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感覺是發自內心的,在眾人的眼中,薑維永遠都是那樣的精力充沛,鬥誌昂揚,銳意進取,一次次地北伐,他始終都征戰在第一線上,是蜀漢的常青樹、不老鬆,用他魁梧的肩膀,支撐著蜀漢的一片天空。
然而此刻的薑維,卻有一種虛脫無力的感覺,他感到了倦怠,感到了疲憊,多年的征戰在他身上留下了無數的傷痛,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的心很累、很累,他甚至懷疑自己這幾十年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都是無用之功。
蜀漢大廈將傾,薑維深感獨力難支。退守劍閣已經過去了半年,然而魏軍的攻勢似乎從來就沒有削弱過,龐大的國力所支撐起來的戰力,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都說千裏不運糧,崎嶇而艱辛的蜀道讓當年蜀軍的北伐行動一再受挫,糧草的困擾始終如夢魘般折磨著蜀漢兩代的北伐者,但同樣的窘境在魏國手裏,卻似乎不是問題。
魏國的進攻勢頭始終不減,退兵之日遙遙無期,薑維的反擊計劃也越來越變得渺茫起來,現在看來,斂兵聚穀計劃完全是一個失敗的計劃。
更讓薑維憂心的是,就在蜀漢身陷』¤,危亡的時候,曾經的盟友卻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吳國假借援助的名義,悍然出兵攻陷了永安江州,整個巴東三郡全部淪陷,讓本來已經芨芨可危的蜀中局麵更加地雪上加霜。
蜀漢朝廷雖然派出了以諸葛瞻為首的大軍前去抵抗,但薑維卻隱隱在些擔憂。諸葛瞻雖然才名卓著,但論打仗,他卻是個門外漢。薑維雖然平素與諸葛瞻政見不一。但他對恩師諸葛亮的唯一獨子並非報有很深的敵意,更何況諸葛瞻的成敗,決定著蜀漢王朝的前途命運,薑維一直關注著郪地的戰局。
薑維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幕還是發生了,青陽浦之戰,蜀軍大敗,諸葛瞻陣亡。讓薑維不禁是唏噓長歎。
然而這個從來沒有令薑維正視過的陸抗繼郪東大捷之後,再出奇兵,攻占了川北重鎮涪城。讓原本和吳軍相隔甚遠的薑維軍陡然間拉近了距離,劍閣的形勢,也陡然地緊張了起來。
陸抗此時發信給薑維,也不過是投石問路。蜀中大局未定。陸抗也沒指望薑維這個時候能歸降。而薑維對蜀漢的堅貞更是無人可及,又豈是區區高官厚祿可以利誘了的。
但涪城的失守,對整個劍閣的震動無疑是最大的。
雖然說涪城還在江油以南,距離劍閣還有好幾百裏的路程,但涪城卻是成都通往劍閣的必經之路,是劍閣的糧道中樞。涪城失守的消息傳來,整個劍閣軍心浮動,惶惶不安。
左車騎將軍張翼疾步闖入薑維的大帳。焦慮地道:“伯約,涪城失守。劍閣所存軍糧,不足支撐半月之久,我們該當如何?”
劍閣的糧草和後勤補給,一直比較的蛋疼。薑維原本的前進基地在漢中,漢中和陰平武都都有蜀軍的屯田之處,軍糧供給除了一部分來自於成都,大部分可以自給自足,這樣就可以減輕長途運糧的消耗。但漢中失守之後,這些屯田之處自然也就指望不上了,劍閣五萬大軍的糧草開支,便全部依仗成都來供給。
如此一來,成都那邊的軍需供應便陡然地緊張了起來,黃皓向劉禪建言,供應給劍閣的糧草,按每月兩次運輸,讓劍閣之軍保證有一個月的存糧即可,這樣一來可以減輕成都方麵的供應壓力,另一方麵可有效防止統兵之將的不臣之心,隻要前線大將有異心,立刻便掐斷其軍糧供應,美其名曰可以預防叛亂。
劉禪大喜,便依黃皓之言而行,每月初一十五各向劍閣發運一次糧草輜重,半年以來,一直便是執行著這樣的方案。
雖然這個運糧方案讓前線將士諸多詬病,但由於整條運輸線處於後方,並不用擔心補魏軍偷襲,前線的糧草也一直沒有匱缺,所以幾乎所有的人都忽視了一個潛在的危機。
雖然劍閣的存糧,名義上有一個月之需,但實際上隻是月初和月中糧草送抵之時,劍閣的糧倉之中才會滿數,而有時因為道路和天氣的狀況,運糧車隊會有一些耽擱,有時候會遲上三兩日,劍閣糧草的庫存,有時會降低到隻有十來天的存量。
而此次吳軍偷襲涪城之時,運糧車隊因為下雨,在綿竹耽擱了幾天,沒有趕到涪城,正因為如此,這些糧草幸運地沒有落到吳軍的手中,但再想運往劍閣卻成為了奢望。
而劍閣的糧草庫存,也隻剩下了十多天的存量。
這無疑是致命的!
