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燕的海與陌香不一樣。[]
陌香的海上不乏漁船、商船,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季,海港裏也總是密密麻麻的。時時刻刻都有一種繁華的味道。哪怕在被康樂弄得人人自危商家不敢貿易的“大蕭條”時期,海邊上的漁船也不少。
澤燕則不同,這是一片普通的海。這片海,落在現代人眼中叫做原汁原味。沒有大船,沒有海港,沒有堆積如山的貨物,沒有來來往往的搬運工跟呼呼喝喝的管頭。沙灘上隻有幹幹淨淨的沙子,放眼而望皆是幹淨澄明的海。
蔚藍的海水在夕陽下閃著魚鱗般的光,海浪在金光下不安分地湧動著,不時湧上岸,拍打出一片雪白的泡沫,再嘻嘻哈哈地溜回海裏。偶爾有幾條小漁船在遠處時隱時現。海鷗成片地在頭上飛過,和著海潮的起落鳴叫著,落霞在海天相接處交織成唯美的錦緞。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舒眉感歎地說。
“看不出姑娘還有這麽好的文采。”那個姓李的鐵鷹又恢複了鹽商的“身份”。一百來人連車帶馬地湧進了這海邊,多少打破了這海邊的寧靜。
甜兒跟在他們後麵。金都尉一行人也牽著馬在旁邊。
“往左,繞過那片海礁便有鹽場。”金都尉說。頓了一頓,特意說:“是官鹽。”
經過這幾天的“把酒言歡”,李威跟金都尉的關係倒真好了不少。說起來他倆也算是不打不相識。
甜兒默默地跟著金都尉。
一行人繞過海礁。這些石頭已經被海水拍打成奇怪的形狀,有的像人臉,有的像蘑菇。大部分的海礁上都密密麻麻地附著各種貝類,層層疊疊。“傳說,這些海礁都是鹽母娘娘的衛兵。”甜兒說。上千萬年海浪的侵蝕讓他們已經改變了本來的形狀,唯一不變的,恐怕就是他們堅定的心。
舒眉抿嘴一笑,她想到了那句“君當若磐石,且當做蒲草。蒲草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看。到了。”甜兒道。
眼前出現一片鹽田。大唐的鹽田十分簡陋。與後世還是頗有區別。從模樣看上倒是有點像梯田。一層一層的大圈子。圈子裏是截取的海水。此時的大唐海邊鹽場並不煮鹽,而是利用陽光風力晾幹,稱為“曬鹽”。眼前這些“梯田”裏的海水經過初步蒸發後會倒入不遠處粗糙的木盆或者陶缸裏,這些木盆陶缸各個都能容納下一匹馬。在這些木盆陶缸旁邊另有一些土磚圍起來的特殊長方形水池,那裏麵裝的是“鹵”。這些鹵有特別的作用,不同的鹵可以剔除掉一些不同的有害成分。這一步十分重要。算得上是粗鹽精製的第一步,直接影響到成鹽的質量。十幾個鹽工正在鹵水旁邊走來走去,用大葫蘆瓢充作量鬥,給不同的缸子下不同的鹵。
“幾年前。都是直接把鹵水直接引進海水田裏去。然後用棠木棒子或者竹竿子攪。但是這樣一來,許多沙子就清理不出去,鹽也沒現在的好。”甜兒說。
原來,這已經算得上是技術進步了。
舒眉看了一眼成品鹽。這些鹽離舒眉常用的現代鹽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並不是雪白的。而是普遍發黃,有些位置甚至還略帶些褐色。顆粒也頗為粗大,即使經過了這麽多層的加工,顆粒大小仍然有些像沙粒而不像後世的結晶粉末。舒眉看見有鹽工正在用篩子篩鹽。經過篩子的鹽倒入一個模具裏。這個模具形狀頗似舒眉見過的用來打土磚的木頭模子,隻不過裏麵墊著一張粗糙的油紙。從篩子裏篩出的鹽就落在鹽模子裏。不多時就落了滿滿一模子。鹽工們熟練的把裝滿鹽的鹽模子拍打按壓緊實,然後把油紙包裹起來。看上去就成了一個鹽磚。
“那是走西北的。怕鹽被水泡壞了,所以就像做茶磚一樣做成鹽磚。”甜兒說。
這個舒眉倒是知道,在後世都仍有鹽磚鹽巴的說法。
鹽場十分簡陋,而且裏麵的人也頗冷漠,見到鹽商模樣的李公子也沒人來打招呼。(.)棚子裏睡著一個鹽吏,矮案旁放著兩個火爐,煮著一壺鹽水茶。另一個鍋子裏似乎煮著海蠣粥,鹽吏睡得正香。
“這裏的鹽,就是所謂的官鹽。”金都尉語帶嘲諷地說,“這一年曬的鹽恐怕還不夠一個縣使用吧。就算是收鹽,這也裝不下。”
“你想說什麽?”李威問。
“我不想說什麽,你在往前走走,咱們去看看那了不起的私鹽就知道了。”金都尉說。不自覺的露出幾分恨意。連一路充作向導的甜兒也閉了嘴。
“私鹽……。”李威握了握拳,他這些天“裝瘋賣傻”可不就是為了查這私鹽。
李威往前一走。甜兒徒兒按喊住他,道:“公子!”
