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謹隨著那媽媽去了旁邊的偏廳,裏頭榮親王妃本是坐著的,見到她進來,立時站起了身。
鍾文謹眉頭幾不可見的皺了一下,禮下於人,必有所求,一個是超品親王妃,一個是三品誥命夫人,且這三品誥命夫人還因為她才剛進門崔九懷尚未來得及替她請封,兩人身份差距懸殊,榮親王妃這般做派,隻怕那小丫頭背後的主子與她,或者與榮親王府脫不開關係。
鍾文謹哪敢拿喬,規矩的行了禮,在榮親王妃開口請她坐下後這才落座,笑問道:“王妃叫我過來,可是審問出結果了?”
“是。”榮親王妃頷首,臉上呈現赧然之色,靜默了片刻後,這才頗不好意思的說道:“那小丫頭說是受了鄭六奶奶的指使,我也問過鄭六奶奶了,她供認不諱。”
鄭六奶奶?乍聽到這個代號,鍾文謹腦子有點蒙,一時間竟想不起這人是誰來,或者說,幹脆就是前主從未謀麵過的?
榮親王妃似是瞧出了鍾文謹的困惑,主動解釋道:“鄭六奶奶姓張,在娘家時行二,她姐姐就是你們二爺前頭那位。”
解釋的實在有夠詳細的,其實大可不必如此,隻提一句那人姓張便足矣,因為早前鍾文謹心裏的懷疑對象也正是這位小張氏。
而榮親王妃也姓鄭,小張氏嫁的恰恰就是榮親王妃的娘家侄兒。
鍾文謹麵色不變,掩唇笑道:“這可真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了。”
榮親王妃臉上尷尬的不行,一是小張氏乃她娘家侄媳婦,更關鍵的是因小張氏極會奉承自個,恰好太妃生辰缺幫手,她便讓小張氏搭了把手,不然便是小張氏想尋崔二奶奶的晦氣,也不可能在堂堂榮親王府內成事。
不得不承認,小張氏計策十分巧妙,利用幫自個籌備壽宴的機會弄到王府丫鬟的衣裳,讓她陪房悄悄買來的不曾在人前露過臉的小丫頭換上,趁著崔二奶奶飲茶時撞她一下,讓崔二奶奶摔碎茶碗,然後一溜煙的跑出王府,到時即便崔二奶奶嚷出來,查遍整個榮親王府也尋不到人。如此一來,崔二奶奶不僅在太妃壽辰時摔了茶碗衝了太妃的福氣,還將髒水潑到王府下人頭上,暗喻自個管家不嚴,一舉得罪榮親王府兩位女主子,不說往後別想再有出門交際的機會,就是在永定侯府內怕也沒有好日子過了。
然而,千算萬算,卻沒算到崔二奶奶的丫鬟會那樣伶俐,小丫頭撞了人,連花廳都沒跑出去就給她逮住了。
榮親王妃從前雖未見過崔二奶奶,但對崔二奶奶的好名聲卻也有所耳聞,她也是世家大族出來的,又豈會不明白其中的貓膩?這個崔二奶奶,看著是個溫婉和氣好性兒的,內裏還不知怎樣藏刀呢,崔九懷又是皇上跟前的紅人,此事若不能妥善解決,隻怕鄭家要被禦史參。
至於怎樣處置小張氏,因自個娘家人還未到,榮親王妃不好擅自決斷,但在此之前,得先套好詞兒,安撫好眾賓客,一來可以洗清崔二奶奶的嫌疑,二來也免得被小張氏帶累了鄭家的名聲。
雖是如此打算的,但自打嫁入榮親王府後,除了宮裏那幾位,誰見了自個不點頭哈腰極盡奉承之能事,便是有事兒要請人辦,也不過語氣略和藹些的吩咐下去罷了,何曾有這般難張口的時候過?
榮親王妃躊躇了好一會子,才道:“你且放心,此事待我與鄭家的人商議過後,必給你個交代。”
鍾文謹笑道:“誰人不知王妃最是個公允的?有王妃替我做主,我再沒什麽不放心的。”
隻是她也知道,無論小張氏的娘家張家還是她的婆家鄭家,都是枝繁葉茂的大家族,不說都與永定侯府是姻親,就是與自個娘家武寧伯府也是有所瓜連的,為了顏麵上好看,便是要處置小張氏,也隻會私底下進行,是不可能擺到台麵上來的。
榮親王妃身居高位多年,這樣帶了請求的話怕是不好說出口,橫豎結果都一樣,自個又何不賣個好與她?於是鍾文謹主動道:“此事怕不好直說,王妃且隨便想個說辭先混過去吧,到底太妃壽宴要緊,旁的事兒過後再理會不遲。”
榮親王妃知道這崔二奶奶不簡單,卻不想竟這樣通透,讓她舒口氣的同時又十分感動,隻是時間緊迫,也顧不得說什麽客套話,隻將手覆蓋到對方的手上,在其手背上拍了拍,表示了然於心,然後說道:“就說那小丫頭是以前因犯事被王府趕出去的一個婆子的孫女,那婆子記恨王府不講情麵,派了她孫女來搗亂太妃壽宴,偏崔二奶奶你倒黴,頭一個便中了招……”
鍾文謹嘴角抽了抽,雖說自個的確說過讓她隨便想個說辭混過去,可她想的這理由也實在是夠隨便的,真的能混過去?
