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元帝時期,有一人官拜司隸校尉,負責監察京畿地區及周邊三輔之地的吏治,此人出身琅琊諸葛氏,名叫諸葛豐。


    司隸校尉這個官職不稀奇,但諸葛豐此人,卻是曆史上少有的清直之臣。但凡官員行不法之事,他一律上疏彈劾,不管對方是何身份,有什麽背景。


    若要類比的話,諸葛豐就是滿寵加田豐加包拯加海瑞的集合體,不僅正直,還嫉惡如仇,眼中容不得半點沙子。


    節操之高尚,令當世人敬佩。


    當然,也令人敬而遠之。


    水至清而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但諸葛豐依舊不改初衷,一心隻想匡扶漢室,卻得罪了當時的權臣,最終隻得黯然下野,歸居鄉裏。


    此後的兩百多年裏,琅琊諸葛氏再也無緣躋身帝國中樞。直到靈帝劉宏時期,族中賢才方才出仕州郡。


    現任諸葛氏的家主,名叫諸葛珪,字君貢,早年間在徐州頗有賢名,堪稱地方名士大儒。步入仕途後,被征辟為泰山郡下轄的縣丞,後來一路累官,現如今為泰山郡丞。


    雖然隻是秩六百石的小官,但實權可不小。尤其是現在泰山郡還沒有太守的情況下,諸葛珪便暫行太守事,也算郡國最高行政長官了。


    隻是這個權力,諸葛珪其實並不想要,甚至有些厭惡。兩年前發生的一件事讓他明白,自己的仕途已經走到了盡頭,並多次上疏請求辭官歸鄉,但朝廷沒有批準。


    這一切,隻因為一個人的緣故。


    此人,便是張舉。


    沒錯,就是前年與張純一同發動叛亂,去年在幽州自稱天子的張舉!


    要知道在張舉沒叛亂之前,他的官職正好就是泰山太守。而諸葛珪當時也是泰山郡丞,兩人共事數載,也有些許交情。


    可誰能想到,張舉這個太守做得好好的,偏偏聽信了張純的忽悠,突然就反叛了朝廷,後來更是自稱天子。


    這下,你讓朝廷怎麽看諸葛珪?


    哪怕他諸葛珪並沒有一起造反,也必然為朝廷所猜忌。


    所以聽到張純張舉叛亂的消息後,諸葛珪氣得當場口吐鮮血,仰天大呼道:


    諸葛氏數百年之清名,今日盡喪我手,死後有何麵目去見先祖!


    說罷,諸葛珪昏迷倒地,從此疾病纏身。


    等他醒來之後,做得第一件事就是上表請罪,稱自己不能提前察覺張舉的叛逆之心,有罪於社稷,請求朝廷將他免官貶為庶民,想以此來跟張舉撇開關係。


    但當時的朝廷,所有人都在忙著爭權奪利,哪有人理他。


    諸葛珪久久不見有詔令下達,心中有些摸不準朝廷的意思。


    難不成朝廷是想等剿滅了張舉之後,再一起清算不成?


