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六月初三。
泰山郡,奉高縣外大營中。
營中有一高台,劉備立於高台之上。
此時的劉備,身披鎧甲,手持雙股……額,單手劍,因為之前賜給了林朝一把,所以現在劉備的佩劍隻剩了一把。
自劉備而下,全軍素縞,神情肅穆。
今日,正好是劉備下令起兵討董的第二十日,一日不多,一日不少。
經過二十日緊鑼密鼓的備戰,徐州兵馬已全部完成整備,糧秣轉運之路也已經籌劃完畢,關東諸侯也聯絡得差不多了。
劉備左右看了看,卻沒有發現林朝的蹤跡,不禁微微皺了皺眉頭。
子初行事一向穩妥,為何今日如此重要的時刻,卻姍姍來遲?
“奉孝,子初為何還沒到?”
台下是全軍將士,劉備也不好大聲喧嘩,隻能扭頭低聲向身後的郭嘉問道。
郭嘉走了上來,低聲道:“主公,子初一大早去城外送別諸葛郡丞了。”
聞言,劉備想起了重病垂死的諸葛珪,這才點了點頭,歎息道:“也罷,那就再等一等吧。”
說來也是奇怪,自年初攻入泰山郡時,諸葛珪就已經重病臥床。當時就有醫者斷言,諸葛珪撐不過三個月。
現在都四五個月過去了,諸葛珪的病自然越來越重,甚至幾乎已經不能下床行走。
可……就是不死!
生命力之頑強,令眾人驚歎。
眼下戰事將起,林朝想著泰山東有青州黃巾,北有臧霸,並非安穩之地。便建議將諸葛氏舉家遷去徐州治所郯縣內,以避刀兵之禍。
三日前,張遼率領五千將士返回了徐州,與高順手下三千人合兵,作為留守後方。
而今日,呂虔與徐盛統領著三千將士,一路護送著諸葛珪一家,也開始往徐州進發。
因大舅哥荀彧也在隊伍之中,林朝自然要出城相送,同時囑托一番,所以耽擱了些時間。
直到日頭偏正之時,林朝才姍姍來遲。
今日的林朝,又換上了一襲白衣,也算是為劉辯守孝了。
“子初,諸葛郡丞一家送走了?”
見林朝歸來,劉備開口問道。
林朝點了點頭,拱手道:“玄德公,朝來遲了,還請恕罪。”
劉備擺了擺手道:“子初不必在意,反正也沒誤了時辰,速速入列吧。”
“唯!”
林朝又是一拱手,站回了自己的位置。
此時高台上,劉備站在中央,身後謀士站成兩排。
左邊是林朝,郭嘉,賈詡。
右邊是田豐,荀攸,荀諶。
台下,眾將各率一部分本部人馬,並排而立。
從上到下,依次是關羽,張飛,趙雲,徐晃,孫觀,孫康,朱靈等將領。
如此陣容,不可謂不雄厚。
為了此次出征,劉備可謂是拿出了自己全部身家,要與董卓拚個高低。
劉備抬頭看了看天色,便大步走到台前,目視著台下眾將。
隨著他那沉穩有力的步伐,台下大軍的目光也都看了過來。
眾將見劉備有動作,皆精神一振,等候著命令。
下一刻,
鏗!
利劍出鞘,被劉備高舉在半空中。
“諸位,董賊無道,逆天逞凶,毒殺天子,天下人人得而誅之!某為漢室宗親,朝廷親封之左將軍,今日便要起兵攻入雒陽,誅殺董賊,不知諸位可願跟隨?”
劉備話音落下,關羽馬上率眾將單膝跪倒在地,大聲道:“攻入雒陽,誅殺董賊!”
<a id="wzsy" href="https://m.yyxs.la">YY小說</a>
聞言,所有士卒也齊齊跪倒在地,口中大呼道:
“攻入雒陽,誅殺董賊!”
“攻入雒陽,誅殺董賊!”
“攻入雒陽,誅殺董賊!”
……
聲音在軍營中此起彼伏,激蕩在天地之間。
好,軍心可用!
劉備大喜,手中短劍往前一指,大喝道:
“傳某將令,進軍!”
……
陳留。
曹嵩低頭看著跪在自己麵前的長子曹操,神情複雜,默默無言……
半晌,曹嵩見曹操依舊無有言語,不禁發出一聲歎息。
“孟德,你起來回話。”
跪在地上的曹操卻搖了搖頭,不願起身,隻是開口道:“父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兒欲起兵討董,匡扶天下,還請父親成全!”
