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書·鄭璞傳》


    鄭璞字子瑾,廣漢什邡人也。


    長七尺五寸,容貌殊美,做字書《千字文》,士民皆呼為桑園鄭郎。


    ........


    ...........


    紹武五年。


    九月,魏延攻殺逆魏司馬懿,複舊都長安;葛公薨於成都惠陵,昭武帝素服發喪,依葛公遺言召璞歸成都計議遷都事宜。


    冬十月,璞至。


    時昭武帝停葛公棺,欲扶關中葬,璞聞諫曰:“丞相自知壽元無多,猶抱病歸謁先帝惠陵,何也?蓋因欲與先帝複遇九幽也!璞竊以為,可先葬於惠陵,待關中安穩、國力強盛,複遷先帝惠陵與丞相入關中。”


    昭武帝省,從之,葬葛公於惠陵,喪葬威儀如依霍光故事。


    十一月,昭武帝召璞與向朗、蔣琬、董允、陳祇等議遷都事宜。


    璞以長安甫複、關中甫複,士庶未安,諫言昭武帝北巡勞軍,待長安宮宇複繕、關中各郡逆魏餘孽肅清再召皇後諸皇子及百官入長安,祭天地告高皇帝廟遷都。


    向朗、蔣琬等人皆附議,昭武帝稱善。


    紹武六年,昭武帝乃引羽林新軍入關中,饗將士,郊祀高皇帝以配天,宗祀昭烈帝於明堂以配上帝;入長安,錄北伐諸將士功勞封賞,拜璞前將軍,增戶八百,領司隸校尉撫關中。


    璞領職,以承大亂之後,民人分散,土業無主,皆為公田,宜及此時複之,勤勸農桑,令行禁止。別設勸農使二人,各領客五百夫,興水利,於道次耕種菽粟,以給人牛之費,問民所疾苦,貧者振貸之,是以士庶誠悅,關中靖安。


    是時逆魏曹叡因失關中心憂,病篤留鄴城,政事兵務皆委於下臣。或有言於昭武帝,雲可興兵向潼關,複雒陽。


    昭武帝問策左右,多有附者。


    璞聞,乃與魏延、吳班、薑維、向寵及費禕聯上書,以關中殘破、將士苦行伍多年,放兵戶、屯田丁歸農籍,以實三輔。


    帝知璞意,又思葛公遺言予百姓休養生息,不複有興兵之念。


    紹武七年,黃崇自河套亡歸,言拓跋鮮卑與南匈奴劉豹見漢室複關中,恐漢軍來討,故相約附逆魏。【劉豹嚐助魏殺張包,璞切齒,遂召拓跋部歸漠南,遣崇入拓跋力微軍中籌畫,以誅劉豹、亂逆魏河套之政。】


    群臣以漠南地遠,南匈奴與鮮卑皆式微,伐之無益。


    璞駁之,言漠南不安,關中難安,此時不伐之,恐日後關北四郡皆為胡虜所禍。昭武帝從之。紹武八年,拜趙廣為征北將軍、馬謖為護軍,劉忠為討虜將軍,督驍騎營與西涼鐵騎,征河西勇士、募安定、北地、西河與上郡良家子合兩萬步騎討之。


    七月至朔方,得鄧忠內應,八月即斬南匈奴劉豹首,盡俘其眾。【忠,魏將鄧艾之子也,艾貪功兵敗身死,魏論罪徙艾妻兒遼東,唯忠得脫。忠欲救母活家小,孤身投璞,璞乃遣入南匈奴劉豹部為間。】


