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嫂子把單小葵房子落成之後宴客的消息散出去沒幾日,單小葵家裏來串門子的婦人便多了起來。(.好看的小說)有時她們拿著鞋底子在院中坐著和春生嫂子、劉媽等說閑話兒,有時見家裏忙,會放下手中的物件搭把手兒。
這些村莊人搶先釋放出來的善意,單小葵自然不肯辜負。每每她們來,便要菊香蘭香客氣招待。說是招待,實則不過多備幾盤子瓜子糕點,一碗熱茶罷了。
原先單小葵剛搬來時,餘家頭村的婦人們無事聚在一起,說起閑話兒,也都猜她的身世來路。後來知道南京城中大戶人家的親戚,因和府中的人不合,一怒之下離了府,她父母皆亡,又無兄長,小小年紀無依無靠,有那心善的都覺她可憐。當然,因村裏人都傳她有多少錢兒,也有人替她暗暗憂心,怕這錢財替她招禍事。
不過,這些憐憫同情甚至擔憂,因事不關已,不過聚在一起時,說說就罷了,真正入心的倒沒幾個。
後來有老餘頭帶著他三兒子鬧了一場,結果卻叫孟子然強著將他家的田給買了去。雖說多給了幾兩銀子,但在餘家頭村,能強過老餘頭的,可是少之又少。本村人都不敢惹的難纏戶,倒讓外人給收拾了一通,讓餘家頭村的村民們對那個看似孤苦無依的小女娃兒都多了一分敬畏之心。
又聽說,她認得的都是富貴人家的公子小姐,且和知府老官都是極相熟的人兒。除了敬畏之外,有那些有心人,又添了幾分想親近的意思。
正愁沒有合適的機會,便遇著她房子落成要待客。這樣的好時機。村民們自然不肯錯過。
及至到了柳家,又見這主仆幾人,待人客套,說話行事,有禮有節,且並不因她們是鄉下人而怠慢,反而好茶招待。慢慢的,有些婦人們到了柳家都會主動問一問。可有要她們幫忙的事兒。
也有給單小葵出主意的,也有自家將自家曬的幹菜等物,拿來回她待客之禮的。
單小葵對此倒是樂見其成的。鄉裏人的感情就是這樣,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境況下,慢慢的培養起來的。所以,那些婦人要幫忙,她也不拒絕。人要送她什麽,她也不多推辭,客套兩句便感激的收下。
不過等她們走時,一人送點子什麽。或是自己的舊衣裳折下的做鞋麵的布頭,或者穿小了的舊衣,誰家合用就給誰。
如此這般。過了近十日,伴著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單小葵的新宅終於落成。
知道她的新宅子今兒收頂,常來家裏閑坐的婦人們,早早的就來了。立在外頭看著這高敞大亮堂的三座新房,眼中掩飾不住的羨慕讚歎。
“柳姑娘,我是真佩服你,小小年紀的。把家裏安排井井有條,你瞧,這麽大的新宅子,平平穩穩的就蓋起來了,比個男人還頂幹。”說話的這位是新認識的婦人。人都稱她大眼嫂。和春生嫂子差不多的年紀,也是個爽朗厚道的婦人。
“哪裏是我自己的功勞?”單小葵笑了笑。“沒有徐公徐婆,和春生大哥一家。我哪裏有這本事?”
“這話雖不差,你也是個帶頭人。沒你發話,哪有這些人幫著蓋?”大眼嫂笑著,上上下下打量她一番,和周邊的婦人大聲感歎,“當初我聽到她要這裏蓋房子,心中就歎柳姑娘膽大主意正。你們瞧,果然如此。不但這樣,連帶這田裏種花,這樣大的事兒,她說定就定下了。咱們這麽大的年紀,種地都種了半輩子,誰敢和她這樣,說種什麽就種什麽的?”
周邊的婦人都笑著附和,有人心裏早存著疑問,趁機便笑著問,“柳姑娘,這田裏種花兒當真能成?”
