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按慣例,更正的時間依舊會在兩點左右,請多包涵。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是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消彌這場浩劫之難,讓五胡亂華的悲劇不再重演。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站在曆史的風尖浪口之上,劉胤自然是責無旁貸,禿發樹機能比真正的曆史要提前了四年發動叛亂,但不管他來得遲還是來得早,劉胤都已經暗下決心,將他消滅,絕不能讓他在如曆史上一般,禍害雍涼之地長達十年之久。


    此前劉胤曾與羌人交過手,但與已經處於半農耕狀態的羌人相比,鮮卑人還是遊牧民族,遊牧民族的凶殘悍勇在鮮卑人身上,絲毫的沒有減色,據說禿發樹機能擁兵十萬,在河西地區堪稱是霸王級的勢力,絕不是羌人那般地容易對付。


    原本劉胤的計劃是首先攻取晉國所控製的河西四郡,但禿發樹機能的叛亂完全打亂了劉胤的計劃,而大小榆穀的失守,也使得劉胤失去了一個強有力的後援,西平不平,整個關隴就處於了鮮卑人的威脅之下,所以劉胤的西征計劃,必須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劉胤立刻召集包括監軍劉諶、刺史郤正及六軍護軍在內最高軍事會議,商討應敵之策。


    除了右軍護軍牽弘、副軍護軍羅憲之外,前軍護軍傅僉、左軍護軍黃崇、後軍護軍王頎分別從潼關、蒲阪津和武關趕了回來,特意地參加此次的議事,因為劉胤知道,此事的議事將關係到未來數年雍涼的局勢,所以才將他們都召集回了長安。


    議事會的氣氛極為地凝重,在座的諸人可以說是整個關隴的核心領導層,在到達長安之後,諸人也都聽到了西平失陷的消息,盡管失掉大小榆穀的,是羌人。但眾人的心頭一樣無比地沉重,在東麵強敵未除的情況之下,西麵又添勁敵,這腹背受敵的滋味,絕對不好受。


    劉胤簡明扼要地講了一遍當前的形勢,接下來的重點自然是誰要帶兵出征的問題,牽弘立刻站了出來。道:“大將軍,卑職以前任隴西太守之時。便與河西鮮卑的禿發壽闐交過手,對鮮卑人的戰力也略知一二,卑職願領軍前去西平,討伐亂賊。”


    劉胤輕輕地搖了搖頭,他可是清楚的很,曆史上的牽弘就是敗亡在了禿發樹機能的手中,如果此刻再派遣牽弘去平叛的話,很難保證他不會重蹈覆轍,這樣的事。劉胤肯定是要竭力避免的,現在牽弘是自己麾下六大護軍之一,萬萬不容有失。


    “牽將軍求戰心切,心情我可以理解,但禿發樹機能狡詐多端,悍勇無雙,絕不可以等閑視之。我決定,親往討之,羅護軍的副軍和姚弋康的羌騎,也一同前往,此戰關係到西部大局的穩定與否,必須要全力以赴。”


    牽弘道:“大將軍恐怕多慮了。卑職此前曾與鮮卑人多次交手,雖然其凶悍無比,但我軍如果依托城郭守禦之,想來鮮卑也是無計可施,久戰不下之下,必會撤退。大將軍乃是關中之柱,萬不可輕動。”


    劉胤輕笑一聲。道:“牽將軍把鮮卑人看得簡單了,你同禿發壽闐交過手,但禿發樹機能卻未必與他祖父相似,禿發樹機能比禿發壽闐野心更大,手段更高,恐怕你也不一定會是其對手。”


    牽弘不忿地道:“大將軍何故長他人誌氣,威自己威風,如果卑職前去迎敵的話,必將高奏凱歌。”


    羅憲也道:“關中局勢未明,司馬炎隨時都有可能揮兵來犯,大將軍萬不可輕動,不如就由卑職率一路人馬前去迎敵,定當旗開得勝,馬到成功。”羅憲至到了關中之後,雖然劉胤委以他兵權重任,但一直以來也沒有撈到仗打,所以羅憲對上陣作戰比誰都更加地渴望,一直期冀著在疆場之上建功立業。


    或許羅憲稱得上是一位不可多是的宿將,他在和東吳名將陸抗的交手之中,以數千人抵擋數倍的吳軍,竟然堅持了幾個月的時間,一直等到援兵到來,如果說其中有一半的功勞是永安城得天獨厚的防禦優勢,那麽另一半絕對是羅憲卓越的軍事才能,陸抗可是後三國時代站在金字塔頂尖上的名將,能在他手下保持不敗,難能可貴。


    如果形勢所迫,或許劉胤也會選擇讓羅憲來擔當重任,但此刻東線無戰事,司馬炎登基之後,千頭萬緒還產有理出來,此刻他根本就無瑕出兵,這也無疑給了劉胤一個西線平叛的最好時機,否則的話腹背受敵兩麵作戰,劉胤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麵對牽弘、羅憲的急急請戰,劉胤道:“羅將軍隨我出征便是,此次平定禿發樹機能的叛亂,諸軍都不可等閑視之,務必要保持戒驕戒躁的態度,力爭幹淨徹底地他們消滅掉。”


    戰略上蔑視對手,戰術上重視對手,這是劉胤的一貫風格,盡管對劉胤要親征河西鮮卑,大家頗有微詞,但看到劉胤已經打定了主意,誰勸也不好使,大家自然也就沒有再說什麽。接下來的議程,就是派那支軍隊出戰的事了。


    接下來的分派則是比較的輕鬆,中軍四個營,副軍三個營,再加上三萬羌騎,總兵力達到了六萬五千餘人,堪稱是劉胤指揮作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這麽的一支精銳主力出征,眾人也就比較的放心了。


    兵貴神速,劉胤將點兵出征的時間,定在了明天午時,中軍和副軍都在長安附近,現在唯一要等的,就是姚弋康的三萬羌騎。


    不過劉胤知道,此刻最急的不是旁人,正是姚弋康,父兄被殺之仇,不共戴天,整個羌人部落的血仇,此刻都壓在了姚弋康的肩上,姚弋康自然一刻也不願意多等,回到華陰之後,立刻是檢點人馬,踏上歸程。(未完待續。)


    p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