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這是描述天子親更場麵的一首民間歌謠。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而帝王的興衰史也表明,哪一個帝王如果重視農業發展,關心百姓疾苦,使百姓們豐衣足食,那哪一帝王所處的朝代一般都會國泰民安。
所以自漢文帝開始,便有了天子親耕的製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項製度其實早已經名存實亡了。即便間或有幾位帝王一時來了興趣,但是因為這莊稼活也並非想象中的那麽簡單,所以也大多隻是走個過場而已。
其實,江哲本身對這種相對比較嘩眾取寵的事情是不大感興趣的,但是因為他被綁架導致朝野上下關於他的謠言橫行,所以這個時候嘩眾取寵反而是一件好事了,它可以立即將那些謠言擊得粉碎。同時,江哲也有著更深一層的考慮,他並不打算隻利用這次親耕儀式來嘩眾取寵,他還要趁機完成更重要的事情。
二月二十這天,春暖花開,風和日麗。一大早,朝中的大臣們便紛紛來到了留給皇上親耕的田邊。因為皇上是要耕地,所以十裏八村的老百姓也都被組織了起來前來觀禮。
當江哲的輦車來到田邊時,早已站在那裏等候多時的官員和百姓們頓時歡聲雷動,跪在地上,高呼萬歲。
車剛停穩,江哲便下了輦車,眾人打眼一瞧,頓時吃了一驚。今日的皇上完全是一副農人的打扮,他頭紮方巾,身穿短衫短襦,粗布褲子,腳蹬一雙平頭麻鞋,看上去十分精神,也格外利索。
衝著跪拜在地的眾人稍一揮手示意,江哲沒有什麽廢話,而是直奔田頭而去,田頭上,兩頭黃牛拉著一副犁杖,牛頭上還掛著紅綾,有一個事先安排好的老農正牽著牛頭在那兒等候。江哲麻利的脫掉麻鞋,赤足來到田裏,手扶犁杖,準備開犁。
隨著司禮官一聲高喊:“皇上親耕――開犁嘍!”江哲熟練的一揮鞭子,手扶犁杖耕了起來。
雖說是皇帝親耕,但是按照規矩,實際上江哲隻需要往返犁地三趟,而諸王公需要跟著往返犁地五趟,六部尚書以上的官員也要跟著一塊犁地七趟。
江哲前世雖然沒有用過這種工具耕過地,但也是農村出身,加之年輕力壯,這三趟犁地還是很順利的完成了。可是那些平時養尊處優的王公大臣們就不一樣了,他們平時哪裏幹過這些活兒啊,而且因為他們大部分年齡都比較大了,沒耕了幾下就累得呼呼直喘,顯得十分的狼狽。
而且這個時候,天氣仍非常的冷,地裏甚至還有著冰碴子,光著腳丫子踩在泥地裏麵,那種滋味絕對不好受,好多人的腳都被割的血漬淋淋。但是看到江哲的腳上也是一道道的血口子,誰也不敢說什麽啊。
江哲就是要通過這種方式讓這些大臣們明白農業的重要性,了解到他們平時所食用的糧食是如何的得來不易。
待親耕儀式完畢之後,麵對著文武群臣和圍的裏三層外三層的百姓,一身莊稼漢打扮的江哲開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剛才這幾圈下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這其中的辛苦了。可是男人不辛苦耕地,全家就要挨餓,女人不辛苦織布,全家就要受凍。
家業、家業,有家有業才是國家根本,農業便是社稷之根,世上沒有什麽比糧食更為重要的了。糧食多了,才能養活人,才能養活兵,才能攻的出去,才能守的住……”