    拓跋鮮卑震怖,徙入定襄郡避之。


    廣督兵入五原郡,與魏將田豫戰與雲中。


    魏複牽弘為遊擊將軍,征烏桓突騎、發雁門、代郡、上穀郡兵星夜馳援;廣兵寡,糧秣難久持,遂罷兵屯田。


    紹武九年,十一月,未央諸宮殿成,遂遷都,改元複炎。


    複炎二年,魏曹叡遷都鄴城,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吳孫權子亮,約為兄弟之邦。


    三月,左將軍關興上表,言南陽郡可征。


    紹武帝以後將軍王平困武關、大司馬魏延督兵三萬入東三郡困南陽,關興圍樊城,陳到耀兵於西陵,薑維督兵萬餘臨潼關,璞領兵兩萬出河東。


    魏遣秦朗、吳將朱然並援南陽,夏侯霸援潼關,夏侯獻援河東。


    時魏雍州刺史陳泰與夏侯獻陳兵蒲阪津,鹿角十重,高壘深溝,築城十餘裏,避而不戰;別遣王頎戍守禹門津。


    璞攻蒲阪十餘日,不能渡。


    遂令部將攜大纛東去,羊與薑維合兵攻風陵渡,自督精兵五千,星夜北上,由采桑津入河東,襲破王頎部,奪禹門津,拔皮氏、汾陰、冀亭等縣百姓兩千餘戶。


    陳泰留夏侯獻守蒲阪,自引萬餘人北上,依稷山亭而守。


    璞引兵屯禹門津,不與之戰,陰遣人往並州說南匈奴各部落。


    六月,宛城糧將盡。


    秦朗引兵與魏延戰於城外,凡七戰,弗能救,罷歸,宛城遂破;魏延入城,分兵益關興破樊城,別遣句扶破武關。


    南陽既複,遂詔薑維與璞罷兵。【蜀記曰:時陳到病故,璞亦染疾臥榻,難署事,軍務皆由弟子傅僉代之,昭武帝聞,恐有失,遂詔璞罷兵。】


    璞留傅僉戍禹門,自歸長安。


    十月,並州離石、介休縣南匈奴部落遣使至,願複歸漢室,求發兵。


    昭武帝問璞,璞以魏失南陽,必增兵河東,非發大兵不可入並州。帝遂罷,賜南匈奴各部以璽綬、寶劍、玉玦等嘉其心。


    複炎四年。


    五月,逆魏曹叡喪,曹芳即位,璞與大司馬魏延上表請兵,未發,延薨,帝以為不詳,乃罷。


    是年大將軍鄧芝亦薨。


    複炎六年。


    璞以關中靖安,歲無征伐,上表請遷昭烈帝惠陵及葛公入關中,帝從之。


    複炎七年,車騎將軍馬忠病故,其時軍功以璞為最,帝欲以璞為大司馬,璞固辭不受。改授大將軍,仍不受,辭曰:“臣年四十有八,不乏戎服之日;雒陽與鄴城皆未破,逆魏仍存,不乏積累功勳之時。今無功而居位,於朝廷禮法不諳,亦非臣所願也。”


    帝知璞性剛,乃止,複問伐魏之事。


    璞以為可行,曰;“複雒陽,先破河東。”


