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南京城可謂是風雲變化,旬月之間,李罡一連上了十幾封折子,不但把江北大營的都指揮使換了個遍,順帶連著六部各衙門也進行了大換血。
禮部尚書李叔正和戶部尚書李敏也跟著湊熱鬧,一道接著一道的舉薦折子飛到了江哲的案頭,江哲也非常給“三李”的麵子,隻要有折子遞上來,一律批準,連眉頭都不帶皺一下的。
同時,河東道的駐軍,突然神不知鬼不覺地向南運動,一直到了距離京師二百餘裏的地方,這才駐足不前。這一切雖然是在無聲中運作,但是凡是有心人,卻都多多少少地能夠看出了一點兒其中的玄機。
麵對京師的動蕩,江哲卻恍若未覺,反而是少見的老實起來,一連許多天都沒有出過宮。據李罡安排在宮裏的眼線匯報,江哲最近正在被兩件事煩的不行:一是皇後張靜姝不願意和皇帝同房,江哲整天在坤寧宮膩歪著,試圖能讓張靜姝回心轉意;二是負責保護受了傷的江哲的貼身侍衛張曉的兩名侍衛,突然被人無聲無息的殺掉了,江哲正裏裏外外的折騰著找凶手呢。
“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小孩子,出了一點兒事情便慌了神,毛手毛腳的不知道要幹嘛了。大婚都近十天了,連皇後的床都還沒爬不上,也算是一大奇聞了。”李罡一邊聽著匯報,一邊笑著對前來參加秘密小會議的心腹們說道,“一切照原計劃行事。”
而此時的紫禁城內,江哲確實也在頭疼:皇宮大內,兩個活蹦亂跳的大內侍衛居然被人無聲無息的擊殺,這不能不引起他的重視。現在死的隻是兩個侍衛,沒準再過兩天死的就該是自己了。
張曉和諸葛青雲都看了那兩名侍衛的傷口,給出的論斷驚人的一致:一劍斃命,兩名被殺的侍衛連刀都沒來得及出鞘便被刺穿了咽喉,而且兩個人幾乎是在同一時間被殺,所以沒有示警。
“這麽快的劍,即便是我沒有傷,也未必有把握接得住,如果這個刺客在殺完他們兩個之後,趁機進來殺我的話,我一定無可幸免。”張曉皺著眉頭說道,“但是奇怪的是,他為什麽不殺我呢?”
“也許是他不願趁人之危吧!想等到你身體複原之後再當麵殺了你吧?”諸葛青雲在旁冷冷地說道。
江哲饒有深意地望了諸葛青雲一眼,說道:“依青雲你看,這個凶手會是什麽人,你有沒有把握能夠抓到他?”
諸葛青雲平靜地說道:“破案抓人不是大內侍衛的強項,不過依臣看,這個凶手的目標應該是張侍衛,而不是皇上。”
“為什麽這麽說?”江哲疑惑地問道。
諸葛青雲趨前一步,說道:“如果刺客的目標是皇上,他就不該在得手之前殺其他人,這樣隻會令他暴露,加大他行刺的難度。”
“但是如果說刺客是衝著我來的,為什麽隻殺他們兩個,而不殺我呢?”張曉在旁也皺著眉頭說道。
“殺他們兩個是在向你炫耀實力。”諸葛青雲冷冷說道,“或許這個刺客在此之前並不知道你受了傷,但是在殺了他們兩個之後,卻未見到你有動靜,才不屑於趁危動手吧!”
“那我真想快點兒好起來,當麵領教領教這位快劍高手的能耐!”張曉豪氣幹雲的說道。
“應該會有機會的!”諸葛青雲握了握刀柄,說道,“他既然殺了人立了威,便應該還會有進一步動作的。”
“青雲你的刀也非常快。”江哲在旁說道,“如果你的快刀對上這個刺客的快劍,你有把握贏嗎?”
諸葛青雲搖了搖頭說道:“沒有比過,臣不知道。”
江哲笑著點了點他說道:“你這人,真沒趣!”
三人正說著話,何真走進來奏道:“禮部尚書李叔正在外麵遞牌子請見,不知皇上見是不見?”
