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方關係和睦的時期,如果適逢對方君主去世或新皇登基,做為盟友的一方是要派使臣前往吊唁和恭賀的,比如大帝孫權去世之後,吳廢帝孫亮和景帝孫休登基的時候,蜀國都曾派出使臣前往吊唁或道賀。


    不過現在雙方關係交惡,此番孫休去世和孫皓登基,蜀國自然也就無須派出使臣前往。不過這並不防礙蜀國的情報人員及時地將事關吳國的重大變故的消息上報到南中。


    所有在魏吳兩國境內的情報機構都是由中尉左丞杜弼來負責的,杜弼接到報告之後,都要在第一時間內轉交給劉胤,再由劉胤上奏朝廷。


    劉胤拿到了吳國傳回來的情報,如果自己所記無差的話,曆史上吳國皇帝孫休就是病逝於蜀亡之後的第二年七月,而孫皓也是在當月登的基。看來曆史雖然已經改變了許多,但依然還有不少東西是劉胤所無法改變的,比如和劉胤沒有多少利害關係的魏吳兩國的事,縱然就是蜀國的事,也是劉胤憑借著一己之力將其改變,如果真沒有劉胤的到來,後主劉禪或許就如同曆史上一般在洛陽過著樂不思蜀的生活了。


    畢竟曆史軌跡的慣性≦,依然強大,吳國年輕有為的皇帝孫休掛了,接替他當皇帝的孫皓可是曆史上與夏桀商紂齊名的暴君,荒淫無度,暴虐無道,將擁有著長江天塹號稱固若金湯的東吳政權搞得分崩離析,最終走向覆滅。


    曆史上孫皓的繼位是在蜀國滅亡之後,但由於劉胤的出現,蜀國並沒有滅亡,這天下之勢並未變成魏吳南北對峙還是繼續保持著三國鼎立的格局,曆史最終將走向何處。這其中還是充滿著變數。


    劉胤真的有些期待,明年就應該輪到司馬昭壽終正寢了,是否一樣會發生呢?劉胤不得而知,但劉胤清楚,司馬昭的死對於天下大勢而言,就是一個巨大的變數。是機遇,也是挑戰。


    現在的司馬昭,也看到了屬於他的機遇,吳主孫休病逝,這對於已經準備好南征的司馬昭而言,簡直就是天降福音,乘著吳國國喪新帝登基之時,司馬昭令羊祜杜預出兵襄陽上庸,從臨沮南下。攻打吳國重鎮西陵。


    西陵是荊江段的一座重鎮,水陸咽喉要衝,吳國在此一直常設西陵都督鎮守,入蜀之前,陸抗就擔任西陵都督一職。


    而現在吳軍十五萬大軍入川,西陵更是成為其後方重鎮,西陵一旦有失,吳境和蜀地將失去聯係。將會危及到蜀中大軍的糧草供給,所以西陵是吳國的咽喉七寸所在。致命之地,司馬昭選擇攻擊西陵,顯然也有打蛇打七寸之意。


    孫皓剛剛登基第二天就接到了魏國大舉來犯的消息,麵對魏國給他送上的這一份登基“大禮”,從來沒有參與過軍事謀略的孫皓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不過輔佐孫皓登基的這些顧命大臣畢竟也不是酒囊飯袋。很快製定出應急預案,由征北將軍陸凱帶兵增援西陵,加強西陵的守備,由荊州刺史施績駐守江陵,加強西陵側翼的防護。左將軍張布駐守武昌,右大都督丁奉駐守阜陵,後將軍丁封駐守廬江,準備全麵應對曹魏的進攻。


    陸抗經營西陵多年,城防堅固,守備完善,陸凱援兵到來之後,西陵的守備力量更為雄厚,雖然羊祜杜預做了充分的準備,但麵對堅城,還是短時間內無法攻克,隻得轉入了圍困戰,將西陵團團包圍,企圖將陸凱困死在西陵城內。


    為了防止吳國再向西陵增派援兵,司馬昭另派十萬大軍,對武昌和建業方向發起進攻,將戰火綿延到整個的長江防線。


    魏吳兩國的戰線從益州綿延到了揚州,三州之地,數十個郡國卷入了戰火之中,在近五千裏的戰線之上,全麵交鋒,拉開了魏吳兩國決戰序幕。


    劉胤看罷報告,微微地一笑,果然是不出所意料,司馬昭有著一統天下的野心,又豈能放棄此次吳國空虛的機會?看來魏吳兩國的互撕遠不止局限於益州境內,整個長江防線都將成為雙方的戰場,魏吳兩國投入的兵力之多,波及的區域之廣,就算是被稱為奠定三國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而魏吳兩國的全麵開戰,給南遷偏安到南中的蜀漢朝廷似乎帶來了一線的機遇。或許在魏吳的眼中,蜀漢王朝的殘存力量就如同是一條鹹魚,但隻要捉住機會,鹹魚也未必不能翻身!


    “杜左丞,關隴方麵可有情報報來嗎?”劉胤叫住了正欲退下的杜弼。


    杜弼搖搖頭,道:“關隴遠在三千裏之外,又有漢中諸道、陽安劍閣隔阻,情報傳遞極為困難,恐怕短時間內難以傳回,如果劉大人真需要關隴方麵的情報,卑職可專門差人去聯絡一下關隴司。”杜弼略微顯得有些詫異,畢竟關隴相隔著漢中蜀地,那邊的情報並非是急需,現在中尉府傳遞過來的情報,大多是關於蜀地軍情變化的情報以及洛陽武昌方麵魏吳兩國高層的信息,關隴太過遙遠,就算拿到確切的情報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劉胤知道此事急不來,遠在三四千裏之外的關隴,真要傳遞消息過來,也絕非是一朝一夕的事,現在的通信手段,還是太落後了,就連信鴿也沒有,貌似利用信鴿傳信,還是唐代以後才有的事吧。


    “那就有勞杜左丞了。”


    杜弼拱手稱諾,退了一下。


    屋內安靜了下來,劉胤將所有報告重新地細閱了一遍,凡是重要的地方,他都拿紅筆圈了起來,各方提交的情報雖然詳實,但也不乏疏漏重複之處,這就需要閱者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許多的時候,真相往往隱藏在表相之下,需要細細地甄別。


    不多時,杜弼去而複返,手中多了一卷紙,……(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