    帝稱善,以璞為中都護,督薑維、王平、句扶、柳隱、傅僉、蔣舒、黃崇七軍走禹門津入河東。


    魏聞,遣秦朗將步騎六萬來援。


    璞將兵臨稷山亭,分四千兵以王平戍董亭,秦朗避而不出。


    魏將蒲忠、王經屯桑泉城,欺王平兵少,將兵襲之。王平帥厲將士出戰,大破之,甲首八百餘,由是魏兵皆不複言戰。


    相持月餘,天已寒,璞尋戰無果,乃自守皮氏,遣薑維督句扶等人北上先取並州諸郡縣。


    魏並州刺史諸葛誕告急於秦朗。


    朗疑此乃璞誘己兵出之計,亦不敢多分兵,唯遣文欽將萬餘人北上援之。


    與句扶道遇於臨汾城外,大戰數時辰,不分勝負。


    薑維引兵至,文欽乃退兵保絳邑。維圍臨汾,別遣柳隱、傅僉、蔣舒北上,拔平陽。


    此時諸葛誕督兵入河東,乃入楊縣而守。


    隱驅兵困之。


    誕見秦朗弗能救,又以兵寡難久守,乃令部將蔣班詐降,約舉火為號內應趁夜開東城門迎漢軍入。


    柳隱知其詐,允之。


    以兵付傅僉走西門,自多樹旌旗,將兵千人臨東門。


    入夜,蔣班舉火,隱以鼓角應之,兵不動,如此數次,諸葛誕以為謀泄,遂止。魏軍士卒操戈旦夜未眠,人人疲憊,會僉自西門襲之,弗能擋。


    遂拔楊縣。


    蔣班斷後而死,誕亡奔歸並州。


    傅僉不舍,急掩之。


    至介休,南匈奴部落將兵伏諸葛誕,殺誕將焦彝,迎僉入。薑維得聞,以柳隱督蔣舒屯介休,遣傅僉入離石令南匈奴易幟。


    複炎八年。


    三月,薑維拔臨汾,往困絳邑,文欽焚城走,退守鐵刹關(鐵嶺關)。


    維往顧,見關隘險峻、急切難下,乃作書傳璞言士卒疲憊、糧道過長,不利於戰,璞省,修表昭武帝求罷兵屯田。


    帝允之。


    璞留柳隱、傅僉、蔣舒屬薑維屯臨汾,分王平戍禹門津,自將句扶、黃崇歸關中,屯左馮翊臨晉。


    複炎九年。


    六月,璞染疾,日漸篤。


    昭武帝聞,晝為減膳,夜為不寐,中使醫藥口食之物,相望於道。


    八月,璞臥榻不起,帝乃遣羽林護璞歸長安養之。


    魏細作聞,傳表於鄴城曹芳,曹芳以漢軍不複患河東,遂減秦朗兵,秦朗累表不可,曹芳不省,詔令紛至,遂減兵。【魏略曰:秦朗所督六萬眾,皆取河北之丁,河北士庶由是忿焉。或雲於曹芳,河北叛亂將起,芳懼,遂詔朗減兵,以平眾怨。】


    璞知魏軍減,乃私謂昭武帝可取河東矣。


    帝曰:“卿病,豈可複勞行伍邪?”


    璞出虎符,請以薑維代,曰:“此時弗取,恐日後不複有時也。伯約乃涼州上士,臨陣決機勝於我,昔丞相亦不吝讚之,陛下何疑也!”


    帝遂之。


    薑維受虎符,孤身歸臨晉,督兵下蒲阪津,與王平會兵於解縣,敗秦朗於安邑,掩兵追斬文欽於壺丘亭,盡據河東郡。【魏略曰:朗自奉詔減兵後,以己必敗,做書信歸家囑諸子後事。及蒲阪被破,蒲忠與王經皆以安邑不可守,勸朗棄郡歸河北。朗喟然發歎,曰:“隴右失,退關中,關中失,退河東,今複失河東,猶言可退,我不欲見鄴城亦退也!”遂據城而守,城破死,時人皆哀之。】


    河東既下,昭武帝令有司錄將士功,欲授璞大司馬。


    璞辭曰:“乃伯約之功耳,臣受之有愧。”


    帝笑,以表字喚之,“子瑾何故畏職如虎邪?”


    乃遷薑維為衛將軍,以璞籌畫之功,拜為驃騎將軍。


    複炎十年。


    五月,吳以漢兵將多在北,遂遣聶友、虞忠為將,領兵兩萬寇交趾;遷諸葛恪為征北將軍督朱異、朱(施)績陳兵襄陽,邀魏並寇南陽。


    帝常忿吳反複,欲發大兵討之。


    璞諫曰:“賊吳宵小之輩耳,見利而忘義,雖與逆魏盟,然不能齊心也。可增安國兵,扼守城池不與之戰,彼必與魏推諉,皆不願死力,不日可退也。”


    帝猶意難平。


    璞複諫曰:“雒陽未複,若用兵於荊州,魏必興兵。而若用兵雒陽,南陽可當吳。先雒陽而後荊州,乃上策也。且此番以逸待勞,必可得追擊之利也!”


    帝省,拜關興為前將軍、領荊州牧,持節,遣傅僉引兵萬餘入宛城;拜霍弋征南將軍、領交州牧,持節,督爨穀、沉幽、魏容、李逷取交州;拜州泰為右將軍,督兵臨西陵,牽製吳兵力。


    六月,興留傅僉據宛城禦魏,自引兵入樊城卻吳。


    諸葛恪將兵困城,以舟船載拋車、床弩而攻,月餘不克,乃遣使催魏兵南下兵力攻之。


    魏將王基以河東之失兵將寡少,困宛城已盡力,不從。


    恪遂不複攻,唯困之。


    八月,吳將聶友、虞忠攻交趾郡不克,罷兵歸。


    霍弋遣沉幽走牂柯水道入鬱林郡,自將兵浮海入合浦郡,與虞忠戰於朱盧,殺之。


    十一月,兩軍會於布山縣,旬日破之。


    臨蒼梧郡,皆披靡。


    弋乃分兵魏容遣北上扼臨賀,留爨穀鎮蒼梧,以沉幽為先驅,攻入南海郡,困聶友於番禺。


    吳主詔恪罷兵,使救交州。


    未發,番禺城破,聶友突圍歸,遂罷。


    吳兵退,魏兵亦退。


    璞因諫昭武帝曰,“吳兵勞頓,必不複來;魏無功而返,兵將無鬥誌,可取雒陽矣。”


