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勳也是一個腳踏實地做實事的人,不說空話:“陛下,現在焦炭已有眉目,再過些時日,上好鋼鐵便能出來了。”
陸承啟點了點頭,說道:“鋼鐵出來後,槍炮也未必能造得出來。唐卿,你要找一些聰敏好學之人,一邊造,一邊改進才是。嗯,也是,你要找人也是難了些。不過不久便是春闈,倒是可以網羅些人才。”
這是在頒獎典禮,陸承啟也不便和唐勳多說,再勉勵了幾句,唐勳便下台去了。陸承啟再次拿起鍍金喇叭,高聲說道:“科技獎所有獎項已經名花有主,但這隻是今年的。來年元宵,朕還是在這裏,為你們其中四個,頒獎授官身!現在,朕宣布,今夜取消宵禁,朕要與民同歡!”
“陛下萬歲!”
“皇上萬歲!”
“大順萬歲!”
……
民眾自發地呼喊著,徐崇光在一旁看著,不得不佩服陸承啟的作秀手段,直接把個人聲望,刷到了又一個高峰。徐崇光不知道的是,當眾演講是最有效的拉攏人心的手段。隻要劇本夠好,話語煽動,肯定能為你拉回一大幫死心塌地跟著你的人。後世美利堅選總統,不就是靠這一招嗎?
大順朝的元宵節,也和宋朝一般,熱鬧非凡。其實隻要是節日,長安城裏麵都挺熱鬧的。而元宵,又是一個特別的節日。這個被譽為中國情人節的節日,主要是因為元宵節有一個習俗,叫燈會。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正所謂“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寫的就是元宵節,青年男女互相認識的事情。
百人簇擁著陸承啟,暗地裏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在暗中保護著,陸承啟感到一絲絲不自在。偶遇一些妙齡女郎,也不敢直視他,讓他大大減少了出行的樂趣。陸承啟心道:“早知道就不要表明身份出來了,身為皇帝,有時候真的很無力啊!”
即便如此,陸承啟還是感受到了古代元宵節的熱鬧程度,隱隱有超過端午、中秋,甚至是春節的趨勢。大順的習俗,也與曆史上的宋代並無兩樣。最大的活動,便是放花燈了,而且一放就是五夜。灃河之上,一連五夜,飄滿花燈。而典故“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便是出自這裏。一州官名田登,不允許人家直呼其名,將與其名字“登”同音的“燈”也設置為敏感詞,要求別人呼“燈”為“火”,如果誰冒犯了,就要請去喝茶。一年全州歡度元宵,按例大放花燈。官府貼告示時,諱用“燈”字,便在所有告示上大書“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成為一大笑話。
除了放花燈,還有一個重頭戲,那就是搭鼇山。鼇山原是指古代傳說海上有巨龜背負神山,後元宵節擬其形,把無數盞絢麗多姿的彩燈紮架起來,供遊人觀賞,故謂之鼇山。戶部尚書林鎮中在冬至前曾奏本,要在皇宮門前搭鼇山。陸承啟以勞民傷財拒絕了,但他卻把搭鼇山的特權下放給民間。哪一家花燈鋪競拍價最高,便能奪得搭鼇山的唯一權力,還能在鼇山上注明花燈鋪的名號和位址。林鎮中被陸承啟的奇思妙想給震驚了,更沒想到的是,長安城中的花燈鋪趨之若鶩,競拍價竟高達千貫,最終被長安城中最大的花燈鋪——淩記花燈鋪奪得,成為了一時佳話。而陸承啟此舉,直接為國庫增添了千貫收入,堪比百畝良田一年歲入。林鎮中不得不佩服道:“陛下賺錢本領,陶朱公亦不能及!”
陸承啟被百人簇擁至坊市間,隻見前麵火光衝天,許多人高聲喝彩,陸承啟來了興致,問道:“那是什麽?”
王彥宸笑道:“皇上,那是民間雜耍,喚作耍社火。”
陸承啟奇道:“雜耍便雜耍,為何要叫耍社火?”
徐崇光在一旁笑道:“所謂社火,乃是民間祭神,求神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祭神通常伴有煙火,因為關乎社稷,便稱作社火。”
陸承啟恍然大悟,笑罵道:“王彥宸,你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真是不學無術!”
王彥宸摸了摸腦袋,訕訕笑道:“臣邊軍出身,哪裏及得上徐閣老這般博學多才?我便是知道這叫社火,也就不錯了。”
陸承啟笑道:“好一個不錯了,那就是朕要你學些文字,你也不學?”
