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你個人的聲望並不由其官位和能力來決定,而是看你是否獲得了儒門的肯定。


    這裏的儒門,是代指那些在黨錮之禍中被牽連的廣大士人。


    他們被罷官去職,歸居鄉裏。又因朝廷禁令而被禁錮,是以終生不得起複。


    但這些人不甘心政權為宦官所把持,想出了一個騷操作。


    於是,曆史上的清議模式應運而生。


    繼而誕生了種種唬人的稱號,像什麽‘三君’,‘八及’,‘八俊’,都算是清議界比較出名的名號。


    在黨錮之禍後,這種品評人物模式的清議,一度展現了很強的公信力。


    不過想要被清議界品評,還需要幾個先決條件。


    第一,你必須被朝廷歸為黨人。


    這個身份很重要,沒這個身份,你一輩子都不可能讓清議界多看你一眼。


    就如同大名鼎鼎的皇甫規,當年就因錯失清議而大感恥辱,主動上書要求把自己歸為黨人處置。


    清議界一看,小夥子這麽上道,於是就給了他一個‘涼州三明’的稱號。


    第二,如果你有被宦官迫害過的經曆,那就更好了,更容易被清議界樹立成標杆,讓天下人爭相效仿。


    第三,也是最後一點,你必須得有拿得出手的經曆或事跡。


    也就是你得有個好故事,不管是曾為國立功,或是教化一方,實在不行,你也得有一個能證明自己的忠孝之舉。


    從這點來看,清議界也並非完全是憑空捏造,有公信力也是理所應當。


    再後來爆發了黃巾起義,皇帝和宦官一看要壞菜,於是就赦免了黨人,生怕他們倒向了道家出身的黃巾。


    黨人被赦免,但清議卻流傳了下來,且當世人都以能得清議品評為榮。


    大家都定了一個小目標,先C位出道再說。


    人一多,稱號就不夠分了,於是清議界花樣翻新,把稱號也玩出了花活。


    剛開始的三君,八俊之類的都是天下級的偶像。


    後來又整出了什麽涼州三明,這是州郡級的愛豆。


    再後來,又有荀氏八龍,司馬八達,這是家族級的新秀。


    而今日被劉焉派來名叫荀諶的人,名列荀氏三若,也可以說是拿到了清議稱號的大漢小鮮肉。


    荀氏三若,指的是荀彧三兄弟,他們的字分別是文若,友若,休若,和司馬八達類似。


    荀諶在三若中的年歲最小,其人有辯才,擅韜略,曆史上曾作為袁紹的謀主參與官渡之戰。


    <a id="ads" href="http:///"></a>


    而他最亮眼的戰績,則是說服韓馥將冀州拱手讓給袁紹,其口舌之利,可見一斑。


    毫不誇張的來說,荀諶堪稱這個時代的嘴強王者!


    林朝有心想將此人拉入自己的陣營,別的不說,以後遇到什麽華歆,張鬆,禰衡,這類的嘴炮狂人,也不至於被噴得無法反擊。


    更重要的是,荀諶來了,他兄長荀彧還會遠嗎?


    而劉焉得知劉備假借調令占領真定的事後,沒有直接命人來捉劉備,而是派了荀諶過來,這曖昧的態度,已經說明了一些事情。


    一路從後院走到前廳,隔著老遠,林朝就見到一個長相英俊,麵如白玉,身著白衣的青年男子負手而立,麵色平靜地站在廳中,絲毫不見半分焦躁。


    “見過上使!”


    劉備拱手行了一禮,林朝也跟著一起行禮。


    荀諶此行代表了劉焉,所以這一禮他受得很坦然。


    當劉備行禮完畢之後,荀諶卻滿臉笑容的對劉備拱手道:“潁川荀友若,見過玄德公!”


    荀諶現任劉焉手下治中從事,品級不高,實權其實也不大,畢竟現在的刺史和後來的州牧猶如天壤之別。


    但他是個聰明人,入城之後並沒有直奔縣衙而來,而是偽裝成富商,在城中打聽了劉備這些日子的所作所為。


    從一個人的行為不難看出他的性格,而摸透了目標的性格,才好想出對策。在這一點上,荀諶向來如此。


    當他踏入縣衙的那一刻,除了具體兵力部署之外,心中對劉備已有了大致的判斷。


    劉玄德此人,若不為亂世之賊,便是治世之大才!


    且,背後一定有高人指點。


    想到這裏,荀諶不禁看了一眼劉備身側的林朝。


    此人,難道就是劉玄德背後的高人?


    見荀諶打量自己,林朝回以一笑,甚至還眨了眨眼睛,很萌……


    荀諶見林朝如此輕佻,馬上打消了剛才的想法。


    “敢問上使,使君有何吩咐,備恭聽教誨。”


    見到荀諶之後,劉備也放心了,明白劉焉大概是不打算捉拿自己了。


    “使君有令,命漢昌縣令劉玄德,五日之內引麾下人馬討伐張純叛賊,不得有誤!”


    這個命令下得莫名其妙,不僅劉備有些懵,就連林朝也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


    “敢問上使,使君此令何意?某什麽時候成了漢昌縣令?”


    劉備疑惑地問道。


    他本以為假傳調令事發後,劉焉就算不捉拿自己,怎麽也要訓斥一番,卻不料居然還升官了。


    “恭賀玄德公高升,某為玄德公賀!”荀諶笑道,“一月前,玄德公曾揭發張純叛亂。似玄德公這等忠義之舉,使君當然要在奏報上為玄德公美言,所以才有了玄德公的縣令之職。”


    荀諶見劉備不明白,寥寥數言便幫劉備解開了疑惑,同時還幫劉焉收割了一波好感,把朝廷的封賞,變成了劉焉提攜的結果。


    果然,劉備滿臉感動道:“使君厚愛,某愧不敢當!若有差遣,某必肝腦塗地!”


    若是沒有之前劉焉空手套白狼的舉動,就憑這一番話,劉備必然任憑劉焉驅使。


    可現在嘛……


    劉備的確忠義,但人又不傻。


    眼見劉備大表忠心,荀諶知道火候到了,便拉著劉備低聲道:“玄德公,還有一事,使君命在下向你核實。”


    “何事,上使請講。”


    “就是玄德公假托使君調令,言使君命你督常山諸縣,可有此事?”


    “這……”


    聞言,劉備略微不好意思的幹笑兩聲,目光微微撇向林朝。


    林朝會意,從旁站了出來,朗聲道:“好叫上使知曉,玄德公入城募兵,本地縣令卻不尊使君調令,明裏暗裏橫加阻攔。不得已之下,玄德公隻好假托使君調令,拿下真定縣令。如若不然,募兵無法進行,怕是會阻礙平滅張賊的大業。”


    見林朝這番話說得臉不紅,氣不喘,吐字清晰,一副忠君愛國的樣子,荀諶神色微變。


    好個厚顏無恥的詭辯之徒,居然能如此冠冕堂皇的顛倒黑白!


    吾不如也!


    PS:這一章算是給大家解釋了漢末各種名號的前因後果,當然,這也是我個人對曆史的一點淺薄之見。


    大家要是喜歡這種幹貨,以後就多寫點。


    不喜歡,以後就少來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三國很核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秋隕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秋隕S並收藏這個三國很核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