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就當年被叛軍挾持,白刃加身而麵不改色,甚至主動求死,要說骨子裏沒有點傲氣傲骨,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金城一戰中,被馮文和一頓亂坑,憋屈無比,輸是輸了,但服氣卻未必服氣。


    當時去隴右,並不是他願意去的,而是被張恭罵著去的。


    此時聽到馮文和以兩萬大破十萬魏軍,心神搖曳,臉上變色,甚至自我懷疑起來,可見此事對他衝擊之大。


    劉良看到張就神色變幻,其知心神已失,也不知怎麽的,心頭就是一陣舒爽。


    雖然明知這是因為那個曾經讓他不爽的馮文和,自己才能有恃無恐地坐在這裏,看著對方吃憋。


    但劉良心裏就是爽!


    他再次拿起茶杯,儒雅地喝了一品,這才看向張就,悠悠地問道:


    “魏賊十萬大軍都不抵馮君侯兩萬之眾,張公子覺得,涼州還需吾來做說客否?”


    張就聽到劉良這個話,臉上先是有些發熱,然而下一刻,心頭冒起的情緒竟不是羞惱,而是莫名地鬆了一口氣。


    涼州沒有十萬大軍,就算是有,那也是拚湊起來的,根本沒有辦法與關中的魏軍精兵相比。


    如果連大司馬都輸了,自己那點人馬敗於馮文和之手,那也不足為奇。


    這麽一想,心裏竟是舒服多了。


    隻是輸人不輸陣,張就心裏轉了數個念頭,臉上卻是神色不變:


    “劉郎君既然非是說客,又一再說是來涼州一訪人土風情,那來找我張家做什麽?”


    劉良聞言,臉上就是露出讓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久聞敦煌張家在涼州深得諸胡所信,某此次來,帶了不少貨物,欲與涼州胡人換取些羊毛,若是貴府能幫忙牽線,某當真是感激不盡。”


    張就聽了劉良的話,當下就是差點忍不住口吐芬芳,欲問候一下這位新結識的朋友:汝母尚在?汝父尚安?


    雪化才過久?


    你特麽的想要買羊毛?


    張嘴就來的借口,敢不敢過過心思?


    你還不如跟我說是去睡胡女呢!


    幾乎就要控製不住自己情緒的張就,最後還是生生地忍了下來。


    不忍不行。


    就算是知道對方不當人子,他也得忍。


    形勢比人強啊!


    不但要忍,甚至還要給對方一個笑臉:


    “原來如此。劉郎君這一回,當真是找對人了,若說是其他事情,某還不敢應承什麽,但這胡人嘛,我們張家還是知道一些大部族的。”


    “哦,當真?那真是好極!”


    劉良欣喜道,“若是此番有所獲,某必有所報!”


    “好說好說!”


    張就也不含糊,不但對劉良細細說了涼州胡人情況,甚至還派出府上的老人作為向導,帶著劉良一行人去胡人部族那裏。


    安排完了這一切,他才匆匆地去找張恭。


    “漢國這是準備要正式入主涼州了啊!”


    此時的張恭裹著一條薄毛毯,聽完張就所言,悠悠地說了一句。


    張恭已經年老了,即便是天氣開始轉暖,但隻要外頭稍微有點寒氣,他的身體很容易就覺得發冷。


    “大人何出此言?”張就大吃一驚,“大人不是說過,漢國至少要再等兩三年嗎?”


    “那是以前。”張恭歎息道,“蕭關一戰後,馮永之名,響徹天下,雍涼諸胡,還有誰人不服?”


    “大人覺得,蕭關之戰是真的?”


    張就懷著一絲最後的希望問道。


    “不是我覺得,而是它根本就是真的。”


    張恭用極有把握地說道。


    如今整個涼州的諸胡,可以不知道涼州刺史是誰,甚至也可以不知道敦煌張家家主是誰,但都知道隴右的那一位護羌校尉是誰。


    敦煌張家能得涼州羌胡所敬重,自己少說也是花了二十年時間。


    而馮永呢?


