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二月中旬。
劉備命關羽率一萬將士,陣戰擊敗吳敦,將其迫入蓋縣,困守孤城。
就在劉備準備大舉攻城時,忽然收到了林朝的來信。
信中,林朝將奉高的情況,原原本本的向劉備匯報了一番,照實描述了張遼,郭嘉和徐晃的功勞。
尤其是梁甫一戰,郭嘉與徐晃憑借麾下一千校事府將士,大破昌豨一萬大軍,看得劉備久久不能回過神來。
對於郭嘉此人,劉備可謂是印象深刻。
畢竟他麾下謀士不管出身高低,都很在乎儀態禮儀,很少有人像郭嘉一樣隨性。
在郯城的時候,劉備就不止一次見到郭嘉趁林朝不注意,抱著酒壺喝得大醉,然後大冬天蜷縮在牆角昏昏睡去。
對此,出身寒微的劉備倒不覺得郭嘉失禮,反而認為這小子不拘小節,是個絕佳的酒友。
但他萬萬沒想到,這小酒鬼居然有這麽大的能耐!
還有張遼和徐晃,他倆在此戰中表現也很亮眼。一個統軍八千,卻正麵擊敗了孫觀近兩萬大軍。另一個,則是直接陣斬了昌豨。
本來按照劉備的預想,張遼能短時間內保住奉高就行,等待自己大軍到時,再並力破賊。
誰能想到,連這支偏師都大獲成功了,反倒是自己這邊的主力還在鏖戰。
想到這裏,劉備不禁歎道:“能被子初看上的人,果然都是大才!文遠,公明,皆可為上將。奉孝之謀,恐不弱於軍師。”
他正說著,就見軍帳外,荀諶與荀攸聯袂而至。
“主公!”
二人對劉備拱了拱手。
“軍師與友若來的正好,子初那邊傳信過來了。”
劉備說著,將手中信件遞給了二人。
荀諶看罷,又看了看劉備的臉色,便開口笑道:“以文遠之才,又有賈文和與一千陷陣將士相助,能取得如此戰果也不稀奇,主公不必驚訝。”
“倒是奉孝與公明,麾下隻有一千人馬,能打敗昌豨,確實不在某預料之中。”
荀諶說完後,荀攸也跟著笑道。
劉備看著淡然而笑的叔侄二人,心中有些詫異。
感情這對叔侄早就知道這幾人的能耐,隻有自己識人不明是吧!
大概是看出了劉備的疑惑,荀諶解釋道:“主公,郭奉孝雖風評極差,但某二兄文若早就有言在先,奉孝之才,若用在行伍,當世少有能匹敵者。至於那賈文和……
昔日子初賺人……招攬別人時,都是死纏爛打,唯獨對此人,可是一見麵就拿繩子捆了起來,生怕他逃了。由此可見,此人之能領子初都無比忌憚,有這等能耐也不足為奇。”
一想到昔日雒陽城外,林朝把賈詡綁起來的場麵,劉備也笑了起來。
“子初那邊已立奇功,咱們也不能落後了。軍師,友若,這蓋縣該如何拿下,二位可有計較?”
荀攸拱手道:“主公,某與叔父前來,正為此事。我軍十日前大敗吳敦,致使其據城而守,眼下主公欲要奪城,某有兩策,聽憑主公選用。”
“兩策!”
劉備正在發愁,卻聽到荀攸說有兩種辦法,頓時大喜道:“公達且說來聽聽。”
“蓋縣西南有河,名曰沂水。眼下嚴冬已過,初春將近,河溪化凍,主公可在沂水修築堤壩,使水勢漸高,不出十日,則可水高數丈。屆時,掘開堤壩,引沂水灌城,蓋城可破!”
荀攸說這話的時候,一張呆板的臉上沒有絲毫表情,眼中卻充斥著銳利的光芒。
“如此,主公不費一兵一卒,便能擊潰敵軍,拿下蓋城!”
這一計猶如神來之筆,讓劉備直呼內行。
去年在並州征討休屠部時,荀攸就是兩把大火,燒得休屠部慘敗而降。現在又要來一波大水,淹死吳敦一萬兵馬。
感情荀攸一出手,不是死,就是死,完全不給人留一點活路!
