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固看著苦心經營的葦澤關防線頃刻之間就被破了,心中一陣的悲苦,防守葦澤關的匈奴軍隻有五千人,憑借著的就是險要的關城,如果這一優勢蕩然無存的話,匈奴軍根本就無力抵禦蜀軍的進攻,


    眼看著蜀軍蜂擁而上,已經搶占了葦澤關的城頭,與守城的匈奴兵展開了肉搏戰,匈奴軍雖然拚死抵抗,但衝上的來的蜀軍是越來越多,根本就殺不盡斬不絕,而且後繼的蜀軍更是源源不斷地衝了上去了,葦澤關失守已成定局。


    趙固當然沒有與城共存亡的打算,一看到情勢不妙,他立刻是主動地放棄了葦澤關,引兵向東而逃。


    蜀軍依靠強大的火藥武器,輕而易舉地就拿來下了葦澤關,打通了東進冀州的的通道。


    趙固從葦澤關撤退之後,逃向了井陘口,與駐守井陘口的匈奴大將劉欽兵合一處,準備繼續阻擊蜀軍。


    劉胤在葦澤關並沒有多做停留,稍做休整之後就率軍繼向向東開進,直指井陘。


    井陘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道隘道之一,這是一條長約幾十裏的狹窄驛道,是由晉入冀的最主要的一條通道,道路坎坷,狹隘難行,不利於大部隊展開行動,曆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提起井陘,最讓人記憶深刻的就是韓信背水一戰的經典戰例,當年楚漢爭霸之時,韓信統帥漢軍,翻越太行山,對趙國發起了進攻。


    當時趙王歇和趙軍主帥陳餘集結大軍二十餘萬,而韓信僅有三萬餘人,趙軍謀士李左車深有謀略,建議除餘一方麵深壕高塹,堅壁不戰,另一方麵偷襲漢軍的糧道,掠其輜重,則漢軍必敗。但剛愎自用且迂腐疏闊陳餘的卻堅持“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拒絕李左車的建議。而韓信則捉住機會,出奇製勝,派出兩千精騎埋伏於抱犢山,而主力則是越過綿蔓水,北水列陣,與趙軍進行決戰。


    陳餘見漢軍背水列陣,沒有退路,則大笑韓信愚蠢,更為輕敵,這個時候韓信故意詐敗,引趙軍追擊到綿蔓水東岸。其時漢軍沒有退路,置之於死地而後生,個個拚命,奮力死戰,趙軍不能勝。


    而漢軍暗伏在抱犢山的精騎趁趙軍出擊大營空虛之際,一舉端掉了趙軍的後窩,於是趙軍大敗,紛紛潰逃,漢軍乘勝追擊,大獲全勝,陳餘也死於亂軍之中,趙王歇被俘,韓信則乘勢而進,一舉平定了趙地。


    這一戰可謂是韓信的成名之戰,一直為兵家所津津樂道,成為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此役韓信不拘泥於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的排兵布陣之法,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從而激發起將士同仇敵愾、奮力死戰的鬥誌,充分地展現了韓信過人的膽量和出神入化的謀略。


    “文宣,此次兵出井陘口,又將是一次漢趙之戰,豈不是天意要你做一次韓信嗎?”傅僉和劉胤並轡而行,遙望著不遠處的井陘山,傅僉麵帶微笑,打趣地道。


    當年井陘之戰,就是漢軍和趙軍之間的戰鬥,而現在蜀軍打得下正是漢軍旗號,而劉胤立國建號也正是趙,曆史總會出現一些驚人的巧合,傅僉提及漢趙之戰,自然而然地不可能遺忘掉韓信。


    劉胤微微一笑道:“古之名將中,韓信所能達到的高度是常人所難企及的,井陘之戰,可謂是神來之筆,韓信出奇不意,奇正相輔,才是井陘之戰成功的關鍵,後人多有東施效顰者,比如漢水之戰的徐晃,都想效仿韓信背水而戰,卻無一例外吃了敗仗。其實,韓信的成功是一定的先決條件的,比如說趙軍主將陳餘的迂腐,比如說漢軍偷襲趙軍大營成功,如果說趙軍換一個統帥,甚至就讓李左車來指揮的話,韓信都不一定能成功,畢竟背水而戰,破釜沉舟這樣的極端戰例都有著高風險的因素,這種成功,一般也是很難複製的。”


    傅僉也深有體會地點點頭,道:“文宣所言極是,名將之所以成為名將,實力謀略是一個方麵,運氣機遇也是一個方麵,換作其他的將領,韓信或許就未必能功成了。對了,文宣,這井陘之戰如何來打,你可有考慮?”


    劉胤嗬嗬一笑,道:“時移事異,背水之戰肯定是用不著了,據斥侯的稟報,駐守井陘口的匈奴軍不超過兩萬人,就算再加上從葦澤關逃竄下來的兩三千殘兵,這點兵力,還不夠給我們塞牙縫。我準備讓虎騎軍、虎步軍、無當軍一路平推過去,如有險要關隘之處,讓火器營做開路先鋒,神擋殺神,佛擋滅佛,我倒要看看,不用韓信的計謀策略,能不能一路碾壓而過?”


    雖然說行軍打仗講的就是謀略計策,但更多時候還是體現在實力上麵,這幾年蜀軍在並州打得都挺苦的,分兵以後,一直地處於劣勢,被匈奴人追著打圍著打,硬是在夾縫之中求得生存,每一戰都打得是小心翼翼,生怕任何的一個疏漏,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那時候打仗,劉胤最先考慮的就是采用什麽樣的計謀,怎麽樣打仗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憚精竭慮,不知死了多少的腦細胞,現在情況完全地不同了,蜀軍合兵以後,擁有了十餘萬的大軍,氣勢之盛,已是不可同日而語,而此消彼長之間,匈奴人則是大不如前,損兵折將,江河日下,無複當年之威風了。


    比如說此次的井陘之戰,以十一萬對二萬三千人,蜀軍已經是極盡優勢,韓信打井陘,奇謀百出,造就了千古經典戰例,劉胤當然沒那個追求,打仗嘛,贏了就行,經典不經典並不重要,所以劉胤根本就沒有多做考慮,決定采用最簡單最粗暴的打法,一路平推碾壓而過,看看匈奴人有什麽實力來阻擋蜀軍前進的步伐。(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