“幹嘛?”
“若是公子有心――就到前麵我們村裏喝口水。再讓扈從們留在前麵村子裏吧。否則。隻怕公子什麽都看不到。”甜兒顯然也不笨。
“究竟要看到什麽?”李威倒是咄咄逼人。
甜兒苦笑一下,道:“比如。看我姐姐是怎麽死的。”
這一群人離開官鹽場。鹽工們麻木地沒有一點反應。
七公子坐在車裏,看著那些鹽工,似乎在想什麽。
“大狐狸,該打針了。”舒眉鑽進車子。她對李威金都尉說這車裏另有家人,生著病,不能見風。金都尉等人也沒在意。畢竟她連弟弟都帶在身邊,車子裏再多個姐姐妹妹很正常,若是不願見男子就更是正常。
“這些鹽工不像是南方人。”七公子說。
確實,這鹽場裏的鹽工的身高普遍較高。不是南方人種的小骨架。看他們麻木無神的樣子,莫非也是不得已來這的?
“太陽雖大,曬得幹海水,卻總有照不亮的地方。但願我的選擇沒錯。”七公子淡淡地說。
照不亮的地方,是指這些鹽工嗎?還是指鹽場。
“舒眉,官家的鹽場隻有這麽大,你有什麽想法?”七公子問。
“隻能供給部分官用,再加上自貢等地的井鹽、岩鹽勉強滿足。但是民用的話……恐怕隻能購買私鹽了吧。”舒眉回答。
“是啊,老百姓隻能購買私鹽了。那一大塊鹽磚。三口之家大概可用三五年。長安官價約莫一兩,並不算昂貴。可是這麽便宜的東西,老百姓買不到。又不能不吃鹽,私鹽的話,價格自然要翻上幾倍。私鹽商的銀子就是從這賺取。”七公子說。
都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舒眉從未想過鹽也會是這麽讓普通老百姓頭疼的事。看來後世國家管製鹽業是正確的。
至於七公子所說的,隻有當官的能買到官鹽,老百姓買不到。舒眉倒是想到了現代一些地方的“經濟適用房”。說是政府福利,一月隻要十幾元就能住上。可享受這麽好待遇的的卻總不是沒有房子的人。
看來不管在什麽時代,都有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區別就是有些朝代光芒大些,有些時代光芒小些。人們常把明君聖主比作“太陽”,如此看來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馬車在沙地上的行進速度並不快,包括舒眉的五輛改良馬車。等到舒眉等人快到甜兒所在的村莊時,就已經聽見村裏傳出的鬧騰聲。甜兒清脆地喊了一聲:“好像是在拜鹽母娘娘!我去叫人來幫忙!”
中國老百姓很可愛,鹽有鹽母。樹有樹仙,這種原始的對自然的崇拜跟熱愛,形成了中國傳統性格的一部分。
“甜兒!”一個聲音道,“哎呀你可回來了!你哥中邪了,在砸鹽母像!”
