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自我”與“超我”,這三者共同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這三個概念一般運用在精神分析學上,用來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


    按理說,陸昊不應該將自己的情況與“本我、自我與超我”這三者聯係起來。但是,在被幾個不速之客“驚醒”之後,他的腦子裏卻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了這三個讓他感到有些難以理解的概念。


    他莫名地覺得自己之前的“奇怪的狀態”有些類似於“超我”這個概念——完全忘記了自我和本我;完全的冷靜甚至是冷酷;由完美原則支配,行事“規則化”、“符號化”;極度的孤獨、完善。


    從一個“曆史的創造者”變成了“曆史的旁觀者”之後,他就逐漸進入了那種“奇怪的”、“難以理解”的狀態——完全地抽離了自我與本我,徹底地忘記了自己是誰,也不會去想“我是誰”這樣的問題;以“生命之母”的形態,按照“生命之母”的規則,冷靜甚至冷酷地行事;觀察與記錄曆史的進程,對曆史的變化保持“漠然”的態度,失去了一切的“喜、怒、哀、樂”等情緒!


    現在想來,9□,那種狀態更像是一個“夢境”,或者是一場“電影”——他能看到先民們的掙紮,但是他無法產生任何的情緒;他能聽到先民的呼喚,但是他一點兒也不想回應;他知道他們正在走向毀滅,但是他根本不想幹涉——他更像是一個絕對獨立的“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


    現在。他終於清醒了——從那種“非人”的狀態中清醒了過來,變成了被各種情緒所包圍的“人”。


    也許。那種狀態才是生命進化所能達到的“最高點”——冷酷、強大、自律,並且不會被任何“低等”的情緒所幹擾;但是。陸昊還是喜歡現在的這個樣子——會悲哀、會慚愧、會後悔、會心酸。


    陸昊不明白自己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情緒——也許是積累了幾百個世紀的情緒的宣泄,也許是在看到了先民的“苦難”之後自然產生的情緒變化,也許是他還處於“被驚醒”之後的恍惚期——他隻知道,自己現在正在被這些情緒給包圍著。


    他喜歡這樣的感覺,因為這些情緒會讓他產生一種“我正在活著”的感覺。


    “我就是我”——沒有什麽比這更重要了!


    這些紛亂的思緒讓他花了不少時間來整理,然後,他才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到了那幾個“不速之客”的身上——“不速之客”就是被蘇醒者扔下來的“統治者”。


    對那些蘇醒者來說,這些老家夥在封閉了自己的意識之後就變成了沒有任何生命特征的“石像”;他們根本沒有辦法與這些“石像”交流,也無法察覺到這些“石像”的意識的活動——在這些蘇醒者的感官裏。這些“石像”是“死寂的”。


    與蘇醒者不同,陸昊能清楚地“看到”這些“石像”的意識活動——在陸昊的“眼”中,那些躲在厚厚的軀殼深處的意識“看起來”就像是小太陽一般炙熱而明亮——他正是被這些“小太陽”所發出的“刺眼的光”給驚醒了的!


    無數的訊息流在陸昊的命令下簇擁到那些“石像”的周圍,就像是陸昊的觸手一般開始不斷地進行試探——它們小心翼翼地尋找這些軀殼上的縫隙,然後從這些縫隙刺入“石像”的軀殼;它們會沿著這些縫隙逐漸深入到活動著的意識核心,最後帶著反饋的訊息原路返回;它們會回到陸昊的身邊,將那些反饋回來的訊息呈現在陸昊的麵前。


    陸昊細細地品味著這些訊息流帶回來的反饋——冰冷、絕望、混亂。


    他知道,這種“味道”代表著這些意識正在趨向“毀滅”;他有些猶豫,猶豫到底要不要出手幫助這些“統治者”。


    如果陸昊還處於那種“非人”的狀態的話。他肯定會選擇“冷眼旁觀”;但是,他現在已經從“非人”變成了一個擁有七情六欲的“人”了,所以,他感到有些猶豫。


    他想要拯救這些“統治者”。因為他並不認為這些“統治者”就應該承擔起“曆史的責任”——他並不認為是因為這些“統治者”做錯了選擇才導致曆史發生了變化。


    他要想拯救他們,但是又有些害怕——似乎每一次他出手幹涉曆史的進程,都會導致曆史走上一條他不想看到的路——直到現在。他還認為他應該為“先民社會的毀滅”背負一定的責任。


