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寫作實體出版指南三:關於報酬
文\/汗青
俺又來亂說了。
不過呢,我先得說一句至關重要的話:以下內容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概不
負責打架免談。
開始。
前麵說了些俺對寫作時選題和書名的看法,有朋友問說繁體和簡體的實體出版有什麽
不一樣,這倒提醒了我,還確實有點不一樣。
第一不一樣的,是銷售渠道。
一般情況下,繁體出版主要以我國台灣地區為主,那邊情況的特殊在於其讀者年齡比
大陸的讀者偏小一些,而且銷售對象主要是租書店,也就是並不全部直接對用戶。所
以一般情況下,台灣繁體出版的數量大約在兩千冊左右,這已基本可以滿足台灣地區
租書店和零售的需求。同時,這也要求作者必須保證能每月交出7、8萬字乃至15、6
萬字稿子,也就是大約一到兩冊的數目以滿足租書者的需求,你後續的出版間隔時間
太長,人家就不會租你的書看了。速度流寫手其實是自台灣地區要求而開始的。
也所以繁體版很在乎連續出版,一本書如果20萬字就結束了,一般是不太受歡迎的,
也不太能得到出版機會。實際上,這幾乎就是個連載的工作,黃易一月一集大唐,一
寫寫了5年60卷,就是因為大量的租書者一到每月出新書的日子,就衝進租書店去問
老板這月新書來了沒有,所以沒人願意他收尾,都巴不得他能寫上個10年……
這種形式,也基本決定了繁體出版是以稿費為主,有論千字算有論集算,因為印量幾
乎是恒定的,所以稿費的支付也比較快些,而稿費的高低則各社不盡相同,有興趣的
朋友可以找身邊出版過繁體版本的朋友打聽,我就不多說了。
基於這些狀況,我們可以知道台灣地區的讀者年齡偏小,大約以初、高中生為主,因
此對題材和文筆也要求不是很高,基本路數是yy加天馬行空,如果再有點顏色夾雜調
劑就更好。大家回憶一下自己初高中在看些什麽書,再寫成什麽樣就可以了。
大陸的圖書銷售則主要是通過書店,這樣一來,讀者的閱讀成本就大為提高,而網絡
小說現在動轍百萬字,要出齊至少也得6-8冊,這樣一算下來,一套書就要120-200塊
錢上下。
這就是為什麽簡體實體書用戶以不在乎豬肉18塊1斤的白領居多的原因。
簡體出版的報酬,大部分是版稅形式,稿費也有,但相對要少些。習慣上是書印完後
三個月內支付,這個時間比台灣略長些。相對稿費製,版稅製是國際出版業大部分出
版人運用的慣例,應該說是一種比較合理的報酬製度。
而大陸的版稅製度,還比國際通用的版稅製度更傾向於作者,因為大陸一般都有第一
次印刷,也就是首印數的約束,這規定了出版商最低要起印多少,而作者則最少可以
得到這個起印數的版稅。譬如一本17——20萬字左右的小說,雙方約定6000冊首印,
版稅為7%,零售價為25元\/冊,那麽你最少可以拿到10500元,出一本就是個萬元戶
,哪怕最後一本都沒賣出去也不關你事,該出版方倒黴(以上這些數字隻是舉例怎麽
計算,並不是實際運用的慣例,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事實上簡體的版稅價格,一
般要略高於台灣地區。
國際上關於出版報酬的通用慣例,是以實際銷售數結算的,換句話說,如果真一本沒
賣出去,作者是拿不到一分錢的。所以大陸的實體書的版稅製度,是對作者相對有利
的一種。
經常聽見有人問,出版商會不會瞞報印數,來減少給作者的版稅?我相信這是大多數
作者很關心的問題。
我的回答是:當然會有人這麽幹。但這是一部分書商。一般情況下,出版社和規模比
較大的書商,是不會幹這種殺雞取卵的事的,因為這對它多少沒好處。
首先說出版社。在大陸,出版社是標準國企,不存在私營的問題,也不允許私營,甚
至有的還是事業單位公務員編製,所以其財務製度按官方語言說是非常規範,按通俗
語言說就是非常死板。在一個用一遝打印紙都要簽字領用的地方,瞞報版稅這樣的事
,沒任何人會願意出來建議和實施並承擔責任,因為這錢首先不可能落到他自己口袋
裏,是歸國家和企業的,而一旦出了事對個人的後果卻很嚴重,輕則丟掉烏紗帽,重
則掃地出門成為無業遊民,你願意為社裏和國家稅收而拋棄個人得失,去承擔這個違
法亂紀的責任及後果麽?