這話一出,那些婦人便拿眼兒殷切看著單小葵。[]
單小葵知道鄉村人做什麽事兒,最喜一哄而上。上輩子她住的那個村子也是如此。若誰家今年種了什麽,掙了大錢兒,到第二年,必定有許多人一哄而上,專種那一樣兒。
卻不知,今年價高,是因種得少,物以稀為貴。到了次年大家一哄而上,這物件兒反倒多了,價錢自然又落了下來。
反倒種得少的另一樣,價格又上去了。
於是又一哄而上去種另一樣。
有些人倒黴,節奏踏得不對,年年都趕著種最便宜的。
這種花本來她心中也沒底氣,自然不敢和她們打包票,連忙笑著搖頭,“我也是瞎搗鼓,聽人說能成,便想試試。真正成不成的,現下也不知道。”
婦人們見她如此大的動作,早在私下裏嘀咕,這種花到底能不能掙錢兒。也有人說,必然能掙錢,不然她一個讀書識字的大家小姐會敢投這麽大的本錢?也有人說不靠譜。
但總體來說,都傾向於相信單小葵是因知道這花能賣大錢兒,故而才敢這樣大張旗鼓的種。有心求證,總找不著機會。
今兒好容易話趕話到這裏,誰想,她竟也不知道。不由的都露出失望的神情。
大眼兒嫂不知單小葵這話倒底是真是假,隻是這事兒一時半會兒的,也說不清,便笑著將話岔開,“柳姑娘,我聽劉媽說,宅子落成之後,要擺宴請鄉親們來暖宅,定在哪一日了?到跟前兒,可別忘了與我們說一聲。我們旁的不會,有手有腳的,粗活兒還能幫上些忙。”
劉媽正好自老院過來尋單小葵說備食材的事兒,遠遠的聽見,忙笑著道,“我家姑娘昨兒還和我說,擺宴要請各位嫂子來幫忙,我一忙倒忘了。”
“這不值什麽,定了哪一日,我們必一早就到。”其中另一個婦人笑著道。
“定在臘月初一。”劉媽笑嗬嗬的說道,“後日新宅院子裏就起灶,做宴的師傅已尋好了,到時請嫂子們過來,幫著做些零散活計。”
婦人們都笑說知道了,那日必來等話。又聚在一處議論了半天單小葵新蓋的宅子,方才緩緩散去。
“姑娘,咱們這邊也該備貼子了罷?”劉媽隨著單小葵身後,往老院兒走,眼睛看那簇新的青磚宅子,聲音裏的掩飾不住的喜氣兒。
“嗯。”了了這一宗事兒,單小葵的心頭也鬆快,含笑應了一聲,望著瓦藍的天空,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兒,“暖完宅子,一轉眼兒就該過年了呢。一晃,咱們出府已兩個多月了。”
“可不是。”劉媽臉上笑意舒展,再次回頭看新起的新屋,滿眼喜悅滿足的笑意,“若是夫人老爺在,瞧見小姐這般能幹,不知要高興成什麽樣子呢。”
“嗯。”單小葵淡淡應了一聲,她已習慣在自己做點什麽讓人歡喜的事兒時,劉媽就會提到已仙去的父母。沉默走了幾步,突然想起一事兒來,“劉媽,早先你提到大伯父,可知他家境況如何?”
劉媽一怔,“好好的,姑娘怎麽想起問這個?”
單小葵一笑,“還不是因你提到爹娘,我才想的。”
“說是做了小本營生,具體境況如何,我並不知道。”劉媽歎息一聲,“在那府裏頭一年到頭難得出來一回,也沒個人幫著打聽信兒,哪裏知道。”
說著,又笑勸她,“姑娘也別多想了,他們不來尋咱們,必然是日子堪堪過得去。咱們也別操心他們了。”
單小葵笑了笑,沒說話。她並不是操心大房一家,而是因劉媽多次說,柳青娘的爹娘離世時,心中百般不甘,諾大的家業一朝消散,留下孤女在世上,他們如何能瞑目?
她即占了柳青娘的身子,也該為柳家的門楣出一份力。死去的人是沒辦法了,活著的,和柳青娘的爹有血緣關係的人,讓他知道了,對他來說,是不是也算一種慰藉?
不過,這念頭在劉媽說話之前,已打消了。
親戚,有時候就意味著爭執,麻煩,還是算了罷。
*****
在她蓋屋的這期間,除了季妍孟清菲來瞧過兩回,季雲翼那日閑逛到這裏,蹭了一頓飯,其他的人,這些日子她都沒見過。
當初即承了人的情,這會子必然得趁機表表謝意。因而,不但季孟兄妹四人,連帶彭君安她都下了貼子。
給那四人下貼子,是單純為了感謝。給彭君安下貼子,倒不是那麽純粹了,一是為了感激,二來麽,也是為了日後生意上的合作。
雖現下她還不知將來如何合作,即是做這一行的,多多親近總沒什麽壞處。日後生意上的事兒,她總不能事事都靠孟家兄妹幫她。
寫好貼子,差餘二郎趕著牛車進城,給各家送去。
回來,餘二郎說,除了彭記的少爺外出遊曆不在家,其他的人都送到了,都說那日必來。
單小葵在孟府時已知那彭君安為何與孟子然相厚。原來二人不止曾是同窗,那彭君安也畫得一筆好畫兒,不過,聽孟清菲說,他似乎更擅山水,莫不是因此,到各地寫生去了?