“成全?”
曹嵩說道,臉上卻露出一抹苦笑。
“為父知你胸懷大誌,隻是不知你可曾想過,如若不成,我曹氏恐有覆滅之危。”
曹操點了點頭道:“兒知道。”
“既然明白,你為何還去摻和此事?下方為官,主政一方,保我曹氏滿門安寧,有何不好?”
曹操搖了搖頭,目光卻無比堅決。
“如今天下大亂,當為大爭之世,隻圖龜縮自保者,必不能久安,還請父親明鑒!再者,董賊如今……”
“為父讀書少,說不過你,你也不要跟為父說這些大道理!”
見自己兒子又要長篇大論,分析天下形勢,曹嵩不禁眉頭一皺,揮手打斷道。
天下大勢如何,我不懂,也不想管!
是否大爭之世,與我也毫無幹係。
我隻想保住我曹氏的存續,難道這也有錯?
曹嵩自然是沒錯的,隻是他終究無法理解曹操的想法,就如同曹操無法認同他那偏安一隅的理念一樣。
自夏侯惇保護這曹操家眷來到陳留之後,曹操便向父親曹嵩講述了自己的誌向。
對此,曹嵩雖不怎麽讚同,卻也散盡了家財,為曹操招募兵馬,更是將陳留衛氏的衛茲推薦給了曹操。
衛茲曾舉孝廉,卻拒絕三公征辟為官,在陳留也算賢名遠波。
此人與曹操一番徹夜長談後,頓時被曹操遠大的誌向所懾服,認曹操為主,且願傾盡家財,幫助曹操募集兵馬、糧餉。
在衛茲這個本地土豪的幫助下,曹操一共籌措了兵馬五千人。
需知,自何進死後,曹操不願與董卓合作,便棄官逃離雒陽。現在的他,根本無官無爵,能征召數千兵馬,已是頗為不易。
有了兵馬,眼看就要起兵討董之時,董卓忽然給曹嵩下了一道詔令,征召他入京任三公之一的司空。
同時許諾給他的長子曹操加官進爵,隻要他們曹氏不摻和討董之事。
這下,曹嵩猶豫了,便派人找到曹操,父子之間進行了一番商談。
結局很明確,曹操跪在地上,懇求父親不要入京為官。
開玩笑,我這邊正籌備著與諸侯一起討董呢,您老人家卻入京當了董卓的三公……
這不是坑兒子嗎!
自古以來,都是兒子坑爹。
爹坑兒子的先例,可不能從父親您這開始啊!
但曹嵩不這麽想。
曹嵩此人並無什麽大誌,隻是靠著養父曹騰留下的政治遺產,才一路累官至九卿,最終用錢買下了三公之位。
盡管隻當了不到兩個月而已。
曹嵩為官,也不像曹騰那般清廉有能,反而淨幹些因權倒立,中飽私囊的勾當。
所以他對此次聯軍討董並不感冒,反而對董卓提出的條件更感興趣。
自己入朝再當三公,長子曹操下放主政一方,管他天下如何亂,自己隻要保住曹氏這一畝三分地,就能存續發展,安享富貴。
可惜這種小富即安的想法,曹操向來是嗤之以鼻。
於是,就有了眼下父子相對的這一幕。
見父親不理解自己的誌向,曹操麵色有些苦惱,跪在地上再次拱手道:“父親,董賊倒行逆施,必不能久存。父親此時入京,便等同從賊。他日清算之時,恐怕……恐怕……”
“恐怕什麽,怕為父落得身死之下場?”
曹嵩冷笑一聲,開口說道。
“兒不敢!”
曹操連忙俯首道。
曹嵩又歎了口氣,開口道:“孟德,以你之見,此番關東諸侯必能剿滅董卓?”
“這是必然!”
曹操馬上答道,滿臉的自信。
“關東諸侯人多勢眾,若合兵一處,必能剿滅董賊。況且其中還有四世三公的袁本初,袁公路,皆當世英才,足可領袖群雄。”
一聽兒子提起袁氏,曹嵩原本舒緩了些的臉色,又變得難看起來。
自己膝下有五個兒子,唯獨長子孟德天資聰慧,可成大事。
自己這個長子事事都好,可唯有一點讓自己不滿,那就是曹操傾慕儒門,早年就刻意脫離宦官陣營,往世家那邊靠攏。但凡提及天下俊才,必言自己摯友袁本初。
傻兒子,你拿人家當朋友,當知己,當誌同道合之人。
可人家呢,怕不是隻把你當成棋子而已!
