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軍的多路圍攻之下,晉軍的敗亡之勢已經是不可挽回,文鴦和祁宏合力向東突圍,一場血戰,總算是撿了一命回來,這時,武茂也率一隊人馬殺了出來,衣甲殘破,狼狽不堪。
文鴦檢點人馬,隻剩下了萬餘人的殘兵敗將,此次來平陽文鴦可是帶來了五萬精兵,沒想到高梁邑一戰,竟然折了十之七八,損失之慘重,令人痛心疾首。
回望高梁邑,文鴦心裏一片茫然,當初豪取上黨進逼平陽之時,文鴦是何等的躊躇滿誌,意氣紛發,他信心百倍地發誓要拿下並州,成就不世之功。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很骨感,平陽一役,文鴦的軍隊遭到了重創,幾乎是全軍覆沒,所有的希望在這一刻泯滅,讓文鴦是心如死灰,生無可戀。
十餘年的沉淪,讓曾經那顆激情澎湃的心髒漸漸地冰冷了下去,壯誌難酬,才華泯滅,文鴦默默地在洛陽的陋巷之中等待著屬於他的機會,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也許就連文鴦都不相信他還有機會能東山再起,重掌兵權。
是羊祜給了他一個機會,在羊祜的力薦和堅持之下,司馬炎終於同意讓文鴦帶兵出征,但這無疑讓朝內的大臣們有所非議,認為文鴦未必能擔當了這種大任。
文鴦是在一片質疑聲中,頂著壓力就任的冀州刺史,除了羊祜,幾乎沒有人看好他。文鴦則是暗暗地憋著一口氣,他要用戰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一次是文鴦出人頭地的機會,是繼續地在洛陽陋巷之中沉淪下去,還是封侯拜將,光宗耀祖,完全取決於這一次的戰績了,隻有拿得出令人信服的出色戰績來,文鴦才有可能立足於朝堂之上,成為肱股之臣。
在與匈奴人的作戰中,文鴦的表現也算是可圈可點,雖然沒有輝煌的戰績,但憑借著一己之力,生生地抗住了匈奴人的進攻,保住了冀州的半壁河山,也算是功勞非淺。
與蜀國開戰以來,形勢卻變得不太樂觀起來,安國之戰的慘敗,讓文鴦以及整個晉軍高層都背負了很大的壓力,盡管安國之戰的失敗應該由司馬駿來負主要責任,但文鴦的救援不利,被馬隆先撥了頭籌,使得文鴦在晉軍中的地位刻意地受到了司馬駿的打壓,一度讓文鴦的心情鬱悶至極。
此次進攻平陽,本來是文鴦證明自己能力的絕佳良機,沒有司馬駿在一旁掣肘,文鴦心情舒暢,正想大展拳腳,建功立業之時,卻不幸地遇上了人宿命之中的敵人——劉胤。
正是劉胤,徹底地粉碎了文鴦的夢想,他所有的希望,在這高梁邑一戰之中,化為了泡影,而且這一戰的打擊極為地沉重,從此他的人生,將會變得黯淡無光,毫無生氣。
“文將軍,接下來又該當如何?”武茂也是一臉的灰敗,吃了敗仗,估計誰的心情也好不起來。
文鴦看看這剩下的為數不多的殘兵敗將,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現在他已經沒有了再戰的資本,如果不是蜀軍忙著圍剿包圍圈內的晉軍,恐怕這回兒工夫早就追殺過來了,當然就算蜀軍不來追殺,文鴦也是沒有能力再殺回去了,這一萬多殘兵敗將,如果再戰的話,隻能是人家的一盤菜。
文鴦還沒有開口,祁宏就搶先地道:“還能怎麽著,撤唄,趁著蜀人還沒追來,趕緊地走吧,真要讓他們追來,我們想走也走不了了。”
武茂沒有應聲,雖然他也同意祁宏的說法,但畢竟文鴦才是主將,該不該撤退還得由文鴦來拿主意,武茂看向文鴦,等著他下命令。
文鴦沉聲地道:“此地不宜久留,撤吧。”
武茂立刻下去集合隊伍,向東撤去。