另外一個問題是,中國出版行業的印刷是需要在經過資格認定的廠家印刷的,而去這
樣的地方印書,先要到新聞出版署開具準印證,這個證明上必須標明數量等等以備核
查,這包括稅務方麵的核查,這本來就是為防止盜版盜印隱瞞真實印數而製定的措施
,所以做手腳風險頗大。理論上說,印多少很容易查到,尤其是出版社做的書。
當然,這不是說不可以做手腳了,但基本上做手腳的都是一些私營書商,而且通常是
不太大的書商。因為大書商通常手上有不少著名作者,一旦這樣的名聲傳揚出去,那
麽首先就會遭遇作者流失的局麵,這是很嚴重的問題,類似娛樂界著名簽約藝人跳槽
,對公司打擊是比較大的。所以一般情況下,比較有名的、大的書商,是不太願意幹
這事的。
再一個問題,就是做手腳也隻做在暢銷書上,對普通作者,可以放心,一般做不到你
身上。
下麵的話有點難聽了,心理素質不好的、對自己才華自信爆棚到芙蓉姐姐那樣的,請
務必跳過不看。
中國大陸地區一年要出20萬種書,樂觀地說,暢銷書不會超過千分之一。基於網絡小
說創作本身的大環境,還有大陸地區在銷售和各方麵存在的一些問題,絕大多數網絡
小說的銷售結果,是完成合同數銷售,加印?門都沒有,你想要加印出版人都不會願
意,明擺著賠錢誰幹?不相信的話,各位可以提數據出來看看。07年網絡小說能夠成
為暢銷書的(這個暢銷書的標準我想最少是單冊五萬以上,社科書等非小說類不算)
,有哪幾本?誅仙、鬼吹燈、盜墓筆記、修羅道、夢回大清、飄渺錄、兵王、死亡筆
記等等,我個人相信加一起不會超過三十種。明曉溪的小說……堅決不算!不算的原
因,是因為那是大陸實體書新一代瓊瑤級別的大神,以單冊書論,她一個要頂n個…
…算上她的話,我們大家夥都別混了,能被她活活寒磣死——同學們哪,不要忘記我
上次說的話,要火起來,你得知道討好女人,現在知道厲害了吧?
好了,07年出版的網絡小說一共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的公司一家就能出四、
五十種,其中大部分是一本書由1、2、3、4這樣n冊書組成。當然這樣的公司不多,
可也不少。而全國有五百二十八家出版社,民營書商至少數千家,當然他們並不都會
去做網絡小說,但隻要有五家擁有這個產量(我認識的就可以數出不下五家來,)、
一成人涉足網絡小說,那麽全年最少有三、四百種的產量。07年單是我過手的,17k
一家的出版合同就是兩位數,起點、天涯等等這些地方的作品還沒算。事實上就我知
道,整個出版行業出版的網絡小說肯定不止這個數目。
但是,這其中相當部分網絡小說的結局是直接被市場湮滅了,也就是淘汰出局了。你
,甚至我這個行內人都沒聽說過還出過這麽一本書。可見市場之殘酷。
所以你壓根不用擔心瞞你加印的版稅,因為加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你沒資格到那個
級別,尤其是一些小公司的簽約作者,拿完首印版稅你就可以開始慶祝活動了,慶祝
對方沒被你做垮而收不到錢。這種情況不是沒有,不相信大可以去打聽一下,大陸每
年會倒閉n家這樣的小公司。
再如果你的書有一天到了要加印n次的級別,那時候又沒幾個人敢瞞你版稅了。
譬如明曉溪同學這樣的,簽約方隻會加版稅給她,有哪個腦子進水的會把下金蛋的雞
往別家趕?我就知道有位作者的書暢銷後,出版方在支付版稅的時候單方麵將合同版
稅提高了幾個點,為的就是能拉住他下一本書,免得他簽別家去;還有一位是壓根不
仔細算了,一次直接拍幾十萬的整數出去給作者,大家舒服,於是繼續合作。是誰我
就不說了,涉及個人隱私和太多商業問題,但請不要質疑可信度,這不是江湖傳言,
是實在發生了的。