    我死不足惜,隻是可憐兩個兒子也要被連累。


    最重要的是,如果被扣一個從賊的帽子,那兩百多年以來諸葛氏攢下來的名聲,將毀於一旦。


    每念及此,諸葛珪便憂懼交加,夜不能寐。


    去年年底,在劉虞的追擊下,張舉大敗,最終單騎出奔塞外,至此這場動亂徹底被平息,可依舊不見朝廷降罪於他諸葛珪,這讓諸葛珪很是疑惑。


    不過很快他就疑惑不起來了,因為泰山賊打過來了。


    諸葛珪隻能強撐著病體,親自布置城防,安撫百姓,調配物資,準備跟賊軍死磕到底。


    奉高縣的治所早就棄而不用,一應政事諸葛珪都是在家中處理。


    無他,隻是惡心而已。


    一想到兩年前張舉曾在裏麵治理州政,諸葛珪就感覺膈應。


    也幸虧他是一方巨儒,修養很好,不然早就每天對著治所,大聲問候張舉的女性十八代祖宗了。


    自正月十五以後,泰山賊的攻勢放緩了一些,但諸葛珪的身體也不太行了。在下屬的苦勸聲中,終於從城樓上回到家中,修養身體。


    諸葛珪膝下有三子兩女,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幼子諸葛均。


    二女分別名為諸葛靜,諸葛茜。


    兩日之後,諸葛珪病情加重,自覺時日無多,便令家仆去召喚他幾個兒子前來,準備對其囑托一番。


    家仆急忙按照他的吩咐,去將幾位少君請了過來,聽諸葛珪訓話。


    諸葛三兄弟進了房間,望見躺在病榻上的父親,眼中都帶著一絲憂慮。


    “父親身子可好些了?”


    諸葛瑾趨步向前,跪在諸葛珪塌側一旁,柔聲問道。


    諸葛珪看了看才十五歲的大兒子,又看了看八歲的二兒子,最後是才三歲的小兒子,歎息道:“生死有命,為父怕是時日無多了,隻是還有些事放心不下。”


    聞言,諸葛瑾急了,動容道:“父親隻是偶感小恙,隻要好生休養些時日,定會好起來的。”


    “為父的身體,為父自己清楚,不必虛言安慰。”


    諸葛珪苦笑道,說話間還咳嗽了幾聲,喘息頗為困難。


    見此,年幼的諸葛均便開始抹眼淚。


    “不準哭!”


    諸葛珪見自己小兒子哭哭啼啼,立即出言訓斥道,神情不怒自威。


    隻是這一生厲喝完畢後,又是幾聲猛烈的咳嗽,喘息更為艱難,聲音也開始沙啞。


    諸葛瑾見狀,急忙撲上去拍了拍自己父親的背部,又把他從榻上攙扶起來。諸葛珪這才好受了一些,臉上的潮紅慢慢褪去。


    “父親息怒,息怒,醫師說了,父親隻能靜養,萬萬不能動怒。”諸葛瑾苦口婆心地勸道。


    諸葛珪雖病入膏肓,卻堅持危襟正坐,看著自己三個兒子,正色道:“記住,我諸葛氏數百年來,都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休要再哭哭啼啼!”


    諸葛亮勸道:“父親,三弟還小,尚不懂事,父親莫要生氣。”


    八歲的諸葛亮,雖唇紅齒白,但說話的口吻,卻跟個小大人一樣。


    諸葛珪這才點了點頭。


    在三個兒子裏麵,諸葛珪最喜歡的,就是這個二兒子。


    沒什麽別的理由,就因為他符合諸葛氏一直堅持的風骨。


    長子諸葛瑾,其人溫潤如玉,清雅明朗,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少了些剛直。


    幼子諸葛均,雖乖巧聽話,性情柔慈,但終究難堪大任。


    唯獨諸葛亮,年少老成,剛直卻不失禮,通明而又賢達,更符合諸葛氏一脈相承的清正行徑。


    <a href="https://m.ranwena.net" id="wzsy">ranwena.net</a>


    “子瑜,城外叛賊如何了?”諸葛珪開口問道。


    諸葛瑾馬上拱手道:“父親,反賊圍攻奉高近兩月有餘,如今已師老兵疲,連續三日沒有攻城了。”


    諸葛珪重病纏身,縱然親自防守城牆,也隻是鼓舞士氣。


    具體的事物,基本都是由諸葛瑾負責。


    雖說諸葛瑾年方十五,也沒有什麽經驗,但眼下情況危急,他也隻能趕鴨子上架,邊學邊用了。


    聞言,諸葛珪開口道:“即便如此,爾等也不可掉以輕心。賊軍勢大,而奉高城中隻有三千守軍,現在借助這嚴寒天氣,才能數次打退他們的進攻。等到天氣暖和下來之後,奉高恐怕難以久守。”


    “父親,那咱們隻能坐等城破嗎?”