這個計策好不好呢?
當然好!
但是劉備聽完,卻是眉頭直皺。
要說這蓋城中隻有吳敦和他的兵馬,淹也就淹了,並沒什麽大不了的。
可……城中還有數萬百姓,這些人可都是無辜的。
見劉備皺眉不語,荀攸心中疑惑,便開口問道:“主公,攸這一計,莫非有何不妥之處?”
劉備擺了擺手,歎道:“公達此計甚妙,但某卻不能用。百姓何辜,卻要平白受賊子牽連,某於心不忍。公達啊,還是說說另一策吧。”
二荀不禁肅然起敬,一起拱手道:“主公仁德,某佩服!”
劉備笑道:“這也算不得什麽,夫濟大事者,必先以人為本。今某不能保境安民,又談何匡扶天下!”
見劉備不願采納自己的水淹之計,荀攸心中有些惋惜,又有些欣喜,繼續說道:“主公若不忍牽連百姓,那便隻能圍三闕一,放賊子棄城而逃。此去向西,便是牟縣,再往後便是奉高,因此吳敦隻能向北而逃,投般陽臧霸而去。”
荀攸說完,荀諶又補充道:“主公,若吳敦投臧霸,兩股泰山賊兵合一處,進攻的難度又會大很多。”
言外之意,還是想讓劉備選水淹之策。
“即便如此,某也絕不水淹百姓!”
劉備斷然拒絕道。
在這一點上,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
二荀為軍事計,自然傾向於水淹消滅敵軍。
而作為君主,劉備需要考慮的更多,思慮的更全麵才行。
他從不諱言自己的誌向,但絕不會為了誌向而不擇手段。
“某意已決,今夜便讓雲長撤開一麵城圍,放吳敦西逃!”
荀攸與荀諶對視一眼,一起拱手道:
“唯!”
談完了正事,劉備又招呼著兩人落座,目光再度放到林朝傳來的信件上。
劉備又看了一遍,這才對兩人歎息道:“軍師,友若,某觀文遠,奉孝皆是大才。可這二人現在子初府上,一人任護衛,一人終日無所事事,未免有些太屈才了。”
聽出了劉備語氣中的惋惜,荀諶頓時來了興趣。
“主公的意思是,想問子初討得二人,委以重任?”
劉備點了點頭道:“然也,隻是子初現在統攝徐州大小事務,手下自然也得有人幫襯。若將二人討過來,子初那邊,是否會缺人手……”
之所以沒提賈詡和徐晃,是因為這倆一個現任順天府令,另一個在校事府中任職。
聞言,荀諶馬上拱手道:“主公無慮,子初乃當世大才,莫說一州之地,便是整個天下,也猶如掌上觀物一般!”
哈哈,你林子初一生謀人無數,想不到也有今日!
一想到當初自己被林朝稀裏糊塗的騙上賊船,荀諶至今猶覺憤憤不平。
於是便毛遂自薦道:“主公,某觀這張文遠,郭奉孝,皆當世大才,合該為主公所用,公達以為如何?”
“哦,公達也認同嗎?”劉備趕緊問道。
荀攸:……
叔父,你想尋林子初的晦氣,問我作甚?
一個是叔父,一個是姑父,你想讓我怎麽辦!
不過麵對劉備期待的神色,以及荀諶目光中的威脅之意,荀攸果斷選擇從心。
“不錯,叔父所言有理。”
荀攸點了點頭,臉色木然道。
荀諶趁熱打鐵道:“主公,待吳敦退去,我軍與子初會合之時,某替主公去說服子初。”
“好,甚好。”
見兩人都表示讚同,劉備瞬間一點心理壓力也沒有了。
……
是夜,關羽接到命令後,便下令撤開一部分包圍,給吳敦一個逃跑的機會。
不過說是撤開,倒也沒完全撤開。
至少,關羽將撤下來的將士駐紮在了蓋城西南角。
守城的泰山賊見西城外沒有了漢軍,馬上將消息稟報給了吳敦。
此時的吳敦,正蹲在治所門口發愁呢。
半月前,他才剛剛拿下蓋城不久,就聽聞劉備來襲。
吳敦自忖麾下萬餘將士,就算打不過劉備,也不會相差太多,便很自信地統率大軍,與劉備城外決戰。
可惜,他的對手是關羽。
敢打陣地戰?