王彥宸正色道:“臣不敢違抗聖意,日日皆有學習。隻不過天資愚笨,至今也不過學了百餘字而已……”
徐崇光歎道:“若世人皆有如此好學,聖人所說治世便到了。”
陸承啟卻搖了搖頭,說道:“人的天性都是自私的,隻能以利誘之,而不能盡信。”
徐崇光剛想和他爭辯一番,卻見旁邊有百姓衝到禦前侍衛麵前,高聲說道:“皇上,今日乃元宵,可否飲小民一杯屠蘇酒否?”
徐崇光原本想說的話,一下子被噎住,急忙拉住陸承啟說道:“陛下,不可!”
陸承啟見那人是一個麵容憨厚的中年人,眼神懇切中,帶有一點期盼。他端著一碗酒,被禦前侍衛攔住在外麵。陸承啟沉吟了一番,掙脫了徐崇光的拉扯,笑道:“朕的子民要與朕痛飲一番,又有何不可?隻不過,這屠蘇酒有何來曆?”
那中年人笑道:“小民家傳醫術,以大黃、桔梗、蜀椒,白術、桂心,烏頭、菝葜等草藥,入酒浸泡而成這屠蘇酒。飲此酒,能祛邪扶正,護肝養胃,溫養肺腑之功效。小民真心希望,皇帝能健朗如虎,帶領大順子民,同創萬世江山!”
陸承啟喝道:“好,朕飲了!”說罷,一個健步上前,端過酒碗,一飲而盡。這酒說白了就是藥酒,說好喝還真的不怎麽好喝,但陸承啟還是細細品味了一番,才把酒碗遞回給中年人。
就在這時,中年人突然下跪,哭泣道:“陛下,小民一家皆為您所救啊!”
陸承啟驚道:“快快請起,為何這般?”
那中年人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訴說自己的遭遇,原來他便是黃河水患災民之一,好在家中曆代行醫,頗有積蓄,才輾轉來到長安城。在即將活不下去的時候,陸承啟突然雷霆出擊,嚴懲了貪汙賑災官銀的貪官,中年人一家也因此得救。
陸承啟聞言,唏噓不已,對徐崇光說道:“你我一個仁政,受益的是萬民啊!我大順子民,是天底下最勤勞,最善良的,他們不求富貴,但求溫飽。朕若連這個都做不到,枉為一代帝王。若有人要對他們不利,朕第一個不輕饒!”
聞言,周遭百姓皆拜服道:“皇上英明,乃萬民之福!”
陸承啟心中卻是一陣無力:“把吏治清明寄托在一個人身上,這便是君主製最大的弊端!若我的子孫不肖,做了昏君,又奈之如何?”
一時間,看著滿地跪拜的黎民,陸承啟眼中竟泛起了淚花……
陸承啟點了點頭,說道:“鋼鐵出來後,槍炮也未必能造得出來。唐卿,你要找一些聰敏好學之人,一邊造,一邊改進才是。嗯,也是,你要找人也是難了些。不過不久便是春闈,倒是可以網羅些人才。”
這是在頒獎典禮,陸承啟也不便和唐勳多說,再勉勵了幾句,唐勳便下台去了。陸承啟再次拿起鍍金喇叭,高聲說道:“科技獎所有獎項已經名花有主,但這隻是今年的。來年元宵,朕還是在這裏,為你們其中四個,頒獎授官身!現在,朕宣布,今夜取消宵禁,朕要與民同歡!”
“陛下萬歲!”
“皇上萬歲!”
“大順萬歲!”
……
民眾自發地呼喊著,徐崇光在一旁看著,不得不佩服陸承啟的作秀手段,直接把個人聲望,刷到了又一個高峰。徐崇光不知道的是,當眾演講是最有效的拉攏人心的手段。隻要劇本夠好,話語煽動,肯定能為你拉回一大幫死心塌地跟著你的人。後世美利堅選總統,不就是靠這一招嗎?
大順朝的元宵節,也和宋朝一般,熱鬧非凡。其實隻要是節日,長安城裏麵都挺熱鬧的。而元宵,又是一個特別的節日。這個被譽為中國情人節的節日,主要是因為元宵節有一個習俗,叫燈會。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正所謂“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寫的就是元宵節,青年男女互相認識的事情。
百人簇擁著陸承啟,暗地裏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在暗中保護著,陸承啟感到一絲絲不自在。偶遇一些妙齡女郎,也不敢直視他,讓他大大減少了出行的樂趣。陸承啟心道:“早知道就不要表明身份出來了,身為皇帝,有時候真的很無力啊!”