張翼兼管輜重營事務,他心中早將那個該死的黃皓罵了千百遍,五萬大軍的日費開銷可是巨大的,軍中一旦斷糧,後果不可想象,張翼無計可施,隻能來找薑維商量對策。
右車騎將軍廖化亦在場,當即請命道:“涪城至關重要,萬萬不容有失,某願領軍一支,誓死奪回涪城!”
薑維一臉的凝重,沉聲道:“涪城城垣堅固,易守難攻,若不是陸抗使詐偷襲,吳人又如何能得逞?現在涪城吳軍至少有五六萬人馬駐守,元儉你計劃帶多少兵馬可以奪回涪城?”
廖化不禁為之語塞,就按一般的軍事常識,攻城的軍隊至少也得有兩三倍於守軍的兵力才有破城的可能,而且還得要看雙方裝備優劣和兵心士氣,現在入據涪城的吳軍兵力與整個劍閣的蜀軍相當,就算是將劍閣的全部蜀軍調去攻城,也未必能攻得下來。更何況劍閣外魏軍的攻勢如潮,劍閣守軍也隻能是依靠險要的地勢苦苦支撐,根本就抽調不出多餘的兵力來攻打涪城。
“依伯約之見,我們當如何應對?”廖化有些無奈地道。
薑維的深邃的目光之中陡然地射出兩道寒芒,一字一頓地沉聲道:“唯今之計,也隻有放棄劍閣了!”(未完待續。。)
然而此刻的薑維,卻有一種虛脫無力的感覺,他感到了倦怠,感到了疲憊,多年的征戰在他身上留下了無數的傷痛,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的心很累、很累,他甚至懷疑自己這幾十年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都是無用之功。
蜀漢大廈將傾,薑維深感獨力難支。退守劍閣已經過去了半年,然而魏軍的攻勢似乎從來就沒有削弱過,龐大的國力所支撐起來的戰力,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都說千裏不運糧,崎嶇而艱辛的蜀道讓當年蜀軍的北伐行動一再受挫,糧草的困擾始終如夢魘般折磨著蜀漢兩代的北伐者,但同樣的窘境在魏國手裏,卻似乎不是問題。
魏國的進攻勢頭始終不減,退兵之日遙遙無期,薑維的反擊計劃也越來越變得渺茫起來,現在看來,斂兵聚穀計劃完全是一個失敗的計劃。
更讓薑維憂心的是,就在蜀漢身陷』¤,危亡的時候,曾經的盟友卻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吳國假借援助的名義,悍然出兵攻陷了永安江州,整個巴東三郡全部淪陷,讓本來已經芨芨可危的蜀中局麵更加地雪上加霜。
蜀漢朝廷雖然派出了以諸葛瞻為首的大軍前去抵抗,但薑維卻隱隱在些擔憂。諸葛瞻雖然才名卓著,但論打仗,他卻是個門外漢。薑維雖然平素與諸葛瞻政見不一。但他對恩師諸葛亮的唯一獨子並非報有很深的敵意,更何況諸葛瞻的成敗,決定著蜀漢王朝的前途命運,薑維一直關注著郪地的戰局。
薑維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幕還是發生了,青陽浦之戰,蜀軍大敗,諸葛瞻陣亡。讓薑維不禁是唏噓長歎。
然而這個從來沒有令薑維正視過的陸抗繼郪東大捷之後,再出奇兵,攻占了川北重鎮涪城。讓原本和吳軍相隔甚遠的薑維軍陡然間拉近了距離,劍閣的形勢,也陡然地緊張了起來。
陸抗此時發信給薑維,也不過是投石問路。蜀中大局未定。陸抗也沒指望薑維這個時候能歸降。而薑維對蜀漢的堅貞更是無人可及,又豈是區區高官厚祿可以利誘了的。
但涪城的失守,對整個劍閣的震動無疑是最大的。
雖然說涪城還在江油以南,距離劍閣還有好幾百裏的路程,但涪城卻是成都通往劍閣的必經之路,是劍閣的糧道中樞。涪城失守的消息傳來,整個劍閣軍心浮動,惶惶不安。
左車騎將軍張翼疾步闖入薑維的大帳。焦慮地道:“伯約,涪城失守。劍閣所存軍糧,不足支撐半月之久,我們該當如何?”