改良加強版的卻月陣了解一下!
吳敦無法攻破關羽的陣型,反倒被關羽殺得大敗而歸,死傷慘重,隻能龜縮回蓋城據守。
一連守了十多日,城是守住了,可糧草卻不怎麽夠了。
此時他正捉摸著,要不投降算了。
畢竟對麵漢軍那個使大刀的將領太凶了,上次若不是自己跑得快,隻怕要被他劈成兩半!
一想到還要與此人對陣,吳敦就有些哆嗦。
吳敦本是黔首出身,不得已才上山為賊,後經發展,才成了一路流寇,其本身並無大誌,隻想活下去而已。
若劉備肯接納,他至少也能搏一個出身,哪怕以後領不了兵,隻要活得謹慎些,榮華富貴,錦衣玉食是少不了的。
就在他胡思亂想之時,忽然聽到麾下稟報,說漢軍撤開了西門的包圍。
難道劉玄德……有放自己棄城而逃的意思?
一想到這裏,吳敦心中又燃起了一絲希望。
投降是最後的選擇,畢竟往後的日子都得看人臉色,身家性命全在別人手中。
眼下有其他的活路,吳敦怎麽也不會想投降。
要不再等幾日看看,若劉備真有放自己西逃的意思,那自己便率軍前往般陽,與臧霸合兵一處,以抵禦劉備的進攻。
<a id="wzsy" href="http://m.ahzww.org">愛好中文網</a>
想到這裏,吳敦站了起來,拍拍屁股上的灰塵,下令道:“漢軍詭計多端,又凶悍無比,此舉未可輕信,再探!”
“唯!”
傳令兵應道,轉身離去。
劉備命關羽率一萬將士,陣戰擊敗吳敦,將其迫入蓋縣,困守孤城。
就在劉備準備大舉攻城時,忽然收到了林朝的來信。
信中,林朝將奉高的情況,原原本本的向劉備匯報了一番,照實描述了張遼,郭嘉和徐晃的功勞。
尤其是梁甫一戰,郭嘉與徐晃憑借麾下一千校事府將士,大破昌豨一萬大軍,看得劉備久久不能回過神來。
對於郭嘉此人,劉備可謂是印象深刻。
畢竟他麾下謀士不管出身高低,都很在乎儀態禮儀,很少有人像郭嘉一樣隨性。
在郯城的時候,劉備就不止一次見到郭嘉趁林朝不注意,抱著酒壺喝得大醉,然後大冬天蜷縮在牆角昏昏睡去。
對此,出身寒微的劉備倒不覺得郭嘉失禮,反而認為這小子不拘小節,是個絕佳的酒友。
但他萬萬沒想到,這小酒鬼居然有這麽大的能耐!
還有張遼和徐晃,他倆在此戰中表現也很亮眼。一個統軍八千,卻正麵擊敗了孫觀近兩萬大軍。另一個,則是直接陣斬了昌豨。
本來按照劉備的預想,張遼能短時間內保住奉高就行,等待自己大軍到時,再並力破賊。
誰能想到,連這支偏師都大獲成功了,反倒是自己這邊的主力還在鏖戰。
想到這裏,劉備不禁歎道:“能被子初看上的人,果然都是大才!文遠,公明,皆可為上將。奉孝之謀,恐不弱於軍師。”
他正說著,就見軍帳外,荀諶與荀攸聯袂而至。
“主公!”
