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別磨嘰了,快洗臉去。”
馮永把阿梅趕走,轉過身,正要離開,卻猛地發現不知何時,轉角處站著一個人,也不說話,就那樣直勾勾地靜靜看著他。
“文軒嚇我一大跳!”馮永嚇得心跳都加快幾分,“不是說讓你去休息麽?怎的站這裏?”
李遺沒有回答,反是走上前來,壓低了聲音,問了一句:“兄長覺得,朝廷三年之內能平定南中?”
“你來多久了,聽了多少?”
馮永頭上微微冒冷汗,一樣的不答反問。
叫自家小侍女盤頭發,卻又不讓她侍寢這種事情,關姬知道了沒啥,她能猜到原因,可是要是還有別人知道,那就不是一般的丟人了。
沒準眼前這個李遺此時心裏就在想著,自己是不是有什麽隱疾?或者難言之隱之類的?
微軟?鬆下?聯想?
真要如此,自己又如何解釋?
根本就沒辦法解釋啊!
“小弟在外奔波了好些日子,方才剛剛沐浴了一番,心頭有些事情放不下,若不與兄長說,實是覺得不安心,故這才過來找兄長,”李遺有些歉然,“兄長,非是小弟要故意偷聽,隻是過來時,恰逢兄長在安慰阿梅娘子,怕驚擾了兄長,這才沒現身。”
跟在馮永身邊這麽久,對於馮永不但要自己平日裏幹幹淨淨,就是身邊的人也要讓他們經常注意幹淨,李遺也是習慣了。
馮永狐疑地看了看李遺,你的意思是,阿梅剛哭的那個時候來的?見他身上確實像是剛洗完澡,換了衣服,這才放下心來,看來他應該沒有聽到前麵的話。
“兄長覺得,南中三年之內能平定吧?”
李遺又重複問了一遍,看得出他很關心這個問題。
“三年自然能平定。”馮永的語氣就如同在說今天的天氣很不錯那樣輕鬆。
“兄長,如何能這般肯定?”李遺對這個問題好像不是一般地執著。
因為曆史早就證明了啊。
馮永想了想,問了一句:“文軒覺得,若是要平定南中,得需要多少兵力?”
“少則三萬,多則五萬。若是少於三萬,則難以平定。”
李遺看起來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張口就回答。
“我們到屋裏說話。”馮永拍了拍李遺的肩膀。
三萬到五萬,這個數字比後世估計的要多。後世估計諸葛老妖平定南中用了兩萬到兩萬五之間的兵力。
不過馮永更相信李遺的估算,畢竟他家就是那裏的,他手裏掌握著南中的第一手資料。而他老爹又是南中都督,說不定這個數字還是李恢估算出來的。
“若是用三萬兵力,文軒覺得,多久能平定?”
進了馮永的屋子,親自給李遺倒了一碗水,兩人分開坐下後,馮永開口問了一句。
“長則兩年,短則一年。”
而事實上諸葛老妖隻用了大半年。
“那文軒覺得,平定南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麽?”
“行路不便,人心難服。”
馮永聽了,輕輕搖頭,笑了笑,“南中漢蠻向來有矛盾,隻不過此次鬧得大了些。若是平定,大軍開過去就是,收人心的事,那是後麵地方官吏要操心的,咱們且不去議論。”
“至於說行路不便,確實是個難題。隻不過我也與府中那些沙場上退下來的老卒談過,聽他們說,南中那些叛軍,多是蠻僚,悍勇確是悍勇,不過鮮有鐵器,一般都是拿竹子木頭當兵器,不知對否?”
李遺點點頭,“那蠻僚,多是悍不畏死,幸好愚昧無知,不知如何製作攻城器械,難以攻城,更不消說製鐵,否則大人憑手上的兵力,如何能守得住城池?”