基於以上原因,瞞報版稅這種事情,基本和大多數作者沒太大關係。對絕大多數作者
來說,如果你拿到出版合同,你就可以開始慶祝了,再如果後來又拿到了版稅的話,
那麽請你千萬不要忘記給你家mm買禮物拍mp進行第二輪慶祝。女同學請自己去買化
妝品敗家表示慶祝,一般不太有男的懂這個。
我曾經碰到過很多作者和我談這些合同問題,不過絕大部分是因為不太了解出版行業
狀況而提出來的問題。話說誰不想多賺點錢,我也想啊,所以這個很正常,我理解也
很尊重這種毫不掩飾的自信和想賺錢的欲望。
不過也有一小部分作者,自我感覺完全沒理由地良好到一塌糊塗,其反複糾纏很讓我
哭笑不得,以至一邊談一邊不得不大肆進行腹誹:靠,你以為你誰啊?光起點和
17k就有十好幾萬作者,個個都是覺得自己能寫出好玩意才去寫書的,誰不把自己當
個事啊?不過凡事要有個度好不好,表和可耐的芙蓉姐姐去攀比……
不要說我善於打擊人,我接觸的作者至少是三位數了吧,我覺得可以說幾句這樣的話
。
事實上,接觸了那麽多作者,我自己也寫過一些東西,所以我想我是比較清楚每位作
者在創作時的心態的,也很理解作者對自己作品那種視若子女的珍愛心情,因此如非
萬不得已,我不會輕易去打擊作者。而且我也知道,通常每位作者都對自己的作品有
很高的期望和信心,不然他還寫什麽,太監算了。
所以我尊重每一個作者。
遺憾的是這不意味著市場會因此買帳。
市場篩選的結果是,大約一半以上的作者能持平,這是不錯的成績,同時你有機會進
行第二部作品的洽談,如果你能保持這個成績,那麽你將慢慢成為一個好作者,火起
來的機會會逐漸加大,因為你的機會比別人多了。
一部分作者的書,產生了成品壓庫現象,這就是被淘汰的,也意味著你是票房毒藥,
你隻能換一個出版人去談你的下一部作品。這樣的作者不多,但也不少。
另外相當、相當少的那一點點人,成了暢銷書作者,這意味他們可以收一大筆錢,而
且下部作品早被預定,哪怕不知道名字和內容,這部分人估計隻占百分之二、三,這
還是我樂觀的估計。
你有多少信心成為金字塔尖上的人?
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沒紅,那麽就努力爭取成為持平那類裏的作者。有機會拿
到合同,趕緊拿下,價錢可以談,但不要過高估計自己,先找確實出版過實體書的朋
友打聽一下最近的行情(這個印數和版稅,因公司不同時段不同,會有所浮動,而對
無名新人一般也不太可能給出老作者的待遇),因為你是個新人,哪怕你出過書,換
個公司也還是個新人,隻要你在實體書市場還沒有很高的知名度,那麽對你的每本書
來說,其實你始終是個新人。
所以,混個臉熟,始終是個好辦法。
無意中看到碧血汗青在下麵寫的《出版指南》,忍不住也想說兩句,我不是出版社編
輯,隻是個業餘寫作愛好者,我有近三年的寫作經曆,寫書不下十本,出版了五本作
品,三本簡體,兩本繁體,(簡繁不同本,因為繁體出版一般都買下了簡體權,鬱悶
的是到現在也沒看到他們運作簡體出版。)
我的本職工作工資隻夠我吃飯,我買房買車結婚生小孩,花費不下二十萬,可以說都
是出版社為我買的單。簡體除了第一本年終退貨率達到10%,其它兩本都再版,目前
所知道的數據單集單本平均銷量約兩萬,比不上大神,但還算給出版社賺了錢。繁體
我不知道數量,但從出版商讓我加集數的情況看,應當賣得還算不錯。
文\/汗青
俺又來亂說了。
不過呢,我先得說一句至關重要的話:以下內容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概不
負責打架免談。
開始。
前麵說了些俺對寫作時選題和書名的看法,有朋友問說繁體和簡體的實體出版有什麽
不一樣,這倒提醒了我,還確實有點不一樣。
