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住了有使性子的周芷若,陸承啟總算沒有後院起火,可以安穩渡過一個美好的夜晚了。從景福殿回到仁明殿之時,已然日落西山,眾鳥歸林了。
夜幕漸漸開始籠罩起整個長安城,大順皇宮之內,也由宮女、內侍起了長明燈。平民百姓不舍得用的蠟燭,在皇宮之內,卻好像不要錢一樣,讓每個燈柱都上了蠟燭。
油燈固然能燃燒得更久,且經濟實惠。可黑煙太過濃重,一般為苦寒學子,平民百姓所用。身為皇室,怎麽可能會用平民百姓所用的東西!
自古以來,帝王家爬上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不就是為了這比任何都要高等級的享受嗎!
當然,在陸承啟的觀念之中,蠟燭和油燈,都是同等級的東西,都是以火照明而已,誰比誰更高級了?剛剛重生的時候,在沒有電燈夜晚,陸承啟還一度不習慣。就是在蠟燭下麵看書,也覺得那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種折磨。
現在習慣了,也隻能看一會書而已。好在古代書籍的字都印刷得比較大,不然的話,或許更傷眼睛。習慣性地在仁明殿看了一會書,便覺得眼皮要打架了。
怪不得古人都這麽早起床,晚上的娛樂項目實在有少啊!陸承啟身為一國之君,又不能去逛青樓瓦舍,這讓極想見識一下古人風流韻事的他,實在有鬱悶。
無聊隻能睡覺了,早睡早起身體好。自嘲地笑了笑,陸承啟便讓周芷若吹熄了蠟燭。兩人相擁和衣而眠。明日便是例朝。需要更早起床。要是睡不好。例朝上著兩個黑眼圈,定叫那些眼尖的京官逮個正著,在私下百般猜測呢!
彎月朗星,沒有汙染的古代,連星星都格外明亮。隻是這七月初的天氣,已經轉涼了。帶著對今年極端寒冷天氣的擔憂,陸承啟遲遲才進入了睡眠之中。
一夜平靜,唯有偶爾幾聲蟲鳴。擾人清夢。
翌日清晨,在晨鍾聲響之中,陸承啟身穿龍袞,在內侍宮女的簇擁下,緩步進入了大慶殿之中,再一次開啟了例朝。
¢±¢±¢±¢±,<div style="margin:p 0 p 0">
聽著群臣山呼萬歲,陸承啟原本很淡的虛榮心,都有膨脹了起來。做皇帝就是這個不好,活在阿諛奉承之中,很容易便迷失了自己。
極力裝作寵辱不驚的陸承啟。淡淡地道:“眾卿可有要事啟奏?”
話音落下,殿中文武百官卻沒有一個人出列的。在皇帝日益積威下。群臣都明智地選擇少話。當然了,也不能阻止一些,很想被皇帝另眼相看,從而升官的人。
隻見禦史台的監察禦史,皇甫亶出列道:“陛下,臣今日聽聞,長安郊外,有人在大動土木,似乎在挖掘深坑。更讓人心寒的是,這些人居然動用錢財,召集青壯百姓前去勞務。《大順律》有雲,凡國土皆為朝廷所有,怎麽能讓這些盜竊之人,安然動用國之土地?再者,這些居心叵測之人,居然在農忙之時,聚攏大批青壯農戶,用心可誅!”
陸承啟一聽,樂了。馳道之事,早就見諸於報。《大順民報》不止一次報道過這件事,看來這些禦史台,根本就不在意《大順民報》這份半官方半民間的報紙。
自從陸承啟在《大順民報》上麵辟謠之後,禦史台恐怕就不再看《大順民報》了。就算看,這些關乎民間疾苦的事情,肯定也是一掃而過。他們的眼光,都盯在百官及民間有無犯錯之上,不然怎麽顯得出他們的政績來?
先前彈劾官員,碰了一鼻子灰。雖然早就知道,禦使官員是一個得罪人的活計,可耐不住想要升官啊!彈劾官員會被群起而攻之,唯有監察一下民間了。
這條路子也不好走,監察司把他們的要監察的東西,早就以暗報的形式遞呈給陸承啟了,哪裏輪得到他們?今日皇甫亶跳將出來,不過是以為自己捉到一個大好機會,不定皇帝因此對自己刮目相看了呢?
