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祥三年八月初四,第一艘新式戰船誕生了。本站地址更改為:,手機閱讀更改為采用了與流行車船完全不同設計的新式戰船,擁有龍骨、水密隔艙、還有用途不明的船舷開窗。這樣的設計,能不能在水戰中占到優勢,這些老船匠都是不看好的。


    失去了車船的速度,那如何靠近敵艦,進行肉搏戰呢?難道要靠在戰船上裝備床弩,或者是拋石機,用遠程攻擊敵艦嗎?除了大型的投石機,床弩也沒辦法對龐大的敵艦造成什麽傷害的。沒辦法,這個時代,對於水戰的理解便是,靠遠程攻擊是打不垮對方的。想要解決對手,必須用速度靠近敵艦,進行肉搏戰。


    投石機裝石彈的速度太慢,而且裝載過多的石彈,會拖慢自己戰船的速度。在這個時代的水戰之中,速度就是生命。不然的話,短時間加速度最快的車船也不會大為流行了。而床弩,不一定能取得很大的戰果。箭鏃攻擊,也不過是肉搏前的盡量消耗而已。


    沒辦法,如果他們知道有一種遠程武器,攻擊幾下就能擊毀敵艦,那他們就不會這麽想了。這種武器,叫做火炮。這是一種跨時代的武器,肯定不是他們能預知的。


    當第一艘新式戰船建造完成,泉州船舶司和地方監察司同時遞上奏疏。五日後,坐鎮長安皇宮的陸承啟便同時收到了戰船下水的消息。


    陸承啟看完奏折之後,哈哈大笑。恰巧內閣首輔徐崇光前來覲見,陸承啟毫不猶豫地召見了他。還沒等徐崇光話。就把這本奏折拿給他看。


    徐崇光一看。耗費三百萬貫錢銀,才造就的第一艘戰船,苦笑不已:“陛下,這件事就不用給老臣看了吧?”在徐崇光看來,前期投入就三百萬貫的新式戰船,要是這都造不成,還真的不過去。


    大概是這個時期,除了認識到海貿獲益巨大的商賈。就連比較開明的徐崇光,都不認為把錢投入到無休止的造船業當中,能帶來什麽收益。


    可陸承啟的眼中,卻滿滿都是金山、銀山。有了遠洋船隻,就可以進行全球範圍內的探索,要是能到達美洲大陸,這◇◇◇◇,開疆擴土的功績,哪一代帝王比得上?


    即便是與外國商人進行遠洋貿易,船舶司所收到的關稅,肯定也是驚人的。正史上。南宋以長江以南一隅之地,還差打回了失地。要不是南宋高宗趙構害怕嶽飛真的收複了北宋失地。迎回二帝,不定曆史真的就改寫了。南宋能支撐這麽短時間,靠的便是出海貿易。由此可見,這遠洋貿易的收益有多大。即便是海上風險很大,可巨大的財富誘惑下,鋌而走險的人不在少數。


    唯一有遺憾的是,這種新式戰船,一定要配上火炮,才能發揮出它的威力來。現在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唐勳和蘇頌對於鑄炮,隻能在積累經驗。不知道浪費了多少鋼鐵,可成型火炮,卻隻能打到一裏多地,還不如床弩。


    這遠遠低於陸承啟的預期,鑄炮一事進展緩慢,在這個鋼鐵冶煉技術低下的時代,即便有了高爐技術,還是難以解決火炮膛壓、炮身氣泡以及漏氣等一係列問題。


    不過在短時間內,能積累起鑄炮技術,已經很了不起了。陸承啟也知道,在沒有科技樹積累的這個時空,做到這一步已經是中華民族古人智慧的體現。要想再進一步,非得建立起一個工業體係,才能量產火炮。


    陸承啟知道,此事不能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建立工業體係,那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哪怕是最初級的工業體係,也需要整整一代人的積累。這還是有陸承啟這個“先知”在指明前進道路的情況下,要是沒有陸承啟,別工業體係,就是那洪祥式步槍,起碼也得五百年後,才有雛形出現。


    遺憾地歎息了一聲,徐崇光開口道:“既然戰船已然就備,不知這梁山水賊何時能剿滅?戶部尚書給內閣的這份奏疏,到禁軍出征糧餉問題,國庫已然有些撐不住了。”


    陸承啟大為不解:“這秋收不是剛剛才收上來嗎,怎麽會撐不住?再了,商稅是一月一收,單單是京兆府,怕是也有三百萬貫了吧?”


    徐崇光苦笑,這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陸承啟完全是一個甩手掌櫃的模樣,有什麽問題全是他率領一幹內閣大臣,以及各部尚書解決,他隻要一個結果。雖然取得了夢寐以求的宰輔權力,可這已然被削弱的宰輔權力,對徐崇光來並不夠用,他也是有不滿的。可他也知道先前宰相權力過大,難免引起皇帝猜忌。現如今,宰相的權力被分散到六部,以及內閣、樞密院之中,才符合皇帝的權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在相權與皇權的鬥爭之中,占據了大勢的皇權,肯定是勝利的一方。作為失敗的一方,除了接受命運,別無他法。除非有人起來造反,不過現在大順境內四海平靖,想要造反談何容易?


    這個念頭隻是一閃而逝,徐崇光明白,自己的權力是依附皇權而得到的,表麵上看起來很強大,可隻要皇帝不再信任他,隨時都能以任何借口調開他,這便是皇權過於集中的後果。徐崇光是個明白人,知道自己隻要做好分內之事,獲取了皇帝的信任,以皇帝的“惰性”,肯定不會讓一個能臣輕易“告老還鄉”的。換句話,他這個內閣首輔,做個十年應該不是問題。


    “陛下,這是戶部呈上來的收支明細,請陛下過目便知。”徐崇光拿出一本已然票擬的奏折,遞給了陸承啟。


    陸承啟結果奏折,發現這是用他“發明”的複式記賬法記錄下的賬本,應當是經過監察司專業會計人才監督審核過的賬本,看了看時間,是洪祥三年八月之前的賬本。


    攤開長長的奏折一看,各種收入支出一目了然,習慣了繁體字記賬的陸承啟,倒也看得明白。隻是越看到後麵,越是覺得錢銀不夠用。


    單單是禁軍出征這三個月來,就已然消耗掉了六百萬貫錢。其中三百萬貫支付了糧餉,另外的三百萬貫則撥去做了建造新式戰船的第一期付款。(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順皇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依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依雨並收藏大順皇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