“這南中之路雖說難走,但隻要小心前行,想來還是沒問題的,不然當年伏波將軍如何南平交趾?平定南中最大的困難,在我看來,是如何抽調足夠的兵力,以及如何籌措支撐大軍的糧草。”
為什麽說漢朝最牛逼的時候,一個漢兵能打五個胡兵?原因就在於技術的先進性,一個是手上拿著各種各樣鋒利的殺人利器,身上披著各種鐵甲皮甲,一個是隻會揮舞著木棒獸骨,嗷嗷衝鋒,完全是後世山姆大叔拿各種導彈毆打世界各地小朋友的即視感。
南中平定戰除了諸葛老妖帶著一群官二代將二代外,剩下幾個有點名氣的,都是以後要用來鎮守南中的人物。
而蜀漢有名的大將們卻都沒有參加,除了要考慮到得有人幫阿鬥鎮場子外,南中也不值得那些大佬們全部出動,那樣就太看得起那些各自為戰,連統一組織都沒有的叛軍。
馮永點了點東邊,繼續說道,“平定南中,還要考慮到東邊。畢竟南中那些叛軍,可是得了東吳的支持,如今大漢與東吳正在重新交好,待此事完成,東邊再無壓力,介時大軍開進南中,則那些叛軍就是待宰的豚犬,不足為慮。”
聽完馮永的分析,李遺長舒了一口氣,眼帶欽佩地看著馮永,說道:“兄長之言,與大人所說的竟是不謀而合,小弟實是佩服。”
這有什麽好佩服的?漢軍和叛軍無論是從兵器,還是指揮,亦或者組織性上,都不在一個層次,代差過大,比當年老美和傻大木的代差還要大幾倍,隻要後勤能跟上,平推根本不是個事。
李遺看著馮永一臉平淡的模樣,仿佛隻是說了一件很平常的事,心下更是折服。
南中之亂,本就是地方大族帶頭所起。
李家作為南中的大族之一,卻堅決站到了大族的對立麵,除了不願意背叛朝廷以外,其實更大的原因就是自家大人根本不看好這一次的叛亂。
南中叛亂雖是起於先帝崩殂之時,可先前卻是早有苗頭。先帝崩殂後,大漢危如累卵,南中之亂更是如同火上澆油一般,讓危勢越發不可收拾。
叛軍也不是沒派人過來勸說,甚至還帶上了東吳說客,但是大人不但沒有聽從,反而為了表忠心,直接殺了來人,送往錦城,以示與叛軍勢不兩立。
事實證明,大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
東吳沒有趁機殺進來,北邊的曹賊也被擋在了漢中之外,如今局勢越發明朗,南中的叛軍,已然是沒了出路,等丞相騰出手來的那一日,就是他們覆滅之時。
大人估計三到五年之內,南中必定。
沒曾想這馮明文更是大膽,直言三年之內,竟是比大人還要有底氣。8)
馮永把阿梅趕走,轉過身,正要離開,卻猛地發現不知何時,轉角處站著一個人,也不說話,就那樣直勾勾地靜靜看著他。
“文軒嚇我一大跳!”馮永嚇得心跳都加快幾分,“不是說讓你去休息麽?怎的站這裏?”
李遺沒有回答,反是走上前來,壓低了聲音,問了一句:“兄長覺得,朝廷三年之內能平定南中?”
“你來多久了,聽了多少?”
馮永頭上微微冒冷汗,一樣的不答反問。
叫自家小侍女盤頭發,卻又不讓她侍寢這種事情,關姬知道了沒啥,她能猜到原因,可是要是還有別人知道,那就不是一般的丟人了。
沒準眼前這個李遺此時心裏就在想著,自己是不是有什麽隱疾?或者難言之隱之類的?
微軟?鬆下?聯想?
真要如此,自己又如何解釋?
根本就沒辦法解釋啊!
“小弟在外奔波了好些日子,方才剛剛沐浴了一番,心頭有些事情放不下,若不與兄長說,實是覺得不安心,故這才過來找兄長,”李遺有些歉然,“兄長,非是小弟要故意偷聽,隻是過來時,恰逢兄長在安慰阿梅娘子,怕驚擾了兄長,這才沒現身。”
跟在馮永身邊這麽久,對於馮永不但要自己平日裏幹幹淨淨,就是身邊的人也要讓他們經常注意幹淨,李遺也是習慣了。
馮永狐疑地看了看李遺,你的意思是,阿梅剛哭的那個時候來的?見他身上確實像是剛洗完澡,換了衣服,這才放下心來,看來他應該沒有聽到前麵的話。
“兄長覺得,南中三年之內能平定吧?”
李遺又重複問了一遍,看得出他很關心這個問題。
“三年自然能平定。”馮永的語氣就如同在說今天的天氣很不錯那樣輕鬆。
“兄長,如何能這般肯定?”李遺對這個問題好像不是一般地執著。
因為曆史早就證明了啊。
馮永想了想,問了一句:“文軒覺得,若是要平定南中,得需要多少兵力?”
