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並沒有處決何均,並不是說羊祜沒有這樣的權限,恰恰相反,朝廷授予羊祜使持節的權力,無論在平時還是戰時,都有斬殺兩千石以下官吏的資格,何均乃五品偏將軍,比六百石的官,羊祜根本就無需上稟朝廷,隻需根據其所犯的罪行直接就可以將其處斬。
殺一個何均容易,但這卻不是羊祜的初衷,如果僅僅是為了泄憤或者是為了周旨報仇,羊祜大可以一殺了之,但羊祜首先要考慮的,還是要為周旨討回公道,為周旨昭冤沉雪,所以羊祜直接將何均及所有的人證物證,一並交往洛陽朝廷的廷尉府,由朝廷方麵來處治此事。
殺周旨的罪魁禍首是司馬駿,不過現在司馬駿已經淪為了蜀人的階下囚,就算是想追究他的責任也是鞭長莫及了,更何況死者已矣,羊祜就算是殺掉何均,也不可能令周旨複生,他現在能做的,也隻有為周旨恢複名譽而已,相信朝廷有司在確鑿的證據麵前,可以還周旨一個公道。
對於羊祜而言,這件事也隻是他重回冀州的一個小插曲,這次他重新擔任討逆大都督的職務,主理冀州軍政,擺在羊祜麵前的,是案牘如山。
冀州的形勢,遠比羊祜想象的更為嚴峻和惡劣,連續的敗仗,讓晉軍損失相當地慘重,雖然補充了一些兵力,但遠遠趕不上消耗的人馬多,安國之戰,平陽之戰,上黨之戰,羊腸阪之戰,在這四次戰役之中,晉軍損失慘重,合計折損兵力十五萬之巨,要知道,當初晉軍再向蜀軍發起全麵進攻的時候,號稱擁有著三十萬的人馬,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晉軍傷亡泰半,損失之大令人觸目驚心。
戰將方麵的損失比兵力上的更為慘重,大都督司馬駿淪為了蜀國的戰俘,副都督文鴦陣亡,大將陳元、祁宏、解係、武茂、段廣等盡皆戰死,現在晉軍之中,將才凋零,幾乎到了無將可用的地步。
更糟糕的是晉軍的軍心士氣,連番的敗仗已經讓晉軍是一蹶不振,士氣低迷,整個晉軍大營都籠罩在一片愁雲慘淡之中,用這種狀態去打仗,焉有不敗之理。
羊祜到任之後,連續幾日都奔波在安平、趙國、巨鹿幾個郡之間,這幾個郡是目前晉軍控製的最北的幾個郡了,是與蜀軍接攘的前沿陣地,羊祜當然需要掌握前線軍隊的第一手資料,視察前線部隊的戰備狀況,自然是他的首選任務。
通過視察,羊祜對目前晉軍在前線的布防狀況極度堪憂,現在晉軍兵力薄弱,已經喪失了戰略進攻的能力,象司馬駿那樣不顧一切地窮兵黷武,完全是涸澤而漁,錯誤的戰略思想導致了晉軍的連番慘敗,將本來居於優勢地位的大好形勢完全地葬送掉了。
現在晉軍已經無力再構築新的進攻體係了,就算是防禦體係,現在也是千瘡百孔,難以為繼,目前晉軍十六七萬的軍隊,比較平均地分布在冀州九個郡國之中,北麵四個郡國:安平、巨鹿、趙國、樂陵,南麵五個郡國:魏郡、廣平、清河、平原、陽安,每個郡國平均駐防兵力不到兩萬人。
這種大而全的防禦格局有一個致命的硬傷,就是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而劉胤正是善打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這種仗的,如果冀州一直維持這種防禦格局的話,不出半年,冀州之地必將全部淪陷於劉胤之手。
羊祜敏銳地發現了這些結症所在,所以他需要做的,就是立刻改變整個冀州的防禦體係,如果真的等到蜀軍來攻的時候,一切就已經晚了。
羊祜決定以鄴城為中心,構築一個新的防禦體係,在羊祜的計劃之中,將與蜀國接攘的北麵的四個郡全部放棄,所有兵力,向南撤退,布署在鄴城的周圍。
針對蜀軍擁有火器,騎兵作戰能力強的特點,羊祜決定用深壕高壘的方法來對付,簡而言之,就是要在鄴城周圍百十裏的範圍之內,深挖壕溝,砌土為壘,構築一個縱橫交錯的壕塹網。