“見!”江哲臉上一副不耐煩地表情說道,“這三李哪一天不過來幾趟?朕躲了這個,躲不了那個;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的。索性,來了朕就見。你們兩個先下去吧。”
張曉和諸葛青雲退下去之後,李叔正也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了進來。
何真不知道李叔正和江哲說了什麽,隻是知道李叔正走了之後,江哲非常高興,興衝衝地吩咐準備天子鹵簿,明兒要出宮,然後便奔坤寧宮去了。
何真被江哲沒頭沒腦的一句聖旨給整蒙了,皇上說的倒輕巧,準備天子鹵簿,可是這天子鹵簿也是有區別的啊,你這是到底讓我們準備大駕、法駕還是鑾駕啊?沒法子隻好硬著頭皮再跟著去問明白嘍。
十二月二十三日,恰好是張盡忠的頭七,江哲決定帶著張靜姝出宮祭拜。
詔令頭晚便傳達至在京大小王公和三省六部各級官員,這一下頓時讓京城大小的官員們著了慌,不管以後怎麽樣,起碼現在江哲還是這大唐朝無可爭議的皇帝。皇帝正兒八經地出宮祭拜老丈人,下麵需要準備的事情多了去了。倉促之下,很多衙門都是連夜加班進行著準備,終於在天光放亮之前,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擺上了鮮花或錦帛,一路上擺滿了香煙繚繞的桌案。
登基以來,這是江哲首次如此興師動眾的出宮,也是首次亮相於京師民眾的麵前。一時間,得見天顏的興奮之情令每一個尋常百姓激動的整夜無法入睡。上次皇上大婚的時候,那熱鬧就看了個過癮,但是終歸是沒見到皇帝和皇後長個什麽樣啊,這次怎麽著也得看看這大唐朝的新君是個怎生模樣不是?
辰正時分,皇城之中的鼓樓便開始鍾鼓齊鳴,午門之外更是樂聲大作。
先是一名手持三丈長的靜鞭的精壯太監走了出來,“啪”、“啪”、“啪”三聲靜鞭響過,午門內開始緩緩行出遮天避日的黃傘旌旗。
最前頭的是五十四頂華蓋,四頂明黃九龍曲柄蓋打頭。緊跟著是兩頂翠華紫芝蓋,二十四頂直柄九龍蓋。再後麵,什麽純紫,純黃傘蓋扈隨而行,招搖若黃龍一般鋪天蓋地的壓來……
雖然是身在南京城,但是尋常的百姓一輩子能見過幾次如此浩大的場麵?江哲之前的兩位皇帝,爺爺武宗常年征戰在外,一年之中待在京師的時間都不多,老爸穆宗雖然在位二十多年,卻基本沒踏出過皇城半步。
如今這場麵,南京城裏隻有年過七十的老人才隱隱約約地記得五十年前真宗皇帝盛大出巡,前往泰山封禪的時候有過如此的場麵,但是五十年多年過去了,如此盛大的場麵,早已忘的差不多了。
如今再一次見到這種盛大的天子鹵簿儀仗,一些老人們隱隱的覺察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
百姓跪在街道兩旁,眼見著頭裏儀仗的十六根信幡,豹尾龍頭杆,還有一麵麵的龍旗在微風中栩展。
這頭裏的儀仗過去,就是二十四麵宗旗大纛,十六杆羽杖大纛,全部用纛車馱載,轔轔瀟瀟怒馬如龍。
再往後,則是四十麵銷金大纛,旗上繡有祥禽瑞獸,儀鳳、翔鸞、仙鶴、孔雀、遊麟、彩獅。
前麵的儀仗足足擺了了二裏地,江哲乘坐的金輦這才出現在眾人的眼中。
前麵是二十名身穿明黃服色的大內侍衛,跨騎禦馬開道。中間則是三十六名腰胯長刀的侍衛簇擁金輦,張曉和諸葛青雲則分立在金輦兩側。
突然間,緩緩徐行的金輦黃帳一挑,江哲昂首從中走了出,立於金輦鞍橋之上,神色顯得無比的祥和。一身淡黃色九龍皇袍迎風而動,臉上柔和的笑容,別有一番超凡脫俗的意味。
當江哲緩緩向跪在街道兩旁的百姓揮手致意時,人群沸騰了,山呼萬歲之聲直衝九霄之外……
這聲音聽在李罡等人的耳朵裏,顯得是那麽的刺耳,他們沒想到江哲隻是簡簡單單地露了一個麵便在百姓之中產生了那麽的反應。
江哲站在金輦保持著一臉淡淡的笑容,也不說話,隻是輕輕的向兩邊的百姓點頭示意。那柔和的雙眸掃過,頓時令人產生一種如沐春風般的和煦溫暖。
金輦過後,則是由羽林衛組成的方陣,他們手持五色銷金旗,節絨,黃絨,臥瓜,立瓜,大刀,弓矢,豹尾槍,金鐵之色在朝陽下光爍爍,亮閃閃,氣勢輝煌。
此時,送駕的百姓們再也無法抑止內心的激動,再次山呼海嘯般的齊聲高呼:“皇上萬歲,萬萬歲!”