“什麽!”甜兒驚叫了一聲。從金都尉的馬上滑了下去。
七公子與舒眉對視一眼。舒眉道:“那我也去看看。”
七公子笑。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她開始能讀懂七公子的眼神。
甜兒一路小跑。舒眉跟金都尉、李威跟在身後。
舒眉注意到一個細節,這裏的村民不怕“惡人”金都尉,就跟那天在大街上看到的情景一樣,百姓們口呼“惡人”。卻並不避讓。金都尉那張煞氣過重的臉,似乎還挺招窮人喜歡,甚至可以說是尊敬。
“我哥到底怎麽了?”甜兒提著新裙子邊跑問身邊的父老鄉親。
“今天不是開鹽嗎?你哥突然把紅紙全撕了,說他已經得到了鹽母娘娘的啟示。如果不想再過苦日子就不要曬鹽,寧可種地或者經商。說要有錢,有了錢就能做人,不用做豬狗。他瘋掉了!”一位看上去跟甜兒年齡差不多的姑娘說。她跟甜兒差不多大,臉蛋已經被吹成海邊姑娘常見的古銅色,鹽粒讓她的臉顯得有些粗糙。沒有甜兒白。更比不上來自現代的舒眉。她一邊說話。一邊偷偷看金都尉,還頗有些羨慕地看甜兒身上的新衣裳――這不是她們這些鹽農女兒家能穿得起的。
甜兒被她看得也有些尷尬。她自然知道自己被“搶”之事已經流傳到村裏。現在的她,清譽受“損”,已經跟金都尉以及那位李公子聯係在一起。不過不管誰“搶”了她,在鹽家苦人的女兒們看來都算得上好福氣吧。至少不用再餓肚子,還能穿好看的花裙子。
“不要過來!過來我就死在這!”那花書生的聲音傳來,真難得有個書生說話能這麽大聲。
隻見花書生急紅了眼,爬在一個粗糙泥胚的人像上。那人像的頭上還纏著紅布,估計就是這個村貢奉的鹽母娘娘。
“真的!鹽母顯靈,托夢給我,花家的老老小小不得再曬鹽!”花書生說。
正在這時,村頭另一邊來了一夥人,一個人吼道:“哪個不想活了的敢動鹽母娘娘的聖象!”
甜兒見狀,就停住了腳步。那一雙腿就跟生了根似的再也挪不動,隻遠遠地看著他哥哥拿著把柴禾刀在泥偶旁跟來者對視。
“怎麽了?”舒眉走近問。
“救救我哥。他會被王大富打死的!”甜兒臉色蒼白的說(未完待續)
陌香的海上不乏漁船、商船,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季,海港裏也總是密密麻麻的。時時刻刻都有一種繁華的味道。哪怕在被康樂弄得人人自危商家不敢貿易的“大蕭條”時期,海邊上的漁船也不少。
澤燕則不同,這是一片普通的海。這片海,落在現代人眼中叫做原汁原味。沒有大船,沒有海港,沒有堆積如山的貨物,沒有來來往往的搬運工跟呼呼喝喝的管頭。沙灘上隻有幹幹淨淨的沙子,放眼而望皆是幹淨澄明的海。
蔚藍的海水在夕陽下閃著魚鱗般的光,海浪在金光下不安分地湧動著,不時湧上岸,拍打出一片雪白的泡沫,再嘻嘻哈哈地溜回海裏。偶爾有幾條小漁船在遠處時隱時現。海鷗成片地在頭上飛過,和著海潮的起落鳴叫著,落霞在海天相接處交織成唯美的錦緞。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舒眉感歎地說。
“看不出姑娘還有這麽好的文采。”那個姓李的鐵鷹又恢複了鹽商的“身份”。一百來人連車帶馬地湧進了這海邊,多少打破了這海邊的寧靜。
甜兒跟在他們後麵。金都尉一行人也牽著馬在旁邊。
“往左,繞過那片海礁便有鹽場。”金都尉說。頓了一頓,特意說:“是官鹽。”
經過這幾天的“把酒言歡”,李威跟金都尉的關係倒真好了不少。說起來他倆也算是不打不相識。
甜兒默默地跟著金都尉。