深壕的作用就是來抑製蜀軍騎兵的活動能力,縱橫交錯的壕溝可以使騎兵毫無用武之地,對步兵的進攻同樣也可以起到阻截的作用,就算蜀軍可以突破一兩道壕塹,但麵對上百裏的壕溝地帶,他們想要攻到鄴城城下,簡直就是試比登天。
羊祜可是見識過蜀軍火器的厲害,任何的城池,在他們的麵前,都脆弱的如同是一張紙而已,所以守住鄴城的關鍵就在絕不能讓蜀軍輕易地攻到鄴城的城下。
壕溝無疑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手段,用火器來對付壕溝,根本就是無用武之地,火器再厲害,難不成它能把壕溝炸平嗎?同時,壕溝也是對付騎兵的最佳武器,現在蜀國的騎兵超越晉國的騎兵,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屢次的騎兵對戰之中,晉國騎兵都是優勢盡喪,根本就無力抗衡。
晉軍騎兵包打天下的曆史,已經是一去不複返了,隨著晉軍騎兵在整體上慘遭蜀軍騎兵的壓製,晉軍最大的優勢也就徹底地喪失掉了,當年號稱騎戰天下第一的晉軍騎兵,現在已經不再難擔負起這種榮耀了。
晉軍實力的衰退,讓天下的形勢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從咄咄逼人的戰略進攻轉入到低調內斂的戰略防禦來,晉軍必須要跨過心理上的這道坎。
羊祜這次主動地大撤退,就是要讓晉軍的所有將士明白一個道理,現在天下的形勢已經不是晉國予取予奪的時代了,他們一直以來扮演的強者的角色現在已經是易主了,晉軍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整個戰略防禦,守住目前還能守住的一切地方,等到將來天下形勢再次改變的時候,才會是他們再次轉入戰略進攻的時候,在這之前,不管你接受沒有,晉國已經處於了弱勢的一方。(未完待續。)
殺一個何均容易,但這卻不是羊祜的初衷,如果僅僅是為了泄憤或者是為了周旨報仇,羊祜大可以一殺了之,但羊祜首先要考慮的,還是要為周旨討回公道,為周旨昭冤沉雪,所以羊祜直接將何均及所有的人證物證,一並交往洛陽朝廷的廷尉府,由朝廷方麵來處治此事。
殺周旨的罪魁禍首是司馬駿,不過現在司馬駿已經淪為了蜀人的階下囚,就算是想追究他的責任也是鞭長莫及了,更何況死者已矣,羊祜就算是殺掉何均,也不可能令周旨複生,他現在能做的,也隻有為周旨恢複名譽而已,相信朝廷有司在確鑿的證據麵前,可以還周旨一個公道。
對於羊祜而言,這件事也隻是他重回冀州的一個小插曲,這次他重新擔任討逆大都督的職務,主理冀州軍政,擺在羊祜麵前的,是案牘如山。
冀州的形勢,遠比羊祜想象的更為嚴峻和惡劣,連續的敗仗,讓晉軍損失相當地慘重,雖然補充了一些兵力,但遠遠趕不上消耗的人馬多,安國之戰,平陽之戰,上黨之戰,羊腸阪之戰,在這四次戰役之中,晉軍損失慘重,合計折損兵力十五萬之巨,要知道,當初晉軍再向蜀軍發起全麵進攻的時候,號稱擁有著三十萬的人馬,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晉軍傷亡泰半,損失之大令人觸目驚心。
戰將方麵的損失比兵力上的更為慘重,大都督司馬駿淪為了蜀國的戰俘,副都督文鴦陣亡,大將陳元、祁宏、解係、武茂、段廣等盡皆戰死,現在晉軍之中,將才凋零,幾乎到了無將可用的地步。
更糟糕的是晉軍的軍心士氣,連番的敗仗已經讓晉軍是一蹶不振,士氣低迷,整個晉軍大營都籠罩在一片愁雲慘淡之中,用這種狀態去打仗,焉有不敗之理。
