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爆發是個很可怕的狀況,但也是個很有意思的情況。


    可怕之處在於,它不僅會奪走很多人的性命,還會對幸存者造成極大的精神折磨。


    諸如關東聯軍眼下的情況,在沒有有效隔離政策的幫助下,營中堪稱哀鴻遍野,士卒個個神情麻木。


    距離瘟疫爆發快一月時間的十一月中旬,關東聯軍死傷無數,軍中士氣已經降到了冰點,而且在每況愈下,甚至已經有大批士卒趁夜逃走。


    而留下來的士卒,每天望著因感染瘟疫而死的袍澤,化作一具具屍體被抬出軍營就地焚燒,心痛、惶恐、恐慌之類的情緒充斥了他們的內心裏。


    這些情緒經過一月時間的發酵,最終演變成了麻木!


    昨日還談笑的手足兄弟,今天就可能化作一縷孤魂野鬼。一時間,兔死狐悲的悲涼氣息充斥著整個軍營。


    戾氣,也在不斷升騰。


    猶如弓弦一般,近二十萬士卒的情緒已經被拉到了極致。這時候,隻要一點風吹草動,就能點燃整個軍營。


    那些久經戰陣的將領們,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幸仗已經打完,便有了安撫士卒情緒的條件。饒是如此,聯軍士氣也是持續性的萎靡不振。


    死亡是可怕的,尤其麵對未知的死亡,誰也不知道下一個染病而死的人是不是自己。人性向來是趨利避害的,在這種恐怖的氣氛中,能夠維持現狀,已經是關東聯軍將領們努力的結果了。


    但是在遠離聯軍駐紮地的徐州軍團這邊,瘟疫卻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


    這並不是說徐州軍沒有死人,相反,這次瘟疫爆發,徐州軍也傷亡慘重,直到十月中旬的時候,已經有兩千士卒染病而死,近萬名士卒被強行隔離。


    可是在林朝的決策下,士卒們隔了一定的距離,使得瘟疫的殺傷力大大減弱。而一個月後,得病的士卒基本已經全部被篩選出來,剩下的士卒,幾乎沒有了染病的可能。


    麵對天天向好,蒸蒸日上的情況,徐州軍士卒的士氣雖然跌落,但勉強還能維持下去。而郭嘉臨走之前,又給出了一個極為高明的安撫士卒的方法。


    那就是每日搜羅關東聯軍的傷亡情況,在軍中大肆宣讀,盡量讓每一個士卒,都原原本本知道聯軍的慘狀。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徐州士卒得知了關東聯軍的死亡數字,頓時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以至於幾乎少有逃兵出現。雖說這有些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意味……


    但這快樂,它是真的快樂!


    站在岸上觀船翻這種事,它是真的爽。


    隻可惜郭嘉臨走的提議,始終卻沒能施行下來。上次趙雲借尿遁回避了這個問題後,關羽便大致明白了趙雲的意思——生為大丈夫,功名隻在馬上取!


    這種暗中偷襲的事,非他本意。再者眼下關東諸侯在名義上還是盟友,礙於顏麵也不好下手。


    於是,關羽暫時止住了這個想法。


    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


    先是董卓被殺,後又有大疫橫行,這使得原本就無比脆弱的關東聯盟變得岌岌可危。大家本想著討點好處,然後各回各家,潛心發展。


    可誰知道疫病來得如此快,此時就是想班師回根據地,也難以起行。


    雖說大家都原地駐紮,想等遏製住了疫病之後再行動,可近二十萬大軍,總是要吃飯的。


    盟軍之中,袁術軍和徐州軍的糧草,都是由袁術來供應。可到了雒陽之後,袁盟主便不再提供糧草。而兗州軍與袁紹一方,最初時都是各吃各的。時間一長,以劉岱為首的兗州軍的糧草便不夠了。


