兩日之間成了空城,以及為何殊死抵抗的金軍會毫無聲息的歸降,並且十分默契的配合宋軍演了一出甕中捉鱉之計!?
這一切的一切內幕,他吳挺都是一無所知,他隻知道簡單地結果,以及執行當今陛下給他的一步步任務。
他是這場北伐的總指揮,對於戰事他本可以獨掌乾坤,但是如今事態走到這一步,他知道自己不僅僅隻是一個代理人,更為確切的來說是一枚棋子。
而且在西遼大軍北撤五國城後,吳挺的這種感覺就愈加的強烈,這讓吳挺感到驚詫的同時,對於遠在汴京的葉宇油生敬佩之情。
所謂人算不如天算,便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之意,他是按照葉宇給予的旨令將遼軍向五國城的方向追趕,但是誰也無發確定,蕭斡裏刺會不會停留五國城。
若是停留在五國城,那麽他追趕以及包圍遼軍的任務就會完成,可若是遼軍索性繼續北逃的話,他這三十五萬大軍還真是難以進行合圍。
可奇跡就是這樣發生了,當今陛下說是在五國城圍困遼軍,遼軍還就真的是停留在五國城,等候他的大軍趕來圍困。
戰場上的時局,可謂瞬息萬變;人的行為與舉動,更是有著各自的隨意性。
可是就是這種雙重性質的不確定變量,卻是被遠在數千裏之外的葉宇牢牢掌控與定位,這使得他得吳挺感到傾佩的同時,背後也莫名的感到一陣寒冷。
待眾人散去,帳內僅剩下吳挺與顧夕風二人。
“大帥,此乃陛下密旨,還請過目!”顧夕風隨即起身,便從懷裏取出密旨呈交到了吳挺的麵前。
吳挺見密旨在前豈敢怠慢,急忙站起身來恭敬地結果密旨。
然後輕輕的打開,一觀其中聖意,待他看罷之後不由倒吸一口涼氣,抬頭看向身旁的顧夕風:“顧將軍,陛下竟有如此安排!?”
“正是!”
“陛下這個安排,可真是讓吳某耳目一新呐!”吳挺說著,卻也笑了,“不過此舉,當真是洗去了我大宋多年恥辱!”
翌日清晨,當戰鼓響起的那一刻,宋軍已經列開了方陣,吳挺親自來到陣前相邀蕭斡裏刺近前一敘。
對於吳挺的這個要求,出於這種非常時期,蕭斡裏刺本應該直接拒絕,但是為了不使得士氣低落,他還是決然的跨馬來到城外。
“蕭大王,久違了!”吳挺看著眼前年逾花甲的蕭斡裏刺,然後微微躬身抱拳,算是在馬背上施了一禮。
“吳將軍之名,本王是早已耳聞,不知邀本王陣前,究竟有何話說?”
“蕭大王想必也看清了當下的局勢,在這小小的五國城中,蕭大王又能苦撐到幾時?在此吳某奉勸蕭大王,不如早做明智之舉,否則……”
“哼!本王乃是大遼的南院大王,蕭家世代深受皇恩,豈會作出陣前投敵之無恥行徑!?吳將軍此言,莫不是要玷汙了本王的一世英名!?”
蕭斡裏刺聽了吳挺的勸降詞,當時就怒目而斥,絲毫不留情麵。
“蕭大王,吳某這可是一番好意,你可莫要一意孤行。”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本王敬你是一位響當當的人物,才會在此與你多費唇舌,既然吳將軍再無他言,那本王可就不奉陪了!”
說完一催戰馬,掉頭便返回了城內。
望著決然離去的蕭斡裏刺,吳挺雙目微眯自語道:“果然是個難啃的骨頭,不過卻是個忠義風骨之人,難得!難得!”
因為這連續兩天兩夜的追逐,不僅整個大軍都已經是人困馬乏,就是他這年邁的身子也經受不住這番顛簸。
沿途過往沒有幾個像樣的城池地域可以堅守,如今到了這五國城恰好可以引為根據地,既可以稍作休整又能夠抵禦後方的宋軍。
雖然說這個荒涼陋小的五國城也未必守得住,但是也算聊勝於無。在蕭斡裏刺看來,一味著逃跑,隻會拖累、拖垮、拖死他自己的這支大軍。
看著一個個猶如驚弓之鳥的士兵,蕭斡裏刺不禁微微歎了口氣,堂堂的契丹十萬將士,何以落得如此狼狽下場。
悲涼地情緒一上來,他便想起了自己死去的兩個愛子,又想到不久前戰死於軍中的耶律瓚朔,那因冷風吹得幹澀的眼窩裏,在燈火如豆下,泛起濕潤的淚光。
耶律瓚朔雖是西遼皇族,但也是他蕭家的女婿,一直以來蕭斡裏刺在嚴苛對他這位女婿的同時,也無疑是將其看成了兒子對待。
如今為了給大軍斷後而慘死於宋軍之手,這就等於將往昔的舊傷疤再次無情地撕開!