江哲光著腳丫子在那兒慷概陳詞,其他的大臣們,誰也不好意思先去把棉鞋穿上啊,隻好在肚子裏默默的進行腹誹:這皇帝不是上天派下來玩咱們的吧?太他-媽-的能折騰了。
在眾位大臣幽怨的目光中,江哲終於結束了演講,轉過身來衝被自己“感動”的熱淚盈眶的大臣,微微笑道:“折騰了這麽長時間,朕知道大家肯定是累了,也餓了。所以,朕為大家準備了吃的,吃完之後,再談其他的事情。”
張曉等人早就準備好了,見江哲吩咐傳膳,一揮手,立刻便由一隊隊的太監們捧著餐盤走了出來。自江哲以下,每人麵前,各有糙米飯一碗,無鹽無油大白菜一碟,再加一大碗水。
眾人麵麵相覷,不知道皇上鬧什麽玄虛,一個個瞪著眼睛看著江哲,希望他能解釋解釋。
誰知道,江哲卻根本就不說話,而是徑自端起糙米飯便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吃兩口飯,又夾起那白菜往那碗水裏一浸,又放進嘴裏,嘎吱嘎吱的嚼了起來。原來那是一碗鹽水,沒滋沒味的白菜這麽一沾,才算是略帶鹹味。
江哲自己吃完,往眾人看時,卻隻有李敏、趙普、黃敬泰等少數幾人全部吃完了。其他的人,包括李叔正在內,或者略略動了動,或者根本沒有去碰。
江哲把臉一沉,寒聲說道:“朕準備的飯菜是否不合諸位的口味啊?”
“臣不敢……”大臣們紛紛出聲辯解。
“既是不敢,為何不吃?”江哲嘿嘿冷笑著道。
李叔正本著臉,忍了半天,終於沒有忍住,出班奏道:“回皇上話,這飯菜實在有點難以下咽。臣不知道皇上此舉意在何處!”
“意在何意?”江哲冷笑一聲,說道,“諸位大人向來是錦衣玉食慣了。你們可知道現在擺在你們麵前的就是這京郊百姓們平日所吃的東西?”
“什麽?”在場的大臣本來就瞪圓了眼睛瞪的更大了。就這狗都不吃的東西,竟然是京郊百姓平日裏吃的東西?皇上也太能扯了吧?
李叔正更是緊皺了眉頭,吹著胡子說道:“不知是何人向皇上進的讒言?我大唐朝國泰民安,京師近郊,天子腳下,百姓安能以此等劣食度日?”
江哲嘿嘿一聲冷笑,說道:“看來你們都是不信了?”
李叔正搖著頭說道:“臣絕對不信!”
江哲回頭叫過那名剛才為自己牽牛的老漢,柔聲問道:“老人家,你告訴這些大人們,你家平日是不是吃的這些東西!”
那老漢本來正傻傻的看著江哲和大臣們的舉動,沒想到皇上居然會問自己的話,忙惶恐的說道:“不是哩!”
“什麽?”這回換江哲瞪眼了,頭兩天他便讓張曉等一般侍衛暗地裏到京郊的村子上去搜集相關的情報。不會整的半天,張曉他們搜集的信息是錯誤的吧?那自己今天丟人可丟大了。
李叔正捋了捋胡子,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整了整衣袖,就待繼續說話。
不想拿老漢緊接著又說道:“皇上和大人們吃的這飯菜是一般農戶人家平日裏吃的。老漢我是佃戶,平日裏是隻喝稀粥的,十天半月才能吃上一頓幹飯,何況這還有菜。”
寂靜,現場一片的寂靜……
李叔正的手裏攥著幾根胡子愣在了當場,感情他因為太過驚訝,居然自己把胡子揪了下來。
良久,李叔正突然端起麵前的碗,大口的吃了起來。但是他畢竟是世家出身,向來是錦衣玉食慣了的,加之年紀也大了,這糙米飯對他來說,實在是難以下咽,但是這個時候說不得也隻好咬著牙,拚著命往裏麵吞了。
其他的大臣,見此情形,心知眼前擺的便是砒霜也得吃了,一個個苦著臉硬生生吃下這頓飯。
江哲待眾人全部吃完,這才回身又衝那名老漢問道:“老人家,你剛才說你是佃戶,你們村子裏的佃戶多嗎?”