    此時的袁紹看似追隨者甚眾,但對比起弟弟袁術,層次差了不止一點半點。為增強實力,劉岱這顆牆頭草,便成了他拉攏的目標。


    劉岱缺糧,他袁本初就送糧,隻不過送出去的是冀州牧韓馥的糧草。


    名聲他袁本初得,割肉卻是韓馥割。


    韓馥自然不爽,隻是他生性優柔寡斷,再加上之前斷糧一事,已經與袁紹鬧得有些不愉快,此時自然不敢明著違背,便派發了好些糧草贈與劉岱。


    最初時,大家都很和諧,可隨著疫病越來越嚴重,軍中士氣低落,韓馥為了維持軍隊戰鬥力,不僅要大力安撫士卒的情緒,還要改善夥食。


    如此一來,難免有些區別對待,甚至克扣了些許劉岱軍的糧草。


    劉岱得知了這個消息後,頓時怒不可遏。


    咱們說好的,你冀州為我提供糧草,若有變故,我兗州軍站在你這一邊。


    可現在呢,我的士兵吃糠咽菜,喝粥都撈不到一口幹的。再這樣下去,士氣、軍心都無法維持,麾下士卒必會生出反叛的苗頭。


    而你的士兵呢,天天大魚大肉管夠,放屁都油褲襠,那些沒染病的士卒這一個月下來,都胖了一圈。


    若真是糧草不濟,大家咬咬牙,共度時艱也就罷了,可你韓文節這分明是區別對待!


    世間之事,向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此雙標,誰人能忍?


    韓馥的這個舉動,徹底惹惱了劉岱,他麾下士卒的怨氣,也需要一個宣泄口。


    於是乎,憤怒的劉岱直接帶了數千精銳,衝進盟軍大營中去質問韓馥。


    大概是嚐到了牆頭草的甜頭,劉岱近來也有些飄,總感覺自己手握數萬大軍,無論是二袁還是劉備,都隻會拚命拉攏自己,而不會與自己交惡。


    可惜韓馥完全不這麽想。在他看來,冀州的糧食都是他的,給出去哪怕一石,他都痛心不已。若非看在袁紹的麵子上,我讓你劉公山連稀飯都喝不上!


    <a id="wzsy" href="http://m.cxzww.com">暢想中文網</a>


    你沒糧草?


    跟我又什麽關係!


    沒糧草你打什麽仗,當什麽兗州刺史,滾回家種地不好嗎,還不會餓肚子!


    於是乎,飄了的劉岱和雙標的韓馥,一言不合,竟然大打出手!


    劉岱隻帶了數千精銳,又在韓馥的主場,自然不是對手,當即被打得連連敗退。好在劉岱也不傻,明白好漢不吃眼前虧的道理,急忙喊停,放了兩句狠話便撤退而去。


    得勝的韓馥自然有些得意,對著劉岱離去的方向仰天大笑,並且放出豪言,兗州軍簡直不堪一擊。


    可是還沒笑完,劉岱居然去而複返,又殺了回來。


    這次劉岱聯合了橋瑁、兩人合兵一處,足足率領了三萬大軍,更是不講武德,直接就弓弩招呼,先射韓馥個滿臉開花再說。


    等韓馥反應過來的時候,為時已晚。


    他隻得匆忙敗逃,麾下軍隊被打得分崩離析。混亂中,連他本人也身中數箭,所幸沒有傷及要害。拚死殺出重圍後,向著袁紹的營寨而去。


    劉岱隻一戰,便拿下了韓馥的營寨,心中的喜悅頓時無以言表,整個人更飄了。


    此刻的他,就如同打官渡時的袁紹,打赤壁時的曹操,打夷陵時的劉備一樣,認為自己是兵神在世,總感覺優勢在我!


    至於劉岱麾下的士兵,也很高興,畢竟韓馥大營中囤積了眾多的糧草,這下總不用再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


    見軍心可用,劉岱當即宣布打開庫房,讓士卒大魚大肉地飽餐一頓。


    但樂極生悲這種事,來得也很快,韓馥被打了個灰頭土臉,又豈能善罷甘休。


    他率領著殘兵敗將來到袁紹大營中後,向袁紹說明情況,並請求袁紹發兵支援,攻打劉岱,一雪前恥。


    一邊是自己的盟友,一邊是自己極力拉攏的對象,袁紹也很無奈。他倒是想勸和,隻是韓馥吃了這麽大的虧,縱然再怎麽優柔寡斷,也不可能咽下這口氣。


    畢竟所有的關東諸侯都在,他今天若是退縮了,今後還如何在諸侯中立足,豈不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關鍵時候,倒是曹操站了出來,勸袁紹力挺韓馥,發兵複仇。


    畢竟韓馥再怎麽克扣軍糧,也還是給了劉岱一口吃的,並沒有斷糧。劉岱這明顯是貪心不足,居然明目張膽得率軍攻打韓馥,已經超出了底線。


    袁紹若還不采取行動,身後一眾小弟會如何看?


    今後誰還肯為你袁本初賣命?


