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有一個詞,叫作分桃之愛。


    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時期的衛國國君衛靈公與男寵彌子瑕。


    彌子瑕得寵的時候,有一次得知自己的母親生病,於是矯詔駕著國君的車子回去探望母親。


    衛靈公聞之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而犯刖罪!”


    意思就是,唉呀子瑕真是孝順啊,為了母親,竟然連斷足之刑也無所畏懼。


    因為依衛國之法,竊駕國君車駕者罪至刖,也就是砍掉雙腳。


    又有一次,兩人同遊果園,彌子瑕摘了一顆桃子,吃了幾口,覺得很甘甜,於是轉身就把自己啃過的桃子遞給衛靈公。


    君曰:“愛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意思就是你好愛我啊,忍著饞勁把可口的蜜桃讓給我吃。


    這就是所謂的分桃之愛。


    及彌子色衰而愛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嚐矯駕吾車,又嚐食我以其餘桃。”


    等彌子瑕年老色衰,開始被衛靈公所厭。


    後來彌子瑕不小心得罪了衛靈公。


    這令衛靈公不禁想起以前的事,越發覺得生氣:


    “這家夥過去曾假傳君令,擅自動用我的車子;還目無君威,把自己咬剩下的桃子給我吃。”


    所以說啊,這真愛的時候,連對方的缺點也會被看成優點。


    愛消失的時候,連對方的優點也會被看成缺點。


    孫權對陸遜的態度,大抵和衛靈公對彌子瑕也是相類似吧。


    陸議改名陸遜,本意多半是表示謙恭之意。


    當然,甚至還有可能是在拍孫權的馬屁。


    遜,意為孫家奔走效命。


    而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抗,陸遜當年亦曾經親口跟孫權解釋過,是為抗賊之意。


    孫權當時還表示讚賞。


    沒想到時過境遷,如今陸遜為孫權所厭,抗賊就變成了抗議。


    可謂是愛屋及烏,恨屋亦及烏。


    陸遜是馮某人重點關注的吳國大臣之一,身在建業的糜十一郎,自然不會錯失觀察。


    得知陸遜的動靜後,他前去尋呂壹,有些擔心地問道:


    “我聽聞,上大將軍欲勸陛下改關稅之事,荊州易市不會有變故吧?”


    呂壹自信一笑,極有把握地說道:


    “糜郎君但且放心就是,你道這上大將軍叩闕請諫陛下,就是大公無私嗎?實不過是為他一己之私罷了。陛下英明神武,又豈會被他所蒙蔽?”


    糜十一郎一聽,再看到呂壹這般表情,於是試以言語挑之:


    “我曾聞,上大將軍長於計校,出身憂國,有匪躬之節,陛下信之重之,又怎麽會一己之私而蒙蔽陛下?”


    呂壹被糜十一郎這麽一激,不禁就是哼了一聲:


    “此皆外人所傳,誠不足以為信。你道他勸諫陛下改關稅之事,是為何?正是為了讓他領軍去攻打合肥!”


    “說什麽襄陽已下,惟餘合肥,合肥一破,則大吳桎梏盡去。”


    “所以他有意讓你們漢國取了洛陽之後,揮師向南,配合他拿下合肥呢!”


    聽到這個話,饒是糜十一郎這等善於周旋的人物,一時間,竟也是不知該如何開口。


    從長安來吳國前,兄長曾與自己分析過吳國形勢。


    再加上來吳國後觀察發現的種種跡象,無不暗合兄長之前的判斷。


    這讓他在心驚敬畏的同時,也算是知曉了孫權的某些心思。


    合肥啊,可謂是孫權之心魔逆鱗。


    陸遜既下襄陽,現又欲親自領軍攻合肥,難道他就沒有考慮過孫權的感受嗎?


    糜十一郎不知如何言語,但呂壹卻是氣咻咻地說道:


    “他說的那些,難道陛下就不知道嗎?但錢呢?糧呢?他怎麽就隻字不提?”


    “沒錢沒糧,即便有十萬精銳,又有何用?前年大吳舉國北上,那般多的兵馬,耗了多少錢糧?”


    “他以為他拿下襄陽,就是他一人的功勞嗎?沒有吾等從大漢轉運錢糧,他拿什麽去打?”


    得了好處,卻從來不念校事府的好,甚至還天天罵自己等人奸佞禍國。


    想想就窩火!


    事實上,這些年來,吳國府庫早就是入不敷出。


    要不然也不至於屢鑄大錢。


    全靠著孫權的少府補貼——也就是皇帝個人小金庫補貼國用——才能年年出兵北上。


    而這少府的錢,絕大部分正是通過校事府辛辛苦苦弄來的。


    陸遜身為外臣,自然是沒有資格知道皇帝的少府還有多少錢。


    但在他想來,早年陛下年年北上攻打合肥,不都是這樣過來了?


    現在多打一次,又有何妨?