即便如此,陸承啟還是感受到了古代元宵節的熱鬧程度,隱隱有超過端午、中秋,甚至是春節的趨勢。大順的習俗,也與曆史上的宋代並無兩樣。最大的活動,便是放花燈了,而且一放就是五夜。灃河之上,一連五夜,飄滿花燈。而典故“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便是出自這裏。一州官名田登,不允許人家直呼其名,將與其名字“登”同音的“燈”也設置為敏感詞,要求別人呼“燈”為“火”,如果誰冒犯了,就要請去喝茶。一年全州歡度元宵,按例大放花燈。官府貼告示時,諱用“燈”字,便在所有告示上大書“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成為一大笑話。
除了放花燈,還有一個重頭戲,那就是搭鼇山。鼇山原是指古代傳說海上有巨龜背負神山,後元宵節擬其形,把無數盞絢麗多姿的彩燈紮架起來,供遊人觀賞,故謂之鼇山。戶部尚書林鎮中在冬至前曾奏本,要在皇宮門前搭鼇山。陸承啟以勞民傷財拒絕了,但他卻把搭鼇山的特權下放給民間。哪一家花燈鋪競拍價最高,便能奪得搭鼇山的唯一權力,還能在鼇山上注明花燈鋪的名號和位址。林鎮中被陸承啟的奇思妙想給震驚了,更沒想到的是,長安城中的花燈鋪趨之若鶩,競拍價竟高達千貫,最終被長安城中最大的花燈鋪——淩記花燈鋪奪得,成為了一時佳話。而陸承啟此舉,直接為國庫增添了千貫收入,堪比百畝良田一年歲入。林鎮中不得不佩服道:“陛下賺錢本領,陶朱公亦不能及!”
陸承啟被百人簇擁至坊市間,隻見前麵火光衝天,許多人高聲喝彩,陸承啟來了興致,問道:“那是什麽?”
王彥宸笑道:“皇上,那是民間雜耍,喚作耍社火。”
陸承啟奇道:“雜耍便雜耍,為何要叫耍社火?”
徐崇光在一旁笑道:“所謂社火,乃是民間祭神,求神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祭神通常伴有煙火,因為關乎社稷,便稱作社火。”
陸承啟恍然大悟,笑罵道:“王彥宸,你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真是不學無術!”
王彥宸摸了摸腦袋,訕訕笑道:“臣邊軍出身,哪裏及得上徐閣老這般博學多才?我便是知道這叫社火,也就不錯了。”
陸承啟笑道:“好一個不錯了,那就是朕要你學些文字,你也不學?”
王彥宸正色道:“臣不敢違抗聖意,日日皆有學習。隻不過天資愚笨,至今也不過學了百餘字而已……”
徐崇光歎道:“若世人皆有如此好學,聖人所說治世便到了。”
陸承啟卻搖了搖頭,說道:“人的天性都是自私的,隻能以利誘之,而不能盡信。”
徐崇光剛想和他爭辯一番,卻見旁邊有百姓衝到禦前侍衛麵前,高聲說道:“皇上,今日乃元宵,可否飲小民一杯屠蘇酒否?”
徐崇光原本想說的話,一下子被噎住,急忙拉住陸承啟說道:“陛下,不可!”
陸承啟見那人是一個麵容憨厚的中年人,眼神懇切中,帶有一點期盼。他端著一碗酒,被禦前侍衛攔住在外麵。陸承啟沉吟了一番,掙脫了徐崇光的拉扯,笑道:“朕的子民要與朕痛飲一番,又有何不可?隻不過,這屠蘇酒有何來曆?”
那中年人笑道:“小民家傳醫術,以大黃、桔梗、蜀椒,白術、桂心,烏頭、菝葜等草藥,入酒浸泡而成這屠蘇酒。飲此酒,能祛邪扶正,護肝養胃,溫養肺腑之功效。小民真心希望,皇帝能健朗如虎,帶領大順子民,同創萬世江山!”
陸承啟喝道:“好,朕飲了!”說罷,一個健步上前,端過酒碗,一飲而盡。這酒說白了就是藥酒,說好喝還真的不怎麽好喝,但陸承啟還是細細品味了一番,才把酒碗遞回給中年人。
就在這時,中年人突然下跪,哭泣道:“陛下,小民一家皆為您所救啊!”
陸承啟驚道:“快快請起,為何這般?”
那中年人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訴說自己的遭遇,原來他便是黃河水患災民之一,好在家中曆代行醫,頗有積蓄,才輾轉來到長安城。在即將活不下去的時候,陸承啟突然雷霆出擊,嚴懲了貪汙賑災官銀的貪官,中年人一家也因此得救。
陸承啟聞言,唏噓不已,對徐崇光說道:“你我一個仁政,受益的是萬民啊!我大順子民,是天底下最勤勞,最善良的,他們不求富貴,但求溫飽。朕若連這個都做不到,枉為一代帝王。若有人要對他們不利,朕第一個不輕饒!”
聞言,周遭百姓皆拜服道:“皇上英明,乃萬民之福!”
陸承啟心中卻是一陣無力:“把吏治清明寄托在一個人身上,這便是君主製最大的弊端!若我的子孫不肖,做了昏君,又奈之如何?”
一時間,看著滿地跪拜的黎民,陸承啟眼中竟泛起了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