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城外,林朝騎著一匹棕色馬,正在與荀諶談笑風生。


    隻是他負責談笑,荀諶負責木然點頭,然後聽著野外唰唰而過的風聲……


    林朝深知自己是個弱雞,所以挑選馬匹的時候,並沒有選能出風頭的白馬,紅馬,高頭大馬,那樣在戰場上被射的風險太高。


    有道是射人先射馬,罵人先罵娘,沒有對應的實力卻非要出風頭,下場隻能是死得很慘。


    深諳苟道的林朝選了一匹灰棕色的普通馬匹,混在了軍隊最中間。


    內有典韋守護,外有數千士兵圍著,安全程度堪稱頂級。


    “友若兄,此去隨玄德公建功立業,豈不快哉!”林朝笑道。


    才這麽半天的功夫,林朝對荀諶的稱呼已經從荀先生變成了友若兄。


    荀諶聞言,勉強對林朝露出一絲笑容,比哭還難看。


    他怎麽也想不到,自己隻在真定停留了數日,怎麽就要跟著劉備去北上討賊了。


    原來那日由林朝所寫,劉備上奏給劉焉奏表中,大書特書劉備對朝廷的忠誠,並且表示不日將北上征討張純。


    而在最後的地方,話鋒一轉,表示劉焉若是不信,可令前來視察的上使監軍,一同北上討賊。


    劉焉接到這封書信後,大喜過望!


    隻要他劉備願意去討伐張純,這些小事都好說。


    更何況荀諶是自己派去的,有他隨軍出征,更能時刻向自己傳遞劉備的動向,此百利而無一害。當下大手一揮,便準了劉備的請求。


    於是,就有了林朝上午當眾念出的調令。


    荀諶聽完之後,的確很鬱悶。


    這種鬱悶就好比你本來隻是去隔壁縣城出差幾天,結果卻變成了去千裏迢迢的地方打仗!


    劉使君誤我啊!荀諶心中悲歎道。


    倒不是害怕打仗,而是劉焉做出這個決定之前,根本沒通知他,這導致他有種自己被賣了的感覺。


    有了使君鈞命,此番想跑也跑不了了。


    不過荀諶到底是大才之人,出城半日後便釋然了,甚至還生出了一絲欣喜。


    觀這劉玄德部下能事者極多,若真能剿滅了那張賊,某也能趁機立功,借此升官。


    荀諶是對功勞還是感興趣的。身為大丈夫,誰能抵擋住建功立業的誘惑?


    況且他荀家乃高門世家,兄長荀彧現在京任守宮令,侄子荀攸也被大將軍何進征辟,任黃門侍郎。


    荀諶自認並不弱於兄長侄兒,卻隻在刺史手下當了個治中從事。


    雖忠心任事,卻心有不甘。


    要建功立業,趕超兄長侄兒,眼前的機會卻不可錯過。


    他認為大家都是漢臣,此番建功立業,將來論功行賞,大不了你劉玄德功勞最大就是。


    所以他釋然之後,甚至有些欣喜,主動與林朝攀談起來。想要建功立業,就要先融入進劉備的圈子裏,這個道理他荀諶豈能不懂。


    林朝見荀諶態度轉變如此之快,有些想不明白。不過也沒有深究,荀諶願意釋放善意,這是好事。


    於是乎,兩人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談笑風生。


    荀諶辯才了得,接人待物頗有古君子之風,林朝與他談論,如沐春風,自覺所得頗多,對這個時代的認知又深了一些。


    而在荀諶看來,林朝此人不拘小節,思緒如天馬行空般不著邊際,卻每出驚人之語,細細思量,卻又蘊含大道至理,是個不可多得的交流對象。


    <a id="ads" href="http:///"></a>


    不過短短兩日間,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


    倒是一旁的田豐,見林朝謀人計劃又成功了,不由得冷哼連連,以表示對林朝人品的不屑。


    劉備此次征討張純,定下的基本戰略就是穩紮穩打,絕不貪功冒進。


    由張飛五百騎兵在最前探查地勢,敵情,再由關羽兩千前鋒開路,劉備中軍護著輜重在最後。所以行軍速度並不是很快,日行不過三十裏。


    而行軍線路,則是一路順著官道過九門,無極,漢昌,最後直逼盧奴這個張純發起叛亂的地方。


    這個時代沒有通訊設備,根本無法了解敵情,也不知道數百裏之外的張純到底侵占了哪些地方。隻能由張飛的探騎查明敵情,中軍才能緩緩跟進。


    如此行軍雖然穩健,但越靠近敵人,行軍速度便越慢。


    兩日後,大軍抵達九門縣城十裏之外。


    劉備下令,全軍修整一個時辰後再進城。


    雖說有張飛探報,九門城中並無賊寇,但劉備為了穩妥起見,還是決定修整後再進城。免得真有變故之時,己方士兵因行軍疲憊而無法接戰。


    林朝也下了馬,尋一個陰涼的地方,打開水囊喝了幾口,目光眺望著遠方。


    然後他就見到遠處官道上,緩緩走來數人。


    由於距離太遠,林朝沒看清具體的人數。不過正因為隻有數人,林朝也沒在意,而是閉目養神,緩解行軍的疲憊。


    林朝看到的數人,其實隻有三人,一馬,一車。


    “伯雅,子龍,此番卻是某阻礙了你們的前程!”


    坐在馬車上的,是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子,麵色蒼白,說話有氣無力,看上去久病纏身。


    旁邊騎在馬上的,一個二十六七歲的寬臉漢子。


    他開口說道:“趙兄何出此言,某與子龍,兄弟也。兄弟之兄,即某之兄。大丈夫建功立業,何時不可為,兄長的病卻是拖不得。”


    聞言,正在駕車的俊俏青年拱手道:“伯雅,多謝了!”


    “子龍不必言謝,我等還是趕緊回真定。萬一玄德公還未出兵,你我正好參軍討賊,建功立業!”


    趙雲聞言,點了點頭表示讚同,加快了速度。


    早在一月之前,夏侯蘭就找過趙雲一同去參軍,趙雲也欣然同意。


    可不巧的是,趙雲的兄長趙星舊疾突發,命在旦夕。


    趙雲隻得帶著兄長四處求醫,夏侯蘭怕趙雲一人有失,也跟著一起去了。


    如今一月過去,趙星的病情算是暫時穩定了,可誰知道那募兵的玄德公還在不在真定。若是去別處募兵,或是已經北上討賊去了,趙雲和夏侯蘭這次算是這沒趕上趟。


    趙星深知弟弟勇武過人,有匡定天下之誌,若此次因自己而不能建功立業,他心有愧疚,所以才有了剛才之言。


    三人加速前進,很快便遇到了劉備的大部隊,卻也沒有在意。


    而林朝此刻正在閉目養神,渾然不知,他心心念念的常山趙子龍即將與自己擦肩而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三國很核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秋隕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秋隕S並收藏這個三國很核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