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軍紮營下寨之後,劉胤卻沒有回營,而是圍著抱犢山轉了一圈。
抱犢山與周圍的山峰相比,明顯地高出了一大截子,真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抱犢山也極大,方圓十餘裏,繞山一周至少也得一個多時辰。
劉胤仔細地瞧過抱犢山的地形,四麵壁立千仞,如削如鑿,環山一圈也沒有找到一處適合進攻的路線,除了幾條羊腸小道之外,根本就找不到任何的登山路徑。
找來幾個當地的山民問詢,劉胤更得知山頂之上平坦如坻,有良田數百畝,更有清泉數眼,終年流水,尼瑪這抱犢山簡直就是一座世外桃源,如果不明就裏地采用長期圍困的戰術,山頂上怡然自得地耕田種地,自給自足,想守多少年都沒問題,山底下的人等得望眼欲穿了,也恐怕圍不死山上的人。
傅僉、黃崇、牽弘三人全程地陪同劉胤視察完抱犢山,牽弘感歎地道:“抱犢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真要想拿下,殊為不易啊。”
傅僉也略帶憂慮地道:“確實,火器如果用不上的話,我軍就喪失了一個最有利的先天條件,如此險要的地勢,單靠強攻的話,幾乎沒有什麽希望。”
劉胤倒是沒有發表什麽意見,揮了揮手道:“大家行軍趕路走了一天,也都累了,先回營休息吧,至於其他的,明日卯時升帳再議吧。”
傅僉他們也認為劉胤是無計可施了,都沒有再說什麽,於是散了,各自回營。
第二天卯正時刻,諸將齊聚到中軍帳,共商大計。
今天議事的重點,自然還是圍繞著這場攻堅戰怎麽打的問題,沒有出乎劉胤的意料,諸將皆是沉默無語,很顯然,這一夜大家都是一夜未眠苦思良策,可終究還是沒有一個人能想出一個破敵之策來。
抱犢山的特殊的地理位置讓蜀軍先前的那些百試不爽的攻擊手段統統地失靈了,一般的關隘都設在兩山之間,不會比山更高,蜀軍在山下架設投石車,就可以輕鬆地將石雷和集束手雷投擲到關隘要塞之中,或者是通過攻占比關隘更高位置的高地,居高臨下投擲火器,任何堅固的關隘要塞,也經不住強大的火力打擊。
但抱犢山卻不一樣,匈奴人的營寨沒有設在山下而是設在了山頂,這樣一來,蜀軍的火器營就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而火器營一旦啞火,蜀軍的進攻威力就會大打折扣,再加上抱犢山險要的地勢,所以這個攻堅戰似乎變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劉胤見眾將都沒有開口,便看向張樂,道:“二弟,昨天你是唯一打過抱犢山的將領,你應該是最有發言權,你認為如果讓無當飛軍來攻打抱犢山的話,有幾成的把握。”
張樂腦袋搖得象撥浪鼓一樣:“大哥,你就別再奚落了我,昨天我不過是一時衝動,想試探一下抱犢山的防禦實力,其實結果你也看得很清楚,光憑無當飛軍的能力,就算全部押上去,也未必能拿下來,大哥,你也不想把無當飛軍給拚光了吧?”
張樂昨天還信心滿滿,就算第一次進攻失敗,張樂還是很不服氣,想要再次進攻,如果不是劉胤攔著,他很可能已經派兵衝上去了,但歇了一天,明顯地看到張樂蔫了,難不成還是正因了他昨天的那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話了?
劉胤笑了笑,對諸將道:“張護軍是沒辦法了,不知道諸位將軍誰有妙計否?”
諸將還是一如既往地沉默。
劉胤掃視了諸將一番,道:“既然諸位都沒有辦法,那就證明抱犢山確實是不好打,既然不好打,那就不打了!”
“不打了?”張樂瞪著銅鈴般的圓眼有些驚訝地道,“那咱們就得退回並州去,前麵打的仗豈不是前功盡棄了?”
劉胤似笑非笑地道:“誰說我們要退回並州去?”