…………(未完待續)
這些村莊人搶先釋放出來的善意,單小葵自然不肯辜負。每每她們來,便要菊香蘭香客氣招待。說是招待,實則不過多備幾盤子瓜子糕點,一碗熱茶罷了。
原先單小葵剛搬來時,餘家頭村的婦人們無事聚在一起,說起閑話兒,也都猜她的身世來路。後來知道南京城中大戶人家的親戚,因和府中的人不合,一怒之下離了府,她父母皆亡,又無兄長,小小年紀無依無靠,有那心善的都覺她可憐。當然,因村裏人都傳她有多少錢兒,也有人替她暗暗憂心,怕這錢財替她招禍事。
不過,這些憐憫同情甚至擔憂,因事不關已,不過聚在一起時,說說就罷了,真正入心的倒沒幾個。
後來有老餘頭帶著他三兒子鬧了一場,結果卻叫孟子然強著將他家的田給買了去。雖說多給了幾兩銀子,但在餘家頭村,能強過老餘頭的,可是少之又少。本村人都不敢惹的難纏戶,倒讓外人給收拾了一通,讓餘家頭村的村民們對那個看似孤苦無依的小女娃兒都多了一分敬畏之心。
又聽說,她認得的都是富貴人家的公子小姐,且和知府老官都是極相熟的人兒。除了敬畏之外,有那些有心人,又添了幾分想親近的意思。
正愁沒有合適的機會,便遇著她房子落成要待客。這樣的好時機。村民們自然不肯錯過。
及至到了柳家,又見這主仆幾人,待人客套,說話行事,有禮有節,且並不因她們是鄉下人而怠慢,反而好茶招待。慢慢的,有些婦人們到了柳家都會主動問一問。可有要她們幫忙的事兒。
也有給單小葵出主意的,也有自家將自家曬的幹菜等物,拿來回她待客之禮的。
單小葵對此倒是樂見其成的。鄉裏人的感情就是這樣,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境況下,慢慢的培養起來的。所以,那些婦人要幫忙,她也不拒絕。人要送她什麽,她也不多推辭,客套兩句便感激的收下。
不過等她們走時,一人送點子什麽。或是自己的舊衣裳折下的做鞋麵的布頭,或者穿小了的舊衣,誰家合用就給誰。
如此這般。過了近十日,伴著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單小葵的新宅終於落成。
知道她的新宅子今兒收頂,常來家裏閑坐的婦人們,早早的就來了。立在外頭看著這高敞大亮堂的三座新房,眼中掩飾不住的羨慕讚歎。
“柳姑娘,我是真佩服你,小小年紀的。把家裏安排井井有條,你瞧,這麽大的新宅子,平平穩穩的就蓋起來了,比個男人還頂幹。”說話的這位是新認識的婦人。人都稱她大眼嫂。和春生嫂子差不多的年紀,也是個爽朗厚道的婦人。
“哪裏是我自己的功勞?”單小葵笑了笑。“沒有徐公徐婆,和春生大哥一家。我哪裏有這本事?”
“這話雖不差,你也是個帶頭人。沒你發話,哪有這些人幫著蓋?”大眼嫂笑著,上上下下打量她一番,和周邊的婦人大聲感歎,“當初我聽到她要這裏蓋房子,心中就歎柳姑娘膽大主意正。你們瞧,果然如此。不但這樣,連帶這田裏種花,這樣大的事兒,她說定就定下了。咱們這麽大的年紀,種地都種了半輩子,誰敢和她這樣,說種什麽就種什麽的?”
周邊的婦人都笑著附和,有人心裏早存著疑問,趁機便笑著問,“柳姑娘,這田裏種花兒當真能成?”
