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騎軍的速度可不是蓋的,十幾裏的路程,幾乎是轉瞬即至,傅著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平陽城那高大的城郭。


    “傅將軍,晉軍正在全線向汾水東岸撤退。”派出去的斥侯返回來向傅著稟報道。


    傅著嘿嘿一笑,道:“這個文鴦,不是號稱天下第一勇將麽,什麽時候成了縮頭烏龜了?真是浪得虛名!哈哈哈……”


    文鴦的不戰自退,傅著不禁是得意地笑了,文鴦號稱天下第一勇將,不過那也是十幾年前的名頭了,但卻未必讓人覺得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習武之人,尤其是到了戰場上,不爭個你長我短的,誰都咽不下這口氣。文鴦以悍勇稱著,蜀軍諸將無一服氣,都想要和文鴦親自來較量一番,傅著當然也不例外。


    這次救援平陽,傅著早就暗暗地憋著一口氣,想親自和文鴦一對一地殺個痛快,可沒想到文鴦卻認慫了,主動地撤離了平陽城,傅著失望之餘,忍不住大大地嘲弄了一番。


    可惜文鴦現在聽不見,不過就算是聽到見,也會不以為然,畢竟現在的文鴦比起二十年前來,成熟穩重了許多,年輕時候幹過單騎闖營的血性事,未必現在還會這麽做,歲月磨平了文鴦的棱角,也讓他更加地理智起來,畢竟戰爭不是他一個人的事,身為主將,文鴦需要考慮的更多,審時度勢,權衡利弊,這才是他要做的事,當年那個熱血澎湃激情四溢的文鴦早已不複存在了。


    傅著大笑了幾聲,下令蜀軍全力追擊,畢竟晉軍想要撤退,隔著一條汾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虎騎軍隻要能捉住機會,吃掉晉軍的一個尾巴,也算是大收獲了。


    虎騎軍的將校接到軍令,正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一支晉軍突然地朝這邊衝了過來,封死了蜀軍向南攻擊的路徑。


    “又有送死的人來了。”傅著的嘴角掛上一絲嘲弄的微笑,輕鬆地擊敗邵凱的一萬人馬之後,傅著不會覺得武茂帶來的這幾千人有什麽能耐,他下令虎騎軍立刻圍殺這幾千攔路的晉軍,而後再對文鴦的大軍進行追擊。


    虎騎兵很快地諒聚集起來,發起了猛烈的攻勢,不過他們很快就發現了這支晉軍並不同於先前邵凱所率的那支晉軍,邵凱的軍隊根本就沒有來得及結成陣形,在蜀軍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勢下被衝了一個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而武茂的這支晉軍,卻是準備充分,還未進入到戰鬥之中,就已經排好了陣形,密如林的長槍陣,正是步兵克製騎兵的法寶利器,宛如一隻渾身長滿刺的刺蝟,給人一種無處下口的感覺。


    虎騎兵也不僅僅隻是善長使用衝擊力來擊垮對手的騎兵,如果遇到堅不可摧的堡壘式陣型,虎騎軍則可以使用另一個殺手鐧來攻擊,那就是弓騎兵。


    當槍騎兵的衝擊受挫之後,弓騎兵便立刻進入到了攻擊序列之中,在高速奔馳的馬背之上,連續地射出多支奪命之箭。


    不過晉軍似乎是早有防備,槍騎兵發動攻擊的時候,長槍兵便會頂在最前麵,排出一個不動如山的槍林陣來,當弓騎兵發動攻擊的時候,刀盾兵則會頂到前麵,結成一道密不透風的盾牌牆來,轉換之迅捷,令人歎為觀止。


    正是有了這針對性的防守策略,這支純步兵組成的方陣有效地扼製著虎騎軍的進攻,而且隱藏在陣型後麵的弓弩兵時不時地來一個反擊,給進攻中的虎騎兵造成一定的傷亡代價。


    傅著這才意識到這支晉軍並不是那麽好對付,他們訓練有素,陣形嚴謹,虎騎軍屢次進攻,都沒有找到好的突破辦法。


    原來武茂所率的這支晉軍,乃是文鴦麾下的步戰精銳虎衛營,雖然僅僅隻有五千餘人,但作戰能力可要比先前傅著擊潰的邵凱所率的那一萬步騎厲害的多,長期刻苦的訓練,讓他們在對騎兵作戰之中完全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文鴦用虎衛營來抵擋蜀軍騎兵的追擊,為大軍撤離平陽城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有虎衛營的阻擊,文鴦的大軍很從容地撤到了高梁邑,而且武茂也率虎衛營徐緩而退,撤過了汾河。


    在最後的關頭,虎騎軍的衝擊還是給虎衛營帶來了一定的傷亡,但總的來說,這場阻擊戰虎衛營表現的相當出色,順利地完成了它的任務。


    虎騎軍也順利地完成了它的任務,劉胤所交待給傅著的,也就是救援平陽,隻要能確保平陽不失,傅著的任務就算是圓滿了,至於沒有能將文鴦消滅在平陽城下,這顯然不是虎騎軍需要完成的任務。


    晉軍完成渡河之後,全數退到了汾河以東,平陽城終於是保住了,傅著到達平陽城下的時候,薑源這才意識到戰鬥結束了,他立刻下令守軍打開城門,迎接傅著等人入城。


    不過,平陽城的城門道卻是被沙石給封死的,當初唯恐封的不死,給晉軍可趁機之機,整個城門道被封了個嚴嚴實實,這個時候想要重新打開通道,很是困難,守軍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是勉強清理出一座城門來。


    平陽之危解除,但劉胤的大軍卻沒有停歇的跡象,繼續地加快速度,向平陽這邊趕了過來。


    是繼續在平陽與蜀軍作戰,還是退回上黨,等再找到合適的機會再進行決戰?文鴦陷入了糾結之中。


    退至高梁邑,集合楊縣的三萬守軍,再收攏陸續逃過汾河的敗兵,文鴦的兵力重新地完成了集結,這也就讓文鴦動了繼續留在平陽一帶的心思。


    畢竟此次是趁興而來,文鴦可不想敗興而去,平陽之戰,關係到的是文鴦的顏麵,再繼續不戰而撤的話,估計背後又會有小人腹誹了。


    所以文鴦得知劉胤此次南下的總兵力也不過才五六萬人的時候,他下定了決心,要在高梁邑與蜀軍展開一場大決戰。(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