經過這一番的激戰,晉軍已經是精疲力竭,不過誰都明白,留在此地就是死路一條,隻有逃回上黨,才有一線生機,所以盡管他們的體力已經耗盡,走起路來步履蹣跚,但無人口出怨言,都在咬緊牙關,急急地向東行去。
平陽的地勢較為平坦,越向東行,地勢便越高,道路也變得坎坷起來,晉軍士兵努力地攀爬著,隻要翻過這一座山,就可以到達上黨郡。
看到希望的晉兵們都興奮了起來,沉重的腳步似乎也變得輕快了些,他們爭先恐後地向著山頂上衝去,仿佛早一步到達山頂,就可以早一步脫離險境。
剛爬到了半山腰處,突然看到山頂上湧出無數的人馬,將東去的道路給封了個死死的。
晉軍將士都驚得是目瞪口呆,如果蜀軍在這裏伏下一支人馬的話,那麽精疲力竭的晉軍肯定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隻有束手待擒的份了。
有兵士速報於文鴦,文鴦本在後隊,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臉色也是相當地難看,他急急地趕到前麵去,欲看個究竟。
果然,在山頂上依稀可以瞧得見有無數的人影在晃動,文鴦的心頓時涼了半截,如果真是劉胤派人封死了山口的話,那將是毀滅性的一個打擊,文鴦很可能會遭到全軍覆滅,這對已經遭受到重大失敗的文鴦來說,無異於是雪上加霜。
祁宏眼尖,衝著山頂上打量了半天,對著文鴦道:“文將軍,山頂上的人似乎穿的是咱們的軍服,是不是段將軍派人來接應的?”
其實晉軍和蜀軍在軍服上是很好辨認的,晉為金德,尚白,晉軍全部都身穿著白色的軍服,漢為火德,尚赤,蜀漢軍隊都是身著絳紅色的軍服,顏色差異很大,一般情況下是搞不混的。
不過由於距離尚遠,兩軍除了軍服之外,還是要穿鎧甲的,鎧甲可是不區分顏色的,這麽遠的距離內,要想分得清到底是誰的兵馬,文鴦自認為沒有那個眼力。
不過既然眼尖的祁宏都說了有可能是駐守上黨的段廣派來的援兵,文鴦也將信將疑,不過他還是派出了斥侯,上山去查探一下,摸摸情況。(未完待續。)
文鴦檢點人馬,隻剩下了萬餘人的殘兵敗將,此次來平陽文鴦可是帶來了五萬精兵,沒想到高梁邑一戰,竟然折了十之七八,損失之慘重,令人痛心疾首。
回望高梁邑,文鴦心裏一片茫然,當初豪取上黨進逼平陽之時,文鴦是何等的躊躇滿誌,意氣紛發,他信心百倍地發誓要拿下並州,成就不世之功。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很骨感,平陽一役,文鴦的軍隊遭到了重創,幾乎是全軍覆沒,所有的希望在這一刻泯滅,讓文鴦是心如死灰,生無可戀。
十餘年的沉淪,讓曾經那顆激情澎湃的心髒漸漸地冰冷了下去,壯誌難酬,才華泯滅,文鴦默默地在洛陽的陋巷之中等待著屬於他的機會,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也許就連文鴦都不相信他還有機會能東山再起,重掌兵權。
是羊祜給了他一個機會,在羊祜的力薦和堅持之下,司馬炎終於同意讓文鴦帶兵出征,但這無疑讓朝內的大臣們有所非議,認為文鴦未必能擔當了這種大任。
文鴦是在一片質疑聲中,頂著壓力就任的冀州刺史,除了羊祜,幾乎沒有人看好他。文鴦則是暗暗地憋著一口氣,他要用戰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一次是文鴦出人頭地的機會,是繼續地在洛陽陋巷之中沉淪下去,還是封侯拜將,光宗耀祖,完全取決於這一次的戰績了,隻有拿得出令人信服的出色戰績來,文鴦才有可能立足於朝堂之上,成為肱股之臣。
在與匈奴人的作戰中,文鴦的表現也算是可圈可點,雖然沒有輝煌的戰績,但憑借著一己之力,生生地抗住了匈奴人的進攻,保住了冀州的半壁河山,也算是功勞非淺。