坐在金輦之中的張靜姝,耳聽著車外那山呼海嘯般的呐喊,臉上也不由得露出燦爛的笑容。百姓如此擁護他的夫君,她作為皇後又怎麽會不高興呢?
聲勢浩大的隊伍還沒全部從午門內出來完畢,金輦卻突然間一振,驟然停了下來。圍觀的百姓和列隊的文武百官按捺不住好奇,都紛紛朝前麵望去。
江哲皺了皺眉頭,衝著正急急地跑過來的先導太監,沉聲喝道:“出了什麽事情,為什麽突然停下來了?”
“啟稟皇上,前方道路之上,突然出現大批百姓跪地攔路,求見皇上!”那名太監聽出了江哲話語中的不滿之意,聲音略帶惶恐的說道。
因為事發突然,無人敢出聲喧嘩,所以聲音可以遠遠地傳出去,很多的官員和百姓都能夠聽到江哲和那名太監的對話。
“百姓攔路?”江哲眉頭皺的更深了,沉聲喝問道:“哪裏來的百姓?這京師的百姓不都在這兒嗎?”
“他們說是京郊紫金山下六合村的村民。”那太監惶恐的回答道。
站在百官前列的李罡在聽到六合村的名字時候,眉頭也不由自主地皺了皺,他覺得這個名字自己好像在哪兒聽過,可是卻又一時想不起來。
江哲抬頭望了一眼文武百官和眾百姓,口氣略緩,又問道:“可知他們為何攔住儀仗?”
那太監卻又猶豫起來,半天沒有回話。
江哲皺了皺眉頭,又問了一遍,那太監才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說道:“啟稟皇上,百姓們說要,要,要告禦狀!”
告禦狀?這個詞從那名太監的嘴裏一出來,立刻在百官和百姓之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好嘛,百姓攔住天子法駕,當街告禦狀,整個兒一出戲詞啊。很多百姓開始緩緩地朝前移動著,試圖更近距離了解事情的發展。大家也都期待著江哲如何處理這起突發事件。
江哲站在金輦之上,眼光緩緩掃過圍觀眾人一圈,這才沉聲接著問道:“他們可曾說要狀告何人?”
“李罡……”那名太監壓低了聲音奏道。
“誰?”江哲皺了皺眉頭,身體略向前傾,沉聲說道:“大點兒聲,朕聽不清楚,百姓到底要告誰?”