世家之人,表麵上都是一副念著經書,致君堯舜的清正行徑。動輒引經據典,開口報效朝廷,閉口保境安民。
可事實上,這群狗東西,才是天下最無恥之人!
為父宦海沉浮數十載,那群世家的嘴臉,見得多了!
不過曹嵩明白,不讓自己兒子吃點虧,他是不會回頭的。
也罷,既然兒子要討董,那就隨他去吧。
反正無論作何決定,都是為了我曹氏的存續繁榮。
孟德若能成功,將來不失為一方諸侯。
想到這裏,曹嵩開口道:“孟德,你先起來吧。”
曹操硬著頭皮道:“若父親不肯成全,兒便長跪不起。”
“那就當為父答應你了,起來吧。”
聞言,曹操麵露喜色,開口道:“父親此言當真?”
“你我父子,為父難道還會騙你不成?”曹嵩微怒道。
曹操馬上從地上爬了起來,賠笑道:“是是,兒不該對父親心存疑慮,兒知錯!”
“你既要進軍討董,那為父也就不去雒陽當這這三公了。過兩日,為父便帶著你弟弟去徐州琅琊郡,尋昔日故友,也算是避禍吧。”
說到這裏,曹嵩又歎息道:“孟德,莫怪為父狠心。你此去太過凶險,萬一不能成事,我曹氏卻不能因你而亡。所以為父帶著你幾個弟弟走,也算為我曹家保存香火。”
曹操點了點頭,正色道:“父親高見,正該如此。待兒誅滅了董卓,成就功業,再將您接回來。”
“此外,為父還有一言,孟德你一定要牢牢記住!”
曹操拱手道:“父親有何教誨,兒必銘記於心。”
“我兒孟德切記,我曹氏出身宦門,那些世家終究不會拿咱們當自己人……
麵對世家中人,可交,可用,卻唯獨不可信!”
聞言,曹操渾身一顫,不禁抬頭向父親看去,卻正好迎上了曹嵩那凝重的目光。
“兒……記下了。”
泰山郡,奉高縣外大營中。
營中有一高台,劉備立於高台之上。
此時的劉備,身披鎧甲,手持雙股……額,單手劍,因為之前賜給了林朝一把,所以現在劉備的佩劍隻剩了一把。
自劉備而下,全軍素縞,神情肅穆。
今日,正好是劉備下令起兵討董的第二十日,一日不多,一日不少。
經過二十日緊鑼密鼓的備戰,徐州兵馬已全部完成整備,糧秣轉運之路也已經籌劃完畢,關東諸侯也聯絡得差不多了。
劉備左右看了看,卻沒有發現林朝的蹤跡,不禁微微皺了皺眉頭。
子初行事一向穩妥,為何今日如此重要的時刻,卻姍姍來遲?
“奉孝,子初為何還沒到?”
台下是全軍將士,劉備也不好大聲喧嘩,隻能扭頭低聲向身後的郭嘉問道。
郭嘉走了上來,低聲道:“主公,子初一大早去城外送別諸葛郡丞了。”
聞言,劉備想起了重病垂死的諸葛珪,這才點了點頭,歎息道:“也罷,那就再等一等吧。”
說來也是奇怪,自年初攻入泰山郡時,諸葛珪就已經重病臥床。當時就有醫者斷言,諸葛珪撐不過三個月。
現在都四五個月過去了,諸葛珪的病自然越來越重,甚至幾乎已經不能下床行走。
可……就是不死!
生命力之頑強,令眾人驚歎。
眼下戰事將起,林朝想著泰山東有青州黃巾,北有臧霸,並非安穩之地。便建議將諸葛氏舉家遷去徐州治所郯縣內,以避刀兵之禍。
三日前,張遼率領五千將士返回了徐州,與高順手下三千人合兵,作為留守後方。
而今日,呂虔與徐盛統領著三千將士,一路護送著諸葛珪一家,也開始往徐州進發。
因大舅哥荀彧也在隊伍之中,林朝自然要出城相送,同時囑托一番,所以耽擱了些時間。
直到日頭偏正之時,林朝才姍姍來遲。
今日的林朝,又換上了一襲白衣,也算是為劉辯守孝了。
“子初,諸葛郡丞一家送走了?”