第一不一樣的,是銷售渠道。
一般情況下,繁體出版主要以我國台灣地區為主,那邊情況的特殊在於其讀者年齡比
大陸的讀者偏小一些,而且銷售對象主要是租書店,也就是並不全部直接對用戶。所
以一般情況下,台灣繁體出版的數量大約在兩千冊左右,這已基本可以滿足台灣地區
租書店和零售的需求。同時,這也要求作者必須保證能每月交出7、8萬字乃至15、6
萬字稿子,也就是大約一到兩冊的數目以滿足租書者的需求,你後續的出版間隔時間
太長,人家就不會租你的書看了。速度流寫手其實是自台灣地區要求而開始的。
也所以繁體版很在乎連續出版,一本書如果20萬字就結束了,一般是不太受歡迎的,
也不太能得到出版機會。實際上,這幾乎就是個連載的工作,黃易一月一集大唐,一
寫寫了5年60卷,就是因為大量的租書者一到每月出新書的日子,就衝進租書店去問
老板這月新書來了沒有,所以沒人願意他收尾,都巴不得他能寫上個10年……
這種形式,也基本決定了繁體出版是以稿費為主,有論千字算有論集算,因為印量幾
乎是恒定的,所以稿費的支付也比較快些,而稿費的高低則各社不盡相同,有興趣的
朋友可以找身邊出版過繁體版本的朋友打聽,我就不多說了。
基於這些狀況,我們可以知道台灣地區的讀者年齡偏小,大約以初、高中生為主,因
此對題材和文筆也要求不是很高,基本路數是yy加天馬行空,如果再有點顏色夾雜調
劑就更好。大家回憶一下自己初高中在看些什麽書,再寫成什麽樣就可以了。
大陸的圖書銷售則主要是通過書店,這樣一來,讀者的閱讀成本就大為提高,而網絡
小說現在動轍百萬字,要出齊至少也得6-8冊,這樣一算下來,一套書就要120-200塊
錢上下。
這就是為什麽簡體實體書用戶以不在乎豬肉18塊1斤的白領居多的原因。
簡體出版的報酬,大部分是版稅形式,稿費也有,但相對要少些。習慣上是書印完後
三個月內支付,這個時間比台灣略長些。相對稿費製,版稅製是國際出版業大部分出
版人運用的慣例,應該說是一種比較合理的報酬製度。
而大陸的版稅製度,還比國際通用的版稅製度更傾向於作者,因為大陸一般都有第一
次印刷,也就是首印數的約束,這規定了出版商最低要起印多少,而作者則最少可以
得到這個起印數的版稅。譬如一本17——20萬字左右的小說,雙方約定6000冊首印,
版稅為7%,零售價為25元\/冊,那麽你最少可以拿到10500元,出一本就是個萬元戶
,哪怕最後一本都沒賣出去也不關你事,該出版方倒黴(以上這些數字隻是舉例怎麽
計算,並不是實際運用的慣例,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事實上簡體的版稅價格,一
般要略高於台灣地區。
國際上關於出版報酬的通用慣例,是以實際銷售數結算的,換句話說,如果真一本沒
賣出去,作者是拿不到一分錢的。所以大陸的實體書的版稅製度,是對作者相對有利
的一種。
經常聽見有人問,出版商會不會瞞報印數,來減少給作者的版稅?我相信這是大多數
作者很關心的問題。
我的回答是:當然會有人這麽幹。但這是一部分書商。一般情況下,出版社和規模比
較大的書商,是不會幹這種殺雞取卵的事的,因為這對它多少沒好處。
首先說出版社。在大陸,出版社是標準國企,不存在私營的問題,也不允許私營,甚
至有的還是事業單位公務員編製,所以其財務製度按官方語言說是非常規範,按通俗
語言說就是非常死板。在一個用一遝打印紙都要簽字領用的地方,瞞報版稅這樣的事
,沒任何人會願意出來建議和實施並承擔責任,因為這錢首先不可能落到他自己口袋
裏,是歸國家和企業的,而一旦出了事對個人的後果卻很嚴重,輕則丟掉烏紗帽,重
則掃地出門成為無業遊民,你願意為社裏和國家稅收而拋棄個人得失,去承擔這個違
法亂紀的責任及後果麽?