二人對劉備拱了拱手。
“軍師與友若來的正好,子初那邊傳信過來了。”
劉備說著,將手中信件遞給了二人。
荀諶看罷,又看了看劉備的臉色,便開口笑道:“以文遠之才,又有賈文和與一千陷陣將士相助,能取得如此戰果也不稀奇,主公不必驚訝。”
“倒是奉孝與公明,麾下隻有一千人馬,能打敗昌豨,確實不在某預料之中。”
荀諶說完後,荀攸也跟著笑道。
劉備看著淡然而笑的叔侄二人,心中有些詫異。
感情這對叔侄早就知道這幾人的能耐,隻有自己識人不明是吧!
大概是看出了劉備的疑惑,荀諶解釋道:“主公,郭奉孝雖風評極差,但某二兄文若早就有言在先,奉孝之才,若用在行伍,當世少有能匹敵者。至於那賈文和……
昔日子初賺人……招攬別人時,都是死纏爛打,唯獨對此人,可是一見麵就拿繩子捆了起來,生怕他逃了。由此可見,此人之能領子初都無比忌憚,有這等能耐也不足為奇。”
一想到昔日雒陽城外,林朝把賈詡綁起來的場麵,劉備也笑了起來。
“子初那邊已立奇功,咱們也不能落後了。軍師,友若,這蓋縣該如何拿下,二位可有計較?”
荀攸拱手道:“主公,某與叔父前來,正為此事。我軍十日前大敗吳敦,致使其據城而守,眼下主公欲要奪城,某有兩策,聽憑主公選用。”
“兩策!”
劉備正在發愁,卻聽到荀攸說有兩種辦法,頓時大喜道:“公達且說來聽聽。”
“蓋縣西南有河,名曰沂水。眼下嚴冬已過,初春將近,河溪化凍,主公可在沂水修築堤壩,使水勢漸高,不出十日,則可水高數丈。屆時,掘開堤壩,引沂水灌城,蓋城可破!”
荀攸說這話的時候,一張呆板的臉上沒有絲毫表情,眼中卻充斥著銳利的光芒。
“如此,主公不費一兵一卒,便能擊潰敵軍,拿下蓋城!”
這一計猶如神來之筆,讓劉備直呼內行。
去年在並州征討休屠部時,荀攸就是兩把大火,燒得休屠部慘敗而降。現在又要來一波大水,淹死吳敦一萬兵馬。
感情荀攸一出手,不是死,就是死,完全不給人留一點活路!
這個計策好不好呢?
當然好!
但是劉備聽完,卻是眉頭直皺。
要說這蓋城中隻有吳敦和他的兵馬,淹也就淹了,並沒什麽大不了的。
可……城中還有數萬百姓,這些人可都是無辜的。
見劉備皺眉不語,荀攸心中疑惑,便開口問道:“主公,攸這一計,莫非有何不妥之處?”
劉備擺了擺手,歎道:“公達此計甚妙,但某卻不能用。百姓何辜,卻要平白受賊子牽連,某於心不忍。公達啊,還是說說另一策吧。”
二荀不禁肅然起敬,一起拱手道:“主公仁德,某佩服!”
劉備笑道:“這也算不得什麽,夫濟大事者,必先以人為本。今某不能保境安民,又談何匡扶天下!”
見劉備不願采納自己的水淹之計,荀攸心中有些惋惜,又有些欣喜,繼續說道:“主公若不忍牽連百姓,那便隻能圍三闕一,放賊子棄城而逃。此去向西,便是牟縣,再往後便是奉高,因此吳敦隻能向北而逃,投般陽臧霸而去。”
荀攸說完,荀諶又補充道:“主公,若吳敦投臧霸,兩股泰山賊兵合一處,進攻的難度又會大很多。”
言外之意,還是想讓劉備選水淹之策。
“即便如此,某也絕不水淹百姓!”
劉備斷然拒絕道。
在這一點上,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
二荀為軍事計,自然傾向於水淹消滅敵軍。
而作為君主,劉備需要考慮的更多,思慮的更全麵才行。
他從不諱言自己的誌向,但絕不會為了誌向而不擇手段。
“某意已決,今夜便讓雲長撤開一麵城圍,放吳敦西逃!”
荀攸與荀諶對視一眼,一起拱手道:
“唯!”