    曹操的一番話,頓時驚醒了猶豫中的袁紹。袁紹對劉岱不再抱有僥幸心理,而是以曹操、鮑信為援,配合韓馥反擊劉岱。


    劉岱這位在世的兵神,在曹操和鮑信的進攻下,僅僅支撐了一夜的時間,就被打得潰不成軍,匆忙敗逃。


    對於這一係列兔起鶻落的變化,其他沒參戰的諸侯也是看在眼裏。


    特別是袁術,得知了這個消息後,甚至都要樂開了花!


    疫病爆發以來,這簡直是他收到得最好的消息。為了慶祝,他甚至邀請了孫堅、馬騰、呂布等將在營中大擺宴席,徹夜歡飲。


    席間,袁術舉杯冷笑道:“那庶子家奴真是一點長進都沒有,居然想拉攏劉公山,真是愚不可及!”


    “盟主所言甚是,某觀那劉公山,自酸棗會盟以來,便一直畏縮不前,作壁上觀。”孫堅亦是冷笑附和道,“這等待價而沽的貨色,本就是碌碌小人,勢利之徒耳,不可收服!”


    像孫堅這種喜歡剛正麵的猛男,自然看不起劉岱。說話的時候,眼中的鄙夷幾乎毫不掩飾。


    旁邊,馬騰倒是搖頭笑道:“文台將軍所言甚是,縱然劉公山其人並非勢利之徒,收服也無甚用處。試想他麾下數萬大軍,居然被曹孟德一夜之間殺得大敗。諸位,百世以來,可有如此用兵之弱者?說一句白地刺史也不為過!”


    此言一出,袁術很驚詫地看了馬騰一眼,臉上笑得更開心了。


    想不到馬壽成你這濃眉大眼的,損起人來竟如此牙尖嘴利。


    “甚是,壽成所言甚是!劉岱小兒,稱一句白地刺史,倒是頗為妥當!”


    呂布畢竟剛歸順不久,又無與諸將並肩作戰的經曆,自然不敢繼孫堅和馬騰之後發表自己的意見。不過見到袁術開懷大笑,呂布也跟著笑。


    一時間,營中充滿了快活的氣息。


    甚至於袁術感覺自己杯中的酒水更香甜了,比平日裏自己喜歡喝的蜜水還要香甜!


    ……


    徐州軍大營中。


    以校事府的能力,其實關羽收到韓馥與劉岱火並的探報,比距離近一些的袁術還要早。


    為此,他特意召集了眾將前來議事。


    說是眾將,其實也就是大貓小貓兩三隻,除了他和趙雲之外,也就徐晃和張繡而已。


    關羽高坐主位,看著下麵的三人,眉間閃過一絲猶豫,又捋了捋長須,心中的煩悶才稍稍緩解一些。


    下麵坐著的這三個人,實在不是什麽好的商議對象。


    趙雲雖有勇有謀,也是大將之才,但行事風格與自己大相徑庭。而且趙雲還很會做人,每有意見與自己相左時,他幹脆沉默不言,或是順著自己,也不想弄出了一個主副將不合的場麵。


    可關羽要的是大家直抒胸臆,並非假意附和。


    自從前年林朝一言點透了關羽心中的春秋大義後,這兩年關羽便時不時的反思自己。


    子初所學,雖包羅萬象,但對於春秋大義的領悟,肯定沒有自己深。畢竟自己可是抱著這一卷書研習了好多年,可以說比當世任何人都要精通。


    但子初隨口一言,卻能讓自己恍然大悟,這是為何?


    後來他找機會又和林朝探討了幾次,同時自己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原因。


    簡單來說,用三個詞可以概括,那就是大道至簡,殊途同歸,觸類旁通!


    這三個詞理解到了極致,其實又是同一種道理。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任何道理領悟到了極致,幾乎都是相似的。因此不必因為別人和自己信念不合,就全盤否定,反而要汲取別人道理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這便是聖人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師!


    不得不說,這個改變雖然僅僅是極小的改變,卻讓關羽變得不再那麽剛愎,有了被別人勸說的可能!


    可是勸說,也要說才行啊!


    趙雲自不必說,徐晃這個公認的老實人,經曆了這兩年的毒打,現在也有往穩健方向發展的趨勢。


    至於張繡……


    你能指望一個天然呆發表什麽有價值的觀點!


    期望張繡發表有用的意見,這不是他的問題,而是你有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三國很核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秋隕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秋隕S並收藏這個三國很核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