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五年九月十五,俆章已經坐在了前往揚州的大船之上,同行的除了錢老漢之外,還有盛維,盛長梧,以及長梧的母親李氏和長梧的大姐淑蘭,至於品蘭則因為年紀太小,不好帶著奔波,留在宥陽家裏正好還能給大老太太作伴。


    否則一家子人都離了家,獨留大老太太一人,未免太過孤寂了些。


    初四那日,洪氏產下一子,母子均安,新生兒重六斤七兩,分量很足,家裏的長輩都說這個取名叫做徐明台的小子將來定是個有福氣的。


    幼弟的洗三過了,俆章便帶著錢老漢提前去了縣城,俆章思慮再三,決定讓車三娘暫時先留在大灣村,教徐晴習武學劍,待洪氏出了月子之後,就和洪氏帶著徐晴、徐明月還有剛出生的台哥兒一道返回宥陽,傳授徐晴和明月武藝的同時,兼顧著保護洪氏,看家護院的職責。


    如此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車三娘擔心自己一人顧不過來,便和俆章說從漕幫找幾個身手好信得過的兄弟過來做護衛,俆章欣然同意,每月給一兩八錢的月銀。


    洪氏已經平安產子,俆章確實也該去揚州求學了,雖然他很想待在母親和幼弟幼妹們的身邊,和家人們一起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可俆章更加明白,在如今這麽一個時代裏頭,想要安安生生的過好自己的日子可沒那麽容易。


    而且,相比於把俆章留在身邊,徐青山和洪氏以及祖母和祖母,顯然更希望俆章能夠出去求學,將來考取功名,光耀徐家門楣。


    就這樣,在一大家子人的殷切期盼之下,俆章坐上了盛家的大船,跟著盛維一道趕往揚州。


    對於那個從未謀麵的盛二老爺,俆章很是期待。


    傅秀才教的雖然不錯,但說到底隻是個屢試不中的秀才,不論是學識還是見識,都遠無法和一個正統二甲出身的進士,如今又是揚州通判的官老爺相比。


    ··········


    揚州。


    一處重門深鎖的大宅院之中。


    一身著綠色公服,上繡花鳥蟲魚的白麵男子大步走入屋裏,一身著製式家丁服飾的小廝躬身跟在身後。


    白麵男子端坐在梨花靠背大椅上,女使端來熱茶,管家拿來一封書信,遞給男子:“老爺,宥陽那邊來的信!”


    男子輕嗯了一聲,接過信件,拆開打開細細閱讀,眉梢微挑,頓時便起身朝內院走去。


    “去壽安堂!”


    小廝趕忙緊隨其後,心裏卻疑惑。


    這十幾年來,老爺和老太太因著林棲閣那位的事情關係鬧的有些僵,平日裏除了請安問候之外,基本上都不怎麽往壽安堂去。


    因著這事兒,老太太和主母大娘子婆媳間的關係也僵了,免了大娘子的晨昏定省,隻讓每月去拜見兩三回。


    平日裏老太太更是深居簡出,隻在壽安堂裏頭吃齋念經,聽說日子過得異常清簡,一點兒都不像是官宦人家的老太君,倒像是個吃齋念佛的苦行僧。


    可今日怎麽老爺剛回來連屁股都還沒坐熱,就巴巴的往壽安堂去!


    難道是那封信?


    小廝麵色如常,可心裏卻早已閃過無數念頭,甚至還想好了待會兒若是林棲閣那邊問起來,該怎麽回答。


    一進壽安堂,頓時便像是來到了另外一個地方,院內院外,幾乎是兩個世界。


    盛紘一路疾行,直接來到壽安堂的五間正屋前,讓守門的女使進去通報,沒一會兒,女使就帶來了老太太的話,讓盛紘進去相見。


    “兒子見過母親!”


    盛紘恭恭敬敬的衝著坐在羅漢床上的老太太躬身行禮,目光微抬著打量老太太。


    “老爺怎麽有空來了?”老太太正襟危坐,手裏頭捧著個茶碗,端在嘴邊輕輕的吹著,陣陣白色的熱氣從碗裏散發著。


    盛紘輕聲說道:“瞧母親說的,兒子拜見母親,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老太太眼睛動都沒動,輕輕的嗯了一聲。


    盛紘抬起頭,腰身還是微微往前躬著,嘴角微揚,露出臉頰兩側淺淺的兩個小酒窩:“母親,維大哥哥來信了,說不日便要帶著長梧和大侄女兒來揚州拜見母親,給母親請安呢!”


