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初,賈文和何在?”
郭嘉單手提著一壺酒,另一隻手輕搖羽扇,而外套隨意披在身上,一副袒胸露背的傷風敗俗模樣。
自從在廣宗城內一番恐嚇外加忽悠,搞定了孫觀後,郭嘉整個人都膨脹得不行。
此次出征泰山郡,昌豨是自己跟徐晃打敗的,現在孫觀又是被自己勸降,說是功勞最大也不為過。
當然,郭嘉肯定不會在林朝麵前炫耀自己的功勞,這等於自討沒趣,於是就開始問起了賈詡的下落。
某已建功立業,你賈文和卻還隻會吃吃喝喝,此番一對比,你我之間高下立判!
至於手中的羽扇,正是林朝之前命工匠做得那一把,來之前郭嘉從諸葛亮手裏要過來的。
他見林朝時常拿在手中,覺得甚是有趣,而作為諸葛亮未來的姐夫,這點小要求諸葛亮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你找賈文和作甚?”
林朝正在觀看林夕傳過來的密報,聞言不禁抬起頭來,好奇地問道。
“這個……”
郭嘉再次搖了搖手中羽扇,露出自矜的笑容。
“某自城內歸來時,主公有言,等回到徐州,便拜某為軍師,與公達同職。”
“嗯,然後呢?”
林朝麵色不變,開口問道。
你郭奉孝升任軍師,跟他賈文和有關係嗎?
再說了,軍師這個職位,跟後世的參謀沒什麽區別,壓根算不上具體職務。
“然後……”郭嘉語塞。
畢竟他總不能說,自己隻是單純想找賈詡炫耀炫耀吧。
所謂智商太高,難免會拉低情商,說得就是郭嘉這種人。
林朝見他沒了下文,也就不在搭理他,繼續看手中的密報。畢竟這家夥,日常腦子抽風的時候,比正常的時間還要多。
當看到林夕一槍捅死了潘鳳的時候,林朝的表情,頓時變得很怪異。
潘鳳……
這家夥不是在虎牢關下出戰華雄,不到三回合就被斬了嗎!
怎麽,這次在林夕手下挺到了第四槍才死?
嗯,值得鼓勵。
這是不是說明,林夕目前還不是華雄的對手?
林朝當然知道那是演義,但心中還是有些好奇,情不自禁的做了個比較。
感歎一聲,林朝繼續看下去,直到最後出現了三個名字,頓時引起了他的注意。
軍司馬張郃,
軍師沮授,
還有軍中任曲軍候的審配。
這三個家夥……
可都是大魚啊!
尤其是沮授,這人堪稱當世頂尖謀士,萬不能小覷。
在原本的曆史上,袁紹之所以能統一河北,手握四州。除了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之外,就是靠沮授的謀劃。
沮授此人,高瞻遠矚,見識卓絕,對於戰略的規劃能力,不次於諸葛,荀彧,魯肅等人。
韓馥把冀州讓給袁紹之後,沮授跟著一起投降,便向袁紹提出了一個數年內的擴張戰略。
當時袁紹隻占領了冀州,沮授建議袁紹先出兵往東,掃除青州黃巾,占領青州。然後則兵發並州,剿滅張燕。最後合三州兵力,擊敗公孫瓚,占領幽州。
最後,以青幽並冀龐大的實力迎奉天子,占據大義名分,再徐圖拿下司隸,舉軍征討豫州。
如此,中原可定!
事實正如沮授所料,袁紹憑借著這份戰略,成功占據了青幽並冀四州,成為天下第一大諸侯。
可是……
戰略上迎奉天子的後半段,袁紹卻不願意遵從。
在袁紹的認知中,自己將來是要統一天下的。現在把天子迎了過來,以後還怎麽稱帝?
事實上,沮授也未必就對漢室忠心耿耿。
當時荀彧上奏曹操的時候,說得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而沮授就幹脆多了,他說得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沒錯,直接赤裸裸把天子當成了可以利用的工具人!
