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正版讀者請稍後再看,謝謝合作


    “娘,看你說的,現在國難當頭,社稷傾危,孩兒哪有那心思。”劉胤有些尷尬地道。


    馬王妃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承兒早夭,嫡子無繼,胤兒,娘再不幫你張羅,將來九泉之下也無顏去見你父王。何況成家和立業也沒有區別,你就算是多納幾房妻妾,也不會影響你上邊關打仗,為娘自會為你料理一切的。”


    就在娘倆說話之際,魏雪舞扶著傅月華已經過來了,看到劉胤十分窘迫的樣子,魏雪舞好奇地道:“你們再說什麽?”


    馬王妃笑意盈盈地道:“雪舞姑娘,你來得正好,我和胤兒剛剛有說起你。”


    “說起我?”魏雪舞眨了眨眼睛,略帶狐疑地道。


    未等馬王妃再開口,劉胤趕緊幹咳了一聲,急急地道:“娘,雪舞,你們先聊,我軍中還有事,就先走了。娘,如果有什麽需求的話,直管派人告訴我一聲便是。”說罷,劉胤轉身就走,模樣相當地狼狽。


    身後傳來咯咯的笑聲,劉胤也不敢再回頭,飛也似地逃了。


    …】,騎馬離開了馬雄山,劉胤的心情才稍稍地平定下來,想想方才之事,連他自己都不禁是暗暗好笑,也許是來自後世的緣故吧,劉胤在感情方麵從來沒有太過隨便,他總覺得,兩個人能走到一起,應當是一種緣份的事,雖然他對魏雪舞確實是喜歡,但總感到他們之間。好象還沒有走到那一步。也許就是緣份還未到吧。劉胤隻想著順其自然,從未想過專門去苛求什麽。


    更何況,劉胤也確實沒有時間去考慮這個問題,此次將安平王府安頓到馬雄山,還是他百忙之中抽出的一點時間。


    到了南中之後,朝廷論功行賞,劉胤功勳卓著,自然是大有封賞。由安西大將軍晉升為鎮北大將軍,平尚書事,仍然兼領著執金吾。


    蜀漢的軍職與魏吳略有不同,魏國和吳國四征將軍是排在四鎮之上,其下才是四平、四安將軍。而蜀漢四鎮將軍排位是在四征之上的,也就是說除了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以及前後左右將軍,四鎮將軍就是最高的,而資深者加大將軍銜,其地位又高於前後左右將軍,劉胤此次受封鎮北大將軍。一躍而位居於車騎將軍衛將軍之下,在軍中地位顯赫。


    除了榮升鎮北大將軍之外。劉胤此次還被任命為平尚書事。平,即評議,意為有參與尚書台事務的資格。尚書台是蜀漢權力的中樞,其主官尚書令隻是相當於後世秘書長一類的職務,真正主事的是錄尚書事的三位大臣。錄尚書事本為加官,並無具體官秩品階,一般錄尚書的大臣都有另外的職務,比如諸葛瞻就是衛將軍行中都護兼領錄尚書事,薑維是大將軍兼領錄尚書事。


    諸葛瞻陣亡之後,錄尚書事的職位就空缺了一個,此次到了南中之後,劉禪任命侍中張紹兼領錄尚書事,算是補足了尚書台的三巨頭。而薑維此次仍遠在閬中,雖然擔任著錄尚書事,但對於尚書台的政務卻是鞭長莫及。所以劉禪此次提撥劉胤和霍弋為平尚書事,就是有要二人協理尚書台事務的打算。


    平尚書事和錄尚書事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在行政職務上卻是有著天壤之別的,錄有參與決策的意思,平為協助的意思,平尚書事比錄尚書事低了一級,不過既然能參與到尚書台的決策之中,那就代表劉胤和霍弋正式地進入了蜀漢的權力核心。


    霍弋此次勤王,也是功不可沒,由安南將軍晉升為鎮南大將軍,依然還是以建寧太守兼領南中七郡,並以平尚書事強勢進入了內閣,隱然成為了朝中最大的實力派。


    相比之下,衛將軍董厥和尚書令樊建的權力被削弱了不少,內閣之中,張紹以外戚兼元從係的身份入閣,而鎮南大將軍霍弋雖然出身於荊襄,但自幼被劉備養於府中,又與後主劉禪交情莫逆,與荊襄係的關係也是漸行漸遠,多年來一直執掌南中,隱然自成一係。而劉胤就更不必說了,屬於皇室一脈,與各大派係更無關係。


    尚書台的重組,意味著荊襄派係一支獨大的局麵已然是一去不返了,益州本土係的失敗,許多人認為從此荊襄係將徹底的主宰蜀漢朝堂,但遷都南中之後,政局的發展卻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其實這與以董厥樊建為首的荊襄派在此次危機處置中的不作為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不是劉胤和霍弋力挺,蜀漢王朝或許就已經譙周忽悠沒了,董厥樊建等人身為內閣大臣,在關鍵的時刻竟然沒有站出來與譙周抗爭,失寵於劉禪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時窮節乃現,危難見英雄,董厥樊建之流在盛世之中或許算得上能臣,但他們有亂世之中,卻實在算不得什麽英雄,才識的短板注定他們不會成為力挽狂瀾的主角。


    劉胤入閣之後,顯然更忙了,幾十萬的軍民遷移的南中,如何妥善安置成為尚書台要議的頭等大事。


    南中幅員遼闊,地域寬廣,漢夷雜居,人口複雜。根據東漢時期做的人口統計,南中四郡(七郡是後來增設的)總人口達到了二百八十九萬之多,其中建寧郡最少,隻有十一萬人,永昌郡最多,達到一百八十九七千三百四十四。劉胤不敢肯定這個統計數字是不是有水份,但當時南中的人口之中,漢夷比例懸殊,夷人又大多居無定所,真的很難相信這數據的準確性,人口統計精確到個位數,就算是後世的人口統計,也不可能這麽精準,更何況漢代的條件了。


    後來蜀漢朝廷沒有做過類似的統計,南中地區究竟有多少夷人,一直是個未知之數。不過在冊的漢人,卻是的詳盡記錄的,南中七郡在冊的漢人總共五萬六千餘戶,計二十三萬四千餘口,(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