另外一個問題是,中國出版行業的印刷是需要在經過資格認定的廠家印刷的,而去這
樣的地方印書,先要到新聞出版署開具準印證,這個證明上必須標明數量等等以備核
查,這包括稅務方麵的核查,這本來就是為防止盜版盜印隱瞞真實印數而製定的措施
,所以做手腳風險頗大。理論上說,印多少很容易查到,尤其是出版社做的書。
當然,這不是說不可以做手腳了,但基本上做手腳的都是一些私營書商,而且通常是
不太大的書商。因為大書商通常手上有不少著名作者,一旦這樣的名聲傳揚出去,那
麽首先就會遭遇作者流失的局麵,這是很嚴重的問題,類似娛樂界著名簽約藝人跳槽
,對公司打擊是比較大的。所以一般情況下,比較有名的、大的書商,是不太願意幹
這事的。
再一個問題,就是做手腳也隻做在暢銷書上,對普通作者,可以放心,一般做不到你
身上。
下麵的話有點難聽了,心理素質不好的、對自己才華自信爆棚到芙蓉姐姐那樣的,請
務必跳過不看。
中國大陸地區一年要出20萬種書,樂觀地說,暢銷書不會超過千分之一。基於網絡小
說創作本身的大環境,還有大陸地區在銷售和各方麵存在的一些問題,絕大多數網絡
小說的銷售結果,是完成合同數銷售,加印?門都沒有,你想要加印出版人都不會願
意,明擺著賠錢誰幹?不相信的話,各位可以提數據出來看看。07年網絡小說能夠成
為暢銷書的(這個暢銷書的標準我想最少是單冊五萬以上,社科書等非小說類不算)
,有哪幾本?誅仙、鬼吹燈、盜墓筆記、修羅道、夢回大清、飄渺錄、兵王、死亡筆
記等等,我個人相信加一起不會超過三十種。明曉溪的小說……堅決不算!不算的原
因,是因為那是大陸實體書新一代瓊瑤級別的大神,以單冊書論,她一個要頂n個…
…算上她的話,我們大家夥都別混了,能被她活活寒磣死——同學們哪,不要忘記我
上次說的話,要火起來,你得知道討好女人,現在知道厲害了吧?
好了,07年出版的網絡小說一共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的公司一家就能出四、
五十種,其中大部分是一本書由1、2、3、4這樣n冊書組成。當然這樣的公司不多,
可也不少。而全國有五百二十八家出版社,民營書商至少數千家,當然他們並不都會
去做網絡小說,但隻要有五家擁有這個產量(我認識的就可以數出不下五家來,)、
一成人涉足網絡小說,那麽全年最少有三、四百種的產量。07年單是我過手的,17k
一家的出版合同就是兩位數,起點、天涯等等這些地方的作品還沒算。事實上就我知
道,整個出版行業出版的網絡小說肯定不止這個數目。
但是,這其中相當部分網絡小說的結局是直接被市場湮滅了,也就是淘汰出局了。你
,甚至我這個行內人都沒聽說過還出過這麽一本書。可見市場之殘酷。
所以你壓根不用擔心瞞你加印的版稅,因為加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你沒資格到那個
級別,尤其是一些小公司的簽約作者,拿完首印版稅你就可以開始慶祝活動了,慶祝
對方沒被你做垮而收不到錢。這種情況不是沒有,不相信大可以去打聽一下,大陸每
年會倒閉n家這樣的小公司。
再如果你的書有一天到了要加印n次的級別,那時候又沒幾個人敢瞞你版稅了。
譬如明曉溪同學這樣的,簽約方隻會加版稅給她,有哪個腦子進水的會把下金蛋的雞
往別家趕?我就知道有位作者的書暢銷後,出版方在支付版稅的時候單方麵將合同版
稅提高了幾個點,為的就是能拉住他下一本書,免得他簽別家去;還有一位是壓根不
仔細算了,一次直接拍幾十萬的整數出去給作者,大家舒服,於是繼續合作。是誰我