挾天子以令諸侯,最早出自戰國時期,秦國相國張儀之口。
當時張儀與司馬錯辯論的時候,就說天下霸業與周天子有不可分離的關係,秦國應該東出洛陽,拿下周天子,然後借用周天子的名義號令天下。
這,才是真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而沮授作為飽學之士,不會不明白這句話的意義與由來,之所以在用詞沒有絲毫避諱,就是想告訴袁紹,天子並非神聖無比,而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隻可惜沮授看得透徹,說得明白,但袁紹就是不願意采納。
說到底,世家高門出身的袁紹,還是太愛惜羽毛。他若迎奉天子,將來即便統一了天下也不好稱帝,怕為後人所詬病。
當時的袁紹自信滿滿,以為自己必能平定天下,甚至都開始考慮起了身後名。
而就在袁紹猶豫的時候,差點餓死的天子,直接就被曹操拐跑了,導致袁紹坐失良機,沮授也表示大為可惜。
若隻是如此,沮授最多是個長於戰略的謀士,還稱不上當世頂尖。
真正能讓沮授躋身一流的原因,是他不禁有遠見卓識,還具有強大的戰術能力。
<a href="http://m.ddxs.com" id="wzsy">ddxs.com</a>
官渡之戰時,沮授曾向袁紹提出了好幾條建議,其中就包括不可讓顏良獨領一軍,以及跟曹操打持久戰的設想,結果都被袁紹否決。
導致沮授一氣之下,稱病不出。
以事後的眼光來看,若袁紹能夠采納其中哪怕一條,也不至於在官渡慘敗。
所以,沮授不僅戰略卓絕,戰術上也是超人一等。
簡單來說,得他一人,就等於得到了一個弱化版的巔峰諸葛亮,能比得上荀彧,荀攸綁在一起。
一念及此,林朝頓時有些心動了。
要不,把這家夥也賺……招攬過來?
“奉孝,你可識得這三人?”
林朝將密報遞給了郭嘉,開口問道。
“沮公與,審正南,張俊乂?沒聽說過。”
作為大半輩子的宅男,郭嘉看完之後,想也沒想便搖了搖頭。
林朝見此,便從郭嘉手中拿過密報,徑直向外麵走了出去。
“子初,你去哪?等等某。”
郭嘉喊了一聲,見林朝沒搭理他,也追了出去。
……
自從劉岱聽從了林朝的建議,改攻城為圍城之後,兗州聯軍便清閑了許多。
而劉備為了配合郭嘉接下來的計劃,開始了自己的本職工作,那就是……
吃席!
今天上午去鮑信軍營中,讓鮑信設宴款待,下午就去袁遺的軍中蹭吃蹭喝,第二天上午又到了劉岱帳中飽餐一頓,下午就搞個大動作,把所有人都邀請到自己這邊設宴款待。
反正就是閑逛,就是吃吃喝喝。
一個字,輕鬆寫意,逍遙快活。
當然,這番吃席總少不了徐州集團的外交達人荀諶,他作為劉備吃席的搭檔,在宴會上負責活絡氣氛。
隻要不是麵對林朝的時候,荀諶接人待物都堪稱有古君子之風,根本找不出一絲瑕疵。
此時,劉備剛從橋瑁那裏回來,臉上帶著微微的醉意。剛一入賬,就見到荀攸在帳中對著地圖發呆,像是在思索著什麽。
劉備也知道荀攸有點社恐,所以吃席也就沒帶上他。
“軍師。”
大概荀攸想事情想得比較入神,導致劉備進來有一會兒了,荀攸卻還是沒有發現。
無奈,劉備隻得輕聲喚道。
荀攸這才反應過來,急忙站起來對劉備拱手行禮道:“拜見主公!”
“軍師免禮。”劉備笑道,“方才見軍師凝神思索,不知有何難處?”
