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這樣的公共馬車概念,也是出自陸承啟之手。早在馳道開通那會,陸承啟就說過了,花費大量錢銀修建的馳道,並不是全都歸入軍用。而是要造福百姓,大部分時間都是民用,除了在戰爭期間才臨時軍管。


    而在馳道投入民用之後,長安城的百姓也漸漸接受了這個新鮮事物,僅花一枚銅錢,就可以乘坐平日裏隻有達官貴人、富貴人家才能舍得花錢坐的馬車。這麽一來,普遍愛好麵子的中國百姓,也不會在乎那一文錢,大都以乘坐過公共馬車為榮。


    於是乎,在馳道正式開啟公共馬車的前幾日,前來一嚐新鮮的長安城百姓,把始發站,長安城北站圍得水泄不通,爭搶著要坐一坐這平日裏舍不得花錢坐的馬車。


    這樣的盛況,持續了近一個月。之後因為新鮮感的衰退,這樣的情況才慢慢的減少。隻是這近一個月來,苦了在維持秩序的城防司,紛紛抱怨幹的活多了,拿的餉銀卻還是一樣。可他們怎麽不想想,自己拿到手的錢,比沒有進行軍製改革前多了多少?再加上長安城取消了宵禁,他們現在主要的工作就是維持一下長安城的治安,協助捕快拿犯人,或者在各個衙門門口輪值。這工作輕鬆又愉快,卯時點卯,酉時放工回家,又是一日。


    現在隻是多了一項月台維持秩序,而且隻是忙了一個月而已,對於每日在田裏討生活的農戶來說,這已經是神仙般的待遇了。不得不說。秦地中的漢子多血性。為了擠上公共馬車。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好在城防司及時趕來,才製止了事態擴大。而這些血性漢子,礙於官家天威,也不敢再造次,秩序得以維護。


    軍器監承製的馳道,在一個月內由一條變成了兩條並行,而且規定靠右行駛。這樣一來,馬車運輸的速率就會增加。隻是耗費的鋼鐵也會隨之增多。


    這公共馬車其實並不快,因為馬車過大,規定承載二十人,幾乎等同後世一輛小巴車了。所以隻能用兩匹馬拉動,這麽一來,馬車的速度就降下來了。沒辦法,要想拉多點乘客,速度降下來是必須的。要是用一匹馬拉動的話,這匹馬很快會掉膘,而且馬的壽命也會隨之減少。大順雖然不缺駑馬。可一匹駑馬的價格也是很貴的。若是中等的馬,更是不得了。沒理由為了賺那麽百十文錢。害死幾百匹馬吧?這樣虧本的生意,陸承啟是斷斷不會做的。這公共馬車的用意,也是為了賺回一些製造馳道的費用,雖然杯水車薪,但也好過戶部尚書林鎮中每次例朝都喋喋不休,說軍器監糜費甚多。


    讓戶部賺點車費,用來養馬,維護馳道、馬車,也是折中之舉。陸承啟之前也想不明白,為何八千萬貫錢用得這麽快。如今看了看這馳道,聯想到軍器監研發的用度,陸承啟也就明白了。


    為何正史上曆朝曆代,唯有宋朝重視軍械的發展?那是因為宋朝雖然疆域小了點,可經濟發達,再加上外敵環繞,漢人的戰鬥力又不如那些個遊牧民族,隻好從軍械方麵著手,以提升軍力了。不過事實證明,不論武器多麽厲害,製度缺失之下,再驍勇的軍隊也會被打敗。宋代的滅亡,很大的程度上是**。


    陸承啟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一方麵研製火器,一方麵完善軍製,實現軍政分離。文人帶兵,在陸承啟看來簡直是個笑話。他擁有了穩定的培養軍官場所——皇家軍校,從裏麵培養出來的低中高級軍官,皆聽命於陸承啟,又何必派出甚麽監軍,防止大將擁兵自重?


    就算出征大將有這個心,可底下的人,哪一個會聽他的?陸承啟深深覺得,皇帝指揮樞密院,樞密院給予大將調兵權,這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法子。這樣一來,皇帝就能把兵權牢牢掌控在手中。如果樞密院的樞密使不聽話了,立馬撤換,也造不成什麽危害。隻是任何看似完美的製度,都會有它的缺陷,隻是陸承啟尚未發現罷了。


    懷著心事,陸承啟登上了公共馬車。而準備上車的百姓,見到配著樸刀的禦前侍衛們,都不敢造次。中國百姓深知,官字兩個口,與官鬥是鬥不過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主動讓開了條道。甚至上了車的百姓,都借故下了馬車,哪怕是損失一文錢,也要等下一輛。


    這公共馬車采用的也是無人售票的方式,在車夫身旁,有一個投幣箱,乘客在登車之前,要先往裏麵投一枚銅錢。陸承啟是身無分文的,他徑直上了車,對車夫微笑了一下,說道:“後麵的人付錢。”


    這車夫也是第一次見到穿著綾羅綢緞的富家子弟來乘公共馬車,一時間也不知道說什麽。回過神來的時候,瞥見了後麵跟著的帶刀禦前侍衛們,也識趣地沒有多說。他是由戶部雇傭發工錢的,也算是半個胥吏了,這點眼力還是有的。這夥人能隨時帶著刀保護先上車的這個貴公子,一看就知道,不是衙內就是皇室中人。陸家子翤不多是天下皆知,這麽一想,這人很有可能便是當今聖上!


    “對了,唯有當今聖上,才會坐達官貴人不屑一顧的公共馬車啊!”這車夫也不算笨,很快就猜測到陸承啟的真實身份。


    而陸承啟尚不知自己的身份已被這車夫所看穿,還饒有興致地觀察起公共馬車的內部來。這公共馬車內部裝飾並不豪華,除了底下的車軲轆是鐵做的之外,車廂、座椅都是木製的。和後世公共汽車不同的是,這公共馬車采用了百姓們所熟知的板凳作為座椅,甚是貼近生活。這也是為何達官貴人不屑於坐公共馬車了,這樣在車廂釘緊的板凳,坐上去實在太掉身份。


    倒是陸承啟覺得,這樣的板凳類似於後世地鐵,突然找到了親切感。想起重生前每日坐地鐵上班的日子,似乎就在昨天,真讓人懷念那霧霾的天氣啊!


    陸承啟看了看車窗外藍色的天空,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心中微微一歎……(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順皇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依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依雨並收藏大順皇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