“既然拿不下抱犢山,不退回並州難不成還有別的辦法?”張樂不解地道。
劉胤手指那一幅攤開的地圖道:“抱犢山易守難攻,但卻未必是非取不可,抱犢山南北兩麵,均有一條小路直通真定,我們完全可以舍抱犢山直取真定,沒必要非取抱犢山不可。”
諸將聽了劉胤之言,紛紛地圍了上來,細看那案上的地圖,不過很快地黃崇就提出了異議:“大將軍如果舍抱犢山而取真定,那抱犢山之敵如何解決?他們卡在我軍的後勤補給線上,始終是一個極大的隱患,如果他們與真定的匈奴軍前後呼應夾擊的話,我軍豈不腹背受敵?”
眾將臉上也寫滿了疑惑,按照兵法的要求,進軍路線的敵人是必須要肅清的,絕不能留下任何的隱患,劉胤如此做豈不是將後方讓給了敵人,給自己平白的製造出許多的危險來。
眾將齊刷刷地看向劉胤,似乎在等待著劉胤進一步的解釋。
劉胤微微一笑道:“抱犢山的守軍,不過才一兩萬人而已,根本就談不有什麽威脅,更何況,無後方作戰,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冀州,不光有我們羅都督率領的右軍團,還有羊祜所率的晉軍人馬,隻要我們繞過抱犢寨,攻打真定拿下常山郡,真正腹背受敵的還不知道是誰。”
劉胤的想法其實很簡單,抱犢山這麽難打,如果蜀軍一昧強攻的話,便會折損大量的兵力,而抱犢山也並非是象葦澤關那樣,屬於必須要攻克的隘口,抱犢寨也隻是匈奴人在山頂上設立的一個營寨,而山底下兩條路都可以通往常山郡,雖然也未必好走,但也是一條途徑,蜀軍真的要想走,匈奴人也留他不得。
於是劉胤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將整個軍隊的後勤補給線放棄掉,全軍進入到冀州戰場,投入到了一個更廣闊的地域之中,至於抱犢山的上的守軍,他們如果願意守的話,就讓他們守一輩子好了。(未完待續。)
抱犢山與周圍的山峰相比,明顯地高出了一大截子,真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抱犢山也極大,方圓十餘裏,繞山一周至少也得一個多時辰。
劉胤仔細地瞧過抱犢山的地形,四麵壁立千仞,如削如鑿,環山一圈也沒有找到一處適合進攻的路線,除了幾條羊腸小道之外,根本就找不到任何的登山路徑。
找來幾個當地的山民問詢,劉胤更得知山頂之上平坦如坻,有良田數百畝,更有清泉數眼,終年流水,尼瑪這抱犢山簡直就是一座世外桃源,如果不明就裏地采用長期圍困的戰術,山頂上怡然自得地耕田種地,自給自足,想守多少年都沒問題,山底下的人等得望眼欲穿了,也恐怕圍不死山上的人。
傅僉、黃崇、牽弘三人全程地陪同劉胤視察完抱犢山,牽弘感歎地道:“抱犢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真要想拿下,殊為不易啊。”
傅僉也略帶憂慮地道:“確實,火器如果用不上的話,我軍就喪失了一個最有利的先天條件,如此險要的地勢,單靠強攻的話,幾乎沒有什麽希望。”
劉胤倒是沒有發表什麽意見,揮了揮手道:“大家行軍趕路走了一天,也都累了,先回營休息吧,至於其他的,明日卯時升帳再議吧。”
傅僉他們也認為劉胤是無計可施了,都沒有再說什麽,於是散了,各自回營。
第二天卯正時刻,諸將齊聚到中軍帳,共商大計。
今天議事的重點,自然還是圍繞著這場攻堅戰怎麽打的問題,沒有出乎劉胤的意料,諸將皆是沉默無語,很顯然,這一夜大家都是一夜未眠苦思良策,可終究還是沒有一個人能想出一個破敵之策來。
抱犢山的特殊的地理位置讓蜀軍先前的那些百試不爽的攻擊手段統統地失靈了,一般的關隘都設在兩山之間,不會比山更高,蜀軍在山下架設投石車,就可以輕鬆地將石雷和集束手雷投擲到關隘要塞之中,或者是通過攻占比關隘更高位置的高地,居高臨下投擲火器,任何堅固的關隘要塞,也經不住強大的火力打擊。
但抱犢山卻不一樣,匈奴人的營寨沒有設在山下而是設在了山頂,這樣一來,蜀軍的火器營就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而火器營一旦啞火,蜀軍的進攻威力就會大打折扣,再加上抱犢山險要的地勢,所以這個攻堅戰似乎變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劉胤見眾將都沒有開口,便看向張樂,道:“二弟,昨天你是唯一打過抱犢山的將領,你應該是最有發言權,你認為如果讓無當飛軍來攻打抱犢山的話,有幾成的把握。”
張樂腦袋搖得象撥浪鼓一樣:“大哥,你就別再奚落了我,昨天我不過是一時衝動,想試探一下抱犢山的防禦實力,其實結果你也看得很清楚,光憑無當飛軍的能力,就算全部押上去,也未必能拿下來,大哥,你也不想把無當飛軍給拚光了吧?”