聞言,荀攸搖了搖頭,指著地圖說道:“主公,攸方才正在為孫仲台東歸路線,做些許規劃與探查。”
城中孫觀雖然已經答應投降,但什麽時候投降,怎麽投降,當著兗州諸侯的麵,總要做一番規劃才好。
按照郭嘉與荀攸的謀劃,最好能讓孫觀率軍突圍出城,然後一路直奔泰山而去。而且孫觀突圍的方向,決不能是劉備把守的那一麵城門,如此就能撇開自己的嫌疑。
至於劉備這兩日為何到處拉人吃席,其一是為了增進徐州與兗州的關係,其二就是為了麻痹兗州諸侯的防備,好讓孫觀能突圍成功。
等到出城之後,怎麽去泰山,從哪條路去泰山,才是荀攸剛才思索的要點。
“那軍師可有定計?”劉備問道。
荀攸點了點頭,指著地圖說道:“主公,等到孫仲台突圍之後,便令他東入平原,過濟南,最後進入泰山。主公可下令,使我軍從泰山郡出兵,攜帶糧草接應孫仲台。隻是糧草不能攜帶太多,沿途放置一些……”
經過荀攸的一番講解,劉備不由得跟著點頭,眼中逐漸浮現一抹喜色。
簡單來說,就是等孫觀突圍之後,讓他按照自己的路線前往泰山郡。而在這條路線上,讓泰山郡那邊派人帶著糧草一路接應,隻是把糧草分成數十份,相隔百裏便設置一個補給點。
每一個補給點的糧草,又不多不少,恰巧夠孫觀麾下兵馬吃上一兩天,在斷糧前趕到下一個補給點。
這樣做的好處,可以防止孫觀反複無常。
等到了泰山郡,憑他手下那點人,也就翻不出什麽浪花了。
關於裹挾驅趕這一塊,荀攸算是玩明白了。
聽完,劉備大喜道:“公達此計甚妙,某這便傳令給文若,讓他依計行事!”(未完待續)
郭嘉單手提著一壺酒,另一隻手輕搖羽扇,而外套隨意披在身上,一副袒胸露背的傷風敗俗模樣。
自從在廣宗城內一番恐嚇外加忽悠,搞定了孫觀後,郭嘉整個人都膨脹得不行。
此次出征泰山郡,昌豨是自己跟徐晃打敗的,現在孫觀又是被自己勸降,說是功勞最大也不為過。
當然,郭嘉肯定不會在林朝麵前炫耀自己的功勞,這等於自討沒趣,於是就開始問起了賈詡的下落。
某已建功立業,你賈文和卻還隻會吃吃喝喝,此番一對比,你我之間高下立判!
至於手中的羽扇,正是林朝之前命工匠做得那一把,來之前郭嘉從諸葛亮手裏要過來的。
他見林朝時常拿在手中,覺得甚是有趣,而作為諸葛亮未來的姐夫,這點小要求諸葛亮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你找賈文和作甚?”
林朝正在觀看林夕傳過來的密報,聞言不禁抬起頭來,好奇地問道。
“這個……”
郭嘉再次搖了搖手中羽扇,露出自矜的笑容。
“某自城內歸來時,主公有言,等回到徐州,便拜某為軍師,與公達同職。”
“嗯,然後呢?”
林朝麵色不變,開口問道。
你郭奉孝升任軍師,跟他賈文和有關係嗎?
再說了,軍師這個職位,跟後世的參謀沒什麽區別,壓根算不上具體職務。
“然後……”郭嘉語塞。
畢竟他總不能說,自己隻是單純想找賈詡炫耀炫耀吧。
所謂智商太高,難免會拉低情商,說得就是郭嘉這種人。
林朝見他沒了下文,也就不在搭理他,繼續看手中的密報。畢竟這家夥,日常腦子抽風的時候,比正常的時間還要多。
當看到林夕一槍捅死了潘鳳的時候,林朝的表情,頓時變得很怪異。
潘鳳……
這家夥不是在虎牢關下出戰華雄,不到三回合就被斬了嗎!