就不說了,涉及個人隱私和太多商業問題,但請不要質疑可信度,這不是江湖傳言,
是實在發生了的。
基於以上原因,瞞報版稅這種事情,基本和大多數作者沒太大關係。對絕大多數作者
來說,如果你拿到出版合同,你就可以開始慶祝了,再如果後來又拿到了版稅的話,
那麽請你千萬不要忘記給你家mm買禮物拍mp進行第二輪慶祝。女同學請自己去買化
妝品敗家表示慶祝,一般不太有男的懂這個。
我曾經碰到過很多作者和我談這些合同問題,不過絕大部分是因為不太了解出版行業
狀況而提出來的問題。話說誰不想多賺點錢,我也想啊,所以這個很正常,我理解也
很尊重這種毫不掩飾的自信和想賺錢的欲望。
不過也有一小部分作者,自我感覺完全沒理由地良好到一塌糊塗,其反複糾纏很讓我
哭笑不得,以至一邊談一邊不得不大肆進行腹誹:靠,你以為你誰啊?光起點和
17k就有十好幾萬作者,個個都是覺得自己能寫出好玩意才去寫書的,誰不把自己當
個事啊?不過凡事要有個度好不好,表和可耐的芙蓉姐姐去攀比……
不要說我善於打擊人,我接觸的作者至少是三位數了吧,我覺得可以說幾句這樣的話
。
事實上,接觸了那麽多作者,我自己也寫過一些東西,所以我想我是比較清楚每位作
者在創作時的心態的,也很理解作者對自己作品那種視若子女的珍愛心情,因此如非
萬不得已,我不會輕易去打擊作者。而且我也知道,通常每位作者都對自己的作品有
很高的期望和信心,不然他還寫什麽,太監算了。
所以我尊重每一個作者。
遺憾的是這不意味著市場會因此買帳。
市場篩選的結果是,大約一半以上的作者能持平,這是不錯的成績,同時你有機會進
行第二部作品的洽談,如果你能保持這個成績,那麽你將慢慢成為一個好作者,火起
來的機會會逐漸加大,因為你的機會比別人多了。
一部分作者的書,產生了成品壓庫現象,這就是被淘汰的,也意味著你是票房毒藥,
你隻能換一個出版人去談你的下一部作品。這樣的作者不多,但也不少。
另外相當、相當少的那一點點人,成了暢銷書作者,這意味他們可以收一大筆錢,而
且下部作品早被預定,哪怕不知道名字和內容,這部分人估計隻占百分之二、三,這
還是我樂觀的估計。
你有多少信心成為金字塔尖上的人?
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沒紅,那麽就努力爭取成為持平那類裏的作者。有機會拿
到合同,趕緊拿下,價錢可以談,但不要過高估計自己,先找確實出版過實體書的朋
友打聽一下最近的行情(這個印數和版稅,因公司不同時段不同,會有所浮動,而對
無名新人一般也不太可能給出老作者的待遇),因為你是個新人,哪怕你出過書,換
個公司也還是個新人,隻要你在實體書市場還沒有很高的知名度,那麽對你的每本書
來說,其實你始終是個新人。
所以,混個臉熟,始終是個好辦法。
無意中看到碧血汗青在下麵寫的《出版指南》,忍不住也想說兩句,我不是出版社編
輯,隻是個業餘寫作愛好者,我有近三年的寫作經曆,寫書不下十本,出版了五本作
品,三本簡體,兩本繁體,(簡繁不同本,因為繁體出版一般都買下了簡體權,鬱悶
的是到現在也沒看到他們運作簡體出版。)
我的本職工作工資隻夠我吃飯,我買房買車結婚生小孩,花費不下二十萬,可以說都
是出版社為我買的單。簡體除了第一本年終退貨率達到10%,其它兩本都再版,目前
所知道的數據單集單本平均銷量約兩萬,比不上大神,但還算給出版社賺了錢。繁體
我不知道數量,但從出版商讓我加集數的情況看,應當賣得還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