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祥三年五月二十九,這一日,是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日子。
這一日,有一群穿著與大順子民全然不同的異族人,進入了長安城,引起了長安城百姓競相圍觀。這群人的穿著十分奇特,身上的袍服是圓領的、窄袖,有左衽、無緣飾,卻有疙瘩襻扣。這與大順朝的服飾大相徑庭,在大順境內,不論權貴的皇親國戚,還是一般的百姓,都愛穿著直領,對襟的背子,因為既舒適得體,且又顯得典雅大方。
最為奇特的是,這群人的衣裳後麵還開了禊,走路時,後麵的衣裳分兩旁擺動,看那模樣頗為可笑。他們的發型也不同於中原人那般蓄發,而是“髡發”,而且形式不一。其中的一人隻在額頭上方留一小撮頭發,其餘全部剃掉,看模樣很是滑稽。
麵對長安城百姓的指指點點,這群人並沒有什麽過激的舉動。領頭那人反而在城門口拿著“館券”(通行證書),對著前來盤問的城防司司長說道:“吾乃遼國使臣,求見大順皇帝,遞交國書事宜。還望諸君稟告,吾等感激不盡!”
這人說話半文半白,且語調奇特,讓城防司不敢自行做主。派人飛速告訴了陸承啟之後,才做決斷。
陸承啟得報,心道:“監察司早就說契丹派出了使臣,我還說他們為什麽還不到呢!到了就好,到了我就能好好‘招待’一下他們了!”當即下令,先禮後兵,讓他們先在都亭北驛下榻,然後再商談國事。
禮部官員得旨,便隨著城防司的士卒,來到明德門,把這一行契丹使臣,接到了城北都亭驛站之中。這名禮部官員的職官是禮部侍郎,仔仔細細地問完了這群契丹使臣的職位,來意之後,準備回轉。
這群契丹人,為首的是同知南院樞密使事耶律良。他見禮部侍郎就要離開,連忙拉住他,說道:“吾等想要見大順皇帝,遞交國書,還望稟告爾等陛下!”
禮部侍郎頗覺好笑,心道:“果然是一群野蠻人,這點禮儀也不懂。若不是陛下召見,你們又怎麽能見得到陛下!”
當即說道:“使臣稍安勿躁,陛下國事繁忙,若有空暇,肯定宣見,不必擔心。汝等在等候期間,自可在長安城中遊玩。我大順民風,與契丹頗有不同,盡可領略一番。本官這就回去稟告陛下,汝等想覲見事宜,告辭!”
說罷,輕輕掙脫耶律良的手,大步流星地回轉皇宮了。陸承啟聽聞來的人是同知南院樞密使事,說道:“喲,來的官不小嘛,都是南院的二把手了。朕倒是好奇了,為什麽這次遼國突然遣使而來,要知道,近八十年來,除了大順向遼國派過使臣,還未曾見過遼國向大順遣過使臣啊!傳令下去,好生招待他們,定要讓他們樂不思蜀才是!”禮部侍郎遵旨照辦,告退之後便下去籌備事宜了。
當晚,有內侍到都亭驛傳賜宴席,以示大國風範,以禮相待。期間,耶律良再一次請求覲見,內侍以做不得主為由,告辭而出。
麵對一桌美食,耶律良毫無食欲。他憂心忡忡,隻為耶律洪基給他的任務,一定要把耶律涅魯古等軍官帶回契丹,這些人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不可有失。所以他才這般急促想要見陸承啟,開啟談判。
可惜陸承啟並不這麽快想見他們,談判就是要這樣,打得是心理戰。誰先坐不住,那誰就敗了。陸承啟現在不虞遼國會再次進攻,除非耶律洪基能丟下臉麵,不顧自己堂弟的死活。不然,手裏麵捏著耶律涅魯古性命的陸承啟,根本不擔心談判失敗,這可是他手裏最大的王牌,打得好了,能換來不少實質性的好處。
就在耶律良食不知味的時候,高麗國使者,崔介安來到了都亭北驛,求見遼國使臣。耶律良甚是看不起這些牆頭草,但他自幼通讀漢人書籍,知道高麗國的劣性根基,也沒有什麽抵觸。畢竟多一個朋友,好過多一個敵人。
崔介安進來之後,一個作揖到底,恭敬地說道:“下邦使臣崔介安,拜見上國天使。”
耶律良正是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耐煩地說道:“汝來此處,所為何事?若無要事,盡可離去!”