“少則三萬,多則五萬。若是少於三萬,則難以平定。”
李遺看起來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張口就回答。
“我們到屋裏說話。”馮永拍了拍李遺的肩膀。
三萬到五萬,這個數字比後世估計的要多。後世估計諸葛老妖平定南中用了兩萬到兩萬五之間的兵力。
不過馮永更相信李遺的估算,畢竟他家就是那裏的,他手裏掌握著南中的第一手資料。而他老爹又是南中都督,說不定這個數字還是李恢估算出來的。
“若是用三萬兵力,文軒覺得,多久能平定?”
進了馮永的屋子,親自給李遺倒了一碗水,兩人分開坐下後,馮永開口問了一句。
“長則兩年,短則一年。”
而事實上諸葛老妖隻用了大半年。
“那文軒覺得,平定南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麽?”
“行路不便,人心難服。”
馮永聽了,輕輕搖頭,笑了笑,“南中漢蠻向來有矛盾,隻不過此次鬧得大了些。若是平定,大軍開過去就是,收人心的事,那是後麵地方官吏要操心的,咱們且不去議論。”
“至於說行路不便,確實是個難題。隻不過我也與府中那些沙場上退下來的老卒談過,聽他們說,南中那些叛軍,多是蠻僚,悍勇確是悍勇,不過鮮有鐵器,一般都是拿竹子木頭當兵器,不知對否?”
李遺點點頭,“那蠻僚,多是悍不畏死,幸好愚昧無知,不知如何製作攻城器械,難以攻城,更不消說製鐵,否則大人憑手上的兵力,如何能守得住城池?”
“這南中之路雖說難走,但隻要小心前行,想來還是沒問題的,不然當年伏波將軍如何南平交趾?平定南中最大的困難,在我看來,是如何抽調足夠的兵力,以及如何籌措支撐大軍的糧草。”
為什麽說漢朝最牛逼的時候,一個漢兵能打五個胡兵?原因就在於技術的先進性,一個是手上拿著各種各樣鋒利的殺人利器,身上披著各種鐵甲皮甲,一個是隻會揮舞著木棒獸骨,嗷嗷衝鋒,完全是後世山姆大叔拿各種導彈毆打世界各地小朋友的即視感。
南中平定戰除了諸葛老妖帶著一群官二代將二代外,剩下幾個有點名氣的,都是以後要用來鎮守南中的人物。
而蜀漢有名的大將們卻都沒有參加,除了要考慮到得有人幫阿鬥鎮場子外,南中也不值得那些大佬們全部出動,那樣就太看得起那些各自為戰,連統一組織都沒有的叛軍。
馮永點了點東邊,繼續說道,“平定南中,還要考慮到東邊。畢竟南中那些叛軍,可是得了東吳的支持,如今大漢與東吳正在重新交好,待此事完成,東邊再無壓力,介時大軍開進南中,則那些叛軍就是待宰的豚犬,不足為慮。”
聽完馮永的分析,李遺長舒了一口氣,眼帶欽佩地看著馮永,說道:“兄長之言,與大人所說的竟是不謀而合,小弟實是佩服。”
這有什麽好佩服的?漢軍和叛軍無論是從兵器,還是指揮,亦或者組織性上,都不在一個層次,代差過大,比當年老美和傻大木的代差還要大幾倍,隻要後勤能跟上,平推根本不是個事。
李遺看著馮永一臉平淡的模樣,仿佛隻是說了一件很平常的事,心下更是折服。
南中之亂,本就是地方大族帶頭所起。
李家作為南中的大族之一,卻堅決站到了大族的對立麵,除了不願意背叛朝廷以外,其實更大的原因就是自家大人根本不看好這一次的叛亂。
南中叛亂雖是起於先帝崩殂之時,可先前卻是早有苗頭。先帝崩殂後,大漢危如累卵,南中之亂更是如同火上澆油一般,讓危勢越發不可收拾。
叛軍也不是沒派人過來勸說,甚至還帶上了東吳說客,但是大人不但沒有聽從,反而為了表忠心,直接殺了來人,送往錦城,以示與叛軍勢不兩立。
事實證明,大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
東吳沒有趁機殺進來,北邊的曹賊也被擋在了漢中之外,如今局勢越發明朗,南中的叛軍,已然是沒了出路,等丞相騰出手來的那一日,就是他們覆滅之時。
大人估計三到五年之內,南中必定。
沒曾想這馮明文更是大膽,直言三年之內,竟是比大人還要有底氣。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