    老太太喝茶的動作一頓,目光終於移到了盛紘的身上:“維兒要來?還把一家子都帶過來了?你大伯母呢?可跟著他們一道來?”


    盛紘搖了搖頭:“母親,維大哥哥在信中說了,這次大伯母和最小的品蘭都沒來,大哥哥和大嫂嫂隻帶了長梧和淑蘭來。


    大伯母年紀大了,身子骨又素來不怎麽硬朗,品蘭年紀太小,都不適合長途跋涉,是以便這次便沒有一道跟過來。”


    盛老太太聞言目光微閃,歎了口氣:“是呀!她年輕時受了太多苦,身子骨素來不好,是該留在宥陽好好將養著!”


    盛紘聞言也不禁連連點頭,說起來大老太太和維大哥哥以前日子確實過得淒苦,若非是有老太太拂照,隻怕早就死在那賤人的手裏了。


    盛紘的經曆和盛維很是相似,都是依靠著盛老太太才能有如今的好日子,許是同病相憐的緣故,盛紘和盛維的關係自小便極好。


    想到這些,又想起這麽些年來對老太太的疏遠,盛紘心裏不由得便生出一股子愧疚感來。


    “母親,大伯母雖然雖然沒來,但維大哥哥卻在心裏說了,這次同他一道來揚州的,還有宥陽徐家的一個後生,是堂舅家的孫兒!”


    “宥陽徐家?”老太太眉梢一挑,問道:“可是七叔的子嗣?”


    盛紘點了點頭,“正是七外叔祖的曾孫!”


    老太太不由得好奇起來:“那後生叫什麽來著?來揚州做什麽?”


    盛紘臉上露出笑容,柔聲說道:“那後生叫俆章,此番來揚州,是因著他月前剛中了秀才,維大哥哥見他天資聰穎,又肯用功,便想著把他帶到揚州來,讓兒子瞧瞧,順便指點他一番,順便帶他來拜見母親,給母親磕頭請安。”


    “俆章?”老太太想了想,“徐家到了他這輩,該是明字了,哎!”說著又歎了口氣:“想來七叔定是被老家那邊傷了心了!”


    若是依著徐家的輩分來,俆章該叫徐明章才是。


    感慨過後,老太太又問:“那孩子今年多大了?”


    盛紘道:“今年十二了!”


    “十二歲就中了秀才,想來是個聰明的,既是七叔的血脈,老爺若有時間,便多指點指點吧!”


    老太太心裏一直頗為遺憾,當初若非是她和老侯爺在京城,又豈會仍由金陵老家的那些族老們以什麽命犯天煞,刑克六親為由把七叔逐出宗族,連名字都從族譜上頭抹去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若非後來她隨丈夫回宥陽老家祭祀祖宗,房嬤嬤出門采買,偶然在街上遇到了七叔,她還不知道這事兒呢!


    說起來俆章的高祖和老太太的祖父乃是親生的兄弟,不過一個是嫡出,一個是不得寵愛的庶出,後來老太太的祖父繼承了爵位,俆章的父親則是選擇回金陵老家看守祖業。


    不想後來竟出了那般波折,俆章的曾祖被除了族,趕出了金陵祖地,流落江湖。


    老侯爺故去,老太太又是個外嫁女,在禮法上已經是盛家人,又如何去幹涉徐氏宗族的事情,隻能盡最大力拂照俆章家。


    “母親放心,既是七外叔祖的血脈,兒子定會用心教導。”


    老太太的目光早已收了回去,輕輕揮了揮手,說:“此事我知曉了,若是無其他事,老爺便回去吧!”


    “如今已經入秋,天氣漸寒,母親得多注意身體才是,莫受了涼。”


    盛紘見老太太態度緩和了些許,臉上露出淺笑,多囉嗦了兩句。


    “兒子告退!”


    說罷便躬身行禮告退,施然退出了壽安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農家子開始的古代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混亂不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混亂不堪並收藏從農家子開始的古代生活最新章節