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崇光沒有爭辯什麽,笑了笑便離開了眾人的隊列,自顧自地走了。??? ? 火然?文 ?? ???.?r?a?n??e?n`剩下那些大臣,在長籲短歎,感慨好時日不長了。


    確實,自從小皇帝掌權以來,似乎與他們這些官員地主鄉紳有仇一樣,時不時就要打壓一棒子。現在輪到了那些和尚道士尼姑,還不知道什麽時候又輪到他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和尚道士也是地主那一類人,隻不過這些地主有點區別罷了。


    還有人不忿地說道:“陛下難道不知天下僧侶何其多,直逾二十萬之眾麽?若是清查度牒,這些僧侶道士沒了生計,做了賊寇那該怎麽辦?”


    有人揶揄道:“那你為何適才不向陛下進言?”


    “怕甚麽,此事肯定還得經過廷議,屆時我等力主反對便是了。”


    “就怕陛下不按常例來啊!”


    這並非他們胡謅,陸承啟不按套路出牌的事例多了去,他們也怕陸承啟一個“心血來潮”直接頒下聖旨,來個“生米煮成熟飯”。那時候他們也說不了什麽,畢竟他們剛剛都是默認此政策可行的。要是再出爾反爾,小皇帝會怎麽看他們?伴君如伴虎,一點都沒有錯啊!


    文彥博也不說話了,他憂心忡忡,若是小皇帝一意孤行,就是走到了群臣的對立麵。君臣如仇寇,將麵臨的是一場風暴,至於誰勝誰敗,都是大順的損失。要不就是群臣架空皇帝,要不就是皇帝徹底掌控朝堂。這兩種結果的任何一個,都是滅國亡朝的。而且這事觸碰到了官員的利益,豈能說退就退?


    “唉,這將如何是好?”


    文彥博滿腹心事,也不理會眾人,獨自離去了……


    廣南東路,英州城外,一行衣裳華貴之人乘著車馬,緩緩駛來。


    北地還是漫天風雪,南方已然春暖花開。一路行來,居然有點濕熱的感覺!


    “發祖少微貴潔軸,分金天廄屬珠璣。紫微太乙雙環抱,天馬貴人兩護依。福地原來葬福人,若非積善莫相係。山川神祗常看守,不易輕易現其形……”


    馬車裏,傳來一陣吟詩聲,隻是詩的內容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這不,當先騎馬那人就問道:“陳欽差,不知這詩是何意?”馬車的簾子掀開,露出了一個中年人的臉麵來。隻見這人氣態雍容,從容淡定,頗具高人風範。雖然樣子不是很好看,可這氣質,就領先絕大多數人了。要是他身披道袍的話,周遭的人都會認為他本身就是一個道士,而不是什麽欽差。


    這中年人緩緩地說道:“我是說這裏的風水好,隻是有點可惜……”


    那領頭的人一愣,旋即苦笑道:“陳欽差就不要說笑了,若是風水好,豈會是窮鄉僻野?”


    “時也命也運也,非是不能為,而是時機未到。此地發跡,須在二十載後。”


    聽得中年人信誓旦旦的詞句,這人也半信半疑。“你以為我是在騙你?實話告訴你罷,我雖為欽差,但本身是京城欽天監監正!”


    這中年人自然便是奉旨南下尋石頭的陳荀了,而領頭這人,則是英州的鄉紳,被英州州牧指定領著欽差轉一圈英州。這鄉紳巴不得能和長安的勳貴拉扯上關係,說不得日後就飛黃騰達了。但是這鄉紳不知道欽差來頭這麽大,居然是皇家禦用的風水師,連忙請教了起來:“敢問大師,這裏麵有甚麽講究?”


    陳荀搖頭晃腦地說道:“隻八個字,‘澄波吐瀾,巨穀如屏’!”


    這鄉紳茫然地搖了搖頭,緊接著放慢了馬速,討好地說道:“聽不懂,還是要請教大師!”


    陳荀見他態度良好,起碼比小皇帝好多了,被人奉承得飄飄然,拿捏作態道:“見你如此,便點化你一二。英州乃是沿江城鎮,麵臨北江,石山四繞,大山如屏障,周圍小山,峰嶺矗立,千峰萬嶽,蜿蜒不斷。遠處,湘江之水,九曲回環,飛流而下。群山環繞,一水穿梭而過,就構成了英州的風水形勢了。但凡山朝水聚,龍氣必鍾,必有結穴,這是天地造化,有穴鍾靈,又得外麵山山朝拱,使氣者不散,自然是風水寶地。所以龍穴結地,最忌諱山飛水走,這英州盡管有北江圍繞,但是山石光溜,留不住氣,水繞城而走,留不住財,屬於丁財兩失之局。”


    這鄉紳不淡定了:“大師,那你剛剛又說這裏風水好?都丁財兩失了,還能好到哪裏去?”


    他開始懷疑這個“陳大師”,是不是真的有水平了。


    “是不好,所以我說可惜了……”陳荀實話實說道,“若是我有時間,把此地風水調理一二,便能將此地風水調理過來,使得風調雨順,人丁興旺,財源滾滾。隻是可惜,我並沒有這麽多時間……”


    這鄉紳有點急了:“敢問大師,這要怎麽調理?”


    陳荀搖頭晃腦地說道:“這山明水秀的地方,可算得一方風景,卻未必是風水福址。隻有山朝水聚,才見祥和。關鍵還是一個聚字,財氣不聚,就算有龍,也是假龍,空有其形,根本沒有半點靈氣。若是我要出手調理英州之風水,須重新堪輿,選定朝向。再一個便是於荒山上造林種樹,築分水壩聚水留財,再把英州城徹底整改……唉,其中花費功夫太多,沒有個兩三年,如何能成?”


    鄉紳很是不解,問道:“這造林種樹、築分水壩聚水是何解?”


    陳荀解釋道:“風水者,不外乎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也。龍者何?山脈也。山脈何以龍為?蓋因龍妖嬌活潑,而山脈亦然。莫道高山方有龍,卻來平地失真蹤。平地龍從高脈發,高起星峰低落穴。高山既認星峰起,平地兩旁尋水勢。兩水夾處是真龍,枝葉周回中者是。地脈之行止起伏曰龍,龍者何?山之脈,土乃龍之肉,石乃龍之骨,草乃龍之毛。又言山主人丁水主財,山無毛發人不興,水無情則財外流。如此說來,可懂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順皇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依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依雨並收藏大順皇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