見林朝歸來,劉備開口問道。
林朝點了點頭,拱手道:“玄德公,朝來遲了,還請恕罪。”
劉備擺了擺手道:“子初不必在意,反正也沒誤了時辰,速速入列吧。”
“唯!”
林朝又是一拱手,站回了自己的位置。
此時高台上,劉備站在中央,身後謀士站成兩排。
左邊是林朝,郭嘉,賈詡。
右邊是田豐,荀攸,荀諶。
台下,眾將各率一部分本部人馬,並排而立。
從上到下,依次是關羽,張飛,趙雲,徐晃,孫觀,孫康,朱靈等將領。
如此陣容,不可謂不雄厚。
為了此次出征,劉備可謂是拿出了自己全部身家,要與董卓拚個高低。
劉備抬頭看了看天色,便大步走到台前,目視著台下眾將。
隨著他那沉穩有力的步伐,台下大軍的目光也都看了過來。
眾將見劉備有動作,皆精神一振,等候著命令。
下一刻,
鏗!
利劍出鞘,被劉備高舉在半空中。
“諸位,董賊無道,逆天逞凶,毒殺天子,天下人人得而誅之!某為漢室宗親,朝廷親封之左將軍,今日便要起兵攻入雒陽,誅殺董賊,不知諸位可願跟隨?”
劉備話音落下,關羽馬上率眾將單膝跪倒在地,大聲道:“攻入雒陽,誅殺董賊!”
<a id="wzsy" href="https://m.yyxs.la">YY小說</a>
聞言,所有士卒也齊齊跪倒在地,口中大呼道:
“攻入雒陽,誅殺董賊!”
“攻入雒陽,誅殺董賊!”
“攻入雒陽,誅殺董賊!”
……
聲音在軍營中此起彼伏,激蕩在天地之間。
好,軍心可用!
劉備大喜,手中短劍往前一指,大喝道:
“傳某將令,進軍!”
……
陳留。
曹嵩低頭看著跪在自己麵前的長子曹操,神情複雜,默默無言……
半晌,曹嵩見曹操依舊無有言語,不禁發出一聲歎息。
“孟德,你起來回話。”
跪在地上的曹操卻搖了搖頭,不願起身,隻是開口道:“父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兒欲起兵討董,匡扶天下,還請父親成全!”
“成全?”
曹嵩說道,臉上卻露出一抹苦笑。
“為父知你胸懷大誌,隻是不知你可曾想過,如若不成,我曹氏恐有覆滅之危。”
曹操點了點頭道:“兒知道。”
“既然明白,你為何還去摻和此事?下方為官,主政一方,保我曹氏滿門安寧,有何不好?”
曹操搖了搖頭,目光卻無比堅決。
“如今天下大亂,當為大爭之世,隻圖龜縮自保者,必不能久安,還請父親明鑒!再者,董賊如今……”
“為父讀書少,說不過你,你也不要跟為父說這些大道理!”
見自己兒子又要長篇大論,分析天下形勢,曹嵩不禁眉頭一皺,揮手打斷道。
天下大勢如何,我不懂,也不想管!
是否大爭之世,與我也毫無幹係。
我隻想保住我曹氏的存續,難道這也有錯?
曹嵩自然是沒錯的,隻是他終究無法理解曹操的想法,就如同曹操無法認同他那偏安一隅的理念一樣。
自夏侯惇保護這曹操家眷來到陳留之後,曹操便向父親曹嵩講述了自己的誌向。
對此,曹嵩雖不怎麽讚同,卻也散盡了家財,為曹操招募兵馬,更是將陳留衛氏的衛茲推薦給了曹操。
衛茲曾舉孝廉,卻拒絕三公征辟為官,在陳留也算賢名遠波。
此人與曹操一番徹夜長談後,頓時被曹操遠大的誌向所懾服,認曹操為主,且願傾盡家財,幫助曹操募集兵馬、糧餉。
在衛茲這個本地土豪的幫助下,曹操一共籌措了兵馬五千人。
需知,自何進死後,曹操不願與董卓合作,便棄官逃離雒陽。現在的他,根本無官無爵,能征召數千兵馬,已是頗為不易。
有了兵馬,眼看就要起兵討董之時,董卓忽然給曹嵩下了一道詔令,征召他入京任三公之一的司空。
同時許諾給他的長子曹操加官進爵,隻要他們曹氏不摻和討董之事。
這下,曹嵩猶豫了,便派人找到曹操,父子之間進行了一番商談。
結局很明確,曹操跪在地上,懇求父親不要入京為官。
開玩笑,我這邊正籌備著與諸侯一起討董呢,您老人家卻入京當了董卓的三公……
這不是坑兒子嗎!