“多!怎麽不多?一大半的都是佃戶哩。”那老人倒也不怯場,是啥便說啥。
江哲抬頭望了望四周圍成一圈的百姓,大聲的問道:“在場的,誰是佃戶,都舉手給朕看看!”
“唰唰唰!”一隻接一隻枯瘦的手舉了起來。
江哲看了看,發現今天來的這近萬名百姓之中,沒有土地的佃戶居然占了將近一半,心情不由的又是沉重了幾分。這麽高比例的佃戶,說明就在這京畿,土地兼並已是非常厲害的事情了。
作為從現代社會穿越過來的人,江哲深刻的認識到,土地兼並是加劇社會貧富懸殊,促使階級矛盾的進一步尖銳化的主要推手。最終的結果將是導致農民起義爆發,甚至成為一些王朝走向滅亡的主要原因。在封建社會,改朝換代的戰爭,主要源於農人造反,農人為何造反?是他們衣不遮體,食不裹腹。豐衣足食誰他-媽-的閑著沒事造反玩?
其實一開始決定要舉行親耕儀式的時候,江哲便已經做好了土地gai革的打算。因為他非常清楚推行土地gai革對於喚醒農民積極性的重要性。而對於以農耕為主的大唐朝來說,農民便是統治的根本。隻有抓住了這個根本,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做的穩當。
那時,江哲雖然知道大唐朝肯定需要進行土地gai革,但是還並不知道土地兼並已如此嚴重,連京師附近都已經有一半的農人淪為佃戶了,更不用說其他的地方。
想到這兒,江哲進一步堅定了變法的決心。
(親們,這段時間大家不是很積極啊,一鬥這鮮花、pk都不見怎麽漲啊,書評區也變的冷冷清清的。咱別這麽悶好不好?high起來吧!鮮花、pk和書評都再熱鬧起來吧!)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而帝王的興衰史也表明,哪一個帝王如果重視農業發展,關心百姓疾苦,使百姓們豐衣足食,那哪一帝王所處的朝代一般都會國泰民安。
所以自漢文帝開始,便有了天子親耕的製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項製度其實早已經名存實亡了。即便間或有幾位帝王一時來了興趣,但是因為這莊稼活也並非想象中的那麽簡單,所以也大多隻是走個過場而已。
其實,江哲本身對這種相對比較嘩眾取寵的事情是不大感興趣的,但是因為他被綁架導致朝野上下關於他的謠言橫行,所以這個時候嘩眾取寵反而是一件好事了,它可以立即將那些謠言擊得粉碎。同時,江哲也有著更深一層的考慮,他並不打算隻利用這次親耕儀式來嘩眾取寵,他還要趁機完成更重要的事情。
二月二十這天,春暖花開,風和日麗。一大早,朝中的大臣們便紛紛來到了留給皇上親耕的田邊。因為皇上是要耕地,所以十裏八村的老百姓也都被組織了起來前來觀禮。
當江哲的輦車來到田邊時,早已站在那裏等候多時的官員和百姓們頓時歡聲雷動,跪在地上,高呼萬歲。
車剛停穩,江哲便下了輦車,眾人打眼一瞧,頓時吃了一驚。今日的皇上完全是一副農人的打扮,他頭紮方巾,身穿短衫短襦,粗布褲子,腳蹬一雙平頭麻鞋,看上去十分精神,也格外利索。
衝著跪拜在地的眾人稍一揮手示意,江哲沒有什麽廢話,而是直奔田頭而去,田頭上,兩頭黃牛拉著一副犁杖,牛頭上還掛著紅綾,有一個事先安排好的老農正牽著牛頭在那兒等候。江哲麻利的脫掉麻鞋,赤足來到田裏,手扶犁杖,準備開犁。