    帝召重臣共議,皆附言,遂發兵。


    複炎十一年,三月。


    帝璞拜大都督,假黃鉞,總領內外諸軍討魏。


    璞以薑維為別督,督王平、柳隱等部出軹關陘入河內,走孟津入雒陽;自將兵出武關,督句扶、傅僉北上廣成關。


    魏以陳泰與夏侯獻守河內,留司馬師鎮雒陽,遣王基與夏侯玄督兗、豫州諸軍遏製鄭璞,別遣使入吳求救。


    吳出兵二萬,被關興遏於樊城,裹足不前。


    五月,薑維破魏將王經於波縣。


    陳泰移屯河陽,欲兵半渡擊之;留夏侯獻原鄉,欲斷維糧道。


    維數邀戰,魏軍不出,相持不下。


    鄭璞星夜行軍,先於魏軍至廣成關,晝夜強攻。


    王基與夏侯玄至,恐關隘有失,由是複督兵進,璞乃返軍與之戰,大破之,基等敗走。


    複還攻廣成關。


    六月,拔。


    驅兵北上,自將兵臨尹闕關,遣傅僉別攻大穀關,十月皆拔之。


    司馬師堅壁清野、死守城池。


    時王基與夏侯玄收攏敗兵從虎牢關入,屯偃師;時夏侯霸戍守弘農郡,聞璞兵臨雒陽城下,乃引兵入雒屯穀城。


    十一月,璞至雒陽城下,不困城。


    引兵北上奪孟津、小平津,分兵渡河與薑維大破陳泰。


    複炎十二年。


    二月,逼退夏侯獻,盡據河內郡。


    璞留王平萬餘人守孟津,傅僉五千人戍小平津,藏薑維部於波縣,自引兵入冀州魏郡,多布旌旗、大作鼓吹,至朝歌望鄴城。


    由是鄴城震怖,急招各地兵馬勤王。


    魏主以司馬師部留雒,令王基、夏侯霸、夏侯玄等部歸河北救鄴城。【魏略曰:基等人奉詔離去,司馬師掩麵而歎,曰:“何其愚哉!雒存,則鄴不可破,此必疤璞聲東擊西之計也!恨廟堂諸公盡庸碌,無一人識破,竟被疤璞玩弄於掌中!雒不可守矣!鄴亦必失矣!”】


    五月,璞見魏將基等皆至鄴,乃傳書薑維。


    薑維遂渡河入雒,臨城。


    城內兵寡,將士因魏主久居鄴城,人無戰心,司馬師以不可守,引兵突圍走虎牢關。


    師既走,雒陽各縣及弘農傳檄而定。


    七月,維遣王平攻虎牢,自引兵赴魏郡鄴城與璞合兵。


    八月,至。


    璞以虎符予之,令維督各部北上攻鄴,自屯朝歌護大軍糧道。【蜀記曰:璞入雒後複染病,令左右不可外傳,至朝歌已臥榻不起,故盡付兵於薑維。】


    昭武帝知璞軍臨鄴,大喜,乃盡發隴右、漢中、關中之兵益之,欲虜魏主曹芳、滅魏。


    十一月,薑維破夏侯霸營。


    複炎十三年。


    二月,破王基營,五月,複破夏侯獻營。


    魏君臣皆怖懼,曹芳分宗室封於冀幽各郡、封各督將為郡公,戍之,用王肅策奔譙。


    鄴城遂破於八月。


    報傳至朝歌,璞歎曰:“無憾矣。”


    是夜,薨,年五十四。【蜀記曰:璞清身奉公,賞罰明斷,善恤卒伍,督兵三十餘年賞賜盡與士卒,及薨,舉軍慟哭。】


    昭武帝聞,出百裏迎棺,涕零不止。


    追贈大司馬。【世語曰:薑維盡複冀州,朝臣皆議維功當居大司馬,昭武帝聞,掩麵泣曰:“恨璞未居大司馬也!”此後季漢不複設大司馬職,得位者皆追贈。】


    諡曰景武。


    葬廣漢什邡湔江畔,帝遣皇子入蜀祀以太牢。【蜀記曰:璞遺書歸葬桑梓什邡,紹武帝不弗其願,乃取璞配劍、竹笛封存。及帝崩,遺命以璞劍、笛立衣冠塚陪陵。】


    子倫嗣。


    倫,字敬序,皇後之妹張氏所出。


    少小頑劣,及遷都長安,上為璞起府邸,由是張氏常攜倫入宮中。


    昭武帝尤愛之,遣與皇子同學書,稍長,為郎,出則驂乘,入侍左右,嚐謂曰:“倫猶我兒也。”