“他們要狀告當朝宰輔――一等忠毅伯李罡!”那名太監提高了聲音回答道。
“嘩”的一聲,文武百官和眾百姓都無法再保持安靜,紛紛議論了起來:這出戲是越來越精彩了啊,百姓當街攔住皇帝儀仗要告禦狀本就很富有戲劇色彩了,現在他們要告的人竟然是權傾朝野的第一人――李罡,那就更有意思了。百姓們不知道,文武百官可是非常清楚,這李罡可是連皇帝也惹不起的權臣啊。
李罡雖然知道百姓告不倒自己,但是就這麽在大庭廣眾之下被告了,這臉上是怎麽也不好看的,所以那眉頭不知不覺間已經皺成了一個川字。他也想知道江哲會如何處理這件事情,所以站在原地並沒有動。
江哲的眉頭也皺成了一團,他手扶金輦的鞍橋,陷入了沉吟,仿佛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抉擇。
“混蛋,李相是他們能隨便狀告的?命羽林衛立刻將他們趨散!”站在金輦下麵的秉筆太監何真看到江哲的臉色愈發的陰沉,沒等江哲開口,立刻大聲的衝著那名報信的太監訓斥道。
“狗奴才,你要讓朕成一個被百姓唾罵的無道昏君嗎?”江哲走下金輦,臉色陰沉的看著何真,怒聲的喝道。
“奴才不敢!”隻覺得一股威嚴之氣驟然自江哲身上發出,隨著他緩緩的走下金輦,那無形的威壓令何真有些喘不過氣來,他可是見識過江哲對待太監的手段的,連忙伏身跪地,聲音顫抖的低聲說道:“奴婢絕無此意,隻是擔心掃了皇上的興致,所以才……奴婢該死!奴婢該死!”
江哲陰沉的臉色微微的緩和了一些。他來到何真的身前,沉聲說道:“何真,你是朕身邊的大太監,是早晚服侍朕的貼身近侍,應當知道,朕雖然剛剛登基不久,但是卻始終心係蒼生百姓!”
江哲雖然不懂武功,身體也談不上強壯,但是畢竟也是一個健康的年輕人,中氣還是挺足的,這番慷概激昂的演講還是幾乎傳到了在場大多數人耳朵之中。
頓了一下,江哲接著說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不讓老百姓說話,隻會斷了言路,阻塞視聽,長此以往,會釀成大錯的,朕不做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皇帝。”
“皇上聖明!”何真惶恐的高聲應道。
文武百官和眾百姓一個一個都是抻著脖子,屏住呼吸,等待著江哲的最終決定。
江哲抿著嘴,右手不停地搓弄著腰間的佩玉,突然一咬牙,彷佛下了很大的決心一般,衝那名先導太監說道:“帶路,朕去見見這些告禦狀的百姓們!”
說完大步向儀仗前方走去……
(這章是為了書友木木夕桃的貴賓票而加更的,字數還算給力吧?希望木木夕桃能夠滿意!還有想爆一鬥菊花,可以跟上,加更的章節,字數一樣給力!)
禮部尚書李叔正和戶部尚書李敏也跟著湊熱鬧,一道接著一道的舉薦折子飛到了江哲的案頭,江哲也非常給“三李”的麵子,隻要有折子遞上來,一律批準,連眉頭都不帶皺一下的。
同時,河東道的駐軍,突然神不知鬼不覺地向南運動,一直到了距離京師二百餘裏的地方,這才駐足不前。這一切雖然是在無聲中運作,但是凡是有心人,卻都多多少少地能夠看出了一點兒其中的玄機。
麵對京師的動蕩,江哲卻恍若未覺,反而是少見的老實起來,一連許多天都沒有出過宮。據李罡安排在宮裏的眼線匯報,江哲最近正在被兩件事煩的不行:一是皇後張靜姝不願意和皇帝同房,江哲整天在坤寧宮膩歪著,試圖能讓張靜姝回心轉意;二是負責保護受了傷的江哲的貼身侍衛張曉的兩名侍衛,突然被人無聲無息的殺掉了,江哲正裏裏外外的折騰著找凶手呢。
“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小孩子,出了一點兒事情便慌了神,毛手毛腳的不知道要幹嘛了。大婚都近十天了,連皇後的床都還沒爬不上,也算是一大奇聞了。”李罡一邊聽著匯報,一邊笑著對前來參加秘密小會議的心腹們說道,“一切照原計劃行事。”
而此時的紫禁城內,江哲確實也在頭疼:皇宮大內,兩個活蹦亂跳的大內侍衛居然被人無聲無息的擊殺,這不能不引起他的重視。現在死的隻是兩個侍衛,沒準再過兩天死的就該是自己了。
張曉和諸葛青雲都看了那兩名侍衛的傷口,給出的論斷驚人的一致:一劍斃命,兩名被殺的侍衛連刀都沒來得及出鞘便被刺穿了咽喉,而且兩個人幾乎是在同一時間被殺,所以沒有示警。
“這麽快的劍,即便是我沒有傷,也未必有把握接得住,如果這個刺客在殺完他們兩個之後,趁機進來殺我的話,我一定無可幸免。”張曉皺著眉頭說道,“但是奇怪的是,他為什麽不殺我呢?”