崔介安非常了解耶律良的心情,任誰攤上這等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也會火冒三丈,更別說性情耿直的契丹人了。崔介安苦笑道:“天使莫要激動,小臣來到長安城已經十餘日了,卻從未得到召見。大順小皇帝的心思,實在太難以捉摸。小臣此次前來,是希望一起請求覲見,恐怕小皇帝也不便推辭。”
聞得此言,耶律良的臉色才好一些,皺眉說道:“十餘日都未曾召見,這是為何?”
崔介安心道:“若不是你們這般不濟事,在幽州城下打了敗仗,我們又怎麽會到這裏,受那鳥氣?”這些話他是不敢說出口的,隻是推說陸承啟的性格怪異,行事全憑心意,難以捉摸。
耶律良愁眉苦臉地說道:“那該如何是好?”
崔介安把他心中的想法托出,與耶律良一同商議。耶律良穩重有餘,計謀不足,聽聞崔介安的計策,連連叫好。
翌日,內侍奉旨前來,陪同契丹使臣去參觀長安城中的名勝古跡,同時還帶來了聖旨,允許在一定範圍內進行“貢賜貿易”,允許購買大宋珍寶和物貨。
耶律良早就得到了崔介安的提醒,知道這是小皇帝一向的拖延時間的手段,心中想道:“這南人小皇帝,果然是詭計多端。定是知道我此次來使,所帶重任。偏偏以這種方式,讓我急躁起來,然後落入他們的詭計之中。都說南人狡猾,若不是崔介安的提醒,我還真的就著了他們的道。也罷,將計就計,讓南人小皇帝自己急起來,就會主動召見我了。”
打定主意之後,耶律良欣然答應前往。長安城作為多朝的都城,自是繁華異常。南北商人,往來不斷。商品種類琳琅滿目,看得耶律良目不暇接。先前他心情急躁煩悶,哪裏看得出這些?此刻看了,暗暗心驚道:“中原之地果然繁華,上京亦是不及也!八十年未曾見過大順民生,卻不料發展到了這個境地!若是有一日馬踏中原,劫掠一番,豈不是能得到十幾座金山?”遊牧民族的尿性就是這樣,看見好的東西,第一反應不是去買,而是來搶。打不過了,才承認是孫子,恭恭敬敬前來朝貢。這也難怪,草原法則就是這般,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依附強者,不僅僅是高麗國而已,這些草原民族,也是這般。
這一日,有一群穿著與大順子民全然不同的異族人,進入了長安城,引起了長安城百姓競相圍觀。這群人的穿著十分奇特,身上的袍服是圓領的、窄袖,有左衽、無緣飾,卻有疙瘩襻扣。這與大順朝的服飾大相徑庭,在大順境內,不論權貴的皇親國戚,還是一般的百姓,都愛穿著直領,對襟的背子,因為既舒適得體,且又顯得典雅大方。
最為奇特的是,這群人的衣裳後麵還開了禊,走路時,後麵的衣裳分兩旁擺動,看那模樣頗為可笑。他們的發型也不同於中原人那般蓄發,而是“髡發”,而且形式不一。其中的一人隻在額頭上方留一小撮頭發,其餘全部剃掉,看模樣很是滑稽。
麵對長安城百姓的指指點點,這群人並沒有什麽過激的舉動。領頭那人反而在城門口拿著“館券”(通行證書),對著前來盤問的城防司司長說道:“吾乃遼國使臣,求見大順皇帝,遞交國書事宜。還望諸君稟告,吾等感激不盡!”
這人說話半文半白,且語調奇特,讓城防司不敢自行做主。派人飛速告訴了陸承啟之後,才做決斷。
陸承啟得報,心道:“監察司早就說契丹派出了使臣,我還說他們為什麽還不到呢!到了就好,到了我就能好好‘招待’一下他們了!”當即下令,先禮後兵,讓他們先在都亭北驛下榻,然後再商談國事。
禮部官員得旨,便隨著城防司的士卒,來到明德門,把這一行契丹使臣,接到了城北都亭驛站之中。這名禮部官員的職官是禮部侍郎,仔仔細細地問完了這群契丹使臣的職位,來意之後,準備回轉。
這群契丹人,為首的是同知南院樞密使事耶律良。他見禮部侍郎就要離開,連忙拉住他,說道:“吾等想要見大順皇帝,遞交國書,還望稟告爾等陛下!”
禮部侍郎頗覺好笑,心道:“果然是一群野蠻人,這點禮儀也不懂。若不是陛下召見,你們又怎麽能見得到陛下!”