不過鍾文謹也想不出更好的說辭,隻得違心的恭維道:“王妃英明!”
榮親王妃自然曉得這說辭十分虛假,然而哪又如何呢,隻要崔二奶奶本人無異議,還有人敢跳出來質疑不成?
.
榮親王妃與鍾文謹返回花廳,待鍾文謹歸座後,榮親王妃將先前定好的說辭給拋了出來。
一瞬間的寂靜後,榮親王妃的擁躉們紛紛附和。
“竟有這樣的刁奴,實在可惡至極,王妃當初就不該心軟放她出府,合該送去大理寺讓崔青天按律處置了。”
“刁奴背主,沒把她打死就是王府仁慈了,竟還想著報複,忒可恨!”
“我就說嘛,崔二奶奶那樣的好人兒,怎可能毛躁的連茶碗都摔了?我方才還與我兒媳婦說,其中必是有緣故的,瞧瞧,可不就被我說中了,原來她是被陷害的。”
七嘴八舌的,那叫一個熱鬧,向來對鍾文謹青眼有加的英國公世子夫人自是不會坐視不理,也替鍾文謹分說了一番。
話到這裏,眾人有信的,也有不信的,但誠如榮親王妃先前所說,便是有人不信,也不敢冒著得罪榮親王妃與諸位“仗義執言”的誥命夫人們跳出來質疑,可不就將這事兒給混過去了?
.
當然,鍾文謹雖應了榮親王妃保密的要求,但卻是不可能瞞著嶽氏跟鍾文敏的,在去後花園匯芳閣赴宴的路上,就跟她們交待了。
鍾文敏冷笑道:“什麽阿物,天下男子何其多,就她兩眼隻盯著自個姐夫,偏又沒本事叫人看上,另嫁他人以後不好好過自個日子,還想著算計姐夫續娶的後妻,且算計的這般不高明被人當場拿住……這麽蠢的人兒,我已經很久沒見過了,今兒可是大開眼界。”
嶽氏想的卻要更多一層,提點鍾文謹道:“既然王妃說會給你個交待,那便安心等待吧,不過你且記住,若處置重了,你得替她求下情,若處置輕了,你也別不依不饒,免得苦主當不成反得罪榮親王妃。”
鍾文謹點頭應下,如此,未免聖母了些,可誰讓前主塑造的便是這麽個形象呢,隨意崩人設可不是什麽好選擇。
鍾文謹眉頭幾不可見的皺了一下,禮下於人,必有所求,一個是超品親王妃,一個是三品誥命夫人,且這三品誥命夫人還因為她才剛進門崔九懷尚未來得及替她請封,兩人身份差距懸殊,榮親王妃這般做派,隻怕那小丫頭背後的主子與她,或者與榮親王府脫不開關係。
鍾文謹哪敢拿喬,規矩的行了禮,在榮親王妃開口請她坐下後這才落座,笑問道:“王妃叫我過來,可是審問出結果了?”
“是。”榮親王妃頷首,臉上呈現赧然之色,靜默了片刻後,這才頗不好意思的說道:“那小丫頭說是受了鄭六奶奶的指使,我也問過鄭六奶奶了,她供認不諱。”
鄭六奶奶?乍聽到這個代號,鍾文謹腦子有點蒙,一時間竟想不起這人是誰來,或者說,幹脆就是前主從未謀麵過的?
榮親王妃似是瞧出了鍾文謹的困惑,主動解釋道:“鄭六奶奶姓張,在娘家時行二,她姐姐就是你們二爺前頭那位。”
解釋的實在有夠詳細的,其實大可不必如此,隻提一句那人姓張便足矣,因為早前鍾文謹心裏的懷疑對象也正是這位小張氏。
而榮親王妃也姓鄭,小張氏嫁的恰恰就是榮親王妃的娘家侄兒。
鍾文謹麵色不變,掩唇笑道:“這可真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了。”
榮親王妃臉上尷尬的不行,一是小張氏乃她娘家侄媳婦,更關鍵的是因小張氏極會奉承自個,恰好太妃生辰缺幫手,她便讓小張氏搭了把手,不然便是小張氏想尋崔二奶奶的晦氣,也不可能在堂堂榮親王府內成事。
不得不承認,小張氏計策十分巧妙,利用幫自個籌備壽宴的機會弄到王府丫鬟的衣裳,讓她陪房悄悄買來的不曾在人前露過臉的小丫頭換上,趁著崔二奶奶飲茶時撞她一下,讓崔二奶奶摔碎茶碗,然後一溜煙的跑出王府,到時即便崔二奶奶嚷出來,查遍整個榮親王府也尋不到人。如此一來,崔二奶奶不僅在太妃壽辰時摔了茶碗衝了太妃的福氣,還將髒水潑到王府下人頭上,暗喻自個管家不嚴,一舉得罪榮親王府兩位女主子,不說往後別想再有出門交際的機會,就是在永定侯府內怕也沒有好日子過了。
然而,千算萬算,卻沒算到崔二奶奶的丫鬟會那樣伶俐,小丫頭撞了人,連花廳都沒跑出去就給她逮住了。
榮親王妃從前雖未見過崔二奶奶,但對崔二奶奶的好名聲卻也有所耳聞,她也是世家大族出來的,又豈會不明白其中的貓膩?這個崔二奶奶,看著是個溫婉和氣好性兒的,內裏還不知怎樣藏刀呢,崔九懷又是皇上跟前的紅人,此事若不能妥善解決,隻怕鄭家要被禦史參。
至於怎樣處置小張氏,因自個娘家人還未到,榮親王妃不好擅自決斷,但在此之前,得先套好詞兒,安撫好眾賓客,一來可以洗清崔二奶奶的嫌疑,二來也免得被小張氏帶累了鄭家的名聲。
雖是如此打算的,但自打嫁入榮親王府後,除了宮裏那幾位,誰見了自個不點頭哈腰極盡奉承之能事,便是有事兒要請人辦,也不過語氣略和藹些的吩咐下去罷了,何曾有這般難張口的時候過?