談完了正事,劉備又招呼著兩人落座,目光再度放到林朝傳來的信件上。
劉備又看了一遍,這才對兩人歎息道:“軍師,友若,某觀文遠,奉孝皆是大才。可這二人現在子初府上,一人任護衛,一人終日無所事事,未免有些太屈才了。”
聽出了劉備語氣中的惋惜,荀諶頓時來了興趣。
“主公的意思是,想問子初討得二人,委以重任?”
劉備點了點頭道:“然也,隻是子初現在統攝徐州大小事務,手下自然也得有人幫襯。若將二人討過來,子初那邊,是否會缺人手……”
之所以沒提賈詡和徐晃,是因為這倆一個現任順天府令,另一個在校事府中任職。
聞言,荀諶馬上拱手道:“主公無慮,子初乃當世大才,莫說一州之地,便是整個天下,也猶如掌上觀物一般!”
哈哈,你林子初一生謀人無數,想不到也有今日!
一想到當初自己被林朝稀裏糊塗的騙上賊船,荀諶至今猶覺憤憤不平。
於是便毛遂自薦道:“主公,某觀這張文遠,郭奉孝,皆當世大才,合該為主公所用,公達以為如何?”
“哦,公達也認同嗎?”劉備趕緊問道。
荀攸:……
叔父,你想尋林子初的晦氣,問我作甚?
一個是叔父,一個是姑父,你想讓我怎麽辦!
不過麵對劉備期待的神色,以及荀諶目光中的威脅之意,荀攸果斷選擇從心。
“不錯,叔父所言有理。”
荀攸點了點頭,臉色木然道。
荀諶趁熱打鐵道:“主公,待吳敦退去,我軍與子初會合之時,某替主公去說服子初。”
“好,甚好。”
見兩人都表示讚同,劉備瞬間一點心理壓力也沒有了。
……
是夜,關羽接到命令後,便下令撤開一部分包圍,給吳敦一個逃跑的機會。
不過說是撤開,倒也沒完全撤開。
至少,關羽將撤下來的將士駐紮在了蓋城西南角。
守城的泰山賊見西城外沒有了漢軍,馬上將消息稟報給了吳敦。
此時的吳敦,正蹲在治所門口發愁呢。
半月前,他才剛剛拿下蓋城不久,就聽聞劉備來襲。
吳敦自忖麾下萬餘將士,就算打不過劉備,也不會相差太多,便很自信地統率大軍,與劉備城外決戰。
可惜,他的對手是關羽。
敢打陣地戰?
改良加強版的卻月陣了解一下!
吳敦無法攻破關羽的陣型,反倒被關羽殺得大敗而歸,死傷慘重,隻能龜縮回蓋城據守。
一連守了十多日,城是守住了,可糧草卻不怎麽夠了。
此時他正捉摸著,要不投降算了。
畢竟對麵漢軍那個使大刀的將領太凶了,上次若不是自己跑得快,隻怕要被他劈成兩半!
一想到還要與此人對陣,吳敦就有些哆嗦。
吳敦本是黔首出身,不得已才上山為賊,後經發展,才成了一路流寇,其本身並無大誌,隻想活下去而已。
若劉備肯接納,他至少也能搏一個出身,哪怕以後領不了兵,隻要活得謹慎些,榮華富貴,錦衣玉食是少不了的。
就在他胡思亂想之時,忽然聽到麾下稟報,說漢軍撤開了西門的包圍。
難道劉玄德……有放自己棄城而逃的意思?
一想到這裏,吳敦心中又燃起了一絲希望。
投降是最後的選擇,畢竟往後的日子都得看人臉色,身家性命全在別人手中。
眼下有其他的活路,吳敦怎麽也不會想投降。
要不再等幾日看看,若劉備真有放自己西逃的意思,那自己便率軍前往般陽,與臧霸合兵一處,以抵禦劉備的進攻。
<a id="wzsy" href="http://m.ahzww.org">愛好中文網</a>
想到這裏,吳敦站了起來,拍拍屁股上的灰塵,下令道:“漢軍詭計多端,又凶悍無比,此舉未可輕信,再探!”
“唯!”
傳令兵應道,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