張樂昨天還信心滿滿,就算第一次進攻失敗,張樂還是很不服氣,想要再次進攻,如果不是劉胤攔著,他很可能已經派兵衝上去了,但歇了一天,明顯地看到張樂蔫了,難不成還是正因了他昨天的那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話了?
劉胤笑了笑,對諸將道:“張護軍是沒辦法了,不知道諸位將軍誰有妙計否?”
諸將還是一如既往地沉默。
劉胤掃視了諸將一番,道:“既然諸位都沒有辦法,那就證明抱犢山確實是不好打,既然不好打,那就不打了!”
“不打了?”張樂瞪著銅鈴般的圓眼有些驚訝地道,“那咱們就得退回並州去,前麵打的仗豈不是前功盡棄了?”
劉胤似笑非笑地道:“誰說我們要退回並州去?”
“既然拿不下抱犢山,不退回並州難不成還有別的辦法?”張樂不解地道。
劉胤手指那一幅攤開的地圖道:“抱犢山易守難攻,但卻未必是非取不可,抱犢山南北兩麵,均有一條小路直通真定,我們完全可以舍抱犢山直取真定,沒必要非取抱犢山不可。”
諸將聽了劉胤之言,紛紛地圍了上來,細看那案上的地圖,不過很快地黃崇就提出了異議:“大將軍如果舍抱犢山而取真定,那抱犢山之敵如何解決?他們卡在我軍的後勤補給線上,始終是一個極大的隱患,如果他們與真定的匈奴軍前後呼應夾擊的話,我軍豈不腹背受敵?”
眾將臉上也寫滿了疑惑,按照兵法的要求,進軍路線的敵人是必須要肅清的,絕不能留下任何的隱患,劉胤如此做豈不是將後方讓給了敵人,給自己平白的製造出許多的危險來。
眾將齊刷刷地看向劉胤,似乎在等待著劉胤進一步的解釋。
劉胤微微一笑道:“抱犢山的守軍,不過才一兩萬人而已,根本就談不有什麽威脅,更何況,無後方作戰,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冀州,不光有我們羅都督率領的右軍團,還有羊祜所率的晉軍人馬,隻要我們繞過抱犢寨,攻打真定拿下常山郡,真正腹背受敵的還不知道是誰。”
劉胤的想法其實很簡單,抱犢山這麽難打,如果蜀軍一昧強攻的話,便會折損大量的兵力,而抱犢山也並非是象葦澤關那樣,屬於必須要攻克的隘口,抱犢寨也隻是匈奴人在山頂上設立的一個營寨,而山底下兩條路都可以通往常山郡,雖然也未必好走,但也是一條途徑,蜀軍真的要想走,匈奴人也留他不得。
於是劉胤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將整個軍隊的後勤補給線放棄掉,全軍進入到冀州戰場,投入到了一個更廣闊的地域之中,至於抱犢山的上的守軍,他們如果願意守的話,就讓他們守一輩子好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