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擺在我們麵前的形勢很嚴峻,最樂觀的估計,我們所有的糧草,最多隻能支撐二十天的時間了,從這裏到達隴西臨洮,還有大約一千五百裏的路,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在二十天的時間內,走出草地沼澤,否則很可能就會被困死在這裏。”


    離開了大雪山,蜀軍在一塊比較平坦的高地上紮營休整,劉胤也在第一時間召集營以上的將領議事。


    眾將皆是沉默不言,大帳內的空氣壓抑得人幾乎喘不過氣來。


    二十天的時間,一千五百裏的路,那就相當於每天必須要走七十五裏的路程。如果換作是在官道上行軍,每天七十五裏或許還真算不了什麽,但這兒可是荒人煙的地域,根本就沒有路可走,而且據劉胤所言,前方還有一大片的草地沼澤需要穿行,在沼澤之中,行軍速度想要達到每天七十五裏,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按照原先的計劃,用六十天的時間走完二千五百裏的路,平均每天行進四十餘裏,還是相當充裕的,所以劉胤將糧草儲備定在二個月的量,也是經過合理估算的。攜帶糧草本來也是一件累贅的事,每個士兵攜帶一個月的幹糧,也已經是達到了極限,剩餘一半的糧草,則由騾馬來馱運,無法使用輜重車輛,在運力上麵,始終是一個短板。


    按劉胤的計劃,隻要能走出草地,到達隴西,糧草問題自然可以解決,所以帶足二個月的糧草,也就足以能支撐大軍到達隴西。從漢嘉出發之後,用了二十天的時間,翻越了五座雪山,行程近千裏,這個速度不可不謂之神速。彼時士氣正旺,一鼓作氣尚可為之,如今要走回頭路,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可想而知,雪山凶險莫測,誰又能保證不會再發生雪崩?這回頭路絕不好走。”


    其他人也紛紛表態,不讚成返回。


    鄧樸也是大窘,低聲嚅嚅地道:“末將也僅是建議而已。”


    劉胤擺擺手,並沒有責怪鄧樸的意思,既然是議事。那就要暢所欲言,何況鄧樸雖言的也是人之常情,前方路不通,折返回去就行了。但雪山之路不同於尋常之路。經曆了千辛萬苦付出了慘重代價才走到這一步,如何能輕易地回頭,更何況就算是回頭,也須得付出同等的代價甚至是更為慘重的代價才有可能重返漢嘉。


    退回漢嘉就代表先前所有的努力化為了無有,更為重要的是,一旦退守漢嘉。很可能偷襲隴西的計劃就會為魏國所知,再想出奇不易地攻取隴西就成為了泡影,這對劉胤而言,是不能承受的結果,走到這步田地,劉胤已經是沒有了任何的退路。


    差點被雪活埋的黃崇此刻也緩了過來,道:“依某之見,退兵乃是下策,我們既然能戰勝亙古無人能過的大雪山,區區草地沼澤又有何懼?糧草不濟雖然是個難題,但這點困難我們緊緊褲腰帶就可以解決,大軍能走到這一步已屬不易,切不可半廢而途功虧一簣。”


    劉胤點點頭,看來大家的心思和他都想到一塊兒了,跨越雪山何其的不易,如果此刻回兵蜀中,恐怕會成為天下人的笑柄,付出了上千人的傷亡代價,結果卻變成了雪山一月遊。這不光是原地踏步那麽簡單, 整個興複漢室的計劃都要落空,後退就意味著失敗,而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的蜀漢王朝,再也經曆不起這樣的失敗了。


    前途雖然艱險,但前進就有希望,世上沒有走不過去的路,也沒有過不去的坎,走到這兒,就必須要咬緊牙關,下定決心,萬人同心,眾誌成城,誓死走出草地沼澤。


    “今日休整一夜,明日五更,繼續前進!”劉胤沉著地下達了命令。


    離開了蒼茫巍峨的雪山,大軍一路向北,逶迤而進。


    在到達草地之前,劉胤下令加快了行軍的速度,從之前每天五六十裏的增加到了八九十裏左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蜀軍必須每天提前一個時辰起身,日落之後再行宿營,而且劉胤也放棄了深壕高壘的紮營方式,一到宿營地,隻是簡單地立好帳蓬即可。雖然這是大悖行軍常規的,但在這荒蠻蒼涼渺無人煙的地方,立堅寨安鐵營似乎沒有什麽必要,劉胤隻是多派一些輪哨在周圍警戒便是。


    這樣的宿營方式至少可以節省士兵的體力和行軍的時間,把多出來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在行軍途中。


    雪山以北雖然沒有什麽高山大川,但都是大片的原始森林,荊棘遍野,穿行在這樣荒涼之地上,想尋找出一條快捷的路來,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


    無當營擔任著先登之職,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無當營的士卒似乎都有著永遠也不會衰竭的體力,他們的精力永遠都那樣的旺盛,在荊棘叢中,為大軍開辟出一條可以通行的大道來,連劉胤也禁不住地感歎,無當飛軍,果然是名不虛傳。(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