當即說道:“使臣稍安勿躁,陛下國事繁忙,若有空暇,肯定宣見,不必擔心。汝等在等候期間,自可在長安城中遊玩。我大順民風,與契丹頗有不同,盡可領略一番。本官這就回去稟告陛下,汝等想覲見事宜,告辭!”
說罷,輕輕掙脫耶律良的手,大步流星地回轉皇宮了。陸承啟聽聞來的人是同知南院樞密使事,說道:“喲,來的官不小嘛,都是南院的二把手了。朕倒是好奇了,為什麽這次遼國突然遣使而來,要知道,近八十年來,除了大順向遼國派過使臣,還未曾見過遼國向大順遣過使臣啊!傳令下去,好生招待他們,定要讓他們樂不思蜀才是!”禮部侍郎遵旨照辦,告退之後便下去籌備事宜了。
當晚,有內侍到都亭驛傳賜宴席,以示大國風範,以禮相待。期間,耶律良再一次請求覲見,內侍以做不得主為由,告辭而出。
麵對一桌美食,耶律良毫無食欲。他憂心忡忡,隻為耶律洪基給他的任務,一定要把耶律涅魯古等軍官帶回契丹,這些人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不可有失。所以他才這般急促想要見陸承啟,開啟談判。
可惜陸承啟並不這麽快想見他們,談判就是要這樣,打得是心理戰。誰先坐不住,那誰就敗了。陸承啟現在不虞遼國會再次進攻,除非耶律洪基能丟下臉麵,不顧自己堂弟的死活。不然,手裏麵捏著耶律涅魯古性命的陸承啟,根本不擔心談判失敗,這可是他手裏最大的王牌,打得好了,能換來不少實質性的好處。
就在耶律良食不知味的時候,高麗國使者,崔介安來到了都亭北驛,求見遼國使臣。耶律良甚是看不起這些牆頭草,但他自幼通讀漢人書籍,知道高麗國的劣性根基,也沒有什麽抵觸。畢竟多一個朋友,好過多一個敵人。
崔介安進來之後,一個作揖到底,恭敬地說道:“下邦使臣崔介安,拜見上國天使。”
耶律良正是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耐煩地說道:“汝來此處,所為何事?若無要事,盡可離去!”
崔介安非常了解耶律良的心情,任誰攤上這等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也會火冒三丈,更別說性情耿直的契丹人了。崔介安苦笑道:“天使莫要激動,小臣來到長安城已經十餘日了,卻從未得到召見。大順小皇帝的心思,實在太難以捉摸。小臣此次前來,是希望一起請求覲見,恐怕小皇帝也不便推辭。”
聞得此言,耶律良的臉色才好一些,皺眉說道:“十餘日都未曾召見,這是為何?”
崔介安心道:“若不是你們這般不濟事,在幽州城下打了敗仗,我們又怎麽會到這裏,受那鳥氣?”這些話他是不敢說出口的,隻是推說陸承啟的性格怪異,行事全憑心意,難以捉摸。
耶律良愁眉苦臉地說道:“那該如何是好?”
崔介安把他心中的想法托出,與耶律良一同商議。耶律良穩重有餘,計謀不足,聽聞崔介安的計策,連連叫好。
翌日,內侍奉旨前來,陪同契丹使臣去參觀長安城中的名勝古跡,同時還帶來了聖旨,允許在一定範圍內進行“貢賜貿易”,允許購買大宋珍寶和物貨。
耶律良早就得到了崔介安的提醒,知道這是小皇帝一向的拖延時間的手段,心中想道:“這南人小皇帝,果然是詭計多端。定是知道我此次來使,所帶重任。偏偏以這種方式,讓我急躁起來,然後落入他們的詭計之中。都說南人狡猾,若不是崔介安的提醒,我還真的就著了他們的道。也罷,將計就計,讓南人小皇帝自己急起來,就會主動召見我了。”
打定主意之後,耶律良欣然答應前往。長安城作為多朝的都城,自是繁華異常。南北商人,往來不斷。商品種類琳琅滿目,看得耶律良目不暇接。先前他心情急躁煩悶,哪裏看得出這些?此刻看了,暗暗心驚道:“中原之地果然繁華,上京亦是不及也!八十年未曾見過大順民生,卻不料發展到了這個境地!若是有一日馬踏中原,劫掠一番,豈不是能得到十幾座金山?”遊牧民族的尿性就是這樣,看見好的東西,第一反應不是去買,而是來搶。打不過了,才承認是孫子,恭恭敬敬前來朝貢。這也難怪,草原法則就是這般,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依附強者,不僅僅是高麗國而已,這些草原民族,也是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