怎麽,這次在林夕手下挺到了第四槍才死?
嗯,值得鼓勵。
這是不是說明,林夕目前還不是華雄的對手?
林朝當然知道那是演義,但心中還是有些好奇,情不自禁的做了個比較。
感歎一聲,林朝繼續看下去,直到最後出現了三個名字,頓時引起了他的注意。
軍司馬張郃,
軍師沮授,
還有軍中任曲軍候的審配。
這三個家夥……
可都是大魚啊!
尤其是沮授,這人堪稱當世頂尖謀士,萬不能小覷。
在原本的曆史上,袁紹之所以能統一河北,手握四州。除了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之外,就是靠沮授的謀劃。
沮授此人,高瞻遠矚,見識卓絕,對於戰略的規劃能力,不次於諸葛,荀彧,魯肅等人。
韓馥把冀州讓給袁紹之後,沮授跟著一起投降,便向袁紹提出了一個數年內的擴張戰略。
當時袁紹隻占領了冀州,沮授建議袁紹先出兵往東,掃除青州黃巾,占領青州。然後則兵發並州,剿滅張燕。最後合三州兵力,擊敗公孫瓚,占領幽州。
最後,以青幽並冀龐大的實力迎奉天子,占據大義名分,再徐圖拿下司隸,舉軍征討豫州。
如此,中原可定!
事實正如沮授所料,袁紹憑借著這份戰略,成功占據了青幽並冀四州,成為天下第一大諸侯。
可是……
戰略上迎奉天子的後半段,袁紹卻不願意遵從。
在袁紹的認知中,自己將來是要統一天下的。現在把天子迎了過來,以後還怎麽稱帝?
事實上,沮授也未必就對漢室忠心耿耿。
當時荀彧上奏曹操的時候,說得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而沮授就幹脆多了,他說得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沒錯,直接赤裸裸把天子當成了可以利用的工具人!
挾天子以令諸侯,最早出自戰國時期,秦國相國張儀之口。
當時張儀與司馬錯辯論的時候,就說天下霸業與周天子有不可分離的關係,秦國應該東出洛陽,拿下周天子,然後借用周天子的名義號令天下。
這,才是真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而沮授作為飽學之士,不會不明白這句話的意義與由來,之所以在用詞沒有絲毫避諱,就是想告訴袁紹,天子並非神聖無比,而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隻可惜沮授看得透徹,說得明白,但袁紹就是不願意采納。
說到底,世家高門出身的袁紹,還是太愛惜羽毛。他若迎奉天子,將來即便統一了天下也不好稱帝,怕為後人所詬病。
當時的袁紹自信滿滿,以為自己必能平定天下,甚至都開始考慮起了身後名。
而就在袁紹猶豫的時候,差點餓死的天子,直接就被曹操拐跑了,導致袁紹坐失良機,沮授也表示大為可惜。
若隻是如此,沮授最多是個長於戰略的謀士,還稱不上當世頂尖。
真正能讓沮授躋身一流的原因,是他不禁有遠見卓識,還具有強大的戰術能力。
<a href="http://m.ddxs.com" id="wzsy">ddxs.com</a>
官渡之戰時,沮授曾向袁紹提出了好幾條建議,其中就包括不可讓顏良獨領一軍,以及跟曹操打持久戰的設想,結果都被袁紹否決。
導致沮授一氣之下,稱病不出。
以事後的眼光來看,若袁紹能夠采納其中哪怕一條,也不至於在官渡慘敗。
所以,沮授不僅戰略卓絕,戰術上也是超人一等。
簡單來說,得他一人,就等於得到了一個弱化版的巔峰諸葛亮,能比得上荀彧,荀攸綁在一起。
一念及此,林朝頓時有些心動了。
要不,把這家夥也賺……招攬過來?