    倫遂驕橫,不謹,與皇孫爭,毆之。【蜀記曰:倫所毆之皇孫即昭文帝也。】


    璞聞,怒,以劍鞘折其腿,曰:“仍不端,我必金日磾也!”上聞之,責璞過,璞對曰:“不欲寬一子而令宗族覆滅也!”【蜀記曰:倫自此行走需拄杖。】


    上遂止。


    張氏知璞性剛,懼,遣倫歸廣漢什邡。


    倫歸,潛心習經傳,複設蒙學,五年不出桑園。


    舉孝廉,州舉茂才,辟公府,皆不應;帝召倫歸長安,許公主,倫請母辭曰,“身殘之人,豈可尚天家之女。”


    上意固,遂婚。


    倫喜律令,授禦史,以廉稱;遷黃門侍郎,敢直諫,麵折大臣於朝,紹武帝嘉焉。出冀縣令,遷巴西、蜀郡太守,所在皆政化大行,百姓稱之。


    會璞薨,守喪。


    孝滿,授法曹掾,稍遷為廷尉。


    紹武帝侍宦犯法,倫依法錄之,帝遣人寬曰,“久侍有勞,可免一死。”


    倫不聽,依律殺之。


    帝怒,責曰:“君父之言,猶不從邪!”


    倫對曰:“國法不可廢。猶記昔丞相執國,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帝釋然,讚曰:“汝有璞風也!”


    是時,關中功勳貴戚之家尤多,常有不法之事,郡縣不能禁。


    帝乃以倫為司隸校尉,謂諸功臣曰:“當防鄭倫!朕侍從犯法猶不能活,必不私諸卿也。”


    倫在職七年,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彈邪繩枉,斬伐不避權貴,由是關中風化肅然,士庶皆安。


    司徒有缺,倫為眾議所歸。


    倫歎曰:“三公論道之官,無其人則缺,豈可以身殘之人忝之哉!”


    固辭不受。


    昭武帝命倫以長史行司徒府事,不設公。


    昭襄帝即位,複欲倫為司徒,仍不受,遂以倫錄尚書事。


    翌年,昭文帝即位,私召倫曰:“卿不居司徒,當追昔毆朕之罪!”倫俯拜口稱願死,帝歎,不複強之。


    六十三,喪。


    葬昭武帝陵,追贈司徒,諡曰威侯,子章嗣。【臣鬆之桉:璞父子皆葬帝陵,古今唯此殊也。】


    璞少子休,字敬異。


    容貌肖外祖,身長八尺,極雄壯。


    年十五,入宮為郎,皇後見而掩麵,涕曰:“見休,思先父與大兄也。”


    昭武帝問其誌,休答曰:“好為將。”帝以璞功績勉之,休複曰:“大人在外,功可得,休在內,功弗可立。”


    帝壯之,授假司馬職,遣入關興軍中。


    關興見之心喜,修書與璞約為兒女姻親,年二十,為校尉。


    隨薑維入河內,力戰有功,遷騎都尉,會璞薨,扶棺歸長安,昭武帝執休手曰:“璞不壽,卿當繼耳!”


    孝滿,轉偏將軍,隨薑維平冀州,後隨趙廣破幽州。


    休鷙猛壯烈,勇略冠軍,有璞籌畫之能,兵鋒所向,無不破者,累功拜為平北將軍。


    時昭武帝年歲高,而魏吳猶存,欲擢休位為後計,乃遣休將兵兩萬取遼東。【蜀記曰:紹武帝本授休四萬兵,休回曰:“幽冀皆複,遼東塚中骨耳,臣隻需兵兩萬,必可蕩平餘孽!”帝嘉之,遣使奉醴醪至幽州為休壯行。】