    從毛料開始流入隴右的時間算起,最多也不過是五六年!


    雍涼的胡人究竟是個什麽尿性,作為土生土長的涼州人,張恭他能不清楚?


    隴右之戰,若不是胡人叛魏而歸蜀,捅了魏軍一刀,蜀人未必那般輕易把隴右納入手中。


    就算是能納入手中,若是沒有馮永治理諸胡,光是治理隴右至少也要多花蜀人五六年時間。


    而且肯定也不會像現在這樣,能讓地方豪族和羌胡貼貼服服地聽話。


    “山神傳人馮郎君”這個名頭,在胡人那裏,當真是比自己辛苦二十餘載攢下的名頭還要好使多了。


    張就從隴右回來,把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地告訴張恭後,他就知道了一件事:


    隴右胡人在護羌校尉府的治理下,不但乖巧地跟狗一樣,甚至還要想盡辦法主動去當狗!


    前漢後漢加起來的四百年裏,也就是在最威盛的時候才會有這種情況出現。


    但馮永現在就做到了。


    這兩年來,伴隨著毛料紅糖等貨物的流入,有關蜀人護羌校尉府治理下的隴右胡人各種待遇傳聞,也不斷地傳入涼州。


    更是讓胡人對“山神傳人馮郎君”平添了許多向往。


    向往美好生活嘛,那都是一種生存的本能不是?


    當然,傳聞畢竟是傳聞,涼州胡人也不可能為了一個傳說,就一古腦地全跑去隴右投靠馮郎君。


    一來是不便。


    如今漢魏對峙於涼州,能讓商隊相互往來已經是極限,真要有哪個部族突然想要越過邊界,那妥妥就是找死行為。


    打不過蜀人,難道還打不過你們這些胡夷?


    這二來嘛,自從隴右來了一位護羌校尉後,涼州胡人突然發現,他們的日子居然得到了改善!


    單單是賣給地方豪族的羊毛,就算是一筆不小的額外收入。


    而在蜀人兵鋒不斷威逼之下,魏國官吏對內那是能安撫就安撫,哪敢再像以前那樣對胡人呼來喝去?


    就連地方豪族,為了能更好地從胡人手裏拿到羊毛,也不得不暫時稍微改變一下對胡人的態度。


    更何況在涼州在極有可能會落入蜀人手裏的情況下,再看看隴右那邊,蜀人那個漢夷如一的口號,看起來不像是說說而已。


    提前做好政治投機嘛,那是應該的。


    涼州胡人自然不明白這兩年自己的日子為什麽會突然好過起來。


    但隻要日子過得下去,所以自然也不可能冒著找死的風險去試探漢魏兩國的底線。


    胡人可以過得糊塗,張恭可不糊塗。


    他完全可以想像得到,若是涼州真落入漢國之手,那麽後漢這百餘年來持續不斷的涼州胡人叛亂,說不得就要在馮永手裏結束。


    而一慣喜歡“養胡自重”的涼州豪族,如果不想和漢國對著幹,那就得改變玩法。


    如果不甘心,想要搞什麽動作,可以參考蜀地世家。


    此時的涼州,表麵看起來是平靜,但底下卻是躁動不安。


    這種躁動,有來自漢國的壓力,也有來自涼州內部的變化。


    表麵的平靜什麽時候會被打破,取決於蜀魏兩國什麽時候在東邊決出勝負。


    “蕭關一戰肯定是真的,馮文和這個時候把此人派過來,自然也不是想要尋幾個胡女回去侍寢。”


    張恭盯著兒子,強調似地重複了一遍,“隴右之戰才過去幾年?當初漢國用的手段這麽快就忘了?”


    張就終究不是愚蠢之輩,自家大人都提醒到這個份上了,他略一思索,馬上就明白過來:


    “策反涼州胡人?!”


    張恭點頭,“若是我猜得沒錯,想來就是了。”


    這個手法和隴右之戰時的手法幾乎一模一樣:先行策反涼州胡人,然後隻等蜀軍進軍涼州,胡人再在後方背刺!


