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稍後更正………………………………………………………………………………………………………………………………………………………………………………………………………………………………無法阻擋匈奴人凶猛的攻勢,現在晉軍步兵兵團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他們必須抵禦得住的匈奴人的狂攻,如果陣線一旦被撕裂,那就是不可挽回的的災難。


    一支支的長槍構築成了密密的槍林,任何試圖衝擊的匈奴騎兵都會被刺上無數個窟窿,而頭頂上密密的箭雨也有力地殺傷著匈奴人的有生力量。


    不過在悍不畏死的匈奴人麵前,晉軍的戰陣依然有傾覆的危險,單個的騎兵或許對長槍戰陣形不成任何的威脅,但萬馬奔騰氣勢如虹一般的騎兵如潮水般湧上來的時候,長槍陣這道防洪大堤就將接受最為嚴峻的考驗。


    匈奴騎兵的攻勢就如漲起的潮水一般,一浪高過一浪,依靠著速度帶來的巨大衝擊力,一次次地撲向了晉軍的陣地。


    劉淵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戰場形勢的發展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雖然僵局還未曾被打破,但匈奴人完全地占據著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優勢是遲早可以轉化為勝勢的。


    但就在此時,有兵士向他急急地稟報道:“啟稟大王,西南方向我軍側翼發現蜀軍的蹤跡,正快速地向這邊攻來。”


    “什麽?”劉淵悚然地一驚,他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他之前一直密切地注視著屯留蜀軍的動靜,在確認蜀軍沒有行動跡象的時候,他才決定與晉軍進行決戰。


    決戰最忌諱的是什麽?就是腹背受敵。現在匈奴人傾盡全力對付晉軍,幾乎將他的全部主力都押了上去,如果這個時候側翼受攻的話,匈奴人就不得不分出兵馬來應對,而處於膠著狀態的主戰場上,匈奴人人再想拿下,希望就渺茫了。


    劉淵眉頭緊皺,不是說晉人和蜀人並沒有達成聯手嗎,為什麽蜀軍會在這個時候出兵?為什麽會從側翼對匈奴軍展開攻勢?


    蜀軍的突然出現,徹底地打亂了劉淵的戰略布署,也將劉淵的希望完全地粉碎掉了,接下來該怎麽辦,劉淵又將麵臨一個痛苦的決擇。


    為了今天的這場戰役,劉淵做了精心而充分的準備,而在戰役之中,匈奴軍也付出極大的代價,如果不能徹底地將晉軍打垮,那麽劉淵先前所有的付出都將付之東流,這個結果讓劉淵非常地能以接受。


    但劉淵又不是一個意氣用事的人,明知在不利的情況下還要堅持作戰,。那隻那是逞匹夫之勇的蠻夫所為,劉淵很快在頭腦之中對形勢做了一個全麵的判斷。


    晉軍兵力九萬人,拋去已經失去戰鬥力的北地胡軍,晉軍尚有七萬人馬,步騎比例大概二比一,而蜀軍有四萬人馬,雖然不清楚此次來襲的數量是多少,但也絕對不會太少,光是騎兵差不多就有一萬多人。現在蜀軍和晉軍的兵力在總數上要超過匈奴人,這一點是勿庸置疑的。


    更主要的是匈奴人必須兩麵作戰,承受的壓力就非常的大了,當取勝變得毫無希望,再戰下去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了,而且失敗的風險無限地加大。


    劉淵長歎了一聲,功虧一簣啊!


    劉胤站的位置比較高,從這兒可以烏瞰看到整個戰場的全貌,雖然在南麵匈奴對晉軍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但在西南麵,蜀軍已經開始對匈奴人側翼展開了攻擊。


    蜀軍的攻擊相當地犀利,而這裏正是匈奴人最薄弱的所在,蜀軍一路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


    如果任由蜀軍肆意地攻擊的話,匈奴人的防線肯定會遭受慘重的損失,但如果將圍攻晉軍的主力騎兵調過去的話,且不說會引起陣形的大混亂,而且很可能由於中路力量變得薄弱而遭到晉軍的反撲。


    勝利的天秤,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朝著相反的方向傾斜了過去。


    “傳令下去,撤!”劉淵無可奈何的下達了撤退的命令,這種看不到勝利無意義的消耗戰,打下去也是無用功,既然如此,倒不如先行撤退再做計較。


    一聲令下,匈奴人如潮水一般地就退去了。由於匈奴基本上是以騎兵為主,來時如雲,去時如風,很快地就全部脫離了戰鬥。


    羊祜正在步兵陣中指揮著戰鬥,麵對著匈奴人的一輪輪強攻,羊祜指揮晉軍咬緊牙關,堅守陣線,絕不讓匈奴騎兵向前邁出這一步。


    這場戰役,也確實到了最關鍵的時候,晉軍隻要稍微的一鬆懈,很可能整個的防線就全線崩潰了,羊祜深感形勢逼人,不惜涉險地親臨第一線指揮戰鬥,晉軍諸將士在主帥的激勵之下,也迸發出了驚人的鬥誌,舍身而戰,拚死抵禦著匈奴人的進攻。


    但突然間,這種壓力陡然消失了,包括羊祜在內的晉軍將士都感到很驚訝,按理說現在匈奴人占據著優勢,沒道理會突然地放棄了進攻全線撤退了。


    羊祜很快得到了稟報,方才知曉了是蜀軍從側翼襲擊了匈奴人,匈奴人為了避免腹背受敵,才不得不選擇撤退。


    聽到稟報之後,羊祜沉默了,此次如果不是劉胤伸以援手,那麽這次戰役鹿死誰手,真的很難預料,而晉軍也確實幾乎撐到了極限,可以說,是劉胤又一次地幫了他的一個忙。


    盡管雙方沒有達成任何的協議,但關鍵時刻,劉胤還是出手了,這讓羊祜確實很感慨。盡管劉胤的頭頂上也有皇帝,但天高皇帝遠,劉胤在軍中擁有著最旨的決策權,他想怎麽做就可以怎麽做,可惜羊祜他不行,晉國的皇帝就在不遠的地方發號施令,沒有司馬炎的首肯,羊祜幾乎什麽也做不了。


    “都督,匈奴人已退,是否追擊?”陳元問道。(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