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回雒縣之後,二子劉瑤、四子新平王劉瓚先後亡故,現在劉禪的子女,隻有還留在身邊的新興王劉恂和七子上黨王劉虔以及出征在外擔任北伐監軍的五子北地王劉諶了。


    劉禪的年事漸高,處理政務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許多奏章,都由劉恂來批閱。以前劉恂的前麵,有幾個哥哥,除了太子之外,二王子劉瑤,四王子劉瓚都比他大,雖然有父皇的溺愛,但在尚書令霍弋的勸阻之下,劉恂與垂涎已久的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為此,劉恂對霍弋深恨之。


    霍弋此前一直是擔任南中都督建寧太守錄尚書事,與擔任尚書令的張紹共同輔政,朝廷遷都雒城之後,霍弋也隨同劉禪遷回到了蜀中,不再擔任南中都督建寧太守一職。後張紹因病請辭轉拜太傅,便由霍弋出任尚書令,主理朝政。


    而先前一直居於朝廷中樞的董厥和樊建,由於失寵於後主,也逐漸淡化出了權力中心,現在的蜀漢朝廷之中,已經形成了新的三駕馬車主政的形勢,三位錄尚書事:大將軍薑維,驃騎大將軍劉胤,尚書令霍弋分據三地,代表著蜀漢朝廷三股不同的勢力。


    蜀漢疆土不斷地擴大,出征在外的劉諶功勳自然也在不斷地增加,雖然大部的功勞都是驃騎大將軍劉胤的,但不可否認,身為監軍的劉諶同樣是功不可沒,這無疑讓處於劉禪身邊未立寸功的劉恂有些惶惶不安。


    按長幼,劉諶是老五,他是老六,劉諶是排在他前麵的,按功勳,現在劉諶在北伐前線立下無數的戰功,劉恂更是難以望其項背。


    這不禁讓劉恂一陣懊悔,當初劉胤北伐之時,劉禪可是先點他來當監軍的,如果劉恂當時去當北伐監軍的話,現在這些功勳可都是落在他頭上的,為爭奪太子之位能加上一個份量很重的籌碼。


    可惜的是,當時劉恂貪生怕死,認為劉胤北伐不過是死路一條,自己沒有必要跟隨著他去陪葬。一想到這個,劉恂連腸子都悔青了,放著大好的機會不把握,錯失了良機,否則現在的太子之位,還不是唾手可得。


    既然沒有功勞可撈,劉恂就得另想辦法,除了把劉禪哄得找不著北之外,劉恂還得在朝中尋找同盟者。當然這個同盟者必須是位高權重的人物,必須要在朝堂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才行。


    霍弋當然是不行的,就憑著他向劉禪進言不能廢長立幼的諫言就讓劉恂將其劃入到了敵對陣營的一方。另外一位錄尚書事是驃騎大將軍劉胤,那更是劉恂不可能結交的對象,別說當初劉恂和劉胤還有一些過節,就算沒過節,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僅僅隻是堂兄弟之間的交情,而劉胤同劉諶出生入死,早已是鐵板一塊,又豈能是動搖得了的。


    劉恂思來想去,朝廷重臣之中,唯一能利用上的隻有大將軍薑維了,所以當薑維還在蜀地之時,劉恂就主動地刻意迎奉薑維。當薑維說遷都雒城時,眾人皆以為雒城較小,不足以在此立都。


    當時劉恂就主動地站了出來,據理力爭,全力支持朝廷暫時遷都到雒城去。至於以前朝廷曾有意遷都到長安去,這一項提議遭到了薑維的強烈反對,認為長安近北地,與胡人交壤,遷都於長安的話,帝都無時不刻處於胡人的威脅之下,與其如此,倒不如暫留在雒城,安全方便。


    諸多大臣有讚成的,有反對的,而劉恂則是舉雙手讚成薑維的提議,當然別人是有理由的讚成或反對,劉恂則是無理由地予以支持。


    劉胤和劉諶建的功勞越大,劉恂就越害怕,他暗暗地祈禱劉胤別在建功了,千萬別把洛陽給打下來,現在有薑維以安全為由全力反對遷都到長安去,一旦劉胤攻下洛陽來,恐怕連薑維都無法阻止遷都到洛陽去。


    不過事與願違,劉恂怕啥來啥,劉胤果然攻下了洛陽,報捷的奏章第一時間經過的是劉恂之手,他一看到此消息,頓時便發了懵,暗暗地叫苦不迭,劉恂的計劃,全被打亂了。


    但劉禪得到消息之後,卻是喜上眉梢,拿下洛陽那意義絕對是不同凡響的,當初拿下長安,劉禪也沒有過多的興奮,就算是長安曾經做為過前漢的都城,但洛陽可是後漢的都城,魏國和晉國的都城,劉胤此番拿下洛陽,功勳卓著。


    此份奏章是劉諶發來的,很快劉胤的奏章和薑維的奏章也都到了,三人在奏章之中,異口同聲地請求劉禪遷都到洛陽去,恢複漢室。


    遷都洛陽不僅僅是換一座都城,更是興複漢室的一個標誌,多少年來,多少仁人誌士,高舉著興複漢室的大旗,就是盼望著能夠還與舊都。


    興奮之餘,劉禪立刻召尚書令霍弋、太傅張紹、侍中張遵、太仆蔣顯、衛將軍關彝等人上殿,商議遷都事宜。


    洛陽可是任何人心中的向往之地,不光是劉禪,就連滿城文武都沒有任何反對的意見,很快地,蜀漢朝廷就達成了遷都的諸項事宜,並立刻是付諸實施。


    有了上一次從cd遷往南中,從南中遷往雒城的經驗,蜀漢朝廷的升都之事進行地十分的順利。


    不過路途遙遠,當劉禪的車輿到達洛陽郊外的時候,已經是蜀漢光複二年二月的事了。光複二年是劉禪的新改年號,當滅晉的消息傳到雒城之時,劉禪下令改炎興十一年為光複元年。


    一路的奔波,讓劉禪疲態盡顯,但此刻的劉禪,還是盡顯初見洛陽城的興奮,在霍弋張紹等人的攙扶之下,劉禪下車,在劉備的靈位前焚香叩拜,此番帶劉備的靈位一同上京,劉禪就是要讓父皇也親眼見證一下這曆史性的一刻。


    “父皇,這就是我們大漢的故都,兒臣有生之年,終於是完成了您的夙願,願您在九泉之下含笑瞑目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