誰曾想到,這是皇帝很早就定下來的基調了,馳道一事,關乎軍事,商業,民用等多種用途,大順要想強大起來,馳道是一定要修建的。
監察禦史皇甫亶的“舉報”,不過是徒惹陸承啟不快而已。事情既然已經公開了,陸承啟也不想隱瞞了。等皇甫亶完,他才緩緩地道:“皇甫卿所言事物,乃是朕親自授權,皇家大學所辦。此物喚作馳道,若諸卿不識,大可回去查閱秦朝史籍。當年秦始皇一統六國,這馳道曾立下汗馬功勞。先前,工部侍郎唐勳,曾上奏於朕,這個月初,連通皇家大學,皇家軍校,軍器監,與長安城北門外,共計三十餘裏。若以良馬牽引,三十餘裏不過幾刻便能走完。”
聽得此言,監察禦史皇甫亶便覺得“馳道”二字異常耳熟。仔細一想,這不是《大順民報》上早就寫過的嗎!自己擺了烏龍,臉上一陣燥熱,厚著臉皮道:“既然是陛下許可,臣無話可……”
聽聞皇甫亶如此不要臉皮的話語,連一向不喜發表意見的兵部尚書秦怡康都笑了。懾於皇帝的威嚴,文武百官才不敢太過放肆。
禦史中丞李然淡淡地看著回歸朝列的皇甫亶,嘴角隱隱彎起一絲不屑的笑意。李然早就知道,自從彈劾一事成了過街老鼠之後,禦史台便成了眾人的眼中釘。往日在禦史台很有話語權的李然,此刻也有管不住手底下的官員了。這些禦使官員,見禦史台晉升無望,一個個都打起了自己的算盤。禦史台離心離德之下,威力驟減。李然很想再抖一把官威,讓這些禦使官員看看他的能力。可時機一直沒有等來,實在讓李然惆悵萬分,以至於如今都把“一身正氣”收斂了許多。
別道一根筋的李然不懂官場,這個自詡為衛道士的“正直”老頭,比一般官員的觸覺都要敏感!上一次的彈劾風波,他還不是一樣的全身而退,而前工部尚書黃錫時以致仕告終?可見此人的彈劾能力,非同一般。不僅如此,還很懂得審時度勢,如今勢頭不對,他便把獠牙收回,靜靜地等著下一波攻擊。這,便是言官的特性,不咬人則已,一咬人就往死裏咬!(未完待續。)
夜幕漸漸開始籠罩起整個長安城,大順皇宮之內,也由宮女、內侍起了長明燈。平民百姓不舍得用的蠟燭,在皇宮之內,卻好像不要錢一樣,讓每個燈柱都上了蠟燭。
油燈固然能燃燒得更久,且經濟實惠。可黑煙太過濃重,一般為苦寒學子,平民百姓所用。身為皇室,怎麽可能會用平民百姓所用的東西!
自古以來,帝王家爬上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不就是為了這比任何都要高等級的享受嗎!
當然,在陸承啟的觀念之中,蠟燭和油燈,都是同等級的東西,都是以火照明而已,誰比誰更高級了?剛剛重生的時候,在沒有電燈夜晚,陸承啟還一度不習慣。就是在蠟燭下麵看書,也覺得那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種折磨。
現在習慣了,也隻能看一會書而已。好在古代書籍的字都印刷得比較大,不然的話,或許更傷眼睛。習慣性地在仁明殿看了一會書,便覺得眼皮要打架了。
怪不得古人都這麽早起床,晚上的娛樂項目實在有少啊!陸承啟身為一國之君,又不能去逛青樓瓦舍,這讓極想見識一下古人風流韻事的他,實在有鬱悶。
無聊隻能睡覺了,早睡早起身體好。自嘲地笑了笑,陸承啟便讓周芷若吹熄了蠟燭。兩人相擁和衣而眠。明日便是例朝。需要更早起床。要是睡不好。例朝上著兩個黑眼圈,定叫那些眼尖的京官逮個正著,在私下百般猜測呢!
彎月朗星,沒有汙染的古代,連星星都格外明亮。隻是這七月初的天氣,已經轉涼了。帶著對今年極端寒冷天氣的擔憂,陸承啟遲遲才進入了睡眠之中。
一夜平靜,唯有偶爾幾聲蟲鳴。擾人清夢。
翌日清晨,在晨鍾聲響之中,陸承啟身穿龍袞,在內侍宮女的簇擁下,緩步進入了大慶殿之中,再一次開啟了例朝。
¢±¢±¢±¢±,<div style="margin:p 0 p 0">
聽著群臣山呼萬歲,陸承啟原本很淡的虛榮心,都有膨脹了起來。做皇帝就是這個不好,活在阿諛奉承之中,很容易便迷失了自己。
極力裝作寵辱不驚的陸承啟。淡淡地道:“眾卿可有要事啟奏?”