    諸葛瑾親自駐守城防,當然知道父親說的是實話,遂歎息道。


    諸葛珪臉色又嚴肅了下來,正色道:“守不住也要守,必須守!奉高若能守得住,我等便能擺脫張舉那廝帶來的惡名,朝廷也不會猜忌,以後我諸葛氏還是大漢忠臣!若守不住,城破之日,為父會安排你們先走……”


    “父親,那您呢?”諸葛瑾連忙問道。


    “糊塗,為父自然當以身殉國,還我諸葛氏一個清名。往後你們三人,也不用被為父牽連。”


    諸葛珪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神中沒有一絲波瀾,可見他早就做好了這個打算。


    諸葛瑾嚇了一跳,連忙勸道:“父親,萬萬不可!”


    “莫要插話,聽為父說完。”諸葛珪揮手打斷諸葛瑾的話,繼續說道,“為父的生死,已經不重要了,若能舍此殘軀換回我諸葛氏的清名,便也是賺了,勿要多言。


    不過,眼下離天氣暖和下來,最少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賊軍也未必能攻破城池。再者,新任徐州牧劉使君乃仁義之主,等會你便派人突圍出城,向劉使君求救。


    若能堅持到劉使君大軍到來,奉高可保無虞。”


    諸葛瑾連忙拱手道:“父親,兒記下了,等下便派人突圍,向劉使君求救。”


    諸葛珪用銳利的目光,掃視了三個兒子一遍,凝聲道:“你們一定要記住,賊軍隻是暫時勢大,必不長久,隻要能守住奉高,我諸葛氏的清名就能得以保存。莫做愚蠢之輩,目光要放得長遠一些。就算為父不行了,你們也要繼續堅守城池!


    若真有城破的那一日,你們就算是死,也一定不能從賊!


    你們不僅是我諸葛珪的兒子,更是琅琊諸葛氏的子孫,不能給家族丟人!”


    三人一起叩首道:“唯!”


    ……


    梁甫城外。


    這夥圍城的泰山賊有萬餘人之多,以泰山四寇的昌豨為首。


    郭嘉找了一個刁鑽的角度,居高臨下,望著這群泰山賊,又看了看城樓上的梁甫守軍。


    “看這情形,泰山賊圍攻奉高諸縣,應該不下於兩個月的時間了。”


    徐晃看了看,然後驚訝道:“奉孝何以知曉?”


    郭嘉笑了,一指遠處泰山賊的營盤,對徐晃說道:“公明,你且看賊軍營寨之中,巡守兵卒皆麵有菜色,且步伐紊亂,毫無戰意,足可見其士氣低落。”


    “士氣低落與圍城的時間有什麽關係?”徐晃還是不太明白。


    圍攻一座城池,若久攻不下,士氣低落是正常的。可要說能從中看出圍城多久,徐晃是不信的。


    郭嘉攤開雙手,嗬嗬一笑,對徐晃的智商在心中進行了一番鄙視。


    “公明試想,若你是反賊,會趁著這天氣來攻打奉高嗎?”


    徐晃:???


    這郭奉孝越說,我怎麽越迷糊啊。


    泰山賊就在眼前,現在說這種話還有什麽意義嗎?


    “公明可還記得,去年的第一場雪,是何時落下的?”


    郭嘉笑著問道,眼神中充斥著智商上的優越感。


    這幾個月天天跟林朝,賈詡在一起,導致郭嘉一直懷疑自己是不是個笨蛋。


    鬥不過林子初也就算了,居然連賈文和那老匹夫,也能算計自己!


    可一出來,在徐晃等人麵前,郭嘉馬上就恢複了自信。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去年的第一場雪,正是兩個月前落下的。”徐晃恍然大悟道,“奉孝的意思是,這些泰山賊仙本想趁著雪落之前拿下奉高諸縣,誰想戰事膠著,一直拖到現在。”


    “然也。”


    郭嘉笑了笑,又看向了遠處的營盤,雙眼滿是欣喜之色,躍躍欲試道:“怎麽樣,公明,這群賊子已師老兵疲,要不咱去幹他一票?”


    “不可,不可,萬萬不可!”


    這句話把徐晃嚇了一跳,滿臉震驚地望著郭嘉。


    郭奉孝,你不是說隻是遠遠觀望,查明敵情便退嗎!


    這和我們說好的不一樣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三國很核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秋隕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秋隕S並收藏這個三國很核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