    “大人,那我們要不要提醒一下刺史府那邊?”


    雖然知道這一天遲早會到來,但真正麵臨的那一刻,張就還是有些控製不住自己,聲音微微顫抖地問道。


    “提醒他們做什麽?”


    張恭閉上了眼,靠到榻上:


    “這漢國要進入涼州的傳聞都傳了三年了,你現在去提醒,有幾個人信?就算他們信你,又能做什麽?”


    “沒有了關中的壓力,涼州就是漢國的囊中之物,更何況這幾年來,漢國看似沒有進入涼州,但實際上……嘿!”


    說到最後,張恭竟是說不下去了。


    “大人,那我們怎麽辦?”


    張就明白自家大人後麵沒說出來的話是什麽。


    漢國這些年對涼州的做法,根本就是在煮肉糜,煮得越久,攪得越爛,那就越容易入口。


    先不說已經處於半癱瘓狀態的涼州刺史府,就是地方豪族,以前想要養胡自重,那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


    而且他們也是一直這麽做的。


    但現在呢?


    光是隴右的種種傳聞,別說胡人心動,就是涼州豪族也有不少人心向往之。


    這漢國還沒入主涼州呢,養胡人以自重的成本就已經不知提高了多少。


    真要等漢國入主涼州,豪族還想來以前那一套,那基本就是在做夢。


    隻要馮永能像治理隴右胡人那樣治理涼州胡人,不出三年,漢國至少就可征得胡騎五六萬,而且還是非常主動為漢國效力的那種。


    除非漢國派了他人過來主涼州事。


    但想想那漢相諸葛孔明的治蜀之名,怎麽看也不像是個眼瞎之輩。


    “什麽怎麽辦?天塌不下來,日子就還得照常過,我們張家,不是早就從涼州刺史府退出來了麽?”


    張恭沒有睜開眼睛,淡然地說道:


    “我是西域戊己校尉,當然是要管好西域諸胡之事。這兩年涼州與關中斷絕,西域諸國使者難往中原,不免有人會心生疑惑。”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安撫好那些人,不能讓西域諸國對華夏離心。”


    張就連忙應道:“諾。”


    涼州寒氣未消,江南熱氣已起。


    建業自成了吳國都城以來,因為孫權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規劃,再加上吳國朝廷從武昌遷至建業,建業比起以前,算是熱鬧了不少。