然短短的三年裏,連續失去三位親人,前有喪失二子撕心之苦,後有女婿戰死切膚之痛,對於他這個年逾花甲的老人而言,如何不是連番的致命打擊。
如今身處於五國城內的蕭斡裏刺,對於自己的身死早已經看淡,他現在最為憂慮的是,該如何將麾下大軍掙脫宋軍的追逐與包圍。
因為他深知自己的國家,再也經受不起兵力的消耗了,所以他現在隻能靜靜等候,等候他之前發出的訊號得到回應,會有本國大軍前來馳援自己。
蕭斡裏刺是這樣打算的,同時進駐五國城後也是這麽做的。他早已經命令麾下眾將,迅速修葺城牆組織防禦工事,並做出了一幅死守五國城的打算。
相對於西遼大軍的緊張氛圍,追趕而來的三十五萬宋軍倒是顯得輕鬆很多。
大軍追到了這五國城,吳挺知道自己初步完成了陛下交予他的任務,於是大軍抵達之後,便指揮大軍對五國城采取圍困態勢。
宋軍的指揮大營裏,吳挺與一眾將領齊聚一席。
眾人在盛讚吳挺這個大帥指揮有方時,吳挺卻是絲毫不敢應承,而是謙遜道:“諸位實在是謬讚了本帥了,這一切全是仰仗陛下之英明,本帥不過替陛下實施罷了!”
吳挺這番話使得眾人紛紛點頭,言語之中不乏恭維之詞。
這是一種上司與下屬的彼此默契,無論這場仗是不是皇帝指揮的,那麽這個功勞地帽子,首先要帶在皇帝的頭上,其次才是他們這些做臣屬的。
但如果反之,那首先這個戰敗之罪的帽子,會無情的扣在做臣屬的頭上,而做皇帝的將會把責任推得一幹二淨。
眾人是何種心態吳挺是不願深思,但是對於他而言,即便他深知當今陛下在汴京養病,他卻覺得葉宇的身影無時無刻不在他身邊縈繞。
西遼大軍久攻不下的上京,為何短短兩日之間成了空城,以及為何殊死抵抗的金軍會毫無聲息的歸降,並且十分默契的配合宋軍演了一出甕中捉鱉之計!?
這一切的一切內幕,他吳挺都是一無所知,他隻知道簡單地結果,以及執行當今陛下給他的一步步任務。
他是這場北伐的總指揮,對於戰事他本可以獨掌乾坤,但是如今事態走到這一步,他知道自己不僅僅隻是一個代理人,更為確切的來說是一枚棋子。
而且在西遼大軍北撤五國城後,吳挺的這種感覺就愈加的強烈,這讓吳挺感到驚詫的同時,對於遠在汴京的葉宇油生敬佩之情。
所謂人算不如天算,便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之意,他是按照葉宇給予的旨令將遼軍向五國城的方向追趕,但是誰也無發確定,蕭斡裏刺會不會停留五國城。
若是停留在五國城,那麽他追趕以及包圍遼軍的任務就會完成,可若是遼軍索性繼續北逃的話,他這三十五萬大軍還真是難以進行合圍。
可奇跡就是這樣發生了,當今陛下說是在五國城圍困遼軍,遼軍還就真的是停留在五國城,等候他的大軍趕來圍困。
戰場上的時局,可謂瞬息萬變;人的行為與舉動,更是有著各自的隨意性。
可是就是這種雙重性質的不確定變量,卻是被遠在數千裏之外的葉宇牢牢掌控與定位,這使得他得吳挺感到傾佩的同時,背後也莫名的感到一陣寒冷。
待眾人散去,帳內僅剩下吳挺與顧夕風二人。
“大帥,此乃陛下密旨,還請過目!”顧夕風隨即起身,便從懷裏取出密旨呈交到了吳挺的麵前。
吳挺見密旨在前豈敢怠慢,急忙站起身來恭敬地結果密旨。
然後輕輕的打開,一觀其中聖意,待他看罷之後不由倒吸一口涼氣,抬頭看向身旁的顧夕風:“顧將軍,陛下竟有如此安排!?”
“正是!”
“陛下這個安排,可真是讓吳某耳目一新呐!”吳挺說著,卻也笑了,“不過此舉,當真是洗去了我大宋多年恥辱!”
翌日清晨,當戰鼓響起的那一刻,宋軍已經列開了方陣,吳挺親自來到陣前相邀蕭斡裏刺近前一敘。
對於吳挺的這個要求,出於這種非常時期,蕭斡裏刺本應該直接拒絕,但是為了不使得士氣低落,他還是決然的跨馬來到城外。
“蕭大王,久違了!”吳挺看著眼前年逾花甲的蕭斡裏刺,然後微微躬身抱拳,算是在馬背上施了一禮。
“吳將軍之名,本王是早已耳聞,不知邀本王陣前,究竟有何話說?”
“蕭大王想必也看清了當下的局勢,在這小小的五國城中,蕭大王又能苦撐到幾時?在此吳某奉勸蕭大王,不如早做明智之舉,否則……”
“哼!本王乃是大遼的南院大王,蕭家世代深受皇恩,豈會作出陣前投敵之無恥行徑!?吳將軍此言,莫不是要玷汙了本王的一世英名!?”
蕭斡裏刺聽了吳挺的勸降詞,當時就怒目而斥,絲毫不留情麵。
“蕭大王,吳某這可是一番好意,你可莫要一意孤行。”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本王敬你是一位響當當的人物,才會在此與你多費唇舌,既然吳將軍再無他言,那本王可就不奉陪了!”
說完一催戰馬,掉頭便返回了城內。
望著決然離去的蕭斡裏刺,吳挺雙目微眯自語道:“果然是個難啃的骨頭,不過卻是個忠義風骨之人,難得!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