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的偏廂車陣環環相扣,形成了一道密密的長牆,無論從那個角度上去看,都是一模一樣的,很難找到它的破綻。


    在偏廂車的後麵,晉軍的弓箭手早已是嚴陣以待了,那鋒利的箭頭閃耀著幽幽的冷光,從偏廂車的空隙之中伸了出來,就等著蜀軍的騎兵衝到一箭之地的範圍,好一展他們的身手。


    鄧樸和傅募雖然瞧見了晉軍排出了偏廂車的戰陣,暗暗地吃驚,不過卻沒有令他們退縮,畢竟仗還沒有打就退了回去,顏麵上無光啊!同時,不戰而退,對軍心士氣的打擊也是挺重的,這顯然是鄧樸和傅募所無法接受的。


    另外的原因就是自己軍隊使用的偏廂車他們見過,但沒有親身經曆和體會到偏廂車的威力,就不知道偏廂車的真正厲害。蜀軍步兵和騎兵的操練是分開進行的,而偏廂車陣在作戰的時候,騎兵大多也不會參與,偏廂車到底有多麽的厲害,蜀軍騎兵也隻是耳聞,並沒有機會親眼目睹。


    更何況蜀軍的偏廂車和晉軍的偏廂車終究是有區別的,蜀軍的偏廂車固然厲害,但晉軍的偏廂車就一定很強嗎?抱著一試態度的鄧樸和傅募沒有刻意地降低騎兵的攻擊速度,反而是快馬加鞭地衝了上去。


    最先進入到射程之中的是蜀軍的弓騎兵,他們在馬背上嫻熟地擺弄著弓箭,剛一到可以射中的距離,就已經是迫不及待的引弓而發,一支支的箭矢呼嘯著飛向了晉軍的戰陣。


    麵對高大的木牆,弓騎兵顯然不可能白白地浪費弓箭,投射到這些木牆上,他們的箭口,比平常要抬頭個兩到三寸的距離。箭矢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的弧線,向著偏廂車陣投射而去。


    與此同時,晉軍的弓箭兵也出手了,躲在戰車的後麵,絲毫沒有減低弓箭的威力。


    雙方的箭矢在半空中相遇,除了偶爾有相碰的之外,這些箭矢還是有沿著困有軌跡,頑強地向目標飛去。


    雙方的弓箭看起來是無比的犀利,但結果卻是大相徑庭的,由於有偏廂車的阻攔,蜀軍騎兵的箭矢大多會射到木廂上,就算有一部分的箭矢可以射到偏廂車的後麵,但由於偏廂車後麵的晉兵有盾牌防護,造成了傷害已經是很小了。


    但晉軍的箭矢卻毫無阻礙地射了蜀軍弓騎兵,缺少重甲防護的蜀軍卻是紛紛地中箭,傷亡了一大片。


    槍騎兵的進攻同樣也沒有取得什麽進展,盡管槍騎兵身著鐵甲,防護能力要比身著皮甲的弓騎兵大很多,但槍騎兵卻也不是那種人馬俱覆重鎧的重騎兵,在晉軍密集的箭雨之下,蜀軍騎兵很難突破到近前,就算衝到近前,依偏廂車的堅固,蜀軍騎兵也是很難完成突破的。


    鄧樸和傅募見他們百戰百勝的騎兵竟然在晉軍麵前栽了跟頭,兩人俱是勃然大怒,並沒有因為初戰的受挫就停止進攻,反而是加大了進攻的力度,繼續地增派兵力,向晉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馬隆自然是歡迎的很,偏廂車陣最不懼怕的就是對手的強攻,遇強則更強,堅固的防線那絕對是騎兵的噩夢,無論蜀軍再多地投入兵力,在堅固無比的偏廂車麵前,都很有所寸進。


    羅憲瞧得真切,忙下令鳴金收兵,蜀軍很快就如同潮水似地退了下去,戰場之上,遺留下了無數具蜀軍人和戰馬的屍體。


    蜀軍後撤十裏,羅憲下令安營紮寨,原本在羅憲的計劃之中,今晚的宿營地就是晉軍的營地,但結果卻令羅憲大失所望,蜀軍不但沒有拿下晉軍的陣地,反而是折損了不少的人馬,等於是狠狠地打了羅憲的臉。


    沒奈何,羅憲也隻得讓蜀軍原地紮營安寨,另一方向,立刻召六個軍的護軍前來中軍帳,共議軍情。


    初戰失利的陰雲籠罩在蜀軍營中,諸將個個臉色凝重,坐在那兒,一言不發。


    諸將集體啞言讓羅憲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這種壓抑,也確實,想要突破晉軍的偏廂車陣,確非易事。


    偏廂車陣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的防守,騎兵雖然是攻擊力強悍,但在偏廂車職大的防禦麵前,再強悍的攻擊力也無用武之地,騎兵攻的越猛烈,傷亡的代價就越大。


    好在偏廂車陣移動緩慢,隻能固守不能進攻,蜀軍騎兵倒是來去自如,說攻就攻,說守就守,由攻轉防倒是自由的很。


    現在諸將是一愁莫展,都沒有好的辦法來破這個偏廂車,倒是王頎猛然地想起來,道:“永安軍的偏廂車陣,先前在界休之戰時,也曾為劉淵所破,羅都督何不效之,一破晉人的偏廂車。”


    羅憲這才恍然而悟,他也想到了永安軍確實在界休之戰被劉淵的匈奴兵突破了偏廂車,不過好象當時匈奴人運用的是投石車,現在蜀軍之中根本就沒有這個裝備,更談不上使用了。


    投石車倒並非是稀缺之物,但隻有在步兵軍中才有裝備,騎兵軍團之中,根本就不會有這種拖累速度的兵種,如果等蜀軍再調來投石車的話,時間上會拖很久,戰局會越發的被動。


    就在此時,一個高大魁梧的身影快步入帳,對著羅憲和諸將嗬嗬一笑,道:“羅都督,王副都督,諸位將軍好啊。”


    羅憲一看,正是劉胤的親兵統領阿堅,阿堅雖然職位不高,但卻是劉胤的心腹之人,羅憲見他前來,不禁苦笑道:“初戰受挫,如何能說個好字。”


    阿堅笑道:“你們走後,劉驃騎忽然想到一事,但急召我來,說右軍團此去,必然受挫,所以劉驃騎特地命我來助戰,聽候羅都督差遣。”


    羅憲大歎道:“劉驃騎神人也,居然能料算到我軍受挫,隻是馬隆的偏廂車陣十分厲害,難以對付啊。”


    “在下此來,就是專程為此的,晉人的偏廂車,破它輕而易舉。”阿堅臉上,露出了自信而從容的微笑。(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