    而且隻要拿下了合肥,再加上漢國在北方的攻勢,大吳便可趁機把淮水之地,盡納囊中。


    到時大吳就有了最大的回旋餘地。


    同時引誘漢國先取大河以南之地,不但可以借助漢國之手圖謀中原,甚至還會讓漢國陷入兩難之地:


    待漢國與大吳聯手瓜分完關東之地,他們就會發現自己南邊有據江淮之地的大吳,北邊有隔河相望的司馬懿。


    而青徐之地,正好夾在其中。


    無論後麵漢國是揮師北上,還是背盟南下,都麵臨著背腹受敵的尷尬局麵。


    所以說,失去了洛陽,對據有河北的司馬懿而言,未必全是壞事。


    陸遜相信,以司馬懿的眼光,肯定也會看到這一點。


    正如前年的那一戰。


    在陸遜自己看來,自己這一番打算,全是一片忠心為國,毫無私心。


    他這才會冒著觸怒孫權的可能,前來叩闕。


    隻是這世間之所以有無數紛爭,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立場不同,利益不同。


    孫權現在要的,是先穩定內部,重新平衡吳國內部各方勢力,為後來者鋪路:


    我把陸遜你從襄陽調回來,甚至不讓你回武昌,原因也是在於此。


    你現在居然還想讓我允許你領軍外出,前去攻打合肥?


    可能嗎?


    再說了,就算我放心你讓你領兵外出,你又憑什麽保證就一定能打下合肥?


    我打了這麽多年都沒能打下來。


    不說合肥,上一回讓你去打六安,最後還不是被一個八十歲的老卒(即滿寵)逼得連夜退走?


    這還是打不下的。


    萬一真要讓你打下了……


    不說朕的麵子吧,就說朕後麵應該怎麽辦?


    要不孫家這個位置,讓給你陸家吼不吼啊!


    孫陸二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呂壹自然是不知道的。


    而且陸遜那番打算,他還沒有機會跟孫權說,呂壹就更不可能知道陸遜的真實意圖。


    但他隻要知道陛下厭惡陸遜就行了。


    而且他自己也有自己的立場:


    大吳府庫比臉都幹淨,你堂堂一個上大將軍,還代行丞相之職,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


    說白了,你不就是想著從少府這裏掏錢,供自己去攻打合肥?


    知道這錢是怎麽來的?


    真以為是大風刮來的?


    想得真美!


    看著呂壹如此信誓旦旦,糜十一郎這才放心了。


    呂壹還隻是在私下裏抱怨陸遜,但朝堂之上,已經有人打算要暗中劍指陸遜了。


    上大將軍叩闕一事,在朝中鬧得頗有些沸沸揚揚。


    但作為叩闕第一人的大都督全琮,對此卻是全程冷眼觀看,內心毫無波瀾,甚至還有點想笑。


    雒陽遠在兩千餘裏之外,你就算是再不情願被漢國所占,難道還能飛過去搶回來?


    當年石亭一戰,嘉興侯(即朱桓)建議在險要之處提前截斷曹休退路。


    如能成功,就可乘勝追擊,直取壽春,割據淮南,進而謀圖許、洛。


    事後看來,此策成功的概率極大。


    不說圖謀許昌洛陽,至少也可以嚐試攻取壽春。


    早拿下了壽春,何至於現在惹出這麽多的破事?


    今日麵對漢國占據洛陽之事,大吳又何須如此尷尬?


    要怪就怪,你這位上大將軍太過謹慎,當年沒有接納嘉興侯的意見。


    壽春,壽春,一提起壽春,大都督全琮就是一肚子火。


    很快,他的機會來了。


    延熙六年十一月,丞相顧雍終究還是被張泉說中,熬不過這一年的冬日,病重而亡。


    孫權得知,甚是悲痛,親自素服臨吊,諡曰肅侯。


    處理完顧雍的後事,誰可接替丞相之位,就成了當務之急。


    按眾臣的理解,這個丞相之位,自然應當是上大將軍接任。


    代丞相之職嘛,就差了那麽一個名義而已。


    但不知為何,孫權卻是一反常態的,遲遲不肯表露態度。


    而有心入宮打探消息的全公主,這一日喜滋滋地回來,悄悄地對全琮說道:


    “阿郎,陛下對陸伯言甚是不滿,妾親耳聽到,陛下在宮裏罵他不識抬舉,何圖凶醜,專挾異心!”


    雖說與陸遜結怨,但聽到這個話,全琮還是吃了一驚:“此話當真?陛下會如此說陸伯言?”


    “妾親耳聽聞,難道還能有錯?”全公主有些激動地勸道,“阿郎,澄清壽春軍功一事,正當其時啊!”


    壽春論功一案,本是爭論不休。


    陸伯言一封書信,逼得全氏子弟不得不屈於張、顧二人之下。


    以前陸伯言軍中聲望甚高,陛下亦聽其言。


    如今惹怒陛下,全氏不趁這個機會翻案,更待何時?