隨著司禮官一聲高喊:“皇上親耕――開犁嘍!”江哲熟練的一揮鞭子,手扶犁杖耕了起來。
雖說是皇帝親耕,但是按照規矩,實際上江哲隻需要往返犁地三趟,而諸王公需要跟著往返犁地五趟,六部尚書以上的官員也要跟著一塊犁地七趟。
江哲前世雖然沒有用過這種工具耕過地,但也是農村出身,加之年輕力壯,這三趟犁地還是很順利的完成了。可是那些平時養尊處優的王公大臣們就不一樣了,他們平時哪裏幹過這些活兒啊,而且因為他們大部分年齡都比較大了,沒耕了幾下就累得呼呼直喘,顯得十分的狼狽。
而且這個時候,天氣仍非常的冷,地裏甚至還有著冰碴子,光著腳丫子踩在泥地裏麵,那種滋味絕對不好受,好多人的腳都被割的血漬淋淋。但是看到江哲的腳上也是一道道的血口子,誰也不敢說什麽啊。
江哲就是要通過這種方式讓這些大臣們明白農業的重要性,了解到他們平時所食用的糧食是如何的得來不易。
待親耕儀式完畢之後,麵對著文武群臣和圍的裏三層外三層的百姓,一身莊稼漢打扮的江哲開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剛才這幾圈下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這其中的辛苦了。可是男人不辛苦耕地,全家就要挨餓,女人不辛苦織布,全家就要受凍。
家業、家業,有家有業才是國家根本,農業便是社稷之根,世上沒有什麽比糧食更為重要的了。糧食多了,才能養活人,才能養活兵,才能攻的出去,才能守的住……”
江哲光著腳丫子在那兒慷概陳詞,其他的大臣們,誰也不好意思先去把棉鞋穿上啊,隻好在肚子裏默默的進行腹誹:這皇帝不是上天派下來玩咱們的吧?太他-媽-的能折騰了。
在眾位大臣幽怨的目光中,江哲終於結束了演講,轉過身來衝被自己“感動”的熱淚盈眶的大臣,微微笑道:“折騰了這麽長時間,朕知道大家肯定是累了,也餓了。所以,朕為大家準備了吃的,吃完之後,再談其他的事情。”
張曉等人早就準備好了,見江哲吩咐傳膳,一揮手,立刻便由一隊隊的太監們捧著餐盤走了出來。自江哲以下,每人麵前,各有糙米飯一碗,無鹽無油大白菜一碟,再加一大碗水。
眾人麵麵相覷,不知道皇上鬧什麽玄虛,一個個瞪著眼睛看著江哲,希望他能解釋解釋。
誰知道,江哲卻根本就不說話,而是徑自端起糙米飯便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吃兩口飯,又夾起那白菜往那碗水裏一浸,又放進嘴裏,嘎吱嘎吱的嚼了起來。原來那是一碗鹽水,沒滋沒味的白菜這麽一沾,才算是略帶鹹味。
江哲自己吃完,往眾人看時,卻隻有李敏、趙普、黃敬泰等少數幾人全部吃完了。其他的人,包括李叔正在內,或者略略動了動,或者根本沒有去碰。
江哲把臉一沉,寒聲說道:“朕準備的飯菜是否不合諸位的口味啊?”
“臣不敢……”大臣們紛紛出聲辯解。
“既是不敢,為何不吃?”江哲嘿嘿冷笑著道。
李叔正本著臉,忍了半天,終於沒有忍住,出班奏道:“回皇上話,這飯菜實在有點難以下咽。臣不知道皇上此舉意在何處!”
“意在何意?”江哲冷笑一聲,說道,“諸位大人向來是錦衣玉食慣了。你們可知道現在擺在你們麵前的就是這京郊百姓們平日所吃的東西?”
“什麽?”在場的大臣本來就瞪圓了眼睛瞪的更大了。就這狗都不吃的東西,竟然是京郊百姓平日裏吃的東西?皇上也太能扯了吧?