    他最終什麽也沒有做——他不知道該怎麽去選擇,於是他決定放棄選擇;他也不知道“放棄選擇”是不是另一種“選擇”——他真的隻是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那些小東西依然在堅持執行陸昊的第一個命令——陸昊並沒有讓它們撤回來。所以它們依然在“監視”那些“石像”。


    它們好像很喜歡這個“遊戲”——它們總是樂此不疲地在石像的身上鑽進鑽出,並且將自己發現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呈現在陸昊的麵前;它們好像將“石像”當成了遊樂園。就像很久以前它們做過的一樣——那個時候,它們也像是現在一樣,將一個沒有生命的標記當成了遊樂園。


    這讓陸昊升起了一絲不怎麽切實際的“奢望”——他期待這些小家夥能再創奇跡,讓這些瀕臨死亡的“統治者”能再次獲得生命。


    小東西們帶回來的反饋將“統治者”的意識的變化過程清楚地展現在陸昊的麵前——一開始的時候,這些反饋的“味道”是冰冷、絕望而混亂的;然後,不知道過了過久之後,“混亂”消失了,“秩序”又重新回到了“統治者”的意識中;再然後,“絕望”也消失了——雖然陸昊還是沒有從反饋中品嚐到“希望”的味道,但是他至少不會再品嚐到“絕望”帶來的苦澀味道了。


    這些變化似乎說明了“統治者”的情況正在轉好——如果不是統治者的意識活動正在減弱的話,陸昊都要懷疑這些“石像”是不是在不久之後就會清醒過來了!


    “統治者”的意識的活動正在減弱——在陸昊的眼中,這些意識已經從“明亮刺眼的小太陽”變成了“稍微明亮一些的星星”了。


    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這樣的情況可能證明了“統治者”的意識正在死亡——在陸昊看來,“混亂”與“絕望”的消失極有可能隻是這些意識在消亡之前的“回光返照”!


    這樣的結論讓他再也坐不住了——他決定出手拯救這些“統治者”。


    如何拯救這些“統治者”?


    陸昊其實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他認為要拯救這些意識,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將這些意識從那些軀殼中“掏”出來!


    厚厚的軀殼將“統治者”的意識層層地包裹起來,讓這些絕望的意識不用再受到任何的傷害;同時,這些厚厚的軀殼也成了陸昊拯救這些意識的阻礙——就連那些小東西也要花上一些功夫才能接觸到意識的核心,想要拯救這些意識就顯得更加困難了。


    所以,陸昊覺得自己的首要任務就應該是將這些躲在“烏龜殼”裏的意識給“掏”出來!


    “拯救行動”的第一步就遭遇到了巨大的困難——陸昊並沒有合適的工具可供驅使;他所能驅使的全部“工具”就是那些小東西!


    小東西很聽話,但是並不怎麽好使——無論陸昊怎麽努力,它們都無法將意識“抓緊”,更不用說將意識拖出來了。它們能做到的隻是將意識的一部分“裹”住,然後將這些“零零碎碎”給帶出來。


    這樣的效率讓陸昊恨不得親自動手。可是,他既沒有“魔法”也沒有“能力”去親手“抓住”那些意識,就更不用說親手將它們從“烏龜殼”裏拖出來了。


    在認識到這一點之後,陸昊就不再奢望能夠將意識“完整”地掏出來了——他覺得就這麽“零零碎碎”地將意識掏出來也不錯。說不定,這些零碎拚湊在一起就能拚湊出一個完整的意識呢!


    他也不擔心這樣做會導致意識的死亡——反正這些意識都已經走在通往死亡的道路上了,就算陸昊什麽都不做,它們可能也堅持不了多少時間了。


    沒有了心理包袱之後,陸昊的“拯救行動”的進展就快了很多;很快,他就遇到了第二個難題:


    如何將那些零零碎碎的意識拚起來。


    “我艸!掏核桃很簡單……可是要想將核桃仁拚起來就很難啊!”


    這是他在嚐試了很多次而無所得之後的感歎:“要想吃核桃還是應該先砸核桃殼啊!要不然掏出來的核桃仁實在是太碎了!”


    他悲哀地看著在自己的身邊轉得歡快的小東西:“問題是,老子就是想要砸核桃也找不到鐵錘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界旅行手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鶴丘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鶴丘仙並收藏諸界旅行手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