“也許是他不願趁人之危吧!想等到你身體複原之後再當麵殺了你吧?”諸葛青雲在旁冷冷地說道。
江哲饒有深意地望了諸葛青雲一眼,說道:“依青雲你看,這個凶手會是什麽人,你有沒有把握能夠抓到他?”
諸葛青雲平靜地說道:“破案抓人不是大內侍衛的強項,不過依臣看,這個凶手的目標應該是張侍衛,而不是皇上。”
“為什麽這麽說?”江哲疑惑地問道。
諸葛青雲趨前一步,說道:“如果刺客的目標是皇上,他就不該在得手之前殺其他人,這樣隻會令他暴露,加大他行刺的難度。”
“但是如果說刺客是衝著我來的,為什麽隻殺他們兩個,而不殺我呢?”張曉在旁也皺著眉頭說道。
“殺他們兩個是在向你炫耀實力。”諸葛青雲冷冷說道,“或許這個刺客在此之前並不知道你受了傷,但是在殺了他們兩個之後,卻未見到你有動靜,才不屑於趁危動手吧!”
“那我真想快點兒好起來,當麵領教領教這位快劍高手的能耐!”張曉豪氣幹雲的說道。
“應該會有機會的!”諸葛青雲握了握刀柄,說道,“他既然殺了人立了威,便應該還會有進一步動作的。”
“青雲你的刀也非常快。”江哲在旁說道,“如果你的快刀對上這個刺客的快劍,你有把握贏嗎?”
諸葛青雲搖了搖頭說道:“沒有比過,臣不知道。”
江哲笑著點了點他說道:“你這人,真沒趣!”
三人正說著話,何真走進來奏道:“禮部尚書李叔正在外麵遞牌子請見,不知皇上見是不見?”
“見!”江哲臉上一副不耐煩地表情說道,“這三李哪一天不過來幾趟?朕躲了這個,躲不了那個;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的。索性,來了朕就見。你們兩個先下去吧。”
張曉和諸葛青雲退下去之後,李叔正也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了進來。
何真不知道李叔正和江哲說了什麽,隻是知道李叔正走了之後,江哲非常高興,興衝衝地吩咐準備天子鹵簿,明兒要出宮,然後便奔坤寧宮去了。
何真被江哲沒頭沒腦的一句聖旨給整蒙了,皇上說的倒輕巧,準備天子鹵簿,可是這天子鹵簿也是有區別的啊,你這是到底讓我們準備大駕、法駕還是鑾駕啊?沒法子隻好硬著頭皮再跟著去問明白嘍。
十二月二十三日,恰好是張盡忠的頭七,江哲決定帶著張靜姝出宮祭拜。
詔令頭晚便傳達至在京大小王公和三省六部各級官員,這一下頓時讓京城大小的官員們著了慌,不管以後怎麽樣,起碼現在江哲還是這大唐朝無可爭議的皇帝。皇帝正兒八經地出宮祭拜老丈人,下麵需要準備的事情多了去了。倉促之下,很多衙門都是連夜加班進行著準備,終於在天光放亮之前,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擺上了鮮花或錦帛,一路上擺滿了香煙繚繞的桌案。
登基以來,這是江哲首次如此興師動眾的出宮,也是首次亮相於京師民眾的麵前。一時間,得見天顏的興奮之情令每一個尋常百姓激動的整夜無法入睡。上次皇上大婚的時候,那熱鬧就看了個過癮,但是終歸是沒見到皇帝和皇後長個什麽樣啊,這次怎麽著也得看看這大唐朝的新君是個怎生模樣不是?