羊祜到任之後,連續幾日都奔波在安平、趙國、巨鹿幾個郡之間,這幾個郡是目前晉軍控製的最北的幾個郡了,是與蜀軍接攘的前沿陣地,羊祜當然需要掌握前線軍隊的第一手資料,視察前線部隊的戰備狀況,自然是他的首選任務。
通過視察,羊祜對目前晉軍在前線的布防狀況極度堪憂,現在晉軍兵力薄弱,已經喪失了戰略進攻的能力,象司馬駿那樣不顧一切地窮兵黷武,完全是涸澤而漁,錯誤的戰略思想導致了晉軍的連番慘敗,將本來居於優勢地位的大好形勢完全地葬送掉了。
現在晉軍已經無力再構築新的進攻體係了,就算是防禦體係,現在也是千瘡百孔,難以為繼,目前晉軍十六七萬的軍隊,比較平均地分布在冀州九個郡國之中,北麵四個郡國:安平、巨鹿、趙國、樂陵,南麵五個郡國:魏郡、廣平、清河、平原、陽安,每個郡國平均駐防兵力不到兩萬人。
這種大而全的防禦格局有一個致命的硬傷,就是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而劉胤正是善打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這種仗的,如果冀州一直維持這種防禦格局的話,不出半年,冀州之地必將全部淪陷於劉胤之手。
羊祜敏銳地發現了這些結症所在,所以他需要做的,就是立刻改變整個冀州的防禦體係,如果真的等到蜀軍來攻的時候,一切就已經晚了。
羊祜決定以鄴城為中心,構築一個新的防禦體係,在羊祜的計劃之中,將與蜀國接攘的北麵的四個郡全部放棄,所有兵力,向南撤退,布署在鄴城的周圍。
針對蜀軍擁有火器,騎兵作戰能力強的特點,羊祜決定用深壕高壘的方法來對付,簡而言之,就是要在鄴城周圍百十裏的範圍之內,深挖壕溝,砌土為壘,構築一個縱橫交錯的壕塹網。
深壕的作用就是來抑製蜀軍騎兵的活動能力,縱橫交錯的壕溝可以使騎兵毫無用武之地,對步兵的進攻同樣也可以起到阻截的作用,就算蜀軍可以突破一兩道壕塹,但麵對上百裏的壕溝地帶,他們想要攻到鄴城城下,簡直就是試比登天。
羊祜可是見識過蜀軍火器的厲害,任何的城池,在他們的麵前,都脆弱的如同是一張紙而已,所以守住鄴城的關鍵就在絕不能讓蜀軍輕易地攻到鄴城的城下。
壕溝無疑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手段,用火器來對付壕溝,根本就是無用武之地,火器再厲害,難不成它能把壕溝炸平嗎?同時,壕溝也是對付騎兵的最佳武器,現在蜀國的騎兵超越晉國的騎兵,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屢次的騎兵對戰之中,晉國騎兵都是優勢盡喪,根本就無力抗衡。
晉軍騎兵包打天下的曆史,已經是一去不複返了,隨著晉軍騎兵在整體上慘遭蜀軍騎兵的壓製,晉軍最大的優勢也就徹底地喪失掉了,當年號稱騎戰天下第一的晉軍騎兵,現在已經不再難擔負起這種榮耀了。
晉軍實力的衰退,讓天下的形勢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從咄咄逼人的戰略進攻轉入到低調內斂的戰略防禦來,晉軍必須要跨過心理上的這道坎。
羊祜這次主動地大撤退,就是要讓晉軍的所有將士明白一個道理,現在天下的形勢已經不是晉國予取予奪的時代了,他們一直以來扮演的強者的角色現在已經是易主了,晉軍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整個戰略防禦,守住目前還能守住的一切地方,等到將來天下形勢再次改變的時候,才會是他們再次轉入戰略進攻的時候,在這之前,不管你接受沒有,晉國已經處於了弱勢的一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