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解地問道:“這子貢和這件事有什麽幹係?”


    霍四一拍撫尺,放低了聲量,神秘兮兮地說道:“幹係可大了!這《大順民報》是朝廷的聲音,借助皇莊的事見諸於報,肯定想說點甚麽。你想啊,朝廷肯定不會無的放矢的,這裏麵定有文章……”


    一些人也聽進去了,一些人則無動於衷,追問道:“你這‘說三分’,惟恐天下不亂啊!我們倒想聽聽,這裏麵有什麽文章?”


    霍四搖頭晃腦地說道:“你們想啊,這‘品茗軒’秉性的是‘端木遺風’,所謂君子愛財,取之以道。朝廷放出這個來,豈不是在說現在有人愛財卻取之無道?”


    這番話猶如在平靜的湖泊裏丟下一塊巨石,瞬息間就激起了一大片水花。樊樓裏騷動起來了,所有人都震驚莫名,然後開始交頭接耳。能混到達官貴人這個階層的,都不傻。哪怕再掉進錢眼裏,這時候都該警醒了。


    可惜這世上,還是有很多不信邪的人,或者說他們心存僥幸:“‘說三分’,你這算是在危言聳聽吧?朝廷都沒有傳出風聲來,你怎麽這般篤定?要我說啊,你就是惟恐天下不亂!”


    霍四風輕雲淡,沒有一絲惱怒:“這位客官說得好啊,朝廷是沒有傳出風聲,這些都是小的揣測的。有道是天威難測,凡人怎能懂?不過依小的看,這聖上自登基以來,懲斃貪官,任用賢臣,減免稅賦,撥款治水,興修水利,鼓勵墾荒,平靖海內,外禦強敵,與民休息。你我今日有幸能在樊樓安心吃喝,多是托了聖上的福氣。這兩年來,新政伊始,商稅開征,這生意是好多了,做買賣的也多了起來。人一多,心就雜。拿咱長安城的酒樓來說,就有些酒樓不地道,在酒裏摻水。其實大家都是明眼人,這酒裏作假,一吃便知。有句話都傳開了,這酒一斤,水一斤,酒瓶又一斤。咱樊樓就不會了,真材實料,童叟無欺,諸位想必也對樊樓的聲譽有所耳聞。咱樊樓酒菜不算頂尖,和豐樓、和悅樓都比咱的好,可咱樊樓為何還是做得風生水起,靠的就是四個字,‘童叟無欺’!”


    “啪啪啪……”


    掌聲適時地響起了,眾人循著聲音一看,卻是一個大腹便便,一看就知道是養尊處優那種。


    “說得好!”這胖子一身綾羅綢緞,活像一尊彌勒佛自蓮台上下來了。


    “這人是誰?”有人開始竊竊私語了。


    “這你都不知道,樊樓東家啊,聽說是在朝中有關係,本朝太宗皇後的親家,也算是國戚了。嘿嘿,不然的話,這生意哪能做得那麽大?”


    “嘿,這連襟到了現在,可是八杆子都打不著了,還能做這麽大生意?”


    “這你就不懂了吧,人家不僅在朝中有關係,江湖上也有關係,靠山硬的很!”


    一說到“江湖”,一些食客就鼓噪起來了。莫說漢人無血性,其實在秦地,漢人還是個頂個的漢子。


    樊樓東家很欣賞霍四,簡直是人才。在這檔口,都忘不了給樊樓打廣告。其實霍四也不算抹黑對手,畢竟這酒裏摻水,大家也司空見慣了。長安城還好,畢竟天子腳下,萬一捅到京兆府衙門那裏,這酒樓聲名就狼藉了。其餘州府,隻要關係硬的,哪個不賺這個黑心錢?這也不怪他們,主要是大順釀酒業管得太嚴格了。這種製度,喚作榷酒,又叫榷酤。顧名思義,就是朝廷嚴格控製民間私釀自賣酒類,重者可判刑。當然,果酒除外。


    這酒怎麽能控製得了呢?


    原來這要釀酒,須得有酒曲。朝廷控製了酒曲,這酒自然就釀不了了。朝廷為何控製釀酒?眾所周知,這酒是糧食釀出來的,糧食賣不了幾個錢,可要是釀成酒,那價錢就貴多了。朝廷這是怕所有人都一窩蜂去釀酒,把糧食都搞沒了,難道要靠喝酒度日麽?便出台了這榷曲政策,嚴格限製釀酒的數量,怕的就是浪費糧食。這都和生產力有關,這時的糧食產量不高,人都養不活,哪裏有什麽餘糧去釀酒!所以酒少了,自然更貴。酒貴了,朝廷的稅收就多了。就算是現在有了商稅,這酒稅和商稅還是分開繳納的。


    商人重利,酒這麽貴,有什麽辦法賺些快錢嗎?歪腦筋一動,這酒是水狀的,摻水不就行了嗎?於是乎,一個人做了,跟風的就來了,一時間,大順境內,水酒真的就成了水酒。


    大順為了控製釀酒,在榷酒形式做了很大功夫,在全國通行的有官監酒務(酒庫)、特許酒戶和買撲坊場。朝廷在州、府一級設置釀賣酒曲、征收酒課的機關稱作都酒務,縣一級謂之酒務。酒務設有兩種性質的監官,一種是專掌酒榷的行政管理人員,監管釀酒生產過程,另一種是專督酒課的官吏,由他們負責征收酒稅。而買撲坊場的性質實則是一種包稅製,這裏的坊場指的是酒坊酒場。其方法是先由有資產作抵押能力的包稅人,與官府簽定一個契約。承包通常以三年為一期(當時稱作界),承包期間包稅人即獲得釀賣權,其他人不得插足,不過包稅人要按契約規定的酒課額,按期向官府交納酒稅,若不能如期交納,將受到罰款處置。包稅人經營坊場,因管理不善出現虧本或破產,則將其抵押的資產沒收充公。


    這酒稅也是最容易滋生**的,前兩年整飭官場,官監酒務就揪出十餘大魚,俱掉了腦袋。大順之前不是沒有商稅,而是壟斷性的商稅,做買賣的人少,量不多,這稅收自然也就上不來。


    言歸正傳,這霍四見東家來了,更是賣力地說道:“所以啊諸位,朝廷這是要出手了,要不想被殃及池魚,這些坑蒙拐騙之舉,還是趁早收手為好!”


    那樊樓東家笑眯眯地看著霍四,更像彌勒佛了。他似乎在看一件珍寶一樣,盯著霍四想:“這小子太對脾性了……”他知道今日這出戲一旦傳出去,估計樊樓的名聲,就徹底打響了!想到那滾滾的財源,這東家能不高興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順皇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依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依雨並收藏大順皇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