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承啟表麵看似很認同陳荀的話,但心中卻有些不以為然。火?然 ?文? ????.?r a n?en`長安的風水當然好,不然中國怎麽會有一半的皇朝定都在長安?至於後來為何衰敗了,也是和人為因素有關。關中生態環境的惡化不是一朝一夕之故,正史上唐末以來的戰亂毀滅了舉世聞名的長安城,也使往日富庶的關中地區變得千瘡百孔。隋唐兩代三百餘年,關中地區人口大量增加,黃土高原開發過度,森林急劇消失,天然植被大量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下降,水旱災害不斷出現,所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關中地區的生態環境。


    而在這個時空還能保存元氣,很大因素是長安城並未遭受戰亂。所以說戰亂是破壞一座城池的罪魁禍首,這話沒錯。莫說是這時,便是後世,經過了戰亂的城市,沒個幾十年,哪裏能恢複得了元氣?


    若是陸承啟了解風水的話,肯定不會認為風水是一種玄而又玄的東西了。說白了,風水和人是息息相關的,隻要是風水寶地,人住的肯定就開心,心情舒暢,少病少痛。風水平庸之地,雖無大害,也無大弊。至於凶地,就是不毛之地了,這地裏都不能產出作物,養不活人,人住的能過得好麽!


    那再看長安,這時候的長安,關中平原土地肥沃,膏土千裏,又有充足水源,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塊宜居的風水寶地。隻是曆朝曆代的百姓不注意保護水土,秦嶺北坡的森林和植被被破壞得很嚴重,幾百年下來後,水土流失了,風水寶地就不再了。從風水的角度來說,這是龍脈已經遷移,長安漸漸淪為了宜居之地,但並非風水寶地了。


    而從後世的長安也可以看出來,隨著氣候的變化,環繞長安的八水也逐漸幹涸,雖然仍不失為一塊宜居之地,其風水也已經大不如前。不僅是長安,便是西北,大多都沙漠化嚴重。若不是及時亡羊補牢,怕是以後甚麽塞上江南是看不到了。


    風水之術,你說他玄吧,確實很玄,因為很多現象解釋不通。但你說他很接近生活,也沒錯,風水是和人緊密相連的,改造風水也是為人服務的。很多事情,不是解釋不通他就不存在了,風水之術能傳承幾千年,確實有他的獨到之處。


    陸承啟聽陳荀神神叨叨了很久,聽了個似懂非懂,隻是聽出了他誇讚自己的話,說自己“顧全大局”,造林種樹,福蔭後代。陳荀還說,若是正常推衍,長安城早已經落敗了。就是這龍脈之“毛發”,硬生生把龍氣留在了長安。


    對於這種說辭,陸承啟自然是不信的,陳荀說得高興了,脫口而出道:“……陛下,據臣勘定,長安龍氣雖有殘餘,但已然很微薄了。若是想大順再延長四百年國祚,應當遷都洛陽……”


    陳荀這話一出口,便見陸承啟的臉色很是奇怪,才發現自己多嘴了。


    “陳卿啊,你說說看,為何要遷都洛陽?”


    陸承啟自然不會說出,他所知道的曆史,洛陽是唐朝的東都,便是宋太祖趙匡胤也想遷都洛陽,但群臣反對,最後也隻能作罷。這洛陽的風水,真的這麽好嗎?在陸承啟看來,洛陽除了比汴梁多幾座山,其餘條件連汴梁都比不上。


    陳荀小心翼翼地說道:“山為實氣,水為虛氣。山高而宏偉可界水,水深而寬闊乃聚氣。東漢張衡曾言:‘舉九州之勢而建王都,遠而望之,若擒朱霞而躍天文;近而察之,若仰山而戴垂雲’,其‘九州之勢’,即囊括青龍騰、白虎躍、朱雀舞、玄武動而聚集勃勃生氣的大勢,正因為“九州之勢”在洛陽集聚王氣濃鬱。洛陽南望三塗,北望嶽鄙,顧詹有河,粵詹洛邑。洛陽龍脈,發自中嶽嵩山,過峽石而北,變作岡龍,入首後分一枝結北邙山托於後。山雖不高,蜿蜒而長,頓起首陽山。遠映下首,於鞏縣而止於黃河之中。嵩山抽中幹,起皇陵。山分出一枝至黑石關,為水口。中擴為堂局,而四山緊拱,前峰秀峙。伊、洛、瀍澗匯於前,此為龍之右界水;稠桑、弘農、好陽諸澗乃左界水,流入黃河,繞於北邙之後。洛河悠揚,至鞏縣而與黃河合,實乃聚集華夏一脈之氣運所在也。”


    陸承啟搖了搖頭,說道:“若此看來,欲稱王稱帝之地,必然要從地理、軍事和經濟以及交通等方麵加以考慮矣。洛陽有何勝處,可勝此重任?”


    陳荀對曰:“回稟陛下,洛陽位居‘天下之中’,八方輻湊。它北臨邙山,南係洛水,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它有群山環繞,東據虎牢關,西控函穀關,北通幽燕,南對伊闕。人稱‘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風水之法,得水為上’,洛陽城處於群山和多條河流環抱之中,洛陽四周有九條山脈朝拱(嵩山、熊耳、鹿蹄、崤山、秦嶺、陽華、邙山、首陽、緱山)。九道河流環繞(黃河、伊河、洛河、廛河、澗河、穀河、甘河、薑河、儒河),形勢甲於天下。其氣候溫和,土質肥沃,物產豐富。洛陽又是曆代兵家必爭之地,豈非泛泛?”


    陸承啟聞言微歎,他早就知道長安的下場,就算是責令砍伐樹木要種回來,也擋不住節節攀升的人口。現如今長安城內少說也有一百五十萬人口,依附長安生活的,能輻射到周圍的,起碼超過兩百萬人。兩百萬人,就算是後世,也是個大都市了。這麽多人口集中在一起,資源的消耗肯定很厲害。對比一下後世的北平就知道了,要不是全國資源供應著,以北平的環境,估計人們早就離開了。


    洛陽是好,但陸承啟沒有遷都的本錢啊!遷都一般都是開國皇帝,才能有這個魄力,立朝不久,根基還沒打穩才能沒有那麽大的阻力。就算是宋太祖趙匡胤,不也失敗了嗎!明成祖能成功遷都北京,那很大程度上是生米煮成熟飯的,就是原先的都城金陵,不也留了套朝廷班子?也正是這套班子,才有南明幾十年的江山。


    遷都的願望是好的,但陸承啟現在是有心無力。聽著陳荀說著風水大格局,陸承啟對於中原的山川水流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怪不得說風水師是頂尖的地理先生,真正的踏破鐵鞋,遊遍大好河山!


    陸承啟憧憬了一番洛陽牡丹奇開的盛景,最後才歎了歎息,說道:“陳卿說得遠了,朕隻想求個子翤罷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順皇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依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依雨並收藏大順皇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