與蜀國開戰以來,形勢卻變得不太樂觀起來,安國之戰的慘敗,讓文鴦以及整個晉軍高層都背負了很大的壓力,盡管安國之戰的失敗應該由司馬駿來負主要責任,但文鴦的救援不利,被馬隆先撥了頭籌,使得文鴦在晉軍中的地位刻意地受到了司馬駿的打壓,一度讓文鴦的心情鬱悶至極。
此次進攻平陽,本來是文鴦證明自己能力的絕佳良機,沒有司馬駿在一旁掣肘,文鴦心情舒暢,正想大展拳腳,建功立業之時,卻不幸地遇上了人宿命之中的敵人——劉胤。
正是劉胤,徹底地粉碎了文鴦的夢想,他所有的希望,在這高梁邑一戰之中,化為了泡影,而且這一戰的打擊極為地沉重,從此他的人生,將會變得黯淡無光,毫無生氣。
“文將軍,接下來又該當如何?”武茂也是一臉的灰敗,吃了敗仗,估計誰的心情也好不起來。
文鴦看看這剩下的為數不多的殘兵敗將,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現在他已經沒有了再戰的資本,如果不是蜀軍忙著圍剿包圍圈內的晉軍,恐怕這回兒工夫早就追殺過來了,當然就算蜀軍不來追殺,文鴦也是沒有能力再殺回去了,這一萬多殘兵敗將,如果再戰的話,隻能是人家的一盤菜。
文鴦還沒有開口,祁宏就搶先地道:“還能怎麽著,撤唄,趁著蜀人還沒追來,趕緊地走吧,真要讓他們追來,我們想走也走不了了。”
武茂沒有應聲,雖然他也同意祁宏的說法,但畢竟文鴦才是主將,該不該撤退還得由文鴦來拿主意,武茂看向文鴦,等著他下命令。
文鴦沉聲地道:“此地不宜久留,撤吧。”
武茂立刻下去集合隊伍,向東撤去。
經過這一番的激戰,晉軍已經是精疲力竭,不過誰都明白,留在此地就是死路一條,隻有逃回上黨,才有一線生機,所以盡管他們的體力已經耗盡,走起路來步履蹣跚,但無人口出怨言,都在咬緊牙關,急急地向東行去。
平陽的地勢較為平坦,越向東行,地勢便越高,道路也變得坎坷起來,晉軍士兵努力地攀爬著,隻要翻過這一座山,就可以到達上黨郡。
看到希望的晉兵們都興奮了起來,沉重的腳步似乎也變得輕快了些,他們爭先恐後地向著山頂上衝去,仿佛早一步到達山頂,就可以早一步脫離險境。
剛爬到了半山腰處,突然看到山頂上湧出無數的人馬,將東去的道路給封了個死死的。
晉軍將士都驚得是目瞪口呆,如果蜀軍在這裏伏下一支人馬的話,那麽精疲力竭的晉軍肯定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隻有束手待擒的份了。
有兵士速報於文鴦,文鴦本在後隊,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臉色也是相當地難看,他急急地趕到前麵去,欲看個究竟。
果然,在山頂上依稀可以瞧得見有無數的人影在晃動,文鴦的心頓時涼了半截,如果真是劉胤派人封死了山口的話,那將是毀滅性的一個打擊,文鴦很可能會遭到全軍覆滅,這對已經遭受到重大失敗的文鴦來說,無異於是雪上加霜。
祁宏眼尖,衝著山頂上打量了半天,對著文鴦道:“文將軍,山頂上的人似乎穿的是咱們的軍服,是不是段將軍派人來接應的?”
其實晉軍和蜀軍在軍服上是很好辨認的,晉為金德,尚白,晉軍全部都身穿著白色的軍服,漢為火德,尚赤,蜀漢軍隊都是身著絳紅色的軍服,顏色差異很大,一般情況下是搞不混的。
不過由於距離尚遠,兩軍除了軍服之外,還是要穿鎧甲的,鎧甲可是不區分顏色的,這麽遠的距離內,要想分得清到底是誰的兵馬,文鴦自認為沒有那個眼力。
不過既然眼尖的祁宏都說了有可能是駐守上黨的段廣派來的援兵,文鴦也將信將疑,不過他還是派出了斥侯,上山去查探一下,摸摸情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