話音落下,殿中文武百官卻沒有一個人出列的。在皇帝日益積威下。群臣都明智地選擇少話。當然了,也不能阻止一些,很想被皇帝另眼相看,從而升官的人。
隻見禦史台的監察禦史,皇甫亶出列道:“陛下,臣今日聽聞,長安郊外,有人在大動土木,似乎在挖掘深坑。更讓人心寒的是,這些人居然動用錢財,召集青壯百姓前去勞務。《大順律》有雲,凡國土皆為朝廷所有,怎麽能讓這些盜竊之人,安然動用國之土地?再者,這些居心叵測之人,居然在農忙之時,聚攏大批青壯農戶,用心可誅!”
陸承啟一聽,樂了。馳道之事,早就見諸於報。《大順民報》不止一次報道過這件事,看來這些禦史台,根本就不在意《大順民報》這份半官方半民間的報紙。
自從陸承啟在《大順民報》上麵辟謠之後,禦史台恐怕就不再看《大順民報》了。就算看,這些關乎民間疾苦的事情,肯定也是一掃而過。他們的眼光,都盯在百官及民間有無犯錯之上,不然怎麽顯得出他們的政績來?
先前彈劾官員,碰了一鼻子灰。雖然早就知道,禦使官員是一個得罪人的活計,可耐不住想要升官啊!彈劾官員會被群起而攻之,唯有監察一下民間了。
這條路子也不好走,監察司把他們的要監察的東西,早就以暗報的形式遞呈給陸承啟了,哪裏輪得到他們?今日皇甫亶跳將出來,不過是以為自己捉到一個大好機會,不定皇帝因此對自己刮目相看了呢?
誰曾想到,這是皇帝很早就定下來的基調了,馳道一事,關乎軍事,商業,民用等多種用途,大順要想強大起來,馳道是一定要修建的。
監察禦史皇甫亶的“舉報”,不過是徒惹陸承啟不快而已。事情既然已經公開了,陸承啟也不想隱瞞了。等皇甫亶完,他才緩緩地道:“皇甫卿所言事物,乃是朕親自授權,皇家大學所辦。此物喚作馳道,若諸卿不識,大可回去查閱秦朝史籍。當年秦始皇一統六國,這馳道曾立下汗馬功勞。先前,工部侍郎唐勳,曾上奏於朕,這個月初,連通皇家大學,皇家軍校,軍器監,與長安城北門外,共計三十餘裏。若以良馬牽引,三十餘裏不過幾刻便能走完。”
聽得此言,監察禦史皇甫亶便覺得“馳道”二字異常耳熟。仔細一想,這不是《大順民報》上早就寫過的嗎!自己擺了烏龍,臉上一陣燥熱,厚著臉皮道:“既然是陛下許可,臣無話可……”
聽聞皇甫亶如此不要臉皮的話語,連一向不喜發表意見的兵部尚書秦怡康都笑了。懾於皇帝的威嚴,文武百官才不敢太過放肆。
禦史中丞李然淡淡地看著回歸朝列的皇甫亶,嘴角隱隱彎起一絲不屑的笑意。李然早就知道,自從彈劾一事成了過街老鼠之後,禦史台便成了眾人的眼中釘。往日在禦史台很有話語權的李然,此刻也有管不住手底下的官員了。這些禦使官員,見禦史台晉升無望,一個個都打起了自己的算盤。禦史台離心離德之下,威力驟減。李然很想再抖一把官威,讓這些禦使官員看看他的能力。可時機一直沒有等來,實在讓李然惆悵萬分,以至於如今都把“一身正氣”收斂了許多。
別道一根筋的李然不懂官場,這個自詡為衛道士的“正直”老頭,比一般官員的觸覺都要敏感!上一次的彈劾風波,他還不是一樣的全身而退,而前工部尚書黃錫時以致仕告終?可見此人的彈劾能力,非同一般。不僅如此,還很懂得審時度勢,如今勢頭不對,他便把獠牙收回,靜靜地等著下一波攻擊。這,便是言官的特性,不咬人則已,一咬人就往死裏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