辰正時分,皇城之中的鼓樓便開始鍾鼓齊鳴,午門之外更是樂聲大作。
先是一名手持三丈長的靜鞭的精壯太監走了出來,“啪”、“啪”、“啪”三聲靜鞭響過,午門內開始緩緩行出遮天避日的黃傘旌旗。
最前頭的是五十四頂華蓋,四頂明黃九龍曲柄蓋打頭。緊跟著是兩頂翠華紫芝蓋,二十四頂直柄九龍蓋。再後麵,什麽純紫,純黃傘蓋扈隨而行,招搖若黃龍一般鋪天蓋地的壓來……
雖然是身在南京城,但是尋常的百姓一輩子能見過幾次如此浩大的場麵?江哲之前的兩位皇帝,爺爺武宗常年征戰在外,一年之中待在京師的時間都不多,老爸穆宗雖然在位二十多年,卻基本沒踏出過皇城半步。
如今這場麵,南京城裏隻有年過七十的老人才隱隱約約地記得五十年前真宗皇帝盛大出巡,前往泰山封禪的時候有過如此的場麵,但是五十年多年過去了,如此盛大的場麵,早已忘的差不多了。
如今再一次見到這種盛大的天子鹵簿儀仗,一些老人們隱隱的覺察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
百姓跪在街道兩旁,眼見著頭裏儀仗的十六根信幡,豹尾龍頭杆,還有一麵麵的龍旗在微風中栩展。
這頭裏的儀仗過去,就是二十四麵宗旗大纛,十六杆羽杖大纛,全部用纛車馱載,轔轔瀟瀟怒馬如龍。
再往後,則是四十麵銷金大纛,旗上繡有祥禽瑞獸,儀鳳、翔鸞、仙鶴、孔雀、遊麟、彩獅。
前麵的儀仗足足擺了了二裏地,江哲乘坐的金輦這才出現在眾人的眼中。
前麵是二十名身穿明黃服色的大內侍衛,跨騎禦馬開道。中間則是三十六名腰胯長刀的侍衛簇擁金輦,張曉和諸葛青雲則分立在金輦兩側。
突然間,緩緩徐行的金輦黃帳一挑,江哲昂首從中走了出,立於金輦鞍橋之上,神色顯得無比的祥和。一身淡黃色九龍皇袍迎風而動,臉上柔和的笑容,別有一番超凡脫俗的意味。
當江哲緩緩向跪在街道兩旁的百姓揮手致意時,人群沸騰了,山呼萬歲之聲直衝九霄之外……
這聲音聽在李罡等人的耳朵裏,顯得是那麽的刺耳,他們沒想到江哲隻是簡簡單單地露了一個麵便在百姓之中產生了那麽的反應。
江哲站在金輦保持著一臉淡淡的笑容,也不說話,隻是輕輕的向兩邊的百姓點頭示意。那柔和的雙眸掃過,頓時令人產生一種如沐春風般的和煦溫暖。
金輦過後,則是由羽林衛組成的方陣,他們手持五色銷金旗,節絨,黃絨,臥瓜,立瓜,大刀,弓矢,豹尾槍,金鐵之色在朝陽下光爍爍,亮閃閃,氣勢輝煌。
此時,送駕的百姓們再也無法抑止內心的激動,再次山呼海嘯般的齊聲高呼:“皇上萬歲,萬萬歲!”
坐在金輦之中的張靜姝,耳聽著車外那山呼海嘯般的呐喊,臉上也不由得露出燦爛的笑容。百姓如此擁護他的夫君,她作為皇後又怎麽會不高興呢?
聲勢浩大的隊伍還沒全部從午門內出來完畢,金輦卻突然間一振,驟然停了下來。圍觀的百姓和列隊的文武百官按捺不住好奇,都紛紛朝前麵望去。
江哲皺了皺眉頭,衝著正急急地跑過來的先導太監,沉聲喝道:“出了什麽事情,為什麽突然停下來了?”
“啟稟皇上,前方道路之上,突然出現大批百姓跪地攔路,求見皇上!”那名太監聽出了江哲話語中的不滿之意,聲音略帶惶恐的說道。
因為事發突然,無人敢出聲喧嘩,所以聲音可以遠遠地傳出去,很多的官員和百姓都能夠聽到江哲和那名太監的對話。
“百姓攔路?”江哲眉頭皺的更深了,沉聲喝問道:“哪裏來的百姓?這京師的百姓不都在這兒嗎?”