自古以來,都是兒子坑爹。
爹坑兒子的先例,可不能從父親您這開始啊!
但曹嵩不這麽想。
曹嵩此人並無什麽大誌,隻是靠著養父曹騰留下的政治遺產,才一路累官至九卿,最終用錢買下了三公之位。
盡管隻當了不到兩個月而已。
曹嵩為官,也不像曹騰那般清廉有能,反而淨幹些因權倒立,中飽私囊的勾當。
所以他對此次聯軍討董並不感冒,反而對董卓提出的條件更感興趣。
自己入朝再當三公,長子曹操下放主政一方,管他天下如何亂,自己隻要保住曹氏這一畝三分地,就能存續發展,安享富貴。
可惜這種小富即安的想法,曹操向來是嗤之以鼻。
於是,就有了眼下父子相對的這一幕。
見父親不理解自己的誌向,曹操麵色有些苦惱,跪在地上再次拱手道:“父親,董賊倒行逆施,必不能久存。父親此時入京,便等同從賊。他日清算之時,恐怕……恐怕……”
“恐怕什麽,怕為父落得身死之下場?”
曹嵩冷笑一聲,開口說道。
“兒不敢!”
曹操連忙俯首道。
曹嵩又歎了口氣,開口道:“孟德,以你之見,此番關東諸侯必能剿滅董卓?”
“這是必然!”
曹操馬上答道,滿臉的自信。
“關東諸侯人多勢眾,若合兵一處,必能剿滅董賊。況且其中還有四世三公的袁本初,袁公路,皆當世英才,足可領袖群雄。”
一聽兒子提起袁氏,曹嵩原本舒緩了些的臉色,又變得難看起來。
自己膝下有五個兒子,唯獨長子孟德天資聰慧,可成大事。
自己這個長子事事都好,可唯有一點讓自己不滿,那就是曹操傾慕儒門,早年就刻意脫離宦官陣營,往世家那邊靠攏。但凡提及天下俊才,必言自己摯友袁本初。
傻兒子,你拿人家當朋友,當知己,當誌同道合之人。
可人家呢,怕不是隻把你當成棋子而已!
世家之人,表麵上都是一副念著經書,致君堯舜的清正行徑。動輒引經據典,開口報效朝廷,閉口保境安民。
可事實上,這群狗東西,才是天下最無恥之人!
為父宦海沉浮數十載,那群世家的嘴臉,見得多了!
不過曹嵩明白,不讓自己兒子吃點虧,他是不會回頭的。
也罷,既然兒子要討董,那就隨他去吧。
反正無論作何決定,都是為了我曹氏的存續繁榮。
孟德若能成功,將來不失為一方諸侯。
想到這裏,曹嵩開口道:“孟德,你先起來吧。”
曹操硬著頭皮道:“若父親不肯成全,兒便長跪不起。”
“那就當為父答應你了,起來吧。”
聞言,曹操麵露喜色,開口道:“父親此言當真?”
“你我父子,為父難道還會騙你不成?”曹嵩微怒道。
曹操馬上從地上爬了起來,賠笑道:“是是,兒不該對父親心存疑慮,兒知錯!”
“你既要進軍討董,那為父也就不去雒陽當這這三公了。過兩日,為父便帶著你弟弟去徐州琅琊郡,尋昔日故友,也算是避禍吧。”
說到這裏,曹嵩又歎息道:“孟德,莫怪為父狠心。你此去太過凶險,萬一不能成事,我曹氏卻不能因你而亡。所以為父帶著你幾個弟弟走,也算為我曹家保存香火。”
曹操點了點頭,正色道:“父親高見,正該如此。待兒誅滅了董卓,成就功業,再將您接回來。”
“此外,為父還有一言,孟德你一定要牢牢記住!”
曹操拱手道:“父親有何教誨,兒必銘記於心。”
“我兒孟德切記,我曹氏出身宦門,那些世家終究不會拿咱們當自己人……
麵對世家中人,可交,可用,卻唯獨不可信!”
聞言,曹操渾身一顫,不禁抬頭向父親看去,卻正好迎上了曹嵩那凝重的目光。
“兒……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