榮親王妃躊躇了好一會子,才道:“你且放心,此事待我與鄭家的人商議過後,必給你個交代。”
鍾文謹笑道:“誰人不知王妃最是個公允的?有王妃替我做主,我再沒什麽不放心的。”
隻是她也知道,無論小張氏的娘家張家還是她的婆家鄭家,都是枝繁葉茂的大家族,不說都與永定侯府是姻親,就是與自個娘家武寧伯府也是有所瓜連的,為了顏麵上好看,便是要處置小張氏,也隻會私底下進行,是不可能擺到台麵上來的。
榮親王妃身居高位多年,這樣帶了請求的話怕是不好說出口,橫豎結果都一樣,自個又何不賣個好與她?於是鍾文謹主動道:“此事怕不好直說,王妃且隨便想個說辭先混過去吧,到底太妃壽宴要緊,旁的事兒過後再理會不遲。”
榮親王妃知道這崔二奶奶不簡單,卻不想竟這樣通透,讓她舒口氣的同時又十分感動,隻是時間緊迫,也顧不得說什麽客套話,隻將手覆蓋到對方的手上,在其手背上拍了拍,表示了然於心,然後說道:“就說那小丫頭是以前因犯事被王府趕出去的一個婆子的孫女,那婆子記恨王府不講情麵,派了她孫女來搗亂太妃壽宴,偏崔二奶奶你倒黴,頭一個便中了招……”
鍾文謹嘴角抽了抽,雖說自個的確說過讓她隨便想個說辭混過去,可她想的這理由也實在是夠隨便的,真的能混過去?
不過鍾文謹也想不出更好的說辭,隻得違心的恭維道:“王妃英明!”
榮親王妃自然曉得這說辭十分虛假,然而哪又如何呢,隻要崔二奶奶本人無異議,還有人敢跳出來質疑不成?
.
榮親王妃與鍾文謹返回花廳,待鍾文謹歸座後,榮親王妃將先前定好的說辭給拋了出來。
一瞬間的寂靜後,榮親王妃的擁躉們紛紛附和。
“竟有這樣的刁奴,實在可惡至極,王妃當初就不該心軟放她出府,合該送去大理寺讓崔青天按律處置了。”
“刁奴背主,沒把她打死就是王府仁慈了,竟還想著報複,忒可恨!”
“我就說嘛,崔二奶奶那樣的好人兒,怎可能毛躁的連茶碗都摔了?我方才還與我兒媳婦說,其中必是有緣故的,瞧瞧,可不就被我說中了,原來她是被陷害的。”
七嘴八舌的,那叫一個熱鬧,向來對鍾文謹青眼有加的英國公世子夫人自是不會坐視不理,也替鍾文謹分說了一番。
話到這裏,眾人有信的,也有不信的,但誠如榮親王妃先前所說,便是有人不信,也不敢冒著得罪榮親王妃與諸位“仗義執言”的誥命夫人們跳出來質疑,可不就將這事兒給混過去了?
.
當然,鍾文謹雖應了榮親王妃保密的要求,但卻是不可能瞞著嶽氏跟鍾文敏的,在去後花園匯芳閣赴宴的路上,就跟她們交待了。
鍾文敏冷笑道:“什麽阿物,天下男子何其多,就她兩眼隻盯著自個姐夫,偏又沒本事叫人看上,另嫁他人以後不好好過自個日子,還想著算計姐夫續娶的後妻,且算計的這般不高明被人當場拿住……這麽蠢的人兒,我已經很久沒見過了,今兒可是大開眼界。”
嶽氏想的卻要更多一層,提點鍾文謹道:“既然王妃說會給你個交待,那便安心等待吧,不過你且記住,若處置重了,你得替她求下情,若處置輕了,你也別不依不饒,免得苦主當不成反得罪榮親王妃。”
鍾文謹點頭應下,如此,未免聖母了些,可誰讓前主塑造的便是這麽個形象呢,隨意崩人設可不是什麽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