“奉孝,你可識得這三人?”
林朝將密報遞給了郭嘉,開口問道。
“沮公與,審正南,張俊乂?沒聽說過。”
作為大半輩子的宅男,郭嘉看完之後,想也沒想便搖了搖頭。
林朝見此,便從郭嘉手中拿過密報,徑直向外麵走了出去。
“子初,你去哪?等等某。”
郭嘉喊了一聲,見林朝沒搭理他,也追了出去。
……
自從劉岱聽從了林朝的建議,改攻城為圍城之後,兗州聯軍便清閑了許多。
而劉備為了配合郭嘉接下來的計劃,開始了自己的本職工作,那就是……
吃席!
今天上午去鮑信軍營中,讓鮑信設宴款待,下午就去袁遺的軍中蹭吃蹭喝,第二天上午又到了劉岱帳中飽餐一頓,下午就搞個大動作,把所有人都邀請到自己這邊設宴款待。
反正就是閑逛,就是吃吃喝喝。
一個字,輕鬆寫意,逍遙快活。
當然,這番吃席總少不了徐州集團的外交達人荀諶,他作為劉備吃席的搭檔,在宴會上負責活絡氣氛。
隻要不是麵對林朝的時候,荀諶接人待物都堪稱有古君子之風,根本找不出一絲瑕疵。
此時,劉備剛從橋瑁那裏回來,臉上帶著微微的醉意。剛一入賬,就見到荀攸在帳中對著地圖發呆,像是在思索著什麽。
劉備也知道荀攸有點社恐,所以吃席也就沒帶上他。
“軍師。”
大概荀攸想事情想得比較入神,導致劉備進來有一會兒了,荀攸卻還是沒有發現。
無奈,劉備隻得輕聲喚道。
荀攸這才反應過來,急忙站起來對劉備拱手行禮道:“拜見主公!”
“軍師免禮。”劉備笑道,“方才見軍師凝神思索,不知有何難處?”
聞言,荀攸搖了搖頭,指著地圖說道:“主公,攸方才正在為孫仲台東歸路線,做些許規劃與探查。”
城中孫觀雖然已經答應投降,但什麽時候投降,怎麽投降,當著兗州諸侯的麵,總要做一番規劃才好。
按照郭嘉與荀攸的謀劃,最好能讓孫觀率軍突圍出城,然後一路直奔泰山而去。而且孫觀突圍的方向,決不能是劉備把守的那一麵城門,如此就能撇開自己的嫌疑。
至於劉備這兩日為何到處拉人吃席,其一是為了增進徐州與兗州的關係,其二就是為了麻痹兗州諸侯的防備,好讓孫觀能突圍成功。
等到出城之後,怎麽去泰山,從哪條路去泰山,才是荀攸剛才思索的要點。
“那軍師可有定計?”劉備問道。
荀攸點了點頭,指著地圖說道:“主公,等到孫仲台突圍之後,便令他東入平原,過濟南,最後進入泰山。主公可下令,使我軍從泰山郡出兵,攜帶糧草接應孫仲台。隻是糧草不能攜帶太多,沿途放置一些……”
經過荀攸的一番講解,劉備不由得跟著點頭,眼中逐漸浮現一抹喜色。
簡單來說,就是等孫觀突圍之後,讓他按照自己的路線前往泰山郡。而在這條路線上,讓泰山郡那邊派人帶著糧草一路接應,隻是把糧草分成數十份,相隔百裏便設置一個補給點。
每一個補給點的糧草,又不多不少,恰巧夠孫觀麾下兵馬吃上一兩天,在斷糧前趕到下一個補給點。
這樣做的好處,可以防止孫觀反複無常。
等到了泰山郡,憑他手下那點人,也就翻不出什麽浪花了。
關於裹挾驅趕這一塊,荀攸算是玩明白了。
聽完,劉備大喜道:“公達此計甚妙,某這便傳令給文若,讓他依計行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