劍閣的糧草和後勤補給,一直比較的蛋疼。薑維原本的前進基地在漢中,漢中和陰平武都都有蜀軍的屯田之處,軍糧供給除了一部分來自於成都,大部分可以自給自足,這樣就可以減輕長途運糧的消耗。但漢中失守之後,這些屯田之處自然也就指望不上了,劍閣五萬大軍的糧草開支,便全部依仗成都來供給。
如此一來,成都那邊的軍需供應便陡然地緊張了起來,黃皓向劉禪建言,供應給劍閣的糧草,按每月兩次運輸,讓劍閣之軍保證有一個月的存糧即可,這樣一來可以減輕成都方麵的供應壓力,另一方麵可有效防止統兵之將的不臣之心,隻要前線大將有異心,立刻便掐斷其軍糧供應,美其名曰可以預防叛亂。
劉禪大喜,便依黃皓之言而行,每月初一十五各向劍閣發運一次糧草輜重,半年以來,一直便是執行著這樣的方案。
雖然這個運糧方案讓前線將士諸多詬病,但由於整條運輸線處於後方,並不用擔心補魏軍偷襲,前線的糧草也一直沒有匱缺,所以幾乎所有的人都忽視了一個潛在的危機。
雖然劍閣的存糧,名義上有一個月之需,但實際上隻是月初和月中糧草送抵之時,劍閣的糧倉之中才會滿數,而有時因為道路和天氣的狀況,運糧車隊會有一些耽擱,有時候會遲上三兩日,劍閣糧草的庫存,有時會降低到隻有十來天的存量。
而此次吳軍偷襲涪城之時,運糧車隊因為下雨,在綿竹耽擱了幾天,沒有趕到涪城,正因為如此,這些糧草幸運地沒有落到吳軍的手中,但再想運往劍閣卻成為了奢望。
而劍閣的糧草庫存,也隻剩下了十多天的存量。
這無疑是致命的!
張翼兼管輜重營事務,他心中早將那個該死的黃皓罵了千百遍,五萬大軍的日費開銷可是巨大的,軍中一旦斷糧,後果不可想象,張翼無計可施,隻能來找薑維商量對策。
右車騎將軍廖化亦在場,當即請命道:“涪城至關重要,萬萬不容有失,某願領軍一支,誓死奪回涪城!”
薑維一臉的凝重,沉聲道:“涪城城垣堅固,易守難攻,若不是陸抗使詐偷襲,吳人又如何能得逞?現在涪城吳軍至少有五六萬人馬駐守,元儉你計劃帶多少兵馬可以奪回涪城?”
廖化不禁為之語塞,就按一般的軍事常識,攻城的軍隊至少也得有兩三倍於守軍的兵力才有破城的可能,而且還得要看雙方裝備優劣和兵心士氣,現在入據涪城的吳軍兵力與整個劍閣的蜀軍相當,就算是將劍閣的全部蜀軍調去攻城,也未必能攻得下來。更何況劍閣外魏軍的攻勢如潮,劍閣守軍也隻能是依靠險要的地勢苦苦支撐,根本就抽調不出多餘的兵力來攻打涪城。
“依伯約之見,我們當如何應對?”廖化有些無奈地道。
薑維的深邃的目光之中陡然地射出兩道寒芒,一字一頓地沉聲道:“唯今之計,也隻有放棄劍閣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