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郡毗鄰九曲黃河,是聯結隴右和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同時這裏羌胡雜居,亦是一座邊防重鎮。


    金城的春天來得格外的遲,雖然已經是時近二月,但黃河上堅實的冰麵依然告訴人們,春天還很遙遠。


    楊欣此刻的心情很複雜,去年冬天的時候,鄧艾的一封來信讓舉棋不定的楊欣最終是下定了決心,向蜀軍投降。


    原本蜀軍首先針對的目標之中並沒有金城,但狂飆席卷了隴右諸郡,帶給楊欣的震憾還是難以言表的,就如同是一眨眼之間,整個隴右五郡就沒了,金城郡與隴西郡接壤,唇亡齒寒,楊欣的確感受到了那刺骨的寒意。


    沒有任何的懷疑,蜀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便會是金城,這讓楊欣是寢食難安,擺在他麵前的,隻有兩條路,要麽戰,要麽降。戰的話,毫無疑問,上邽的楊豹就是他的下場,同上邽一樣,金城也隻有一千餘人的守軍,上邽隻堅持了兩個時辰的時間,楊欣甚至覺得自己都堅持不了兩個時辰,畢竟楊豹誓死而戰的血性楊欣是沒有的。


    有部下建議楊欣幹脆放棄金城,向西逃往西平郡或向北逃往武威%≈,郡,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也不吝是一種選擇。


    楊欣遲疑未決,相比於金城,西平郡和武威郡更為偏僻荒涼,魏國駐軍更少,誰又能保證蜀軍拿下空城金城之後,會繼續長驅進軍,進逼西平武威。更何況臨陣脫逃那可是殺頭之罪。未發一矢便放棄金城。將來朝廷追究下來。也是一個死罪。


    權衡再三,楊欣也是沒有拿定主意,這個時候,蜀軍還未曾兵臨城下,鄧艾的書信就到了,楊欣沒有想到鄧艾居然早已歸降,深感震驚。想來隴右之失,牽弘、王頎的投降。與鄧艾也是有著莫大的關係。


    同牽弘、王頎一樣,楊欣也是鄧艾的部下,曾追隨鄧艾南征北戰。不過和牽弘相比,楊欣同鄧艾的關係也就疏遠一些,僅僅是上下級隸屬的關係,並無深交。但迫於形勢,楊欣也決定效仿牽弘王頎,舉城而降,最起碼,自己的太守職位不會丟掉。


    為了刻意地巴結劉胤。楊欣除了遞上降書順表之外,還特意地贈送了兩匹寶馬和五百匹普通戰馬。


    但楊欣的諂獻卻引起了劉胤的警覺。雖然一如舊例,楊欣同牽弘王頎一樣依卓擔任金城太守,並受封安遠將軍,列城亭侯,但劉胤卻安排了一名蜀軍校尉聶愷來擔任金城都尉,同時帶了一曲人馬置換了金城郡原有的五百守軍。


    這一舉措雖是合情合理,但卻讓楊欣深感憂慮,顯然劉胤並不是對他完全的信任,雖然他依然身為金城太守,但有聶愷帶五百人駐守金城,卻有一種大權旁落的感覺。


    尤其是司馬望在長安集結軍隊準備反擊的時候,楊欣便懊悔不已,看來當初的投降之舉太過草率了,一旦司馬望反擊得手光複隴右,自己就會淪為叛臣逆賊,那就是夷滅三族的下場。


    一想到此節,楊欣後脊梁骨一片冰涼,他不想當初如果拒絕投降的話很可能就如同楊豹一樣灰飛煙滅了,隻是想著魏軍反攻倒算,自己的處境堪憂,真是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


    楊欣呆坐在席上,不禁是仰天長歎。


    “父親為何事而歎息?”其子楊虎在一旁問道。


    楊欣歎道:“一步走錯,滿盤皆輸啊。”


    “父親的意思是不該降蜀?”


    楊欣沉重地道:“悔不該當初聽鄧艾之言,草率地降蜀,現在司馬驃騎已經在長安集結了十萬雄兵,恐怕不日就要開赴隴西,區區三萬蜀兵,如何能抵擋得了,大軍所至,灰飛煙滅,可歎你我父子,恐怕也隻能為劉胤殉葬了,真是一步走差,千步難回!”


    楊虎道:“既然父親萌生悔意,何不遣人暗中聯絡司馬驃騎,具言當初降蜀,乃是迫於形勢,不得已而為之,隻要父親能戴罪立功,相信司馬驃騎也會寬宏大量,繼往不咎的。”


    楊欣搖頭道:“你所言為父也不是沒有想過,現在劉胤早起疑心,派遣聶愷出任金城都尉,更將金城原有守軍調走一半,另派五百蜀兵來守城,現在為父麾下所能調動人馬,不過區區五百人而已,想憑借這五百人戴罪立功,何其難也!”


    楊虎也沉默了,的確,帶五百人確實是成不了什麽大事,恐怕剛露出點反心,就連聶愷這一關也過不了,拿不下金城,無法給司馬望提供幫助,憑什麽要讓人家相信自己的誠意,在司馬望那邊或許已經將楊欣視做了牆頭草,隨風而倒,這個時候僅僅是言語上的表態沒有實質的行動,絕對是逃不了殺頭的命運。


    楊欣沮喪地歎息道:“這就是命,我們楊家是在劫難逃了!”


    楊虎沉吟片刻,眼珠一轉,道:“父親勿憂,孩兒有一計,可成大事。”


    楊欣麵露喜色,道:“虎兒有何妙計,快快道來。”


    楊虎道:“父親手中無多少兵馬,但我們可以借刀殺人,西羌燒當姚柯迴部現居於西平,父親隻需誘使其攻伐隴西,劉胤必然是首尾難顧,必敗無疑,父親隻需籍此功,便可保全家性命無虞。”


    楊欣搖頭道:“羌人犯境雖時有發生,但大多在秋糧收獲之時,現在天寒地凍的,羌人也劫掠不到什麽東西,如何肯輕易地出兵?”


    楊虎的眼中掠過一抹狠色,道:“此事易耳,羌人不願出來,我們逼他們出來便是。孩兒親自帶一隊人馬,喬裝成蜀軍模樣,到西平去偷襲一些羌人部落,殺點羌人,我就不相信燒當羌的姚柯迴能坐得住。”


    楊欣暗喜,道:“此計甚妙,姚柯迴向來護短,如果能殺其子民,必能將其逼反。隻不過我兒須得小心行事,切勿露了馬腳,否則有殺身之禍。”


    楊虎道:“父親放心,西平道路,孩兒熟悉的很,殺他幾個羌人,便可原路返回,神不知鬼不覺,諒他也無人知是我們做的,父親隻管在金城坐收漁利即可。”


    父子二人計議定,楊虎引了一隊人馬趁夜離開了金城,向西而去。(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