    兵發,一歲討平歸長安,屯黎陽。


    時關興、傅僉征荊北,吳求魏援,魏以司馬師將兵臨宛城、夏侯獻與武陔將兵臨白馬。帝本以薑維都督各將卻敵,維已染疾難行,遂以休代之。


    魏軍至,數以輕兵挑之,休不戰,三月不出。


    夏侯獻與武陔以為怯,欲南下與司馬師並力救吳,未發,休自將五千騎在前,以部將引步在後掩來,大破之,遂占濮陽。


    司馬師將兵回救,與休相峙於濮水離狐。


    吳無有救兵,關興遂破襄陽,傅僉破江夏入石陽城,合兵困江陵。


    時暴雨經月,山洪肆虐,昭武帝詔興罷兵。


    休以功遷後將軍。


    會薑維病愈,求將兵譙滅魏,帝壯行。


    維拔陳留,軍至吾己,休為偏師,督句安、張微、羅尚北上拔泰山,盡複青州。


    吳見魏覆滅在即,遂假道援青州陰襲壽春、下邳,盡奪淮泗之地。魏主曹芳知天命在漢,又忿吳背盟,遂輿櫬自縛奉表降。


    魏滅。


    未幾,薑維薨,帝以休為前將軍、征東都護,持節督青、兗、豫州兵事。


    吳大司馬諸葛恪剛愎自用,獨攬大權,行舉跋扈,吳宗室及世家宿將皆不服。會司空諸葛喬薨,子攀作書發喪於江東,吳將孫峻黨謀誣恪欲奔漢,假太後詔兵變冤殺,夷三族。


    休聞,以吳生變,上表請兵。


    表至長安,未決,昭武帝崩,遂罷。


    昭襄帝即位,休複修表,帝欲發兵,政令未發,崩。待昭文帝立,廟堂以一歲兩帝崩,不複有興兵之議。


    會吳孫峻喪,孫綝代之。


    綝專權亂政,嗜好殺戮,任用私人侵吞財產。


    吳主欲除之,未發,綝絕,遂行廢立之事,由是江東大亂,多有畏連坐者亡奔入漢。


    休複上表請兵伐吳,時車騎將軍傅僉亦修表至,昭文帝由是興兵。以大將軍霍弋出武關,總督各將,傅僉伐荊州,右將軍爨穀、征南將軍魏容出交州,休出淮南。


    休遣句安、張微攻下邳、廣陵,自引兵臨壽春。


    吳將全端閉門守,西門守將聶齊因妻族有親友坐諸葛恪事枉死,開城門因漢軍入,端被迫降服。休以合肥守將乃端從子全儀,表端為綏南將軍為前驅,合肥遂降。時吳將張悌、孫震救兵至,休與之戰於版橋,盡殺之,遂渡大江臨建業。


    傅僉繼關興鎮荊襄以來建水師、多造舟艦,值霍弋兵至襄陽,乃請弋圍江陵,自率水師出江夏順流至江東,與休合兵困建業。


    吳君臣震怖。


    殿前計議,綝欲發城內男丁皆上城守,群臣忿其誤國,毆死於殿前,後開城降。


    吳滅。【蜀記曰:昭文帝聞休與傅僉破建業,喜逐顏開,拊掌讚曰:“此謂活璞破魏,死璞滅吳乎!”】


    休還長安,拜為衛將軍,未幾,遷驃騎大將軍。


    會漠北胡虜南下,朔方、五原、雲中等郡縣不能守,上表求兵。【臣鬆之桉:河套本以趙廣鎮,後廣複並幽二州,兵將多隨征,故河套諸郡兵力寡也。】


    時休與昭文帝田獵於上林苑,與聞,遂請出鎮河套。


    昭文帝撫其背,呼休小字曰:“無咎,太子妃將產,何為區區胡虜出邪?”【蜀記曰:休幼女時為太子妃。】休答曰:“昔昭武帝謂臣當續父之後,臣父馬革裹屍,故臣不欲老死床第也。”


    帝欷歔,遂以休將五千騎出。


    至,擊寇保境安民。


    休以胡虜居無定所、不羞遁走,難滅,乃令將士畜養牛羊食酪。


    三年,引八千騎驅牛羊十餘萬出雞鹿塞,逐水草遷徙而戰,輾轉漠北數千裏,攻破胡虜部落近百,威震北疆,遠近臣服。


    薨於歸途,年六十一。


    葬昭文帝陵,追贈大司馬,諡曰靖武,子策嗣。


    讚曰:漢室飄搖,忠義用命。璞隨葛公扶炎漢之將傾,倫矯矯剛直載德、休討奸凶安社稷,誼存君親,聲施後世,慶流苗裔,何其盛也!


    -------------------------------------------------------------------------------


    本書至此終了,感謝大家一路支持與陪伴。


    江湖路遠,有緣再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茶漸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茶漸濃並收藏蜀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