    全琮心中亦是一動。


    想了一下,說道:


    “且容我想想,尋個好機會……”


    全公主直接打斷了他的話:


    “阿郎這還有什麽好想的?我與那潘夫人約好了見麵,陛下多半也是會過來。”


    “你是陛下的女婿,就陪同我入宮,給陛下請安,趁機提起壽春軍功一事,有何難哉?”


    全琮猶豫了一下,終於點了點頭。


    延熙六年的十二月,對於吳國朝堂來說,注定是個寒意肆擾的月份。


    趁著丞相顧雍去世,顧氏陷入了悲痛與忙碌之中,無暇他顧。


    大都督全琮趁機向吳主孫權進言,提及壽春論功一案。


    揭露了當年的典軍陳惲,是如何欺瞞君上,詐增功勞,導致朝廷對軍中將士賞罰不公。


    全琮不但拿出了功勞簿,指出上麵諸多軍功的謬誤之處,而且還找到了當年的軍中將士,以證其辭。


    這些日子以來,孫權本就因為陸遜叩闕之事惱恨不已,再加上顧雍去世,又讓他悲痛哀傷。


    悲恨交加之下,得知顧雍後人竟是如此不堪,當場就是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


    他先是怒喝著下詔將陳恂處死,然後又下令,讓有司把顧承、張休二人,下獄幽禁。


    丞相顧雍屍骨未寒,顧家就遭此大難。


    就算是顧氏乃吳郡四氏之一,也不免有些混亂起來。


    顧雍去世之後,上大將軍陸遜,就成了吳國朝中名副其實的第一重臣。


    此時,他義不容辭地站出來,為顧氏求情,早就按捺不住自己脾氣的孫權,當著眾臣的麵,斥責陸遜:


    “昔日壽春論功,朝堂未有定論,若非汝一封書信,言駐敵之功大,退敵之功小,何來今日之過?”


    “寡人無忌,對汝近而任之,沒想到汝欲私為外甥謀功,竟作出如此之論!”


    (注:顧氏兄弟是陸遜的外甥)


    “今日事發,汝不思己過,反是與之更相表裏,共為腹背,簡直就是為私利而無所不為!”


    孫權這一番罵語下來,不但驚得陸遜愕然不敢置信,更是驚得眾臣瞠目結舌。


    但見陸遜呆呆地站著,雖然有同僚坐於兩旁,但他卻覺得四周仿佛籠罩在一片薄霧之中,仿佛孤身一人立於孤島之上。


    他石柱似的呆呆地站在那裏,垂著頭注視著地麵。


    隻感到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軀體被猛然襲來的疲乏所束縛,不能動彈,而滿腔的悲怒,又在身軀裏盤旋衝突。


    良久之後,陸遜抬起頭,望向上麵的皇帝,眼神呆滯而空洞,喃喃地說:


    “陛下,臣……臣有罪……有罪!”


    隨著最後一聲“有罪”,陸遜“噗通”地匍匐在地,渾身顫抖著,腦袋深深藏在雙臂之間。


    看到上大將軍這般模樣,本來因為避嫌,一直沒有說話的顧譚,終於按捺不住地站出來:


    “陛下,臣之弟雖愚而怯,但臣敢以性命擔保,絕不可能做出貪功之事。”


    “上大將軍誌在謁誠,謇謇在公,更絕非是會為姻親子弟謀求私利之人。”


    “壽春論功一事,臣懇請陛下令有司複察之,免得陛下被奸佞小人所蒙蔽。”


    看著陸遜這般模樣,孫權終於也覺得自己可能說話有些過重。


    他雖有削弱顧氏之心,但終還是顧念顧雍昔日之功。


    而且顧雍屍崩未寒,他亦不好做得太過,這一次,趁機敲打顧氏一番,也就夠了。


    於是他對顧譚說道:


    “是非功過,朕豈會不查個清楚明白?陳恂與令弟交好,非是私密,何人不知?”


    “在壽春一戰中,陳恂虛報軍功,吾亦有證據。按律,令弟當斬,然而吾看丞相麵上,對汝兄弟甚是憐之。”


    “這樣吧,你隻要在這裏,當著眾人的麵,對大都督道歉一番,想必大都督也不會過多追究。”


    顧譚聽到孫權居然要他向全琮道歉,頓時就是怒火中燒,血液騰地就在身體裏沸騰了一樣,拳頭緊緊地握了起來。


    全琮進饞,讓他的阿弟蒙冤入獄。


    現在陛下居然還要讓他給這個奸佞小人道歉?!


    顧譚轉動著腦袋,惡狠狠盯向坐在前麵的全琮,然後又轉過頭來,受盡屈辱般霹雷似地吼著說:


    “陛下,讒言其興乎!”


    此言一出,看到吳郡四姓中陸、顧二氏受挫而暗自得意的全琮,一下子就坐不住了。


    隻見他猛地站起來,指著顧譚罵道:


    “賊夫在說誰?”


    而坐在最上麵的孫權,臉色已是陰沉直欲滴雨。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漢之莊稼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甲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甲青並收藏蜀漢之莊稼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