一行人繞過海礁。這些石頭已經被海水拍打成奇怪的形狀,有的像人臉,有的像蘑菇。大部分的海礁上都密密麻麻地附著各種貝類,層層疊疊。“傳說,這些海礁都是鹽母娘娘的衛兵。”甜兒說。上千萬年海浪的侵蝕讓他們已經改變了本來的形狀,唯一不變的,恐怕就是他們堅定的心。
舒眉抿嘴一笑,她想到了那句“君當若磐石,且當做蒲草。蒲草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看。到了。”甜兒道。
眼前出現一片鹽田。大唐的鹽田十分簡陋。與後世還是頗有區別。從模樣看上倒是有點像梯田。一層一層的大圈子。圈子裏是截取的海水。此時的大唐海邊鹽場並不煮鹽,而是利用陽光風力晾幹,稱為“曬鹽”。眼前這些“梯田”裏的海水經過初步蒸發後會倒入不遠處粗糙的木盆或者陶缸裏,這些木盆陶缸各個都能容納下一匹馬。在這些木盆陶缸旁邊另有一些土磚圍起來的特殊長方形水池,那裏麵裝的是“鹵”。這些鹵有特別的作用,不同的鹵可以剔除掉一些不同的有害成分。這一步十分重要。算得上是粗鹽精製的第一步,直接影響到成鹽的質量。十幾個鹽工正在鹵水旁邊走來走去,用大葫蘆瓢充作量鬥,給不同的缸子下不同的鹵。
“幾年前。都是直接把鹵水直接引進海水田裏去。然後用棠木棒子或者竹竿子攪。但是這樣一來,許多沙子就清理不出去,鹽也沒現在的好。”甜兒說。
原來,這已經算得上是技術進步了。
舒眉看了一眼成品鹽。這些鹽離舒眉常用的現代鹽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並不是雪白的。而是普遍發黃,有些位置甚至還略帶些褐色。顆粒也頗為粗大,即使經過了這麽多層的加工,顆粒大小仍然有些像沙粒而不像後世的結晶粉末。舒眉看見有鹽工正在用篩子篩鹽。經過篩子的鹽倒入一個模具裏。這個模具形狀頗似舒眉見過的用來打土磚的木頭模子,隻不過裏麵墊著一張粗糙的油紙。從篩子裏篩出的鹽就落在鹽模子裏。不多時就落了滿滿一模子。鹽工們熟練的把裝滿鹽的鹽模子拍打按壓緊實,然後把油紙包裹起來。看上去就成了一個鹽磚。
“那是走西北的。怕鹽被水泡壞了,所以就像做茶磚一樣做成鹽磚。”甜兒說。
這個舒眉倒是知道,在後世都仍有鹽磚鹽巴的說法。
鹽場十分簡陋,而且裏麵的人也頗冷漠,見到鹽商模樣的李公子也沒人來打招呼。(.)棚子裏睡著一個鹽吏,矮案旁放著兩個火爐,煮著一壺鹽水茶。另一個鍋子裏似乎煮著海蠣粥,鹽吏睡得正香。
“這裏的鹽,就是所謂的官鹽。”金都尉語帶嘲諷地說,“這一年曬的鹽恐怕還不夠一個縣使用吧。就算是收鹽,這也裝不下。”
“你想說什麽?”李威問。
“我不想說什麽,你在往前走走,咱們去看看那了不起的私鹽就知道了。”金都尉說。不自覺的露出幾分恨意。連一路充作向導的甜兒也閉了嘴。
“私鹽……。”李威握了握拳,他這些天“裝瘋賣傻”可不就是為了查這私鹽。
李威往前一走。甜兒徒兒按喊住他,道:“公子!”
“幹嘛?”
“若是公子有心――就到前麵我們村裏喝口水。再讓扈從們留在前麵村子裏吧。否則。隻怕公子什麽都看不到。”甜兒顯然也不笨。
“究竟要看到什麽?”李威倒是咄咄逼人。
甜兒苦笑一下,道:“比如。看我姐姐是怎麽死的。”
這一群人離開官鹽場。鹽工們麻木地沒有一點反應。
七公子坐在車裏,看著那些鹽工,似乎在想什麽。
“大狐狸,該打針了。”舒眉鑽進車子。她對李威金都尉說這車裏另有家人,生著病,不能見風。金都尉等人也沒在意。畢竟她連弟弟都帶在身邊,車子裏再多個姐姐妹妹很正常,若是不願見男子就更是正常。
“這些鹽工不像是南方人。”七公子說。
確實,這鹽場裏的鹽工的身高普遍較高。不是南方人種的小骨架。看他們麻木無神的樣子,莫非也是不得已來這的?