    在離吳國皇宮不遠的一條巷子裏,這裏多是達官貴人所居。


    其中有一個小院子,與那些高門大院不同,乃是獨立而居。


    這個小院子,正是孫權特意劃出來,給大秦人(即羅馬帝國)秦論居住。


    秦論來吳國已有五年之久,初來時還連續被孫權召去談論沿途所見,及異國方土謠俗。


    現在雖說已經很少進宮與孫權見麵,但孫權能特批這個小院子給他住,就足以說明孫權並沒有忘記他。


    秦論身份比較特殊,再加上又比較空閑,這些年來遊了吳地的不少地方,交友也算廣闊。


    身為商人,當秦論在知道這世上居然還有紅糖這等絕世美味之物,簡直是欣喜若狂。


    東吳本與西蜀有官方的紅糖渠道,每年都會從西蜀進口一定額度的紅糖。


    但那些紅糖,大部分都是流入了皇宮裏,被孫權用來給自己享用,以及賞賜臣子。


    私人與民間想要從蜀國手裏拿到紅糖,則繞不開一個家族,那就是吳郡張家。


    張家幾年前被孫權借著暨豔事件清洗了一番,弄得元氣大傷,在吳國的官場裏暫時消聲匿跡了。


    幸好家主張溫出使蜀國時,驟然聽到流傳於蜀地的文章,當即表示對某個馮姓土鱉神往不已。


    以張溫那時的名氣,還有蜀國對他的看重程度,張溫此舉對馮土鱉的名聲著實是幫助不小。


    馮土鱉在得知此事後,本著有棗沒棗打兩杆的心態,嚐試與張溫建立起了書信往來,後來居然成了傳說中的筆友。


    張溫被孫權罷黜後,其弟張白亦被流放交州,因為水土不服,差點死在那裏。


    那個時候士燮之子士徽想要叛吳,派人來蜀國求助,馮土鱉又正好有個紅糖項目,需要當時隻有交州才產有的甘蔗。


    於是雙方就搭上了關係,張白也因此得到士徽照拂,死裏逃生。


    張家得了馮土鱉的粗糖榨取技術,成了紅糖項目東吳區的總代理。


    無論是誰,想要私人拿到紅糖,基本都繞不開張家。


    這幾年來,張家除了仍然無法進入東吳的權力中心,但在其他方麵,總算是緩過氣來。


    秦論想要拿到足夠的紅糖,同樣要與張家打交道——隻要拿到足夠的紅糖回國,那他在大秦,想要什麽就有什麽。


    在秦論的曲意相交下,他與張白很快就成了好友。


    “仲江,吾近日有一喜事,欲與你說。”


    張白興衝衝地走進秦論的小院,高聲叫道。


    秦論本沒有字,仲江是他後來隨了漢人的習慣,給自己取的字。


    聽到張白的聲音,他連忙出來迎接:“叔合有何喜事?”


    隻見張白揚了揚手裏的紙張:“走,進去再說。”


    待兩人到了前廳坐下,張白這才把手裏的信遞給秦論:“馮郎君來信了。”


    “馮郎君?”


    秦論連忙接過來一看,然後這才想起自己還沒有完全學會漢字,當下又抬起頭,臉上露出羨慕之色:


    “不知馮郎君在信上說了什麽?”


    捏了捏手裏的白紙,這等紙若是放到大秦,隻怕價值亦是不菲,聽說也是馮郎君送與張家的。


    想到這裏,秦論不禁暗歎,要是自己也能認識這位傳說中的馮郎君,那該多好?


    “這不是馮郎君的信,是我抄了馮郎君寫給兄長的文章。”


    張白解釋道,因為激動,所以他的臉上微微有些泛紅,“仲江,馮郎君又出佳作了!”


    “佳作?”


    “是,馮郎君又寫了一篇絕世佳文,讀之令人出塵,脫世而遊仙山……”


    張白搖頭晃腦地說道。


    秦論這幾年一直在學習漢文,世人皆稱馮郎君之文乃是謫仙之作,他自然是不能錯過的。


    更何況他還存了想要結識馮郎君的心思,對與他有關的東西,自是用了十二分心思。


    當下就連忙央道:“叔合,速念與我聽聽!”


    “好,你且聽好了。”


    張白捧起紙張,深吸了一口氣,平複了心情,努力讓自己變得莊重,這才開口念道: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雖然不能完全聽得懂裏頭的意思,但其中的某些句子,已足以讓秦論幾乎要控製不住自己跳起來,想要搶過張白手裏的紙。


    商人的本能,讓他一下子就預感到這篇文章似乎有著巨大的價值。


    隻待張白的念文之聲剛落,他就迫不及待地問道:


    “叔合,這篇文章,我有許多不明之處,還請為我解答。”


    “仲江請說。”


    “這天姥山是在何處?”


    “吾亦不知。”


    張白搖頭,臉上露出疑惑之色,“不過在吾想來,那馮郎君乃是高人子弟,想必是他的師門中人應當見過。”


    (注:天姥山是到了南北朝從謝靈運才開始傳出名聲。)


    “那馮郎君亦曾見過海外仙山?”


    張白苦笑,“仲江,你這個可為難我了。我雖曾受過馮郎君恩惠,但與他從未有過隻言片語,我又如何得知?”


    “不過據我想來,馮郎君就算沒見過,但他的師門中人也應當見過。此文中的謝公,似乎便是馮郎君師門中人。”


    秦論點頭,“原來如此。”


    然後又是一聲長歎,“吾若是與馮郎君相識,此生無憾事矣!”


    其學深不可測,其文驚豔絕世,其人文武兼備,實是塞裏斯國最為頂尖的人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漢之莊稼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甲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甲青並收藏蜀漢之莊稼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