“他們說是京郊紫金山下六合村的村民。”那太監惶恐的回答道。
站在百官前列的李罡在聽到六合村的名字時候,眉頭也不由自主地皺了皺,他覺得這個名字自己好像在哪兒聽過,可是卻又一時想不起來。
江哲抬頭望了一眼文武百官和眾百姓,口氣略緩,又問道:“可知他們為何攔住儀仗?”
那太監卻又猶豫起來,半天沒有回話。
江哲皺了皺眉頭,又問了一遍,那太監才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說道:“啟稟皇上,百姓們說要,要,要告禦狀!”
告禦狀?這個詞從那名太監的嘴裏一出來,立刻在百官和百姓之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好嘛,百姓攔住天子法駕,當街告禦狀,整個兒一出戲詞啊。很多百姓開始緩緩地朝前移動著,試圖更近距離了解事情的發展。大家也都期待著江哲如何處理這起突發事件。
江哲站在金輦之上,眼光緩緩掃過圍觀眾人一圈,這才沉聲接著問道:“他們可曾說要狀告何人?”
“李罡……”那名太監壓低了聲音奏道。
“誰?”江哲皺了皺眉頭,身體略向前傾,沉聲說道:“大點兒聲,朕聽不清楚,百姓到底要告誰?”
“他們要狀告當朝宰輔――一等忠毅伯李罡!”那名太監提高了聲音回答道。
“嘩”的一聲,文武百官和眾百姓都無法再保持安靜,紛紛議論了起來:這出戲是越來越精彩了啊,百姓當街攔住皇帝儀仗要告禦狀本就很富有戲劇色彩了,現在他們要告的人竟然是權傾朝野的第一人――李罡,那就更有意思了。百姓們不知道,文武百官可是非常清楚,這李罡可是連皇帝也惹不起的權臣啊。
李罡雖然知道百姓告不倒自己,但是就這麽在大庭廣眾之下被告了,這臉上是怎麽也不好看的,所以那眉頭不知不覺間已經皺成了一個川字。他也想知道江哲會如何處理這件事情,所以站在原地並沒有動。
江哲的眉頭也皺成了一團,他手扶金輦的鞍橋,陷入了沉吟,仿佛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抉擇。
“混蛋,李相是他們能隨便狀告的?命羽林衛立刻將他們趨散!”站在金輦下麵的秉筆太監何真看到江哲的臉色愈發的陰沉,沒等江哲開口,立刻大聲的衝著那名報信的太監訓斥道。
“狗奴才,你要讓朕成一個被百姓唾罵的無道昏君嗎?”江哲走下金輦,臉色陰沉的看著何真,怒聲的喝道。
“奴才不敢!”隻覺得一股威嚴之氣驟然自江哲身上發出,隨著他緩緩的走下金輦,那無形的威壓令何真有些喘不過氣來,他可是見識過江哲對待太監的手段的,連忙伏身跪地,聲音顫抖的低聲說道:“奴婢絕無此意,隻是擔心掃了皇上的興致,所以才……奴婢該死!奴婢該死!”
江哲陰沉的臉色微微的緩和了一些。他來到何真的身前,沉聲說道:“何真,你是朕身邊的大太監,是早晚服侍朕的貼身近侍,應當知道,朕雖然剛剛登基不久,但是卻始終心係蒼生百姓!”
江哲雖然不懂武功,身體也談不上強壯,但是畢竟也是一個健康的年輕人,中氣還是挺足的,這番慷概激昂的演講還是幾乎傳到了在場大多數人耳朵之中。
頓了一下,江哲接著說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不讓老百姓說話,隻會斷了言路,阻塞視聽,長此以往,會釀成大錯的,朕不做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皇帝。”
“皇上聖明!”何真惶恐的高聲應道。
文武百官和眾百姓一個一個都是抻著脖子,屏住呼吸,等待著江哲的最終決定。
江哲抿著嘴,右手不停地搓弄著腰間的佩玉,突然一咬牙,彷佛下了很大的決心一般,衝那名先導太監說道:“帶路,朕去見見這些告禦狀的百姓們!”
說完大步向儀仗前方走去……
(這章是為了書友木木夕桃的貴賓票而加更的,字數還算給力吧?希望木木夕桃能夠滿意!還有想爆一鬥菊花,可以跟上,加更的章節,字數一樣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