“太陽雖大,曬得幹海水,卻總有照不亮的地方。但願我的選擇沒錯。”七公子淡淡地說。
照不亮的地方,是指這些鹽工嗎?還是指鹽場。
“舒眉,官家的鹽場隻有這麽大,你有什麽想法?”七公子問。
“隻能供給部分官用,再加上自貢等地的井鹽、岩鹽勉強滿足。但是民用的話……恐怕隻能購買私鹽了吧。”舒眉回答。
“是啊,老百姓隻能購買私鹽了。那一大塊鹽磚。三口之家大概可用三五年。長安官價約莫一兩,並不算昂貴。可是這麽便宜的東西,老百姓買不到。又不能不吃鹽,私鹽的話,價格自然要翻上幾倍。私鹽商的銀子就是從這賺取。”七公子說。
都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舒眉從未想過鹽也會是這麽讓普通老百姓頭疼的事。看來後世國家管製鹽業是正確的。
至於七公子所說的,隻有當官的能買到官鹽,老百姓買不到。舒眉倒是想到了現代一些地方的“經濟適用房”。說是政府福利,一月隻要十幾元就能住上。可享受這麽好待遇的的卻總不是沒有房子的人。
看來不管在什麽時代,都有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區別就是有些朝代光芒大些,有些時代光芒小些。人們常把明君聖主比作“太陽”,如此看來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馬車在沙地上的行進速度並不快,包括舒眉的五輛改良馬車。等到舒眉等人快到甜兒所在的村莊時,就已經聽見村裏傳出的鬧騰聲。甜兒清脆地喊了一聲:“好像是在拜鹽母娘娘!我去叫人來幫忙!”
中國老百姓很可愛,鹽有鹽母。樹有樹仙,這種原始的對自然的崇拜跟熱愛,形成了中國傳統性格的一部分。
“甜兒!”一個聲音道,“哎呀你可回來了!你哥中邪了,在砸鹽母像!”
“什麽!”甜兒驚叫了一聲。從金都尉的馬上滑了下去。
七公子與舒眉對視一眼。舒眉道:“那我也去看看。”
七公子笑。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她開始能讀懂七公子的眼神。
甜兒一路小跑。舒眉跟金都尉、李威跟在身後。
舒眉注意到一個細節,這裏的村民不怕“惡人”金都尉,就跟那天在大街上看到的情景一樣,百姓們口呼“惡人”。卻並不避讓。金都尉那張煞氣過重的臉,似乎還挺招窮人喜歡,甚至可以說是尊敬。
“我哥到底怎麽了?”甜兒提著新裙子邊跑問身邊的父老鄉親。
“今天不是開鹽嗎?你哥突然把紅紙全撕了,說他已經得到了鹽母娘娘的啟示。如果不想再過苦日子就不要曬鹽,寧可種地或者經商。說要有錢,有了錢就能做人,不用做豬狗。他瘋掉了!”一位看上去跟甜兒年齡差不多的姑娘說。她跟甜兒差不多大,臉蛋已經被吹成海邊姑娘常見的古銅色,鹽粒讓她的臉顯得有些粗糙。沒有甜兒白。更比不上來自現代的舒眉。她一邊說話。一邊偷偷看金都尉,還頗有些羨慕地看甜兒身上的新衣裳――這不是她們這些鹽農女兒家能穿得起的。
甜兒被她看得也有些尷尬。她自然知道自己被“搶”之事已經流傳到村裏。現在的她,清譽受“損”,已經跟金都尉以及那位李公子聯係在一起。不過不管誰“搶”了她,在鹽家苦人的女兒們看來都算得上好福氣吧。至少不用再餓肚子,還能穿好看的花裙子。
“不要過來!過來我就死在這!”那花書生的聲音傳來,真難得有個書生說話能這麽大聲。
隻見花書生急紅了眼,爬在一個粗糙泥胚的人像上。那人像的頭上還纏著紅布,估計就是這個村貢奉的鹽母娘娘。
“真的!鹽母顯靈,托夢給我,花家的老老小小不得再曬鹽!”花書生說。
正在這時,村頭另一邊來了一夥人,一個人吼道:“哪個不想活了的敢動鹽母娘娘的聖象!”
甜兒見狀,就停住了腳步。那一雙腿就跟生了根似的再也挪不動,隻遠遠地看著他哥哥拿著把柴禾刀在泥偶旁跟來者對視。
“怎麽了?”舒眉走近問。
“救救我哥。他會被王大富打死的!”甜兒臉色蒼白的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