這話一出,那些婦人便拿眼兒殷切看著單小葵。[]
單小葵知道鄉村人做什麽事兒,最喜一哄而上。上輩子她住的那個村子也是如此。若誰家今年種了什麽,掙了大錢兒,到第二年,必定有許多人一哄而上,專種那一樣兒。
卻不知,今年價高,是因種得少,物以稀為貴。到了次年大家一哄而上,這物件兒反倒多了,價錢自然又落了下來。
反倒種得少的另一樣,價格又上去了。
於是又一哄而上去種另一樣。
有些人倒黴,節奏踏得不對,年年都趕著種最便宜的。
這種花本來她心中也沒底氣,自然不敢和她們打包票,連忙笑著搖頭,“我也是瞎搗鼓,聽人說能成,便想試試。真正成不成的,現下也不知道。”
婦人們見她如此大的動作,早在私下裏嘀咕,這種花到底能不能掙錢兒。也有人說,必然能掙錢,不然她一個讀書識字的大家小姐會敢投這麽大的本錢?也有人說不靠譜。
但總體來說,都傾向於相信單小葵是因知道這花能賣大錢兒,故而才敢這樣大張旗鼓的種。有心求證,總找不著機會。
今兒好容易話趕話到這裏,誰想,她竟也不知道。不由的都露出失望的神情。
大眼兒嫂不知單小葵這話倒底是真是假,隻是這事兒一時半會兒的,也說不清,便笑著將話岔開,“柳姑娘,我聽劉媽說,宅子落成之後,要擺宴請鄉親們來暖宅,定在哪一日了?到跟前兒,可別忘了與我們說一聲。我們旁的不會,有手有腳的,粗活兒還能幫上些忙。”
劉媽正好自老院過來尋單小葵說備食材的事兒,遠遠的聽見,忙笑著道,“我家姑娘昨兒還和我說,擺宴要請各位嫂子來幫忙,我一忙倒忘了。”
“這不值什麽,定了哪一日,我們必一早就到。”其中另一個婦人笑著道。
“定在臘月初一。”劉媽笑嗬嗬的說道,“後日新宅院子裏就起灶,做宴的師傅已尋好了,到時請嫂子們過來,幫著做些零散活計。”
婦人們都笑說知道了,那日必來等話。又聚在一處議論了半天單小葵新蓋的宅子,方才緩緩散去。
“姑娘,咱們這邊也該備貼子了罷?”劉媽隨著單小葵身後,往老院兒走,眼睛看那簇新的青磚宅子,聲音裏的掩飾不住的喜氣兒。
“嗯。”了了這一宗事兒,單小葵的心頭也鬆快,含笑應了一聲,望著瓦藍的天空,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兒,“暖完宅子,一轉眼兒就該過年了呢。一晃,咱們出府已兩個多月了。”
“可不是。”劉媽臉上笑意舒展,再次回頭看新起的新屋,滿眼喜悅滿足的笑意,“若是夫人老爺在,瞧見小姐這般能幹,不知要高興成什麽樣子呢。”
“嗯。”單小葵淡淡應了一聲,她已習慣在自己做點什麽讓人歡喜的事兒時,劉媽就會提到已仙去的父母。沉默走了幾步,突然想起一事兒來,“劉媽,早先你提到大伯父,可知他家境況如何?”
劉媽一怔,“好好的,姑娘怎麽想起問這個?”
單小葵一笑,“還不是因你提到爹娘,我才想的。”
“說是做了小本營生,具體境況如何,我並不知道。”劉媽歎息一聲,“在那府裏頭一年到頭難得出來一回,也沒個人幫著打聽信兒,哪裏知道。”
說著,又笑勸她,“姑娘也別多想了,他們不來尋咱們,必然是日子堪堪過得去。咱們也別操心他們了。”
單小葵笑了笑,沒說話。她並不是操心大房一家,而是因劉媽多次說,柳青娘的爹娘離世時,心中百般不甘,諾大的家業一朝消散,留下孤女在世上,他們如何能瞑目?
她即占了柳青娘的身子,也該為柳家的門楣出一份力。死去的人是沒辦法了,活著的,和柳青娘的爹有血緣關係的人,讓他知道了,對他來說,是不是也算一種慰藉?
不過,這念頭在劉媽說話之前,已打消了。
親戚,有時候就意味著爭執,麻煩,還是算了罷。
*****
在她蓋屋的這期間,除了季妍孟清菲來瞧過兩回,季雲翼那日閑逛到這裏,蹭了一頓飯,其他的人,這些日子她都沒見過。
當初即承了人的情,這會子必然得趁機表表謝意。因而,不但季孟兄妹四人,連帶彭君安她都下了貼子。
給那四人下貼子,是單純為了感謝。給彭君安下貼子,倒不是那麽純粹了,一是為了感激,二來麽,也是為了日後生意上的合作。
雖現下她還不知將來如何合作,即是做這一行的,多多親近總沒什麽壞處。日後生意上的事兒,她總不能事事都靠孟家兄妹幫她。
寫好貼子,差餘二郎趕著牛車進城,給各家送去。
回來,餘二郎說,除了彭記的少爺外出遊曆不在家,其他的人都送到了,都說那日必來。
單小葵在孟府時已知那彭君安為何與孟子然相厚。原來二人不止曾是同窗,那彭君安也畫得一筆好畫兒,不過,聽孟清菲說,他似乎更擅山水,莫不是因此,到各地寫生去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