李叔正更是緊皺了眉頭,吹著胡子說道:“不知是何人向皇上進的讒言?我大唐朝國泰民安,京師近郊,天子腳下,百姓安能以此等劣食度日?”
江哲嘿嘿一聲冷笑,說道:“看來你們都是不信了?”
李叔正搖著頭說道:“臣絕對不信!”
江哲回頭叫過那名剛才為自己牽牛的老漢,柔聲問道:“老人家,你告訴這些大人們,你家平日是不是吃的這些東西!”
那老漢本來正傻傻的看著江哲和大臣們的舉動,沒想到皇上居然會問自己的話,忙惶恐的說道:“不是哩!”
“什麽?”這回換江哲瞪眼了,頭兩天他便讓張曉等一般侍衛暗地裏到京郊的村子上去搜集相關的情報。不會整的半天,張曉他們搜集的信息是錯誤的吧?那自己今天丟人可丟大了。
李叔正捋了捋胡子,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整了整衣袖,就待繼續說話。
不想拿老漢緊接著又說道:“皇上和大人們吃的這飯菜是一般農戶人家平日裏吃的。老漢我是佃戶,平日裏是隻喝稀粥的,十天半月才能吃上一頓幹飯,何況這還有菜。”
寂靜,現場一片的寂靜……
李叔正的手裏攥著幾根胡子愣在了當場,感情他因為太過驚訝,居然自己把胡子揪了下來。
良久,李叔正突然端起麵前的碗,大口的吃了起來。但是他畢竟是世家出身,向來是錦衣玉食慣了的,加之年紀也大了,這糙米飯對他來說,實在是難以下咽,但是這個時候說不得也隻好咬著牙,拚著命往裏麵吞了。
其他的大臣,見此情形,心知眼前擺的便是砒霜也得吃了,一個個苦著臉硬生生吃下這頓飯。
江哲待眾人全部吃完,這才回身又衝那名老漢問道:“老人家,你剛才說你是佃戶,你們村子裏的佃戶多嗎?”
“多!怎麽不多?一大半的都是佃戶哩。”那老人倒也不怯場,是啥便說啥。
江哲抬頭望了望四周圍成一圈的百姓,大聲的問道:“在場的,誰是佃戶,都舉手給朕看看!”
“唰唰唰!”一隻接一隻枯瘦的手舉了起來。
江哲看了看,發現今天來的這近萬名百姓之中,沒有土地的佃戶居然占了將近一半,心情不由的又是沉重了幾分。這麽高比例的佃戶,說明就在這京畿,土地兼並已是非常厲害的事情了。
作為從現代社會穿越過來的人,江哲深刻的認識到,土地兼並是加劇社會貧富懸殊,促使階級矛盾的進一步尖銳化的主要推手。最終的結果將是導致農民起義爆發,甚至成為一些王朝走向滅亡的主要原因。在封建社會,改朝換代的戰爭,主要源於農人造反,農人為何造反?是他們衣不遮體,食不裹腹。豐衣足食誰他-媽-的閑著沒事造反玩?
其實一開始決定要舉行親耕儀式的時候,江哲便已經做好了土地gai革的打算。因為他非常清楚推行土地gai革對於喚醒農民積極性的重要性。而對於以農耕為主的大唐朝來說,農民便是統治的根本。隻有抓住了這個根本,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做的穩當。
那時,江哲雖然知道大唐朝肯定需要進行土地gai革,但是還並不知道土地兼並已如此嚴重,連京師附近都已經有一半的農人淪為佃戶了,更不用說其他的地方。
想到這兒,江哲進一步堅定了變法的決心。
(親們,這段時間大家不是很積極啊,一鬥這鮮花、pk都不見怎麽漲啊,書評區也變的冷冷清清的。咱別這麽悶好不好?high起來吧!鮮花、pk和書評都再熱鬧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