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充嗬嗬一笑,道:“那就要看陛下是想效秦二世,還是漢獻帝了?”


    曹奐自然也明白,同為亡國之君,秦二世胡亥和漢獻帝的命運還是截然不同的,胡亥被權宦趙高所殺,落得死無葬身之地,漢獻帝禪讓之後,倒也安安心心地做他的山陽公,最終得以壽終正寢,如果真要讓他來選擇的話,自然是寧可做漢獻帝不做秦二世了。


    他黯然地道:“做秦二世該如何,做漢獻帝又該如何?”


    賈充道:“如果陛下想效仿秦二世的話,到也不難,等著晉王發怒將您廢黜,到時臣也無法保證陛下命運如何。如果陛下願效漢獻帝的話,重修受禪台,具大禮,禪位與晉王,如此上合天意,下順民情,臣可保陛下一世為王,安享壽祚。”


    曹奐目視滿朝文武,唯一敢仗義出言的張節已經死在了殿階之上,那鮮血淋漓,似乎在警示著曹奐如不從命,這就是他的下場,他悲涼地暗歎了一聲,知道曹魏的江山已如那落花流水一般,無可挽回。


    沉默了良久,曹奐最終接受了賈充的建議,下召禪國,令賈允監修受禪台,擇吉日禪位。


    當然,這過程將會經曆漫長的幾個月,禪位大典是一件極為隆重的大事,光是各項準備工作就得很長的時間,另外受禪台的修築需要時間,而司馬炎也會假惺惺裝模作樣地謙讓推辭一番,曹奐還得再令人草擬詔書再降詔禪位,如此往來,三辭方許,當年司馬炎為了這個皇位也是迫不及待的,他也不願意拖到明年。於是最終敲定了禪讓的時間——十二月初一。


    曹魏旗幟徐徐地落下,一個新興的王朝正在冉冉新生,世事滄桑。風雲變幻,王朝的更迭也不過是曆史長河之中的須臾一刻。但強大的曹魏在三國之中第一個亡國的,卻是讓所有的人都始料未及的。


    ┄┄┄┄┄┄┄┄┄┄┄┄┄┄┄┄┄┄┄┄┄┄┄┄┄┄┄┄┄┄┄┄┄┄┈┈┈


    洛陽城風雲湧動,暗流激蕩,不過這一切都和劉胤再沒有什麽關係,此刻的劉胤,已經坐在了舒適的馬車之上,喬裝成商人巨賈,從容不迫地望荊州而行。


    當日穿過長長的秘道。劉胤一行抵達了北邙山的山腳下。秘道的出口就在一座規模不大的農莊之內,與魏軍的軍營幾乎背靠背,隻有咫尺之隔,但魏軍此刻的注意力都在洛陽方向,誰也不會注意到這一處荒敝的田莊之內,還會有司馬炎通緝的要犯出現。


    接應劉胤的,是洛陽司的間軍司馬褐竹,身材短粗,皮膚黝黑,乍一看。和普通的農夫完全沒有兩樣,不用喬裝改扮,魏軍也不會把他和蜀國奸細聯係到一塊兒。


    “卑職褐竹參見白楊大人。”褐竹並不知道劉胤的真實身份。他隻是奉陳寂的命令在此迎候並將劉胤安全地護送回關中。事實上,此次洛陽之行,除了陳寂之外,洛陽司的人沒有一個知道劉胤的真實身份,這也從一個方麵保證了劉胤的安全。


    張樂拍打著身上的塵土,嚷嚷道:“這鬼地方,還真不是人能呆的地!”地道既狹且長,大多的時候,都得人彎腰才可以通行。還有許多狹隘之處,甚至得手足並用。這長達數裏的秘道,簡直比平地上走幾十裏都辛苦。蹭的滿頭滿臉都是塵土,張樂不禁是抱怨連連。


    褐竹連忙低聲地道:“這位大人,請勿喧嘩,旁邊就是魏軍軍營,搞出動靜來被他們發現了就不妙了。”


    張樂抬頭一看,可不是,那邊軍營邊上正站著兩名魏軍崗哨,相隔了隻有幾百步的距離,就連魏兵身上鎧甲的紋路都清晰可見,所幸那兩名哨兵的目光一直是望向洛陽方向的,否則很容易看到了劉胤一行人。


    張樂吐了吐舌頭,噤聲不言,雖然他一肚子的牢騷沒發泄,但輕重緩急,他還是分得清楚的。


    在褐竹的帶領下,離開了這座田莊,進入到了北邙山中,秘道已經暴露,再留在秘道的周圍,便是最不安全的了。大家來到了半山上的一處草屋之內,暫避魏兵耳目,等到天黑之後,再行行動。


    劉胤現在當然是要盡快地離開洛陽,他現在可是身價一個億的魏國通緝要犯,一枚五銖錢重三克半左右,一億枚的銅錢合起來就是三百五十噸左右,乖乖,一個火車皮才拉六十噸,一億錢至少也得五六個火車皮才能拉得過來,想想這可是肩扛車拉馬馱的時代,要運走一億錢將是何等蔚為壯觀的大場麵。


    現在劉胤的人頭就值這個數,姨於許多人而言,不動心那是假的,所以劉胤每在洛陽多耽擱一刻的時間,危險便多一分,陳寂已經下令褐竹專門負責劉胤的退路,保他平安地離開魏國回到關中去。


    從洛陽到關中,最近的路毫無疑問地就是走函穀關到潼關的這條道,但這條道狹隘之極,關卡林立,劉胤當初來洛陽之時,就沒敢走這條道,現在成為了魏國的頭號通緝犯,更是打死也不敢走這條道了。


    另外一條就是武關道,也就是劉胤來時的道路,但既然司馬炎已經獲悉劉胤要向關中逃亡,自然要加強潼關道和武關道的戒嚴力度,甚至連黃河以北的河東道,都不在是劉胤的考慮範圍,現在這幾條道上,早已是防備森嚴,劉胤前去,必然是飛蛾撲火。


    褐竹久在魏國,對魏國的駐防情況了如指掌,所以他大膽地向劉胤提出一個繞道荊州回關中的線路,從洛陽折向南行,到達襄陽之後再向西行,經上庸西城到漢中,然後返回關中。


    這條路雖然是繞了一個大圈,但從現實的角度考慮,卻無疑是最安全的一條道路,隻有這樣,才可能會避過魏軍的重重關卡,順利地返回關中。


    劉胤也比較讚同褐竹的方案,於是劉胤一行,又喬裝成了商旅模樣,大車小車,裝載著各色的貨物,逶迤地向荊州而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